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一 消夏神龍架 剛過的這個周五下午,,妻三弟、幺弟及我們?nèi)叶嚲湃?,直抵木魚鎮(zhèn),,作消夏游。幺弟的獨女大學(xué)畢業(yè)已工作一年了,,三弟的女兒剛讀完大一,,兒子剛小學(xué)畢業(yè)。老一輩的已都是自由身,,沒有上班之苦,。但已經(jīng)工作的大侄女則只能在周末外出,因而此次旅游安排周五晚出發(fā),,周日下午回來,。三弟、幺弟各開一輛車,,一路時間相當(dāng)充裕,。 (2013-07-15)
八十二 與女孩一起看螞蟻 壬辰年初夏,,小溪塔的天氣一直比較沉悶。長久無雨,,正在揚花的包谷和花生干卷了葉,,豇豆秧和黃瓜藤干成了脫毛雞。六只下蛋的母雞撒放在樹蔭下的水溝邊,,仍然熱得撒翅張嘴喘氣,。 傍晚時分,去菜地澆水回來,,路邊一個兩歲的女孩正在聚精會神看螞蟻,。待我走到跟前,她抬頭笑瞇瞇地望著我,,說“爺爺,,我正看螞蟻。” 這個女孩雖然經(jīng)??吹轿覐乃议T口走來走去,,卻并未說過話。如果不是特別興奮,,是不會主動和我說話的,。 我看她神清特別可愛,就說:“是啊,,天要下雨了,,螞蟻們忙著搬家,從低洼的地方搬到高處去,。” 小女孩說:“是啊,,你看他們背著、扛著東西,,排著隊,,不停地向前呢”。 我就蹲下來,,和女孩一起看螞蟻,。 黃昏的馬路邊。欲雨未雨的沉悶天氣,。一個六十來歲的老頭和一個兩歲的女孩一起蹲著看螞蟻,,自己都覺得很有詩意,。 幼年,和我一起看螞蟻的女孩成了老太婆,,此刻正牽著她的孫女,。少年,和我一起看螞蟻的兄弟,,如今白發(fā)蒼顏,,背上馱著他的孫女。青年,,和我一起看螞蟻的同學(xué),,當(dāng)然也是鬢發(fā)如霜,前天提著粽子來看我,,放下就要走,,原因是外孫在家里打電話哭著催他回去。壯年以后,,很少再看螞蟻,。 今天和小女孩一起看螞蟻,才發(fā)覺自己已經(jīng)六十開外,,大半生有限地看了幾回螞蟻,,就悄然過去了,只留下滿腦子與看螞蟻相關(guān),、無關(guān)的記憶,。 “人易老天難老”,“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吧,? 我想起和母親一起摘山上的杏子,。也是這樣悶熱的天氣,,也是傍晚時分,我們一起到遠房表姐家里去,。半路的山上有一樹又大又圓的杏子,,紅的黃的,十分誘人,。我便爬上樹去摘,,母親在樹下接。娘兒倆都說好吃,、好吃,。我扔了許多到樹下松軟的草叢中,又裝滿了衣兜,。母親在草叢里撿起來,,說有了,,快下來吧。我看見有根稍枝上的杏子特別大,,奮力向它攀去,。不想杏子樹脆,樹枝斷了,。母親 “啊”一聲,,我和樹枝一起跌倒草叢里。母親丟了杏子跑過來,,我已從樹枝中爬起來,,拍拍身上的灰,說沒事,。母親說,,嚇?biāo)牢伊耍倌肋@么細的樹,。我說,,這杏子真大真甜啊。 ——母親轉(zhuǎn)眼不見了,,她已經(jīng)靜靜地躺在老家的墓地里,,享年83歲半。我想,,她和眼前這個小女孩一定有著某種聯(lián)系,,或者她也曾有過專心致志看螞蟻的童年。 我想起祖母在老家的皂角樹下給我講爺爺和叔輩們的故事,。那是一棵上百年的皂角樹,,兩人合圍的粗壯樹干上,長著一簇一簇鐵釘般的尖刺,。祖母額頭的皺紋就像樹皮的紋路,。那時她已90高齡,半閉著眼睛,,喃喃地說那些久遠的事,。英年早逝的爺爺印象模糊地走到我跟前,彷佛說大孫子你有出息啊,,我只在故事里見過他,。童年的父親和叔輩們也走到了跟前,我知道了他們的苦難和辛酸,。 ——祖母轉(zhuǎn)眼也不見了,,她早已仙逝,享年99歲,。我父親六兄弟兩姐妹,,如今只剩下80多的四叔,、幺叔和79的小姑媽。父親享年82歲半,,今年誕辰91周歲,。我想祖母和眼前這個女孩也有聯(lián)系,因這個女孩我又回到祖母身邊,。 我想起網(wǎng)絡(luò)上的螞蟻,。兄弟們、姐妹們的文字如螞蟻,,吸引我和愛螞蟻的男孩女孩浸淫其中,。