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艽湯】 組成:秦艽9g 川芎 獨活 白芍 石膏 甘草各6g 羌活 白芷 黃芩 白術 茯苓 生地 熟地各3g 細辛2g 功用:祛風清熱,,養(yǎng)血活血。 主治:風邪初中經絡證,??谘弁嵝保鄰姴荒苎?,手足不能運動,,風邪散見,不拘一經者,。 【獨活寄生湯】 組成:獨活9g 寄生 杜仲 牛膝 細辛 秦艽 茯苓 桂心 防風 川芎 人參 甘草 當歸 芍藥 干地黃各6g 功用:祛風濕,,止痹痛,,補肝腎,益氣血,。 主治:腰膝疼痛,,肢節(jié)屈伸不利,或麻木不仁,,寒痹日久,。 痿 證 【當歸四逆湯】 組成:當歸12g桂枝9g芍藥9g細辛3g炙甘草6g通草6g 大棗8枚 功用:溫經散寒,養(yǎng)血通脈,。 主治:血虛寒厥證,。手足厥寒,口不渴,,或腰,、股、腿,、足疼痛,,舌淡苔白,脈沉細或細而欲絕,。 【黃芪桂枝五物湯】 組成:黃芪9g芍藥9g桂枝9g生姜18g大棗4枚 功用:益氣溫經,,和血通痹。 主治:血痹,。肌膚麻木不仁,,脈微澀而緊。 【四妙丸】 組成:蒼術 牛膝 黃柏 薏苡仁 功用:清熱利濕,。 主治:用于濕熱下注,,足膝紅腫,筋骨疼痛,。 痙 證 【羚角鉤藤湯】 組成:羚角片(先煎)4.5g 鉤藤(后下)9g 霜桑葉6g 滁菊花9g 鮮生地15g 生白芍9g 川貝母12g 淡竹茹15g 茯神木9g 生甘草3g 功用:鎮(zhèn)肝熄風,,滋陰潛陽。 主治:肝熱生風證,。高熱不退,,煩悶躁擾,手足抽搐,,發(fā)為驚厥,,甚則神昏,舌絳而干,,或舌焦起刺,,脈弦而數(shù)。 腰*痛 【趁痛散】 組成:沒藥30g 杜仲45g 延胡索30g 當歸30g肉桂30g 萆薢30g 共為末,,每服9克,,空腹時用酒調下,。 功能主治:寒濕相搏,攻注腰腳疼痛,,行步少力,,筋脈拘急。 【虎潛丸】 組成:黃柏(酒炒)250g 龜板(酒炙)120g 知母(酒炒)60g,,熟地黃 陳皮 白芍各60g 鎖陽45g 虎骨(炙)30g 干姜15g 功用:滋陰降火,,強筋壯骨。 主治:肝腎陰虛,,精血不足,,筋骨軟弱,腿足消瘦,,行走無力,,舌紅少苔,脈細弱,,現(xiàn)用于脊髓灰質炎后遺癥,慢性關節(jié)炎,,中風后遺癥而屬肝腎不足者,。 【菟絲子丸】 菟絲子60g肉蓯蓉60g鹿茸30g附子30g雞內金15g牡蠣60g山藥30g烏藥30g益智30g桑螵蛸30g五味子30g. 主治:老年性尿失禁,尺脈沉細弱,。 【補腎祛寒治尫湯】 續(xù)斷12g 補骨脂12g 骨碎補12g 熟地黃12g 淫羊藿12g 牛膝15g 附子6g 桂枝9g 干姜6g 威靈仙12g 透骨草20g 伸筋草30g 麻黃6g 防風10g 獨活10g 赤芍9g 知母9g 蒼術10g 自然銅6g 六神曲12g 炙穿山甲6g 土鱉蟲10g,;水煎服 主治:腎虛寒盛的類風濕病。 【補腎強督治僂湯】 續(xù)斷18g 杜仲20g 補骨脂12g 骨碎補18g 熟地黃15g 淫羊藿12g 牛膝12g 附子12g 桂枝15g 干姜6g 威靈仙15g 狗脊30g 鹿角霜6g 麻黃6g 防風12g 羌活12g 獨活10g 白芍12g 赤芍12g 知母15g 白術9g 薏苡仁30g 澤蘭15g 炙穿山甲6g 僵蠶12g 土鱉蟲9g,;水煎服 主治:腎虛督寒的脊柱病,。 【慢性腎炎、尿毒癥方】 熟地黃12g 山藥12g 枸杞12g 杜仲12g 破故紙12g 茯苓9g 澤瀉9g 木通9g 車前子9g 雙花15g 連翹15g 竹葉3g 丹參15g 沒藥6g 三七6g,;水煎服 蛋白尿 + 黃芪,、黨參 |
|
來自: Yang馬 > 《醫(yī)話21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