一本可以讓你消氣的書——讀崔允漷教授的《有效教學》有感 中山市東鳳鎮(zhèn)同安小學/蘇華炳 先看書中的一個教育案例《悄悄地改》,。 一節(jié)美術課上,一位女同學不停地搞小動作,,坐在椅子上轉來轉去,,不時發(fā)出“吱吱嘎嘎”的聲音。老師多次用眼光暗示她,,還有同學提醒她,,然而她一點也沒有改變,甚至變本加厲,。老師沒有批評她,,繼續(xù)上課。課后,,老師把她請到了辦公室,。對面就坐著她的班主任,為了不讓班主任和其他老師聽到她們的談話,,老師用悄悄話和她交談,。談話的最后,老師說:“孫老師沒有在課堂上批評你,。今天的事以后我們就不提了,,今后,你能不能悄悄地改,?”,。女同學看著老師重重點了點頭。第二天的美術課,,老師發(fā)現(xiàn)她明顯改變了,,又走過去和她說了一句悄悄話:“你說話算話,老師很為你高興,!” 這個案例中的女同學,,多次出現(xiàn)了擾亂課堂的違紀行為,。但老師自始至終都沒有訓斥過她。在課后的面對面教育中,,老師也沒有一句批評的話,,甚至怕她的班主任和其他老師聽到,采取了說悄悄話的形式和孩子溝通,。女同學內心受到觸動,,最終糾正了自己的錯誤行為。沒有訓斥,,沒有處罰,,卻能溝通彼此的心靈,這就是教育的藝術,。崔允漷教授用這個例子告訴我們:對于課堂問題行為的處理,,其實可以有不用生氣的形式,只要老師有耐心,。 作為老師,,我們感到最頭疼的就是課堂上學生們的各種違紀行為。有的同學性格沖動,,愛對別人動手動腳,;有的同學管不住自己的嘴,,吵嚷起哄,;有的同學好動,愛搞小動作,;有的同學懶惰成性,,不愿意讀寫;有的同學脾氣大,,任性粗暴,,頂撞老師等等。這些行為反反復復,,嚴重干擾了正常的課堂教學,,常常讓教師們大動肝火。 這個學期,,我接了一個非常糟糕的班,,四年級的孩子了,仍沒有形成良好聽課習慣,;仍像低年級的孩子一樣一言不合就開撕,;仍沒有樹立起規(guī)則意識,肆意妄為,,想做什么就做什么,。這讓我非常惱火,,幾乎每天都上演幾幕“獅子吼”,直到有一天捧起了崔允漷教授的《有效教學》,。其實這本書前面還有一些章節(jié)我還沒看完,,那天我竟下意識地跳到了第七章《課堂管理行為》。在分析課堂行為特性的時候,,作者是這樣說的:課堂問題行為具有普遍性,。這不僅指世界上不存在沒有問題行為的課堂,而且指無論什么學生在課堂上都有問題行為,,區(qū)別在于數(shù)量多少,、發(fā)生頻率和程度輕重不同而已。據(jù)調查,,我國中小學課堂違紀行為輕度的占84%,,比較嚴重的占14%,非常嚴重的占2%,。 原來,,所有的學生在課堂上都會有問題行為;原來,,課堂問題行為的程度都是以輕度為主,。原來是我們看得太重了,以至于不能放下,。有句話說得好“存在就是合理”,,我們沒有必要把學生的課堂問題行為看成洪水猛獸,等閑視之,,從容應對,,也就不會徒增煩惱了。這樣一想,,心理竟然釋懷了許多,。 往下讀這章節(jié),精彩還在后頭,。在本章的第二節(jié),,崔允漷教授誠意滿滿,給大家拿出了許多處理課堂問題行為的“靈丹妙藥”:忽略小而且轉瞬即逝的問題行為,、使用非言語線索和細小的停頓,、表揚與問題行為相反的正確行為、表揚其他學生,、言語提醒,、反復提醒、執(zhí)行結果等。這些小妙招很管用,,對維持我的課堂紀律和教學的進度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在課堂上,可以說是屢試不爽,。例如有同學轉過去講話,,但很快就轉回來了,我直接忽略掉,,不讓這種小問題影響到課堂教學進度,。如果老師干涉,可能比問題本身更有干擾性,;又如,,晚托的時候,有同學不認真做作業(yè),,于是我表揚認真做作業(yè)的同學,,不認真做題的同學馬上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也認真做了起來,;再如,,有學生在上課玩小玩具,提醒仍不悔改,,于是我實施了執(zhí)行結果,,也就是懲罰,把小玩具沒收了,,然后告訴他,,連續(xù)一個星期課堂表現(xiàn)良好,才能歸還,。學生為了能拿回心愛的小玩具,,上課時只得好好表現(xiàn)。 由于認識到課堂上問題行為的普遍性,,利用崔允漷教授的課堂問題行為處理小妙招,我的課堂焦慮得到了很大的緩解,,我不再像開學初那樣心浮氣躁,,動不動就大動肝火。雖然學生很多不良的習慣仍無法改掉,,但我與學生的相處和諧了許多,,師生之間的信任感也越來越強。所謂:“書中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此乃真理也。 |
|
來自: 豫北閑人原創(chuàng)館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