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字的入門門檻很低,,書法的門檻不低,,篆書的門檻更高關于篆書,只有親身經歷了才真的懂了,。我是篆書的癡迷者,,卻一直用其它書體來詮釋篆書的意義,企圖入門,,去摸清篆書的命脈,。 ——賀進 1 向左,向右 小篆向左,,我向右 賀進 在當代書法創(chuàng)作群體中,,越來越多的作者注重書法的“本位”意識表現(xiàn),什么是“本位”呢,?我的理解就是書法本身的價值體系,。 比如,寫好字的因素有哪些呢,?讀書,、修身、參禪,、悟道等等,,都在某種程度上決定于你的作品的表現(xiàn)水平。表現(xiàn)都是外在的,,是我們每個人都看得見摸得著的,,所以字也是人的體現(xiàn)。 但是,,這些終歸都是間接因素,,你讀再多的書不曉用筆,你修身再高不懂章法,,似乎拿起毛筆來寫字也終歸是外行吧,?當然,現(xiàn)在的“名家書法家”俯拾皆是,,因為很多人都在“不懷好意”地去捧,,但是我相信會有一天讓這種人捶胸頓足的,不是他也是他門生等類,。 在這種情況下,,很多人都明白了,,寫字就是寫字,好好寫,,寫明白再說其它,,那就是回歸到了書法的“本位”意識。都說書法的門檻低,,低嗎,?說的是寫字吧,不是拿起毛筆在紙上劃拉就成為“書法”吧,?書法的門檻不低,你最起碼要先遵循某種方法進入純粹的書法技法中才真的算是跨了書法的門檻了,。 跨與跨入又是兩回事兒,,你還沒進門呢就別說書法有多簡單或者高深!因此,,書法的“本位”就是書法本身,,先把書法的門推開一條縫看看。 只在那一刻 凝神 我以前就是很自大的人,,經常在各種場合大談書法如何如何,,當然現(xiàn)在也會發(fā)表各種“誑語”,誠然,,我也是算剛剛跨入門檻的半個門外漢,。 最起碼在近五年內,我的“本位”體現(xiàn)在某一種書體的訓練中,。受某些因素的影響,,從行草書的動態(tài)書體轉化到以篆書為代表的靜態(tài)書體,也正是對篆書的癡迷,,讓我對“本位”觀念有了更深的認識,。 篆書本來就是大篆與小篆的結合稱謂。我的恩師王友誼先生擅長大篆,,他對商至周這一時期的實踐彰顯了在當代對金文的另一種詮釋,,我曾與恩師交談過很多次,我對恩師所建立起來的金文實踐體系頂禮膜拜,,但是關于我如何突破一種禁錮然后再重立某種表現(xiàn)是踟躕的,。恩師曾說,不破不立,。是的,,不破不立,破的是什么呢,?是自己緊緊抱著的破罐子需要扔掉然后再換一個器物的過程,。在南京上學的四年一直在明清行草上做探索,,但是收效甚微,此時就應該做到不破不立,。 然而,,絕對不能做的就是緊隨先生其后。方法可以借鑒,,可以轉換,。小篆的靈感來自于對規(guī)整的膜拜。我一直堅信小篆的體系是金字塔形的,,秦漢居塔頂,,唐、宋,、元,、明、清都為塔底,。因此,,對于從進入小篆的學習就堅持秦漢小篆的正大氣象。 小篆這一書體在當代理論評價體系中一直是處于尷尬的地位,。諸如到目前為止,,很多人提到小篆都是太簡單、沒趣味,、藝術表現(xiàn)性差等評價,。甚至有的人在公共場合提出來小篆不能寫。果真如此嗎,? 首先應該清醒的認識到小篆在當代書壇的地位,,那就是如果從書法藝術的審美評價標準來看,小篆著實在某種程度上弱于其它幾種書體,,如行草的酣暢淋漓,、隸書的參差變化、楷書的抑揚頓挫,、行書的華麗流美,。哪怕到了大篆也有字形的鬼斧神工。