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元皇澤寺 中國南方地區(qū)佛教石窟寺,。分別在四川省廣元縣城西1公里嘉陵江西岸和城北4公里嘉陵江西岸?;蕽伤卢F(xiàn)存石窟,、摩崖造像34處,包括南北朝,、隋,、唐、宋等歷代造像,。千佛崖現(xiàn)存窟龕400余個,,造像7000余軀,南北朝,、隋,、唐,、宋、元,、明相繼在此鑿建,,以唐代居多。 這兩個石窟是中國南方地區(qū)的重要石窟,,也是中原北方和南方地區(qū)石窟互相影響的重要實(shí)例,。均為1961年國務(wù)院公布的全國重點(diǎn)文物保護(hù)單位。 ▲ 廣元皇澤寺大佛窟 皇澤寺舊名烏奴寺,,因廣元為武則天出生地,,后人改名皇澤寺。寺后現(xiàn)存石窟主要有中心柱窟,、大佛窟,、五佛亭和則天殿等。 中心柱窟中立3層塔柱,,窟室左,、右和后壁各鑿龍首圓拱龕,中為一佛,、二弟子,、二菩薩,佛坐高方座,,頭光處刻九佛;菩薩頸刻肌紋兩道,,腰肢稍曲,發(fā)披肩,。龕上浮雕千佛,。 ▲ 廣元皇澤寺石窟造像 據(jù)造像特征,時代約當(dāng)北朝末至初唐,。大佛窟為最大一窟,,阿彌陀立像高約4米,左右為高肉雕二弟子,、二菩薩和二力士,,像后為半圓雕天龍八部像。造像雄健富麗,,為初唐雕刻的代表作,。 千佛崖石窟據(jù)清咸豐四年(1854)石刻題記,全崖造像總數(shù)有1萬7千余軀,,1935年修川陜公路時毀壞達(dá)半數(shù)以上?,F(xiàn)存窟區(qū)南北長200余米,最高處距地面約40米,??啐愔丿B密布,多者13層,。 ▲ 廣元千佛崖 洞窟主要是佛殿窟,,亦有少量中心柱窟,主要洞窟有大佛洞,、藏佛洞,、睡佛洞等。大佛洞位于千佛崖南段中部下層,,高,、寬各在5米以上,前部崩塌,,正壁刻一立佛,、二弟子、二菩薩像,,左右壁各一立菩薩像,,具有北朝造像風(fēng)格,為此崖最早洞窟之一,。 藏佛洞位置稍上,,為一方形平頂小窟,三壁各開一圓拱龕,,中設(shè)一佛,、二菩薩,佛坐低方座,,通肩衣,,禪定印,舟形背光處刻七佛和六飛天,,立菩薩雙手交叉腹前,。 造形古拙,全同于北朝作品,。從上述兩窟造像,,都可以看出中原北方石窟的影響。南段中部的大云古洞外壁,,有唐開元十年(722)“行孟州大都督府長史韋抗功德記”,。 ▲ 廣元皇澤寺中心柱窟 睡佛洞為一方形平頂窟,中刻涅槃像,,像后有娑羅雙樹,、交龍柱。后壁刻二樹,樹側(cè)刻十弟子及棺,。右壁在焚棺下刻戴風(fēng)帽者9人,,旁刻挽髻婦女7人。該窟約為唐代開鑿,。 此外,,還有少量密宗造像,如下層的四臂觀音及毘盧洞,。毘盧洞中設(shè)大壇,,上坐戴寶冠、袒右肩,、頸飾項(xiàng)圈的毘盧遮那佛,,旁為二弟子、二菩薩,、二力士,,壇后鑿直通窟頂?shù)谋称痢1称梁顽U空透雕技法的采用,,是此處石窟的一個特點(diǎ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