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姓始祖:皋陶
皋陶,。中國上古傳說中的人物,, 出生于山西省臨汾市洪洞縣皋陶村,上古時期偉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史學(xué)界和司法界公認(rèn)為中國司法鼻祖,。皋陶是與堯,、舜,、大禹齊名的“上古四圣”之一,葬之于六(Lù),,禹據(jù)其功德,,封皋陶后裔于英、六一帶(今安徽六安地區(qū)),,故亦被尊為六安國始祖,。皋陶是一位賢臣,傳說中生于堯帝統(tǒng)治的時候,,曾經(jīng)被舜任命為掌管刑法的“理官”,,以正直聞名天下。皋陶有后裔子孫在商王朝時期被封在阮國(今甘肅涇川),。商末,,西岐伯姬昌率軍滅了阮國,原阮國王族相約以國名為姓氏,,稱為阮氏,,并遙尊皋陶為得姓始祖。
阮姓淵源
源流一
源于偃姓,,出自皋陶氏之后商朝諸侯阮國,,屬于以國名為氏。這是中華阮氏的主要起源,。
皋陶有后裔子孫在商王朝時期被封在阮國(今甘肅涇川),。商末,西岐西伯侯姬昌率軍滅了阮國,,原阮國王族相約以國名為姓氏,,稱為阮氏。
源流二
源于地名,,出自秦朝時期九阮郡,,屬于以居邑名稱為氏。九阮,,戰(zhàn)國時期為林胡之地,,即北方游牧民族所居之地,為趙武靈王趙雍(公元前340~前295年)所擴(kuò)攘,,趙武靈王趕走了林胡,,吞并了樓煩,奪得大片好牧場,,成為北方草原的霸主,。九阮成為趙國邊地。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后,,設(shè)置了一個大郡,,轄地在今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烏喇特旗,、茂明安旗之地,稱為九阮郡,,郡治故城在今內(nèi)蒙古包頭市五原縣,。
秦、漢之際,,有住民以九阮郡名稱為姓氏者,,后省文漢化為單姓阮氏。
源流三
石姓有人改姓阮姓,。據(jù)《南史》記載,,東晉末期,有石姓人改姓阮姓,。據(jù)《南史》,、《姓氏考略》及《路史》所載,春秋時衛(wèi)大夫石石昔之后有在東晉時改石為阮者,。另南朝會稽余姚人石令嬴因得梁武帝寵愛,,被蕭衍拜為修容,賜姓阮,,其家族或有以阮為氏者,。
源流四
出自他族。今臺灣土著,、京、彝,、回,、壯、傣,、蒙古,、朝鮮、錫伯,、苗等少數(shù)民族均有此姓,。
北宋時居于閩縣(今福建福州)一支阮姓北徙吳縣(今江蘇蘇州),南宋時此支阮氏出了阮姓歷史上唯一狀元——阮登炳,。另光州固始(今屬河南)人阮思聰徙居建康(今江蘇南京),。
明初,山西阮姓作為洪洞大槐樹遷民,,被分遷于山東,、河南、江蘇,、安徽,、湖北等地,。明中葉后,有渡海赴臺者,。
清康乾后,,有山東之阮姓闖關(guān)東到東北三省。如今,,阮姓在中國分布較廣,,尤以浙江、福建,、山東,、湖北等省為多。現(xiàn)代阮姓人口列中國第一百八十九位,。
阮瑀(約165-212):字元瑜,,東漢末陳留尉氏(今河南尉氏縣人)。鄴中七子之一,。年輕時曾拜蔡邕為師,。因得名師指點(diǎn),文章寫得十分精煉,,聞名于當(dāng)時,。
阮籍(210-263):三國時期魏詩人。字嗣宗,。陳留(今屬河南)尉氏人,。竹林七賢之一,建安七子之一阮瑀之子,。曾任步兵校尉,,世稱阮步兵。崇奉老莊之學(xué),,政治上則采取謹(jǐn)慎避禍的態(tài)度,。
阮咸:字仲容,陳留尉氏(今河南開封南)人,。魏晉時期名士,。阮籍之侄,與阮籍并稱為“大小阮”,;又與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并稱為“竹林七賢”,。
想要了解具體姓氏文化,,可以參考北京家譜傳記機(jī)構(gòu)編輯《百家姓尋根手冊》 書籍主要內(nèi)容: 1.姓氏文化概論 2.姓氏淵源 3.遷徙分布 4.郡望堂號 5.家譜收藏 6.字輩排行 7.家訓(xùn)選輯 8.姓氏楹聯(lián) 9.趣事典故 10.姓氏名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