只有小篆,,這些詞匯都無法概括她的特點,,因此對于小篆的評價只能歸于無變化,變化微妙也是無變化,。 寫字小窩 在幾年前,,我曾嘗試將秦漢的小篆在空間上做重組錯位訓練、唐小篆與清代小篆的筆法互參訓練等,,在近兩年,,我在小篆的學習上提出了“篆隸的可能”理念,,就是篆書與隸書明顯是兩種體系,無論是筆法還是空間,,都是完全不一樣的,,那么我們一直說的“篆隸”不是融合關系,而是分開式,,這種分開式對于其它書體完全受用,。在進行多種嘗試訓練中,我對小篆的表現(xiàn)越來越有新的體會,。 小篆的空間與筆法是不能分割的,,也就是說在筆法的延伸訓練中對空間的表現(xiàn)具有很大的影響。比如圓轉關系呈現(xiàn)出來的空間是更規(guī)則的,,而翻折的筆法呈現(xiàn)的空間確實不規(guī)則的,,因此在小篆的圓轉筆法中,弧線與曲線所“纏繞”的空間具有不確定性,,翻折筆法所“搭接”的空間卻是規(guī)則的,也是最堅固的空間,。我在我的小篆語言表達中突出的是對這兩種空間的表現(xiàn),,而空間的來源是筆法,即使只有兩種筆法,,互參互用也會變幻無窮,。 “大寫小篆”是我近期的另一種嘗試,歷史所留下的小篆范本尺寸都在十公分以內,,甚至只有四五公分,,清代篆書名家做了“大寫”的第一步嘗試,但僅僅是大了三分之一而已,,他們所建立的小篆語言其實還是秦漢語言,,突破性不大。我所說的“大寫”,,是要突破一種原有的秩序,,小字的秩序相對固定,那么大寫后這種秩序就要重新打破與重組,。寫小字的用筆方式就需要突破,,書寫工具的革新帶來的就是書寫方法的革新,也就是筆法的革新,。甚至用小篆的筆法是無法滿足需要的,,這時所需要的是翻折、頓挫,、提按,、徐疾等等各種筆法,,此時就會讓小篆呈現(xiàn)不一樣的樣子。 所有的革新所帶來的章法突破是古人沒有的,,如小篆的章法是橫有行豎有列式,,章法的突破也是要用一種全新的樣式去替代原有的規(guī)整,金文的左右上下錯落,、漢隸的松緊縱橫,、行草的排布穿插似乎都可以玩味。說到這里就不得不說,,小篆的藝術語言是可以打破與重組的,,但具有風險性,風險性就代表有挑戰(zhàn)性,。 為了完成某種小篆的體系建構,,我在小篆的學習過程中會更多的涉及多書體的臨摹,借鑒某一種書體的元素,,再融合其它藝術表現(xiàn)方法,,用到小篆的表現(xiàn)中去,力圖呈現(xiàn)我在小篆書寫中的特點:錯位,、搭接,、枯澀、連帶,、穿插,、徐疾、轉折等等,。不像小篆,,但還是小篆的建構體系。 對于小篆,,我用親身實踐來體現(xiàn)小篆的正大氣象,,關于小篆的空間我認為應該是“對稱之上的不對稱”,關于小篆的筆法是“圓轉與翻折互參互用”,,以及小篆的表現(xiàn)形式則是既可規(guī)整劃一又可玄妙無相,,堅持小篆這一“本位”,再以其它書體來詮釋小篆的趣味,,再好玩不過了,。 任城王石刻寫意 180×45cm 缶翁寫意 138×8cm×2 2 西周金文拜訪名士 和學生們在一起 3 米芾尺牘 書寫篆書 4 謙卦碑 書法教學 和學生們觀展 5 弘一法師《金剛經》集聯(lián) 書寫準備 游學訪碑 6 司空圖二十四詩品 親子共學 與友相伴 出品人 | 施晗 主編 | 李妙染 責編 | 趙國林 王景 投稿、合作請加微信:zouxun01 | 名家書畫訂制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