無數(shù)個男孩兄弟兄弟地幫我,無數(shù)個女孩大哥大哥地教我,我不知自己年輕到何等程度了,只知道和兄弟輩子侄輩乃至孫兒輩的網(wǎng)友們一起快樂著,、成長著,。因文字而結(jié)緣,、因文字而走近彼此的業(yè)余生活甚至走進靈魂世界。青青草路過人間的美麗蜻蜓風(fēng)兒丟下我們自尋天堂;東湖新散文共事的香版突因腦溢血夭亡;漢網(wǎng)年逾花甲的女詩人失去了伴侶,;漢網(wǎng)兩鬢白發(fā)的老知青如我痛失愛子。 ——他們也許就是曾在路邊看螞蟻的女孩,,意想不到美麗的生命卻要與災(zāi)難伴隨,。 眼前的小女孩肯定會不停地長大,但長大了會去哪里,、命運如何呢,? 八十三 簡單凡俗 庸常快樂 想不到我做了一輩子文字匠,,人老珠黃之后,,落得庸常凡俗、簡單快樂吧,? 我也是過上田郎,、廚郎、讀書郎的日子之后才體會到,,庸常凡俗,,簡單快樂,是最靠譜的,。 當(dāng)然,,這是六十以后的老人哲學(xué)。 退休,,古時稱解甲歸田,。從將軍百戰(zhàn)死、未死解甲歸而來。 而我,,無田可歸,。 我們那一代,把一切獻給黨,,“上無片瓦,,下無立錐之地”,才是對的,。 從回鄉(xiāng)青年參軍離開農(nóng)村,,再沒有回去。轉(zhuǎn)業(yè)后與轉(zhuǎn)業(yè)前的幾十年,,一直懷抱筆禿筆,,炮制公文為業(yè)。中年后推行房改,,買了房改房,,算有片瓦。五十三歲提前退休,,賣了房改房,,買私房拆了重砌,把家安到城郊村,,也沒有地,。 十年前老伴退休,開始種兄弟家的地,。后來她父母的菜地被征又撂荒,,二老也老得種不動,我趁火打劫,,鼓動老伴和弟媳們分了撂荒地,,便有一分多地。再后來,,老伴又讓弟弟從工地拉回一大車土,,賣磚和水泥,花幾百元請工,,在公路邊坡上造出一分多地,。 有了地,,我也沒當(dāng)上田郎,。一切由老伴操持,,她讓我看著就看著,,讓我送水就送水。地里的活兒一年難得搭上幾回手,。說怕我干活弄臟衣服,,她難得洗。干活不顧衣,,是男人的粗放德性,。 其實論種地的經(jīng)歷,她不如我,。我是家里的老大,,從小由父母帶著干農(nóng)活,高中畢業(yè)后趕上文革,,回家整整當(dāng)了兩年多農(nóng)民。田里的活,,灶上的活兒,,不敢說干得好,,底子還是比較厚實的。老伴雖然也在農(nóng)村長大,,也是老大,家務(wù)事卻有婆婆,,母親不上灶,,也沒帶她下地。她只是尋豬草,、引弟弟。十七歲參加工作,,對季節(jié),、農(nóng)時幾乎一無所知。她種地,,全靠左鄰右舍提醒、指導(dǎo),。 轉(zhuǎn)眼到今年4月17日下午,,她摔了一跤,雙手腕骨折,。打了石膏,吊著繃帶,。吃飯喝水得我喂,,田里的事,廚房的事,,自然得交給我,。她怕我干不了,,想把大雞小雞和地,送給弟媳或者鄰居,。我說,,沒必要,,我全包,。她將信將疑,,瞪大眼睛盯著我,。連他弟弟也說,,你平日啥事不做,寫字喝茶享清福,,現(xiàn)在該還賬了,,還得從頭學(xué)啊。 他們忘了,,我出于農(nóng)家,,種過田,又當(dāng)過兵,。是里里外外能夠獨立的一把手,。十年清閑讀書郎把田郎廚郎兼,,也沒多大難處,。哪怕多年未進廚房,,拿起鍋碗瓢勺,,感覺依舊,。開多大火,,放多少油,淡一點還是咸一點,,無需多想,捏拿準確,,似有神靈相助,,不會公一下母一下,、生一半熟一半,。 老伴有時夸我,我便告訴她,,一是我自小跟母親當(dāng)幫手,,灶臺上的事不陌生,,上班那會兒逢年過節(jié),還不是我主廚嘛,;二是下廚沒有比寫東西更難的,,能把漢字一出溜碼齊了,還擺弄不了油鹽醬醋茶,? 當(dāng)然,,也有自吹的成分,,上得廳堂,,下得廚房,是男人一樂啊,。 畢竟是兩個人的吃喝拉撒睡和兩個人承擔(dān)的家務(wù)全落到了我頭上,時間我非常緊缺,。每天清早起來,,自己穿,、幫她穿,自己拉,、幫她拉,自己洗,、幫她洗,。然后一起下樓,,喂后院的九只雛雞;做早餐,,你一口我一口邊喂邊吃。