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谷(yù)渾是鮮卑人建立的政權(quán),其活動時間從西晉末年一直到唐朝初年,,有三百多年的歷史,,比華夏大一統(tǒng)王朝存在的時間還要長,吐谷渾鼎盛時期以甘肅青海湖為中心,,阻斷了河西走廊,,其疆域東起甘肅臨夏市,,西到甘肅敦煌,北至祁連山,,南至青海,、四川、甘肅三省交界處,。 鮮卑是東胡的后裔,,冒頓單于征服了東胡,東胡的一部來到了鮮卑山,,形成鮮卑族,,另一部來到了烏桓山,形成了烏桓族,,匈奴被漢朝打敗后,,鮮卑脫離了匈奴的控制,到東漢時期,,漢朝打敗北匈奴,,北匈奴一部向西逃中,留在漠北的尚有十余萬匈奴人被鮮卑兼并,,鮮卑因而強大起來,。 鮮卑主要分為五個部落,分別是慕容部,、宇文部,、拓拔部、段部,、禿發(fā)部和乞伏部,。三國時期,鮮卑慕容部首領(lǐng)莫護跋從鮮卑山遷到遼西地區(qū),,并協(xié)助司馬懿平定遼東公孫淵政權(quán),,莫護跋因功在棘城(今遼寧義縣)建立政權(quán),并形成鮮卑慕容部的前身,,并臣服于曹魏,,而莫護跋就是慕容鮮卑的第一代首領(lǐng)。 莫護跋去世后,,兒子慕容木延即位,,慕容木延去世后,其子慕容涉歸即位,,慕容涉歸將都城從棘城遷到遼東郡(今遼寧遼陽),,同時被西晉王朝封為大單于,這一時期是鮮卑慕容部大肆擴張的時期,,也許是實力足夠強盛了,,也許是野心膨脹了,,慕容涉歸開始攻打西晉的邊境,晉武帝司馬炎派安北將軍嚴(yán)詢打敗了慕容涉歸,。 第二年,,慕容涉歸去世,慕容鮮卑部開始分裂,,慕容涉歸有五個兒子和一個弟弟,,他將首領(lǐng)之位傳給了自己的嫡長子慕容廆,同時將1700戶部眾分給了庶長子慕容吐谷渾,,結(jié)果慕容涉歸的弟弟慕容刪篡奪了首領(lǐng)之位,,派人追殺慕容廆,沒有成功,,后來慕容刪被部下殺死,,鮮卑部眾迎立慕容廆為首領(lǐng),這一年是公元285年,,也就是西晉太康五年,。 西晉晚期,先是八王之亂,,后是五胡亂華,,中原一片大亂,胡人相繼進入中原建立政權(quán),,慕容廆的第三個兒子慕容皝建立了前燕政權(quán),慕容皝的第五個兒子慕容垂建立了后燕政權(quán),,慕容皝的小兒子慕容德建立南燕政權(quán),,這是當(dāng)時的混亂環(huán)境。 慕容廆一直與自己的庶長史慕容吐浴渾一直不和,,鮮卑人是游牧民族,,有大量的馬匹,一次雙方的馬群在一次爭奪草場中發(fā)生了爭斗,,注意是馬群在打架,,結(jié)果引發(fā)了慕容廆的不滿,并迫逼其庶長兄慕容吐谷渾離開,,于是慕容吐谷渾帶領(lǐng)他的1700戶部眾離開遼東,。 慕容吐谷渾選擇向西走,先是來到了陰山,,然后翻越陰山南下,,來到了黃河河套地區(qū),然后繼續(xù)向西南方向遷移,,一直到了甘肅臨夏附近,,打敗了居住在這里的羌人和氐人,,才有了自己的地盤,這一年大概是公元313年,,這一年西晉懷帝司馬熾被匈奴人劉聰毒殺,,西晉處于滅亡的邊緣,3年后西晉正式滅亡,。 由于西晉滅亡,,匈奴人建立的漢趙政權(quán)崛起,整個中原還處于混亂期,,而五個胡人民族不斷涌入中原搶奪地盤,,身在西北的慕容吐谷渾顯得相對安全,雖然如此,,慕容吐谷渾及其所部要不斷與周邊的羌人,、氐人進行戰(zhàn)爭,相對來說,,比中原的危機要小很多,,慕容吐谷渾的弟弟慕容廆的后代建立的前燕、后燕,、南燕先后滅亡,,但慕容吐谷渾及其部眾一直生存了下來,這就是大環(huán)境所導(dǎo)致的,,因為中原的競爭太過激烈,。 慕容吐谷渾去世后,其子慕容吐延即位,,不久,,慕容吐延被羌人首領(lǐng)姜聰殺死,慕容吐延有12個兒子,,其長子慕容葉延即位為首領(lǐng),,當(dāng)時年僅十歲,慕容葉延為了報仇,,把仇人姜聰做成一個稻草人,,每天練習(xí)射箭,為人孝順有才有,,后來慕容葉延在沙州(今青海省貴南縣)建都,,以祖父的名字吐谷渾為國名和族名,并置百官建立了政權(quán),。 同時慕容葉延舍棄慕容的姓,,開始以吐谷渾為姓,自此鮮卑慕容部就成為吐谷渾,慕容葉延也就成為吐谷渾葉延,,其后代均以吐谷渾為姓,,慕容葉延在位23年,穩(wěn)定了吐谷渾政權(quán),,自此吐谷渾開始成為西北的一大勢力,,并開啟了擴張之路。 