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敏昌(1747—1806年),,曾為乾隆進士,、翰林編修、戶部主事,、刑部河南司主事,,誥授奉政大夫。字伯求,,號魚山,,廣東欽州(現(xiàn)為廣西欽州)大寺鎮(zhèn)馬崗村人。一生詩作2000余首,,文200多篇,,主要收錄進《小羅浮草堂詩集》(多卷本)、《小羅浮草堂文集》(多卷本),、《嶺南感舊錄》,、《篤志堂文抄》、《師友淵源集》,、《華山小志》,、《河陽金石錄》等文著,還纂修《孟縣志》,、《廣東通志》等多種志書,共約200多萬字,。馮敏昌曾到太平縣北柴村富商王家游覽,,有游覽詩作傳世,,參見當時他的同年襄陵東柴村進士吳克元在王家任教,二人敘舊暢談,,后來馮敏昌為吳克元的文集寫過一篇序,,還為王家寫過兩篇傳記、一篇墓志文字,,收均入其文集中,,日后整理。 縣志圣賢首列伯益 實嬴秦趙宋之祖 網(wǎng)上百科資料:伯益,,名益,,偃姓,伯為爵稱,,亦名伯翳,、柏翳、柏益,、伯鹥,,大費。皋陶之子,,東夷族首領(lǐng)少昊之后,,系趙、嬴姓諸國的受姓始祖,,虞夏之際的一位重要歷史人物,。傳說,他能領(lǐng)悟飛禽語言,,被尊稱為“百蟲將軍”,。在他的帶領(lǐng)下,中國早期先民學會了建筑房屋,,鑿?fù)谒?/span>,。伯益最突出的貢獻就是佐禹平治水土,他將跟隨大禹治水時所經(jīng)歷的地理山川,、草木鳥獸,、奇風異俗、軼聞趣事記錄下來,,成為《山海經(jīng)》的素材,,所以學者認為《山海經(jīng)》最初的撰寫人很可能是就是伯益。西周穆王(公元前900年左右)時,,伯益的后裔造父因為替周穆王駕車有功,,被賜封在趙城(今山西洪洞北),造父因此改嬴姓為趙姓,,伯益因此被尊稱為今天趙姓族人的血緣祖先,。伯益,,亦稱大費,是中國古代嬴姓各族的祖先,。太平縣伯虞村,,原名伯益村,曾名伯皇村,,今又從俗改稱伯玉村,,毗鄰伯社村,有伯益故里之稱,。《太平縣志》記載:伯益廟有兩處,,一在汾東伯社村(縣志作北社)伯益墓旁,明代太平知縣魏公韓創(chuàng)建,,有墓田一百四十余畝,,魏氏有《虞官伯益廟碑記》。一在縣北張高村,,不知何人創(chuàng)建,,康熙年間有重修,西曹路進士王奐曾有《張高村重修伯益廟記》記其事,。文云:以前祭祀伯益均在伯社村,,明代中葉以后因為廟隔汾水多有不便,改建在張高村東,。王奐曾祖父王庭曾輯錄過一本書叫《圣虞纂言》,,匯集文獻中有關(guān)伯益的文字。此外,,南中黃村,、趙雄村(村人趙定宋即進士趙襄宣祖父有碑文,見雍正版縣志)還有民間私人創(chuàng)建的伯益廟,,以上是古代縣志記載的,。碑記方面,有良陌進士劉贄的一篇《創(chuàng)建伯王廟行宮碑記》,,據(jù)文乾隆年間良陌村南城還建過伯王廟行宮,。古城鎮(zhèn)也有伯王廟,相關(guān)的三篇碑記可參看《三晉石刻大全-襄汾卷》,。這幾處伯益廟大都已無存,,倒是南賈鎮(zhèn)倉頭村有一座伯王廟,經(jīng)文化學者劉勇先生呼吁,,引起了關(guān)注,,后唐人居認養(yǎng)重修,今年已被列入省保單位。此篇《重修伯益廟碑記》摘自馮敏昌《小羅浮草堂文集》卷三,,《清代詩文集匯編》第418冊收錄,。