吃了早飯,,提上垃圾桶,,倒垃圾,、喂八只大雞,,撿雞蛋。再到菜地尋一天的菜,。回來該喂藥,、擇菜,、洗碗,,準備午飯了,。常常一連四,、五個小時不停地忙著,。煮飯和炒菜的間隙,,有半個多小時,,沒有人來,就臨一會兒帖,。 下午,忙地里的活,。接手的時候,包谷苗剛栽一半,,土豆沒挖,,大蒜,、艽頭沒收,豆角,、辣椒,、蕹菜沒栽,花生,、毛豆沒種,。按照時序,,我一件一件地干。翻地、起苗,、移栽,、澆水,或者施肥,,培土??傊摲N的種了,該栽的栽了,,該收的收了,該管的管了,。季節(jié)全趕上,,安排不比別人玩晚,,長勢不比別人差。兩分多地收拾得整齊,、利落,生機勃勃,,看一眼心里都舒坦,。并且合理利用了蔬菜換季的檔期,,插播蘿卜菜芽,,裁油麥菜,保證了每日的蔬菜供應(yīng),。力還出得少。比如包谷地里的草,,別人要鋤幾道,。我采用施肥后培蔸和除草一次進行的方式,把表土深壓了,,只有稀稀幾根鉆出來,。這時包谷已一米來深,密密麻麻遮住光線,,根本不需要專門除草了。 我還翻著花樣套種,。在已生的毛豆行里套栽包谷,拔了毛豆又套花生,。沒套花生的包谷地里,,培蔸的時候培成苕行,,插了一百多蔸紅薯,澆兩次水就活了,,可撿回一二百斤紅薯,。 看著自己親手栽種的蔬菜和莊稼一天天長起來,綠油油一片在風(fēng)中搖曳,,有成就感啊,,更有生命與時序融合的親切感。 包谷怕風(fēng),,早包谷最容易遭風(fēng)災(zāi),。前后三次,最嚴重的是將出穗時,,一夜風(fēng)狂雨暴,,兩米多高的大頭包谷苗被吹倒一大片。老伴一看傻了眼,,喪沮地說算了,,別管它了。我說不行啊,,那就白種了,。真要扶它起來,很難,。培土無濟于事,,頭重腳輕扶不了。要打樁才能叉住,。于是四處找木棍,,抱來一抱抱,使勁往地里插,,一根不行插兩根,。插好再培土,整整一個上午,,才把近百株苗扶正,。還有一二十根吹斷了,心疼肚疼,。綠油油的,,扔了怪可惜,我把上半截撇下來,,切得碎碎的喂雞,。大雞小雞果然都吃得很歡。這也是我一大發(fā)明,。 種了十五斤種的土豆,,分四次才收完,。老伴總怕不能收回種。結(jié)果挖了50多斤,。最后一次收獲在初夏的黃昏。人們吃了晚飯散步的時候,,我正收獲最后一塊田的土豆,。這田有多大呢?約兩米長50來厘米寬,,面積近一個平方米,。松松的土壤里并排種了兩溝土豆。挖到一半的時候,,兩歲多的大內(nèi)侄孫和他奶奶給我還栽鋤來了,。大內(nèi)侄孫還提著一只小花藍。我說來,,快來挖土豆,,各挖各要。他歪茬歪茬地跑來,。我便把手里的小花鏟給他,,告訴他怎樣鏟土,怎樣檢土豆,。人本來是女媧用泥捏成的,,天性近土。他挖得只有那么投入那么高興,。邊挖邊往小花籃里檢,。為了刺激他的積極性,我裝作跟他搶,,邊挖邊喊,,快挖,快挖,,各挖各要,,看誰挖得多,我挖完你就沒有了,。他挖得更起勁,,小花籃裝滿,他宣布勝利了,。大概有兩斤多,。我相信這樣快樂而有意義的游戲,會影響到他的一生,。我在這塊地里挖的回家一稱,,十五斤,。這樣算起來,畝產(chǎn)高達萬斤了,。 像高加林那個從家里到縣城來看他的未婚妻,,歸于田的婆婆媽媽。養(yǎng)雞種菜,,原始生活,,簡單快樂。我反復(fù)思考歸田之樂的理由,,把許多被顛倒的人生美感顛了過來,。 其一,人是泥捏的,,出于土,,歸于土,天經(jīng)地義,。 其二,,中國很多人祖祖輩輩是農(nóng)民,童年是在鄉(xiāng)村度過的,。因勞作而喚起童年記憶,,最近的親人會到面前。 其三,,人因為種植和收獲而融入時序,,歸于季節(jié)和自然。因為感知季節(jié)變換而感知生命的成長和消亡,,因為回歸時序而回歸心靈凈土,。 其四,出于對鄉(xiāng)土的回憶,、對環(huán)保食品的向往,、鍛煉身體的需要,因勞作而能喚起回憶,,享用放心食品,、鍛煉身體,當(dāng)然心生愉悅,。 其五,,歸于田,是人生的終極樂趣,。