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的僻壤鄉(xiāng)間總能讓你碰見意想不到的收獲。陽城縣芹池鎮(zhèn)的陽陵村歷史悠久,,古時曾為古陽阿縣府所在地,,村內(nèi)還留有不少百年以上的老房子。位于沁水西岸的壽圣寺琉璃塔就在這里,,而且走訪過程中還意外邂逅陽陵大廟,。 這是原先的省保碑 壽圣寺的前殿,,只有前檐有簡單的斗拱,,后檐無斗拱 據(jù)寺內(nèi)現(xiàn)存宋代《陽陵壽圣禪院記》碑刻,圣壽寺始建于后唐,,原名福慶院,,宋代時改稱泗州院,后被毀,。天禧年間重建,,后被賜為“壽圣禪院”。明清期間多次重修,,明萬歷年間(1609-1616)由僧人慧海募緣建琉璃塔,,塔身遍布捐贈者姓名。琉璃塔為八角十級樓閣式琉璃磚塔,,高達27.8米,,造型古雅秀麗。塔基為八角砂石巖須彌座,,上有浮雕龍,、麒麟和花錦圖案,八角棱上雕威武金剛,,形象逼真,,刀工嫻熟,。塔身各層斗檐全為琉璃,每層棱角上隱出琉璃倚柱,、額枋,、斗拱、屋檐,、平坐等琉璃構(gòu)件,,還有各層壁面和龕內(nèi)嵌有各種琉璃造像等等。 矗立在塔院中的琉璃塔全貌 每層塔燒造琉璃顏色有別雕刻內(nèi)容也豐富多彩 塔座全貌 須彌座上內(nèi)容豐富的石雕 塔座底端的“桌腿” 須彌塔座上的力士 斗拱與人物 琉璃塔塔身局部(一) 塔身局部(二) 看琉璃塔專治頸椎病 寺內(nèi)建筑,,前殿和后殿為明建清修,,其他均為清代。從壽圣寺附近的院墻房屋看出,,這里早年肯定是生產(chǎn)隊的公共用房,,很像是大隊部所在地,房屋門面樣式統(tǒng)一總有些六七十年代的感覺,。 前殿 這是進入壽圣寺塔院的小旁門 前殿前檐下的這個斗拱很少見,,這是斗口跳嗎 這是這個斗拱的里轉(zhuǎn) 當年這個院子是生產(chǎn)隊公共用地 偶遇陽陵大廟,這個倒座戲臺已被改造為普通民居了 聽村民講村里還有一處陽陵大廟,,決定去看看,,大廟位于村子南邊,村民幫忙找來了文管員,。這是外觀與村內(nèi)民居沒什么兩樣的一處老房子,,走進廟院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座被磚墻圍堵的歇山頂建筑,這實際上是一座香亭,,被后人改造成了公共用房,。看上去梁架古樸頗具元風,,面闊三間進深四椽,,四角立柱粗壯有力,每面柱頭十字替呈大額枋,,額枋之上斗拱碩大,,額枋四角之上施抹角梁,梁上立蜀柱托大角梁,,角梁上呈系頭栿與平槫組成交圈呈接披廈,,與兩山尖組成歇山頂。南北長東西窄,,山面為南北朝向,。內(nèi)部頂端方井四角和南北施覆蓮垂花柱,房脊正中再施覆蓮雷公拄,??瓷先ハ袷且蛔A粲性ㄖL格的明代建筑,。 陽陵大廟的香亭四周被磚圍堵已作為它用 走進內(nèi)部斗拱和梁架使人驚詫的眼花繚亂 粗壯的角柱和大額枋使人感到元風撲面 內(nèi)部不用大梁,只用抹角梁和斗拱 立柱上的十字綽木枋 再向后是正殿,,位于一米高的石臺之上,,清代風格,出前廊,,面闊三間進深四椽,,懸山頂。前檐柱四根,,邊為石柱,,平拄為木柱。柱間施蘭額,,柱頂施大額枋,。額枋之上柱頭科、平身科每間一攢,,正中五彩大花朵出斜拱,,平身為雙翹五彩,柱頭為雙下昂五彩,。 這是清代的正殿 正殿內(nèi)部景致 大廟最前方一米多高的臺基上是清代戲臺,,現(xiàn)在已改為民用,北側(cè)臺口已被封堵,,南面后墻已被改造出門窗和進出的臺階,。 這是最前端的那個清代風格的戲臺,正面已經(jīng)封堵改為他用,,還能清楚的看到斗拱平板枋闌額和拄礎(chǔ) 戲臺的下面還有一層,,現(xiàn)在被雜物占用 總體上看陽陵大廟保存完整,軸線上戲臺,、香亭、正殿,,朵殿,、東西配殿等一應(yīng)俱全,只有部分破損,,維修恢復起來難度并不是很大,。但僅為市保,總覺得低了點,。山西真是個文物大省,,像這樣的明清建筑村村都有,保護不過來,,只能鎖上大門順其自然,,自生自滅了,。 |
|
來自: 巴山夜雨時00 > 《新浪微博-行走長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