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這篇文章跟大家聊聊出汗,。 出汗是人體正常的調節(jié)方式,。讓人不出汗的方子,不是助人的方子,,而是害人的方子,。 有些人出汗的確屬于不正常現(xiàn)象,,是病態(tài)反應,。這個時候得想辦法干預。 今天講一個近些年在研讀百家醫(yī)案的時候,,學到的經(jīng)驗,。 有一種人愛流汗,是因為在體內有淤血,,是血行不暢引起的,。 有一個55歲姓張的男性。愛出汗,,而且半夜睡覺出汗,。夜里睡覺多夢。有時夜半醒來,,枕巾,、衣服上都是汗,。白天口干、心煩,、健忘,,舌體常有麻木感。 最后找到一位醫(yī)家,。 在診察時,,醫(yī)家發(fā)現(xiàn)患者舌質有瘀點,脈象澀,。詢問過往用藥史,,得知患者用過六味地黃湯調治。六味地黃湯,,是滋補肝腎之陰的方劑,。這個方子和舌脈,是不太相符的,。六味地黃湯,,用錯了。 醫(yī)家當時開了一張方子—,。 配伍:當歸10克,、桃仁10克、赤芍10克,、酸棗仁10克、川芎10克,,懷牛膝15克,、生地15克,紅花6克,、枳殼6克,、柴胡6克、炙甘草6克,。 水煎服,。 結果患者用藥15劑后,夜里出汗消失了,,心煩,、多夢、口干,、舌麻之感也消失了,。 這個案例刊載于1993年的《新中醫(yī)》上。當時在醫(yī)案的旁邊,,寫了六個字作為批注:血不通,、汗不止,。 首先汗的形成,是源于“陽加于陰”,。體內的陽熱之性是汗水形成,、流出的根本原因之一。有陽熱之氣相迫,,才會流汗,。 患者是有熱象的。心煩口干,,就是熱象,。 患者從前用過六味地黃湯。六味地黃湯是滋補肝腎之陰的,。用這方子就默認為,,熱源于肝腎陰虛。陰虛,,才生熱,。結果證明思路不對。藥用了,,滋陰了,,人家還是流汗。 患者舌質有瘀點,,脈澀,,說明有淤血。淤血是可以生熱的,。血能載氣,。血在體內運行不暢,氣也就總被憋在那里,。氣是能量,。有淤血的人,容易生熱,。 這個熱在夜間可能明顯一些,。夜里氣血運行緩慢,淤血更甚,,導致血瘀發(fā)熱會明顯一些,。 同時,在夜里體表衛(wèi)氣想相對虛弱,。里頭一熱,,外頭固攝不及,導致熱迫汗出,,形成夜里多汗,。 解決問題的關鍵在于化瘀血,。淤血沒了,熱邪就沒了,,一切問題就都好辦了,。 醫(yī)案里用了血府逐瘀湯的化裁。 這個方子基本是血府逐瘀湯的原方,,不過去掉了桔梗,,加入一個酸棗仁。其中,,當歸,、桃仁、赤芍,、川芎,、懷牛膝、紅花,,可以活血化瘀,。生地和當歸,可以養(yǎng)陰血,?;钛龅乃帲菀讉幯?,用當歸和生地補陰血,、扶正。柴胡和枳殼,,可以行氣,。調暢氣機,是活血化瘀的前提,。再用酸棗仁,收斂止汗,,用于治標,,同時也可以輔助養(yǎng)血。 如果夜里睡覺愛出汗,,同時出現(xiàn)心煩,、易怒、心胸煩熱,、口干口渴等現(xiàn)象,,如果舌面有瘀點,舌質暗淡,,或舌下靜脈怒張,,要考慮是不是淤血引起的,。應該去看看中醫(yī),在中醫(yī)的辨證指導下運用活血化瘀方藥,。 愛冒汗不完全是因為周遭環(huán)境熱,、氣溫高。體內產(chǎn)生的熱也可以形成多汗,。這個熱或源于陰虛,,或源于淤血。我們要做的,,是盡量多地學習中醫(yī)知識,,爭取能早日看到問題的根本所在。 本文理論依據(jù):《中醫(yī)基礎理論》,、《中醫(yī)方劑學》本文僅供學習,、參考,不能替代醫(yī)囑和處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劑,必須在中醫(yī)師當面辨證指導下來借鑒,、應用,,切勿盲目嘗試! |
|
來自: 林蔭齋345 > 《中醫(yī)治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