只有老了,,退得干凈徹底,不僅從職業(yè)界退了,且連琴棋書畫,、撲克麻將,、釣魚跳舞也不是最終的追求了,身體又還干得動,,再歸于田,,專心于斯,安心于斯,,則享受到終極的樂趣了,。 其六,在城市化浪潮滾滾而來的今天,,歸于田,是一種奢望,,可遇而不可求,,不是有錢就辦得到,不是有朋友就辦得到,。城市化結(jié)束了很多人的歸田夢想,。 兼做田郎廚郎讀書郎,兩個多月了,。兩米多高的高谷稈上,,結(jié)出了近三十公分的大苞子,黃瓜,、豇豆,、四季豆藤蔓爬到近三米的棧子顛上。毛豆吃完第一茬第二茬,,第三茬又播種了,。七八十天的小雞也長到斤把重了。這兩個月,,忙是忙,,累是累,但飯吃得飽,,活干得歡,,覺睡得香。雖然茶也喝著,,字也寫著,,網(wǎng)也上著,書也讀著,,但心離外面是越來越遠了,。琴棋書畫與窮究天人的快樂,不如吃飯干活來得直接,我已安然于斯,,不再于別處想入非非了,。 (2013-7-25) 八十四 整個夏天彌漫著母親的味道 今年夏天入伏后,天天在三十七八度以上,。老婆封我是耐溫布帕將軍,,可以不吹電扇不開空調(diào),但要打赤膊,,否則人一樣熱死人,。老伴怕熱,非開空調(diào)不可,。整個夏天在一樓呆不住十分鐘,,雙手腕骨折也不滿百日,什么都做不了,,就在三樓看電視,。我把大門一栓,穿條平角褲,,獨自在一樓寫字,,汗止不住順著肩背流。 情景跟我十來年前在中篇《夏日情殤》寫的一模一樣:“太陽快要爆炸了,,末日已經(jīng)來臨了,,腦袋膨大了,這個夏天除了流汗什么也別想干,。我記得,,那天,電視臺播音員嗲聲嗲氣地報告著氣溫已高達40度,。臭氧層穿了,,氣溫一個勁兒往上竄,一個多月來,,太陽比火還毒,,曬得哪兒都發(fā)燙,街上,、 院子里的樹木,,全都枯死了。氣溫24小時降不下來,,身上粘粘糊糊的,,張著口喘。有人找到《大預(yù)言》,,說世界末日到了,,你看,干旱,大水,,沉船,,掉飛機,大火,,爆炸,,接連不斷來了。老弱病殘接連不斷地死,,家铘從早到晚接連不斷地敲,,整個縣城被一股死人氣籠罩,想睡一會兒都不行,。” 和中篇《幻想中的樹》那個1909年夏天,,也極為相似。“就是宣統(tǒng)元年夏天,,光緒皇帝與慈禧太后去世,、溥儀即位后的第一個夏天,袁世凱開缺回籍后的那個夏天,。這個夏天,天氣非常炎熱,,內(nèi)川志心頭的事情特別多,。峽州春旱接伏旱,一連三個月沒下雨,。所轄各縣斷水?dāng)嗉Z的村莊與日俱增,,接連有人熱死渴死餓死,鄉(xiāng)道上擠滿了逃難的人群,。峽州城雖然比鄰長江,,城內(nèi)各處的水井也已枯竭,軍民人等,,吃水都要到長江里挑,。長江干得只有半江水,比枯水季節(jié)還少,,原來上游的萬州,、忠州、益州許多州也沒有下雨,。老輩人說,,這樣的夏天誰見過?男人女人不做工不開店,,光著身子在大街上乘涼,。大姑娘小媳婦和男人一樣,穿著褲頭,大搖大擺穿城而過,,到長江泡澡挑水洗衣服,,再光著身子回家,到處是赤身裸體的男女,。官員不再明鏡高懸,,鄉(xiāng)紳不再多管閑事,關(guān)起門來躲在家里乘涼,,下人輪流不住地打扇,,提水給老爺太太們沖涼。一桶桶涼水沖到身上,,還是火辣辣的熱得鉆心,,越?jīng)_越煩躁。內(nèi)川志走在街上,,看見滿城婦人攤開了肢體,,雪白或黝黑的大腿,飽滿或不太飽滿的乳房,,以至腹溝,,一起閃著誘人的光,腦袋咚地一下膨脹了,,下身沉象個大鐵砣,,全身暴起,肌肉犟直,,恨不得象獅子一樣撲上去,。” 就是這樣的感覺,。不同的是,,這個夏天的主角是我。退休了,,和老伴相依為命,。老伴摔了跟斗,她平日經(jīng)手的菜地,、雞舍交到我手上,。我不能躲在家里抗熱,還要擔(dān)水澆園,、種菜收菜,。人往地里一站,頂著太陽,,弓著腰,,一股熱氣往上冒,,合著泥土味、植物味,、太陽味和自個的汗味,,往心窩窩里頭鉆。往事連連浮現(xiàn)在眼前,,人回到從前,。不變的主題是母親,不變的地點在老家,。 我老家在長江西陵峽以北黃柏河?xùn)|支的石灰?guī)r地區(qū),。