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有這樣一種鳥,,一生幾乎都在空中度過,,體重不到50g卻能在空中連續(xù)飛行10個月,一生要飛幾百萬公里,,累了就邊飛邊睡,,號稱“永不落地的鳥”——雨燕。 那么它在空中,,是如何做到邊飛邊睡覺,、交配的呢?如果不落地,,又是如何繁衍后代呢,? “沒有腳的小鳥”—北京雨燕北京雨燕,又稱樓燕,、麻燕,,是雨燕科一種常見的鳥類,體型較大,,翅膀細長且尖銳,,呈鐮刀形,,尾部羽毛形成較淺的分叉,體長約在16.9cm—18.4cm之間,,體重約在30-35克之間,,背部羽毛呈黑色或者褐色,喉部則為灰白色,。 北京雨燕擁有超強的飛行本領(lǐng),,在田野、湖面,、森林均能看見它翱翔的身姿,,尤其是在雨后,最為活躍,,這也是它被稱為“雨燕”的原因,。 2014年,中國觀鳥會組織了大批志愿者,,為31只北京雨燕佩戴上新型的定位裝置—光敏定位儀,。這些裝置的重量僅有0.65克,可以記錄雨燕的遷徙路徑及活動范圍,。 1年后,,僅有13只佩戴追蹤器的雨燕回到了原地,根據(jù)定位器數(shù)據(jù)顯示,,嬌小的雨燕居然可以跨越千山萬水,,飛到遙遠的非洲,僅遷徙路線單程距離就達到了1.6萬公里,,全年遷徙距離約在3萬公里以上,,并且在遷徙過程中可以連續(xù)飛行10個月。更是有專家認為,,雨燕的遷徙距離可能是同等體型鳥類中最長的,。 大多數(shù)鳥類在空中飛累了,就會在陸地上尋找一個歇腳的地方,但北京雨燕與其它鳥類不同,,它們一生中大多數(shù)時間都在飛行,,落地的次數(shù)屈指可數(shù)。 也正是因為雨燕常年在空中飛行,,導(dǎo)致雙腳早已退化,,4個腳趾全部向前,只能攀附在懸崖或者粗糙的墻壁上,,沒有足夠的后蹬力,,很難站立在地面,更無法行走或者跳躍,。如果意外落在地面,,大概率會成為天敵的晚餐。 為了能夠更好地生存下去,,雨燕依靠強大的戶外生存技巧,,可以在空中完成很多事情,例如吃飯,、排便、睡覺,,甚至連繁衍后代都是在飛行途中進行的,。 那么雨燕是如何在空中生活的?雨燕憑借著嬌小的身軀和修長的雙翼,,在空中的飛行速度能達到每小時110公里—200公里,,可以快狠準(zhǔn)捕獵正在飛行的食物,有時候掠過水面,,也會順便喝幾口水,。 鳥類不像人類有貯存排泄物的器官,它們體內(nèi)的食物只要一經(jīng)消化,,就會排出體外,,這也是我們經(jīng)常能看見天空掉鳥糞的原因。 事實上,雨燕在空中吃喝拉撒只是最基本的操作,,更厲害的是睡覺也在空中進行,,在我們的印象中,鳥兒一般都是在樹梢或者鳥窩里棲息,,但雨燕卻能夠邊飛邊睡,。 雨燕的大腦構(gòu)造和人類尤為相似,分為左右腦,,在飛行過程中如果想要休息,,就會使一邊的大腦清醒,另一邊的大腦進入睡眠狀態(tài),。而這種睡眠方式也被專家們稱為“半腦慢波睡眠”,。 但只使用一邊的大腦,勢必會影響飛行時的協(xié)調(diào)性,。于是,,聰明的雨燕會通過降低飛行的高度,使身體達到平衡的狀態(tài),,減少跌落地面的風(fēng)險,。 如果說,雨燕在空中睡覺,,還不算高難度動作,,那么空中交配絕對算得上表演“特技”了。 雨燕的繁殖期通常在5-7月,,雌雨燕和雄雨燕在空中只需接觸短短幾秒,,就可以完成交配了。 在交配過程中,,雄雨燕首先要在空中保持飛行速度平穩(wěn),,等到雌雨燕以同樣的速度慢慢靠近時,再將泄殖腔對準(zhǔn)雌雨燕的泄殖腔,,接觸幾秒后就算完成交配了,。 而雨燕的整個交配過程,也與現(xiàn)在飛機在空中加油極為相似,。 那么雨燕為何會迷戀北京呢,?研究發(fā)現(xiàn),,雨燕每年3月底或者4月初飛往北京,7月底,、8月初陸續(xù)離開,,在北京駐留的時間約在120天左右。 盡管雨燕一生中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天空翱翔,,但它們也需要繁殖后代,,延續(xù)種群的發(fā)展。雖然交配可以在空中進行,,但產(chǎn)卵,、孵化、育雛還是需要建筑一個穩(wěn)定的巢,。所以成年后的雨燕為了產(chǎn)卵,,不得不在洞穴和縫隙之間來回徘徊,選擇合適的地點筑巢繁殖后代,。 早期,,雨燕喜歡在懸崖峭壁和石洞上攀爬,但隨著長期的演化,,逐漸開始與人相伴,,習(xí)慣在城市建筑物的屋檐下筑巢產(chǎn)卵。 之所以會選擇在北京產(chǎn)卵,,主要是因為當(dāng)?shù)卮罅康墓沤ㄖ橛暄嗵峁┝肆己玫漠a(chǎn)卵環(huán)境,,它們利用瘦小的身形,在錯綜復(fù)雜的拱形建筑物中搭建巢穴,,不僅有利于孵卵和育雛,,還能有效的避免天敵捕殺,。 “不計報酬”的除蟲能手北京雨燕是一種典型的夏候鳥,,每到楊柳返青的時節(jié),它們便從遙遠的非洲返回繁殖地,。并且有集群繁殖的習(xí)性,,喜歡在同一個建筑物上建筑多個巢穴,并且每個巢之間距離非常近,,有的甚至不超過1米,。 雨燕的巢一般距地面8-20米,構(gòu)造相對簡單,主要使用塑料袋,、廢紙,、干草、羽毛,、棉絮等物品堆砌而成,,還會用唾液把這些“建筑材料”粘合起來,為雛鳥的誕生做準(zhǔn)備,。 北京雨燕一般每窩產(chǎn)卵2—4枚,,剛出生的雛鳥不具備捕食能力,需要親鳥精心喂養(yǎng)和保溫,。隨著雛鳥出生,,雨燕對于食物的需求量逐漸增大,其捕食范圍也相應(yīng)擴大,。 作為食蟲鳥的雨燕,,能捕食莊稼、森林里大量的害蟲,,一般以雙翅目,、半翅目、鱗翅目等飛行的昆蟲為食,。根據(jù)鳥類學(xué)家觀察發(fā)現(xiàn),,成年雨燕每天喂雛次數(shù)大約20次,且每次捕食歸來時,,口中大約裝有372只小型昆蟲,。 這也就意味著,它在一天中大約可以捕獲7000多只昆蟲,,由此可見雨燕確實是“不計報酬”的除蟲手,。而保護雨燕,也成為了社會各方面共同努力的目標(biāo),,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雨燕的數(shù)量會越來越多。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如果在戶外遇到不幸跌落地面的雨燕,,可以用昆蟲對它進行人工填喂,,這樣有利于它盡快地恢復(fù)健康,等待精神飽滿后,,就可以將它放飛天空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