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前的國產(chǎn)片《誤殺》,,以口碑與票房黑馬之姿給觀眾們留下了深刻印象,,兩年后,有著類似基因的《誤殺2》再度殺了回來,。 這部電影與《誤殺》確實有很多相似之處:同樣翻拍于外國電影,,同樣由陳思誠監(jiān)制,同樣給新人導演執(zhí)導,,同樣由肖央主演,,同樣發(fā)生在“架空”的泰國等等…… 不過,看完后就會明白,,《誤殺2》并不是前作的續(xù)集,,它本質(zhì)上是一部另起爐灶的新片,雖然同屬犯罪題材,,但懸疑成分已大打折扣,,取而代之的是異常充沛的感情和直逼眼球的社會性。 【友情提示:下文會有劇透,?!?/span> 陳思誠搞的影視劇,無論是“唐探”系列還是“誤殺”系列,,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征:把故事舞臺放在與中國有著相似社會文化環(huán)境的異國他鄉(xiāng),,既能最大程度上照顧國內(nèi)觀眾的融入感受,又能在展現(xiàn)各類黑暗和敏感內(nèi)容時擁有更高的“靈活度”,。 盡管《誤殺2》翻拍自美國電影《迫在眉梢》,,故事又被移植到了泰國,但它仍能貢獻我們生活中的熟悉感,畢竟,,親情,、不公、犧牲這些議題永遠是共通的,。 鑒于劇情分析的價值不大,,我還是把重點放到影片的改編側(cè)重和呈現(xiàn)效果上來,先說個結(jié)論——如果是沖著“懸疑”去看《誤殺2》,,那你大概率會失望,。 影片的敘事堪稱平鋪直敘,,觀眾們就是跟著主角林日朗的軌跡逐漸了解事情的真相,,基本沒多少可以猜測的地方,中前段僅有的一個疑點,,即“林日朗接受采訪時說的故事是否編造”剛拋出后不久,,便立刻被推翻了,他的老婆孩子可做不得假,。 至于之后林日朗發(fā)現(xiàn)真相,、決意自我犧牲等幾個高潮點,最多只能算水到渠成的轉(zhuǎn)折,,而遠算不上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反轉(zhuǎn)或驚奇,。 所以,那些抱著與《誤殺》相似預期的觀眾,,觀看《誤殺2》的話得適當調(diào)整一下期待值和評價標準,。 懸疑成分大為減少,相應的,,電影把更多的重心放到了人物家庭的塑造以及感情關(guān)系的打磨上,。 影片所有的倒敘和插敘,幾乎都屬于林日朗,、阿玲,、小蟲這一家三口,更別說“正片”里也沒少為他們加戲,。老實說,,我覺得在一部犯罪題材的劇情片里給親情戲這么大的比重有些超量,除了讓觀眾充分明白并理解人物動機外,,更多只剩下了飽和的煽情,。 可又不得不承認,《誤殺2》慢條斯理拍出的這出感情戲確實不錯,,過程完整,、張弛有度,細節(jié)和轉(zhuǎn)承都十分具體且到位,,也難怪影片的宣傳語定成“為愛的人,,再奮不顧身一次”,。 此外,影片的社會議題的“話題度”相比前作也有了極大提升,,倒不是說議題本身有高低之分,,而是《誤殺2》中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直觀表現(xiàn)力到了無法回避的程度。 故事主線雖然是林日朗劫持醫(yī)院以求換回兒子心臟移植的機會,,但在此過程中,,摻雜進了許多不容忽視的影響因素,包括媒體不擇手段追新聞的兩面性,,新媒介直播造成群眾左右不定的反應,,刑事案件逐漸演變成政治事件的復雜,不法權(quán)利交易對社會公平的破壞等等,。 當然,,這些議題在《誤殺2》里的實際表現(xiàn)頂多是中規(guī)中矩,與類似作品相比并沒有更加出彩的地方,。 