石灰?guī)r地區(qū)的特點是干旱,缺水,,石頭多土少,,旱田多水田少,雜冠林多經(jīng)濟林少,。我母親一輩子當(dāng)農(nóng)民,,養(yǎng)育了我們六兄妹。我是老大,,一個弟弟,,4個妹妹。我們相繼成人成家,,父母一直生活在老家,。母親78歲那年,83歲的父親走了,,她才來縣城輪流和我與弟弟生活。父親走后第三年,,我年近30的獨子英年早逝,,遺我與老伴兩個半老的人。母親和我們一起去了靈堂,,悲泣不止,。可面對心如死灰的我時,,總強忍悲痛,,勸我好好活著,自然終老,。不久,,她也查出晚期癌癥。我剛剛陪伴兒子走完生命歷程,,又要陪母親走完最后一程,。心里的悲與痛,,無法形容。兩年后母親撒手西歸,。死神肆虐,,唯余傷悲。我最大的愧欠,,是母親在生命的最后時光,,還為我的悲傷而悲傷。近十年來,,三個逝去的人總纏繞在我心頭,。睜眼閉眼都想起他們。但陰陽阻隔,,想念的時候去墓地,,孤獨的時候自悲傷。生已無念想,,寢食均無味,。我最后的生命歷程如通往墓地的路,灑滿如血的杜鵑花和冰冷的月光,,一步一步縮短,。 我木然地端著茶杯,碼著文字,,人在現(xiàn)場,,魂卻不在現(xiàn)場。在故事外,,如一個將死的人,,如回光返照,撿腳印去了,。因為愧欠母親最多,,整個夏天房間里的味道、路上的味道,、菜園的的味道,,都讓我想起與有關(guān)母親的樁樁往事。于是,,整個夏天充滿母親的味道,。 引發(fā)思念的味道從夏天的食物開始。20世紀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正是我們一代人身體發(fā)育的時候,,也是遭遇饑荒的時候。所以我對食物的味道有深刻的記憶和驚人的想象,。走出饑荒之后,,夏天的食物常年是三樣,。一樣是嫩玉米與老或者半老的南瓜、發(fā)泡的豇豆一鍋煮的湯包谷,。一煮一吊鍋,,吃幾頓。一樣是黃瓜面子湯,,新收的小麥磨成面了,,包谷地里套種的黃瓜一簍子一簍子摘回來,炒黃瓜片,,再加水,,煮面子疙瘩,一大鍋或者一大盆,,吃了熱的吃冷的,。一樣是漿粑粑。把嫩包谷磨成漿,,洗干凈的桐子葉攤在手上,,舀上包谷漿,攤勻,,放鹽菜,、炒南瓜絲、酸面肉丁或者什么也不放,,合攏,,放鍋里二面炕,再架在鍋里蒸,。蒸一鍋,,吃幾頓。都是母親教我做的食物,,母親做給我們吃,,我們做了父母吃。父母情在食物的味道中漸濃,。記得初中放暑假,干活要到中午,,父母就讓我回家做飯,,怕我不經(jīng)曬。高中以后的一個夏天,,家里蓋牛欄,,我的任務(wù)是挑水做飯。十來個人,,一天四頓,,有一頓是面條,,我竟然做下來了。食物的味道深深留在我腦海里,。 盛夏,,毒辣的驕陽,煩心的蟬鳴,。忙完夏收,、打場、薅草之后,,主要的農(nóng)活是砍楂子,。就是把山上的雜草和雜灌林砍了,捆成一二百斤一捆,,曬干了秋播燒火糞,。砍楂子是生產(chǎn)隊唯一定額包干的活,,任務(wù)下到田塊下到勞力,,只能超額,不準拖欠,,完不成嚴懲,。我讀初中和高中的時候,父親先是大隊書記,,后來是大隊長,,再來是生產(chǎn)隊長,經(jīng)常開會,,雖然誤工計分,,分到他名下的任務(wù)卻必須完成。從初中起,,每個暑假我和母親必須上山砍渣滓,,努力完成任務(wù)。父親開完會,,也得趕工,。荊棘林里,太陽曬,,蚊蟲叮,,荊棘扎手。青棡味,、腐葉味,、汗味混合在一起,悶得人喘不過氣來,。累了,,抹把汗,,渴了灌壺水。開始我不會砍也不會捆,,一天砍不了三四個,。掛手,扎腳,,打泡,,家常便飯。母親一天能砍十幾個,。高中以后,,我力氣圓了,也學(xué)會結(jié)揺子(兩根樹枝對接起來),,一天能砍十一二個,,還是沒母親砍得多。 砍完楂子,,就要鋸柴,。三年自然災(zāi)害之后,生產(chǎn)隊劃給農(nóng)戶一些柴山,。一般是入冬后至開春前砍樹,,勞力多的戶,砍樹,、剔枝,、斷桐、背回,、上架,,一起干完,一年燒柴再不愁,。我家不行,,父親剛找人一起把樹放倒,就要開會,,還要安排隊里生產(chǎn),。