是馮敏昌應(yīng)時任太平縣知縣徐希高(乾隆47年任)之請而作,,徐氏和馮氏有同鄉(xiāng)之誼,,馮敏昌北柴之游后曾到太平縣署過冬,第二年春天才南行,。重修伯益廟碑記 戊申1788 摘自馮敏昌《小羅浮草堂文集》卷三 粵稽虞廷,,命官分職,禹授益,、稷,、契,厥功懋焉,。其中三代遞嬗,,各推祖德,用歲三千,,益之遺烈邈矣,。而秦并天下,史亦推本于益,。抑秦暴,,又世不久,或乃上論益德,,若烈火之故使然者,,其信然歟?昔孔子于舜治天下之臣五人而嘆其才難,,則益之有功于天下后世亦大矣,,他何論耶?伯益:舜時東夷部落的首領(lǐng),,為嬴姓各族的祖先,。相傳伯益助禹治水有功,禹欲讓位于益,,益避居箕山之北,。余自乙巳(1785)出都游晉,,如平陽,、安邑、稷山,諸所謂古先圣王都會遺跡,,莫不低徊仿像,。間至太平,邑宰徐君為言:邑境伯益墓有廟,,廟臨汾水,,蓋歷代載于祀典者。廟就圮,,方思修之,。余時未暇以謁,遂去之秦中,,復(fù)歷豫之河陽,,以至于今。而徐君書來,,云廟已捐俸新修,,視前峨煥有加,屬余為文以記,。余謹按《祀典》:能御大災(zāi)則祀之,,能捍大患則祀之,有大功德于民則祀之,。是以有先嗇之祭,,有瞽宗之祭,為其為養(yǎng)與教先也,。若益之佐禹平水土,、奏鮮食,其后相禹,,以至于薦天,,其功若德,即所在報祀,,禮亦宜之,,又況其墓之在邑焉者耶?抑余至秦,,觀于祠廟亦多矣,,而秦后之祀無聞焉。至中州而聞周穆王時,,臨淮之國有徐子者,,與秦同柏翳之后,蓋柏翳即伯益,。至偃王誕,,得朱弓赤矢之瑞,,躬行仁義、去刑爭,,文德漸于四方,。時穆天子駕八龍之駿,方觴西王母于瑤池,。四方諸侯,,無所質(zhì)正,遂賓祭于徐庭,,執(zhí)玉帛而朝者,,三十有六國。穆王懼,,歸而連謀諸楚。楚伐徐,,徐不忍斗其民,。比走彭城,仰天嘆曰:“余賴于文德,,而不明武備,,奈何?”然民隨而從之者萬余家,。又于武原山鑿石為祠以祀之,,而戴其后嗣如初。其后以國為姓,,名公巨人,,史不絕書,皆本于偃王,,而實發(fā)源于柏翳之緒,。噫嘻,此非仁者效耶,?奈何執(zhí)秦事以論于益德也,?雖然偃王之仁尚宜廟祀,而益獨不得廟,,廟或不虔,,寧非數(shù)典而忘其祖也哉?注釋: 先嗇:即先農(nóng),?!抖Y記·郊特牲》:“蠟之祭也,主先嗇而祭司嗇也,?!编嵭ⅲ骸跋葐?,若神農(nóng)者?!?/span> 瞽宗gǔ zōng:殷代樂人的宗廟和學校,。 鮮食:剛宰殺的肉類?!稌?jīng)-益稷》:予乘四載,,暨益奏庶鮮食。 賓祭:謂招待貴賓和舉行大祭,。 穆天子:周穆王,。 連謀:合謀。戴:尊奉,。 今徐君之為此,,其大有合于人心,而亦克廣乎自志者矣,。徐君名希高,,字柏源。吾粵之德慶州人,。在官有仁聲,,晉中無不聞。蓋觀此即亦可知其余矣,。注釋: 玄圭:一種黑色的玉器,上尖下方,,古代用以賞賜建立特殊功績的人,。影印本作元圭,避康熙諱,。 皂游:古代旗幟掛的黑色飄帶,。當禹在平定洪水后,帝舜賞賜伯益以皂游,。 竁:cuì墓穴,。 廟食:謂死后立廟,受人奉祀,,享受祭饗,。 臺駘:汾水之神。 猗與:嘆詞,。表示贊美,。 我一直關(guān)注的趙康刻書家趙熟典寫過一首伯益廟的詩,,縣志有錄,附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