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追夢人 今天的文章,,我想讓大家先來看一下,,認識下面圖片中的這個人嗎? 猛地一看,,再普通不過了:運動休閑鞋,,衣著普通,戴著眼鏡,,手插兜,。 關鍵,還提著一個大布袋子,。 活脫脫一個普通人?。?/p> 他,,可不普通,! 他就是11月3日,剛剛從北京人民大會堂領回了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的中科院院士,、復旦大學教授趙東元,! 他手里提著的那個大布袋子,是普通的大布袋子,。 但是,,里面裝的東西不普通! 里面,,裝著趙東元院士獲得的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證書,! 原來,,趙東元院士11月3日在人民大會堂領完了獎,就用這個大布袋子裝著證書返回了上海復旦大學,。 11月4日一早,,就上課去了。 人靠衣裝,,馬靠鞍,。 是不是提著LV的包包,里面裝滿奢侈品,,就會讓人仰視,? 是不是穿著大牌衣服,滿身珠光寶氣,,就會讓人追捧,? 但是,我想,,再貴,、再限量的LV包包,也沒有趙東元院士手里提的這個大布袋子值錢,! 含金量,,完全不一樣! 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是中國自然科學領域的最高獎項,。 甚至,由于評選極為嚴苛,,在歷史上該獎項曾多次出現空缺,。 趙東元院士,獲得今天的這個大獎,,起家費用3萬元,,花了23年! 1998年,,當時只有35歲的趙東元從美國學成歸來,。 剛剛來到復旦大學的他,因為那時候國內整體科研條件比較艱苦,,只有3萬元的科研經費,。 人馬,5個,,全部是本科生,。 而他研究的課題,卻是功能介孔材料創(chuàng)制和合成。 干啥的,? 用趙東元的話說,,就是“相當于拿個鑿子,在你們看不到的微觀世界里'造孔’”,。 說實話,,我看不懂,太高大上了,,但,,超級實用! 利用他們的研究成果,,將介孔材料作為催化劑使用,,可以大大提高重油轉化效率,在全國推廣后每年可為中石化增產約150萬噸高質量成品油,; 將介孔碳和介孔高分子材料噸級生產,,運用于超級電容器,在北京奧運會的LED路燈和上海世博會的電動汽車上都得到了示范性應用,; 介孔材料還能在生物檢測,、環(huán)境處理,、電子材料等諸多方面得到廣泛應用,。 厲害吧? 厲害,! 但是,,最初的困難,只有他自己知道,。 他的感受就是“在一個黑箱子里亂撞,。” 他的團隊花了5年時間,,才稍稍摸到了頭緒,。 現在再看,前4年多的時間里,,幾乎都在“走彎路”,! 可是,這一摸到頭緒,,就不得了,。 2005年,趙東元在《德國應用化學》上發(fā)表文章,,在以往“有機-無機自組裝”的基礎上首次提出了“有機-有機自組裝”的新方法,! 這被國際學術界評價為“先驅”“里程碑”“突破”! 他,更著魔了,。 帶兒子去玩樂高,,看到各種大型組裝構件,他就想,,在微觀世界能不能也用各種功能基元搭建形成孔洞,? 然后,他又開辟了一個新的研究方向——介孔材料合成方法學中的模塊化組裝,。 他去醫(yī)院探望一名韌帶斷裂的病人,,當看到醫(yī)生需要用一個高分子韌帶將斷裂處連接起來,再讓韌帶重新生長的時候,,他又在想,,能不能定向把兩個孔給嫁接起來? 這項研究,,目前也已取得初步成果,。 國外的學生,著急投一篇論文,,聯系他,。 當時,國內是凌晨一兩點了,。 但他,,立即回復。 因為,,他沒休息,! 他還堅持為本科生上《普通化學》17年! 一周兩次課,,幾乎從未缺席,。 哪怕前一天還在外地開會,他也一定會連夜飛回來上課,。 終于,,23年的付出,換來了沉甸甸的大獎,。 可是,,拿了國家級大獎的他,沒有炫耀,,沒有張揚,,沒有忘乎所以。 一如當初,,繼續(xù)給學生上課,。 大獎證書,,就裝在一個大布袋子里! 我們,,該把目光給誰,? 是給稍微有點事情,就拼命炒作的“巨星”們,,還是給有了錢就目空一切的“首富”們,? 我想,我們是時候把目光從這些人身上移開了,! 向低調的趙東元院士,,致敬! 向所有支撐大國崛起的科研人員,,致敬,! 本文僅為個人觀點,不代表馮站長之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