剔枝、斷桐這些相對輕松的活,,落在我和母親身上,。母親為生產(chǎn)隊放四條牛,每年交四萬斤欄糞,,不用出集體工,。把牛趕上山,,就帶我柯枝,、鋸柴,。石灰?guī)r地區(qū)作柴燒的是燒剛炭的花栗樹,木質(zhì)結(jié)實堅硬,。剔枝是個力氣活,。砍倒的花栗樹亂七八糟互相壓著,,樹必須一根根理出來才好剔,。拖一根樹一身汗,剔一根樹手起泡,。剔下的樹枝必須剁成一米四五長,,一百來斤一捆捆好。樹干集中在平地碼好,,才能開鋸,。我身形瘦弱,初中畢業(yè)才一米三七,,一米七幾的個,,是十八歲以后長成的。鋸柴的時候,,總是母親掌上鋸我拉下鋸,。拉鋸要韌勁,平穩(wěn),、勻稱,、持久。我不行,,肌肉發(fā)育不好,,一鋸去一鋸來胳膊就酸了。鋸到十幾根樹之后,,骨架都散了,。結(jié)果不是我?guī)湍赣H拉鋸,而是母親用鋸弓拉我,。母親無奈地嘆嘆氣,,說歇會吧。高中畢業(yè)后回鄉(xiāng)“接受貧下中農(nóng)再教育”的那兩年,,我背得了牛糞,、挑得了楂子、銼得了鋸,、捆得了柴,,才偶而換母親拉上鋸。鋸的柴,除了自己燒,,還趁生產(chǎn)隊放假,,帶弟弟和大妹背出去賣。一個下坡一個上坡,,來回十多里,,上午兩趟,下午兩趟,,我背一百二十到一百四十斤,,十四五歲的弟弟背五六十斤,妹妹十一二歲背二三十斤,,兩天背出去差不多兩千斤,,一分到一分二厘一斤,有二十塊錢進賬,。錢拿到手交給母親,,為一家人買油鹽。 假期快要結(jié)束的那幾天,,母親一邊料理家務(wù),,一邊為我漿洗補連。我初中在分鄉(xiāng),,高中在宜昌,,一個月才能回家一次,衣服被子帶回家洗,。太陽偏西的時候,,母親會背著最小的妹妹,帶我去姨媽家住一夜,,第二天清早再趕回來,。有時,也會安排我和弟弟或者我一個人去姑媽,、舅媽家吃頓飯,。 夏天,像一艘船帶著我和母親穿梭于時間之河,。所有的夏天都那么炎熱而短暫,,一個接一個,幾十年后抵達眼前,。船上已經(jīng)沒了母親,,只有夏天的味道依舊,勾起我的回想,,勾起我的傷痛,。整整一個夏天,,我被包圍在屬于母親的味道里。 (癸巳秋開筆,,癸巳歲末完稿,,2013/7_2014/1) 八十五 五月蒿香 有段時間,我執(zhí)迷于五月的夜空,。那是十八、九年前,,我48歲從縣委政研室主任移任勞動局長之后,。回想起來,,原因有三,。 其一呢,做了大半輩子公文匠,,軍隊和地方宣布部,、縣委政研室總共28年,無論文革搞運動還是工作重心轉(zhuǎn)移之后抓建設(shè),,文秘人員總是跟著領(lǐng)導(dǎo)轉(zhuǎn),,加班加點沒日沒夜炮制公文。公文雖屬體制運用文,,寫得自己和人家滿意不容易,。好筆頭靠一寸一寸光陰磨出來。吃飯的家伙過硬可以少點頭哈腰,,是我盡心公文的唯一原因,。公文之余,還寫點新聞,、言論,、通訊、論文,、調(diào)研報告,,拿到報刊發(fā),顯得有文字工作能耐,。讓領(lǐng)導(dǎo)不至于認為你寫的材料盡是狗屁,。這又得花去更多時間,頭發(fā)一把把地掉,。過這樣的日月,,光勤勉肯學(xué)不行,還得有精力充沛,、反映迅速,、永累不垮。我就練氣功,站樁坐禪,,內(nèi)外兼修,,確保體力腦力透支后恢復(fù)得快。50歲我還能頭頂劈磚,、喉斷筷子,。寫作這事除了拼勤奮拼學(xué)識,就是拼體力拼健康,。林黛玉似地捧著一顆心,,三步虛汗淋漓,才情再高拼不過人,。因為練功,,五月的夜空與我結(jié)下特殊情緣。 其二呢,,在28年的公文生涯中,,一直放沒放棄文學(xué)愛好。從1970年發(fā)表第一篇評論文章開始,,每年總有一些類文學(xué),、近文學(xué)、準文學(xué)的稿子發(fā)表,,比不寫稿子的人多些零花錢,。在那個年月,能自己給自己長一兩級工資,,很實惠,。1995年出了第一本雜文隨筆集《悠悠人生》。這本書獲1999年宜昌市屈原文學(xué)創(chuàng)作獎,。但我深感文學(xué)意識,、文學(xué)思維與文學(xué)手法老套、不足,,別人看來近乎妖了,,自己一百個不滿意。