綜述,,吐谷渾政權(quán)是鮮卑慕容部首領(lǐng)之一慕容吐谷渾建立的,,是從鮮卑山遷到遼西,再遷到遼東,,最后遷到青海一帶,,慕容吐谷渾的孫子慕容葉延即位后,將姓改為吐谷渾,,抹掉了鮮卑慕容部的印記,,但吐谷渾的主體仍然是鮮卑人,并逐漸與其他民族融合,。 慕容葉延在位23年,,33歲去世,傳位于長子吐谷渾辟奚,,這一年是公元351年,,這一年前秦剛剛建立,中原還處于混亂的時期,,這一段歷史是中國歷史上最黑暗的五胡十六國時期,。 公元382年,前秦符堅統(tǒng)一了整個中國北方,,并派大將呂光攻打西域,,呂光打敗以龜茲為首的西域聯(lián)軍,成功征服西域,,而偏居一隅的葉谷渾當(dāng)時的勢力還只在青海一帶,并未引起前秦的注意,,淝水之戰(zhàn),,前秦崩潰,短暫統(tǒng)一的北方再次分裂,,各個勢力相繼建立了政權(quán),,又不斷被滅亡。 吐谷渾就蝸居在青海一帶,,為了生存,,先后臣服于鮮卑乞伏部建立的西秦政權(quán)和鮮卑禿發(fā)部建立的南涼政權(quán),畢竟都是鮮卑人,雖然同為一個民族,,實際上鮮卑各部也是矛盾重重,,但是為了政權(quán)的生存,臣服于其他政權(quán)在當(dāng)時是一種常見的政治手段,。 吐谷渾利用中原的混戰(zhàn),,不斷發(fā)展勢力,到其政權(quán)第9位首領(lǐng)吐谷渾阿才在位期間,,吐谷渾已經(jīng)發(fā)展到了一個占據(jù)青海北部及甘肅大部的政權(quán),,其控制區(qū)東到龍固(今四川省松潘縣),西至白蘭(今青海湖西),,北至黃河,,南到大積石山(今青海省果洛州瑪沁縣的阿尼瑪卿山)。 公元420年,,歷史進入南北朝時期,,吐谷渾向南方劉宋政權(quán)稱臣納貢,尋求庇護,,而鮮卑拓拔部建立的北魏政權(quán)興起后,,逐漸統(tǒng)一了整個中國北方,吐谷渾又向北魏稱臣納貢,,左右逢源,,并將北魏的敵人胡夏末代皇帝赫連定擒獲送給了北魏,以獲取北魏的庇護,,這一時期的吐谷渾已經(jīng)將勢力擴張到隴西郡與金城郡,。 公元534年,北魏分裂為東魏與西魏,,后來北齊取代了東魏,,北周取代了西魏,在北周時期,,吐谷渾首領(lǐng)吐谷渾夸呂開始自稱可汗,,由于中原北方存在兩大勢力,而南方又有南朝勢力,,各方均拉攏吐谷渾,,這一段時間吐谷渾的外部壓力是最小的,直到楊堅建立隋朝后,,吐谷渾夸呂還為自己的兒子吐谷渾世伏娶了隋朝光華公主為妻,,與隋朝通婚照并保持良好關(guān)系,是吐谷渾生存的原則之一,。 隋朝開皇年間,,吐谷渾膨脹了,,開始與隋朝為敵,還數(shù)次率軍襲擾隋朝邊境,,隋朝攻打吐谷渾,,可汗吐谷渾伏允向西逃走,由于路途遙遠,,隋朝并未實際控制吐谷渾之地,,沒多久,吐谷渾伏允收伏了失地,。 隋朝末年天下開始內(nèi)亂,,一直到唐朝建立,此時的吐谷渾又開始騷擾唐朝,,公元634年,,唐太宗派大將段玄志攻打吐谷渾,吐谷渾伏允再次向西逃走,,唐軍一直追到青海湖后撤軍,,沒多久,吐谷渾再次卷土重來,,此時,,唐太宗派出名將李靖、侯君集等將領(lǐng)率大軍攻打吐谷渾,,這一次唐軍打敗了吐谷渾主力,,殺敵俘虜無數(shù),可汗吐谷渾伏允自殺身亡,,其子吐浴渾伏順投降唐朝,,獨立的吐谷渾政權(quán)不存在,成為唐朝的藩屬國,。 唐高宗時期,,西藏高原的吐蕃政權(quán)開始強大起來,向北擴張,,攻打吐谷渾,,吐谷渾不敵吐蕃,被其滅國,,其可汗率領(lǐng)臣民逃到了唐朝,,唐朝為了抗衡吐蕃的擴張,一直扶立吐谷渾殘部對抗吐蕃,,當(dāng)時唐朝對戰(zhàn)吐蕃也只是勢均力敵,,以吐谷渾的實力無法對抗強盛的吐蕃,,在一系列的戰(zhàn)爭中,,吐谷渾人四處遷移,逐漸融入了其他民族。 吐谷渾是被吐蕃滅亡的,,他的地理位置決定了他的命運,,吐蕃地處青藏高原,吐谷渾在青藏高原的北邊,,吐蕃向北擴張第一個面對的就是吐谷渾,,所以吐谷渾逃不過滅亡的命運,唐朝雖然打敗了吐谷渾,,但并沒有滅亡吐谷渾政權(quán),,只是把吐谷渾作為藩屬國。 歡迎關(guān)注微信公眾號:yiguozhijun_lishi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