順道提一句,,影片在人物形象設計方面的效果不錯,除了林日朗的卑微決絕和張正義的老成干練外,,其余幾個配角塑造也頗為傳神,,陳雨鍶飾演的李安琪很有膽大妄為那型記者的“功利感”,李治廷飾演的薩丁一看就透著斯文敗類的味道,。 在如此多的支線劇情中,,個人認為達馬醫(yī)生和阿文的線是相對最弱的短板。 從開頭林日朗“開槍”打斷阿文意欲行兇時,,就能明白影片打算重點使用這條線索,,可惜隨后它的表現(xiàn)并未達到應有效果。 其實這條支線設計的本意很好,,能夠為主線增添許多不確定的變數(shù),,同時從另一方面塑造達馬“好醫(yī)生”的形象,而且還可以為敏感復雜的醫(yī)患關(guān)系做一個積極的表態(tài),,但后面拍著拍著就飛了,,只用了兩段簡短的戲草草了事,其成效對于設計初衷而言,,只能說是隔靴搔癢,。 這樣捋一遍下來,會發(fā)現(xiàn)《誤殺2》是部不功不過的電影……可它還是受到了我的青睞,,因為主角林日朗屬于討喜的角色,。 《誤殺》的主角李維杰是個沒啥文化但觀影量巨大的超級影迷,《誤殺2》的林日朗則是一個收入不穩(wěn)定但胸有墨水的窮編劇,兩者的人設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都是沒啥大本事卻又有點小能耐還顧家愛家的普通中年男人,,對廣大觀眾來說很有親切感,因為他就是你我身邊的一員,,或者說,,就是你我。 仔細想想,,林日朗這個編劇做得是挺失敗的,,不夠俗(沒法賺快錢)也不夠雅(水平還不高),勉強只能混口飯吃,,豁出性命自導自演最后一出大戲,,想假扮一個壞人,結(jié)果還把人質(zhì)們都同化成了自己的“幫兇”,。 林日朗說得沒錯,,在這場孤注一擲的豪賭中,,他從一開始就已經(jīng)輸了,,區(qū)別只在于是否能夠知曉真相,換言之,,就是少痛和多痛的區(qū)別——更何況他本性善良,,壓根不會殺人,這就連最后一絲復仇或同歸于盡的利息都拿不回來了,。 但與此同時,,林日朗也是贏家,靠的也恰恰是他的真誠與善良,,因為他的目標始終就不是作惡,,一切真真假假的犯罪行為都只是他幫兒子找到心臟的手段,當大家逐漸明白這點后,,自然可能結(jié)出得道多助的善果,。 如果奪回移植心臟的PLAN A不行,那他還有獻出自己心臟的PLAN B,。 看完全片后,,很難不同情、不敬佩這樣一位父親,,他是在極難翻盤的絕境之下,,抱著一顆為兒子續(xù)命的無私之心,用盡畢生的勇氣和才學,,去博取虛無縹緲的一線生機,。 電影結(jié)尾他面對市長龍丹以及所有旁觀者說的那些話,也具有字字扎心的現(xiàn)實意義,盡管略顯煽情和過火,,但在本就情緒失控的林日朗嘴里說出來,,又不得不令人接受真實世界的殘酷。 無論小蟲能否得救,,《誤殺2》都是一出扼腕的悲劇,,在故事劇情、落點等各方面都已定調(diào)的基礎(chǔ)上,,如何為影片的調(diào)性做出最終潤色是甚為關(guān)鍵的一點,,這里我就很喜歡影片中螢火蟲橋段的設計。 先是中段借小蟲之口問出“螢火蟲在燈光下為什么不亮了,?”的問題,,再在林日朗身死時飄過一只螢火蟲,直至最后一幕才回答“微弱的光只有在黑暗中才能看到”,,這種頗有書卷氣息和復古意味的抒情手法,,不算新鮮,現(xiàn)在用的人也不多了,,但放在影片里的感覺特別美好,。 本片的導演戴墨或許不及《誤殺》導演柯汶利有靈性——兩人都是網(wǎng)劇《唐人街探案》的導演,,陳思誠作為“產(chǎn)品經(jīng)理”確實有點東西——但通過這部《誤殺2》,可以看出他基礎(chǔ)好,、夠踏實、有耐性,,希望他能當?shù)闷鹨痪洹拔磥砜善凇卑伞?/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