我需要更沉入,,到靈魂的深處尋找悸動,。最適宜的方法莫過于沉思默想、靜對夜空,。儒家歷來有內(nèi)省之法,,袁了凡靜 坐法是禪悟中赫赫有名的大法。此外還有莊生逍遙游,、藏密恒河大手印,、少林移筋經(jīng),、金剛經(jīng)、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老子道德經(jīng)諸家法,。入經(jīng),入靜,,必入夜空,。五月,不冷不熱,,芬芳四溢,,再適宜不過,這又是一層情緣,。 其三呢,到勞動局正趕上金融風(fēng)暴引起的失業(yè),、下崗,、大衰退。工作忙累是小事,,工人沒飯吃,,機關(guān)沒錢為工人辦事,是大事,。領(lǐng)導(dǎo)天天強調(diào)穩(wěn)定,,工人天天找勞動部們要工作要飯吃。,。工人圍勞動局是小事,,勞動局做的是這工作。圍領(lǐng)導(dǎo)是大事,,領(lǐng)導(dǎo)不能出席會議不能接待客人甚至不能回家吃飯,,勞動局長能不出面解圍?來勞動局之前,,領(lǐng)導(dǎo)談話說是年齡大了不能提拔,,現(xiàn)在安排你,上面馬上也要安排我,。坐到火山口上之后,,才知道自己根本不能有被安排養(yǎng)老的想法,那不符合實際,,也不符合我的理念,。端人民的碗,受人民管,。竭盡心力為人民辦事,,才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和寫下的文字,。謝天謝地,五年中各項工作沒出什么紕漏,,各項勞動事業(yè)艱難中還有進步,。安置幾千失業(yè)、下崗工人,,最大限度為他們爭取了利益,。相對于他們的犧牲,那點補償雖然微不足道,,但總比機械執(zhí)行上級政策,、不為他們爭取要強得多。更重要的是五年中為全區(qū)企業(yè)改制探索出模式與方法,、待遇標(biāo)準,,不使一個職工的待遇不落實。處理完復(fù)雜的事務(wù),,只要不開會,,我便來到河邊,面對夜空,,放松心情,。站一會站,打一會太極拳,,再回到小小的書房,,摳文字,上文學(xué)網(wǎng)站交流論戰(zhàn),。第二本隨筆集《網(wǎng)上漫語.》就是在這樣艱難的情況下?lián)赋鰜淼?。這本書獲得2001年宜昌市屈原文學(xué)創(chuàng)作榮譽獎。 是五月,,1997年的五月,。剛下過雨,夜非常沉靜,。遠山近水籠罩在蒙蒙的霧氣之中,。天上的星星與兩岸燈火一起映在黃柏河中,被霧氣拉成一幅梵高或者拉斐爾的油畫,。焦慮和疲憊中的我來了,,在這幅浸透五月氣息的畫中求靜求安求慧光普照、神明自得,。立于草地,,面對山水,凝神,,靜氣,,放松,,每臨瑣事生靜意,心安自然少憂煩,。將自己當(dāng)作一粒砂一抔塵土一株草一棵樹,,融入星光融入夜色融入略帶腥味的霧氣之中。想穿了,,人就是一株草一棵樹,,就是遠山近水中的一份子,像水中的星月虛幻莫測,。心不可并吞八荒,,力不能拔舉關(guān)山,諸事由命,,順天應(yīng)人,,竭盡人力而已。至于成王敗寇,、人前人后,,運而已,何須糾結(jié),? 月光的清輝與近處的燈火渾成一體,,從頭頂從四肢的肌膚射入我的軀體,,到達肌肉,、骨骼、內(nèi)藏,、髓里,。我坐上蓮臺,身體也成為蓮花,。光的劍從頭頂劈開,,花瓣落下,寓意病氣晦氣不凈之氣落下,,落入地底最深層,,再化成為光從中脈沖起,穿過頭頂與夜空中的紫氣相接,。如此循環(huán)往復(fù),,光亮的范圍越來越大,密度越來越高,,稠如糊醍,,流入丹田。丹田三昧真火已升,,爐壁金黃,,镕冶光亮糊醍,,漸結(jié)為丹。丹再練九轉(zhuǎn),,越練純度越高,,致成金丹。 譬如嬰兒之浴朝露兮,,晶瑩其身,。譬如荷花之映夕陽兮,光艷其形,。有如虎嘯深澗兮,,月小山高。又如龍騰大海兮,,波翻浪滾,。 流丹溢彩兮,是氣血之暢通,。光影成形兮,,是天人之相合。心溫意暖兮,,乃心性之曠達,。氣定神閑兮,是元神之自認,。 五蘊俱寧兮,,懷之以遠。七情暢和兮,,懷之以仁,。身形脹縮兮,理之以氣,;金丹灌頂兮,,納之以靈。 無人無我,,無天無地,。無空無色,無相無形,。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非無非非無也,,是有真性靈隔岸觀火,,于無所住處生其心,任運流住,,而合和萬物,、身等宇宙也,。 穿越冥想,到達心意彼岸,,我嗅到五月的氣味,,聽到五月的聲音,觸到五月的脈搏,。是艾蒿與粽子的清香味,,是趕耖與扳層的水響聲,是龍舟的鼓點與端午的鞭炮響,。冥冥之中我都感受到了,。也看見自己站在夜空下的草地上,聽見心臟的跳動和血液的流淌,。我早已順著艾蒿的冉冉青煙騰空而上,,穿過薄薄的霧氣和云層,穿過星星的長河,,來到人跡罕至的宇宙最頂層,。地球像個深藍色的圓球在夜色中隨我的呼吸旋轉(zhuǎn),無論怎么轉(zhuǎn)也沒有甩落我的軀體,。我看見草地上失落的縫衣針,,閃著微弱的亮光。還有山林里樹木的葉子,,脈絡(luò)那么清晰,,看起來像我身上的血管。月季花開,,枇杷裂開了嘴,,柚子已長出指拇大的果實,。我父親忙碌一天,,正坐下大口喝我母親遞來的面子湯。母親叨念:“老大他們聽說很忙,,不知什么時候回來看我們,,再不回來這枇杷留不住了?!备赣H說:“愛吃你就吃唄,,有時間他們是會回來的?!逼迌阂呀?jīng)酣睡,,我在夜色中獨自流淚。 五月蒿香,,龍舟其殤,。屈子哀絕,,汨羅投江。杜鵑泣血,,粽子含傷,。 五月麥黃,雄黃其殤,。夜嗚鵪鶉,,致羅遭殃。青蒿燃火,,枇杷裂張,。 五月水響,趕耖插秧,。螞蝗蠕動,,巴掌轟響。辣椒初市,,黃瓜泛觴,。 五月水漲,流木滿江,。排走浪飛,,人亂鎬忙。扳層撒網(wǎng),,魚蝦煨湯,。 回到書房,已近午夜,。從部隊到地方,,上千冊書隨我流浪,搬了若干次家,,直到1992年才有七八平方米的書房,。書沒地方裝,老伴做主打了四口立柜,,上下各三層,。后又增添不少,被塞得滿滿的,。而今發(fā)展到兩間書房,、五面頂墻大立柜依然裝不下,找一回書累個半死,。從河邊回來,,這里要消耗我更多時間。翻翻書,再打開電腦,,去榕樹下,、青青草、稻香村,,會晤吳過,、齊格、俞白眉,、寧財神,、邢育森、尙愛蘭,、風(fēng)兒,、懇納等一干網(wǎng)友,管理問石齋網(wǎng)絡(luò)文學(xué)批評論壇,,多年不曾間斷,。還得抽時間寫散文寫小說,也把局里公文帶回家寫,,白天沒時間,。總是兩三點洗漱上床,,這習(xí)慣至今改不了,。 我是屬耗子的。在夜晚我才心曠神怡,。夜色幽深,,令人恐懼。五月的夜,,更是飽合各種心神不寧的因素,。屈原投江,伍子胥蒙冤,,陳圓圓病逝,。古人說五月是毒月?!拔逶挛迦丈?,男害父,,女害母”,。需掛菖蒲、艾葉,,薰蒼術(shù),、白芷,喝雄黃酒,以避五邪,。我不怕夜,,也不怕五月。該來的啥都會來,,怕有何用,?我在深夜沉思冥想,嗅五月的夜空下神秘的味道,,用自己的方法,,化腐朽為神奇,練煩惱為丹藥,。十八九年前那段人生中最為繁忙艱巨,、焦慮不堪的日子,如果不是在河邊站樁養(yǎng)神,,根本堅持不到現(xiàn)在,。退休之后,沒了壓力,,人變得懶散,,很久沒站一回樁養(yǎng)一會兒神了。身體和精神都變得麻木,。如不是發(fā)起這個同題競賽,,不是自己出題,我也會問“五月的夜空和四月的夜空有區(qū)別嗎,?”我已經(jīng)進入沒有區(qū)別的狀態(tài),,想不起五月了。五月四月與我何有哉,!唯一的念想是那段艱難而從容的日子已經(jīng)走過,,但愿今后能想得起來。 (2014-5-20夜夷陵寓所)
微主簡介 元辰,,本名袁國新,,宜昌人。作家,,網(wǎng)絡(luò)文學(xué)批評者,,著有《悠悠人生》、《網(wǎng)上漫語》,、《現(xiàn)場批評》,,發(fā)表小說、散文,、詩歌二百萬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