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語作品的出版這兩年成了流行趨勢,,說明隨著中國大陸讀者英文水平的不斷提高,他們閱讀的口味和習慣也在變化。大家都想在讀中文譯文時順便看一眼英文的原文,,比較著欣賞作者原文的魅力,。而對于勞倫斯這位二十世紀英國最優(yōu)秀的小說家(之一),大家已經(jīng)不滿足于僅僅讀其中文譯文了,,更要識其廬山真面目,。出版社順應了這些讀者的閱讀趨勢,開始推出雙語版,,滿足大家更高的鑒賞需求,。作為勞倫斯譯者,我感到很幸運和幸福,,拙譯從1986年(那一年末我開始陸續(xù)發(fā)表出版勞倫斯譯文)開始到現(xiàn)在,,能伴隨許多讀者走過不同的歷史階段,從單純的中文版一直走到雙語版,,我的譯文因為讀者的新需求而煥發(fā)出新的生命活力,,這是一個譯者莫大的福分。 面對少作,,時而汗顏,,時而驚艷,百味雜陳,。 所謂汗顏,,是當初暴虎馮河,不知有漢,。 如《菊香》,,這是開啟了我的勞倫斯閱讀和研究之門的第一篇小說,那是1980年,,我們的國家剛剛開始改革開放,,大學課堂上剛剛開始適度引入一些外國現(xiàn)代作家作品,那之前我們讀的多是狄更斯時代之前的作品,,現(xiàn)代名家里也只讀過蕭伯納的喜劇,。我所在的英語系請來了第一位外教,是剛剛在普林斯頓獲得博士學位的一位年輕美國學者,。他為我們開的英國現(xiàn)代文學課教材里選了四位作家的作品,,有伍爾夫夫人、曼斯菲爾德,、喬伊斯和勞倫斯,,我偏偏喜歡上了入選的勞倫斯小說《菊香》,有一種震撼的感覺,。20歲的我不滿足于閱讀,,還一定要用中文替勞倫斯表達一遍,,這小說讓我產(chǎn)生了強烈的創(chuàng)作欲望,一種替人傳道當牧師的感覺,。后來讀了一本勞倫斯的傳記,,書名是《愛的牧師》,意思是勞倫斯通過自己的文學創(chuàng)作充當愛的牧師角色,。就想,,我翻譯他的作品,不就是要充當勞倫斯作品的牧師嗎,?即使只是個小小鄉(xiāng)村教堂里的牧師,,只要我認真地領會原文,努力用中文再現(xiàn)其魅力,,我就是個小牧師---a priest of Lawrence,。 還記得那是1981年,在學校老圖書館后面亂石亂瓦堆積的地上,,那里有幾棵參天大槐樹還是老榆樹,,有陰涼,很僻靜,,我就坐在小板凳上,,膝蓋當桌,偷偷地翻譯(不敢讓別人知道我有做翻譯家的非分企圖),。然后投稿給了《譯?!愤€是別的雜志,從此泥牛入海,。當時也沒復印機,,稿子丟了也就丟了。后來是憑著第一遍的記憶,,重新翻譯一遍,,直到出書時才拿出來修改了一些地方。現(xiàn)在對照英文看,,里面有些基本的錯誤令我汗顏,,有些幼稚的句式令人發(fā)噱,但有些精彩的句子還很讓我“驚艷”,,這樣的句子我現(xiàn)在絕對翻譯不出來,,那是需要青春的沖動才能搜索出來的漢語對應詞語。所以我說翻譯與創(chuàng)作一樣,,一定要早點開始,,文字錯誤可以修改,但熱情與幻想是找補不回來的?,F(xiàn)在我在給20歲的我當老師,,修改那個時候的修辭和文字,,但也欣賞自己那個歲數(shù)上的沖動。 《英格蘭,,我的英格蘭》一文則是我在研究生畢業(yè)前翻譯的,,24歲,,剛得了碩士學位,,離開學校前大家在忙總結,忙鑒定,,忙告別,,忙整理行囊。12月的福州陽光很溫暖,,日子很悠閑無聊,。于是我就趁這段空閑,在長安山上面對波光粼粼的閩江,,曬著太陽,,在野龍舌蘭叢中把這個中篇小說的初稿翻譯完了,像勞倫斯一樣,,我也是把我的文字寫在橫格本上,。后來參加工作后,住辦公室,,晚上空空如也的辦公室里只有我一個人,,就有了時間抄寫出來拿出去發(fā)表了。這個東西我感覺是是碩士水平的了,,但現(xiàn)在看還是很幼稚,。但那些大段的激情色彩的描寫,看起來還是很舒服,,估計是我現(xiàn)在翻譯不出來的,。 于是我用現(xiàn)在的學識和理性糾正當初的錯誤,但欣賞地保留了很多當年的句子,,那是任何學問所不能替代的與青春和熱情有關的肉身之道,。在這一點上,翻譯和創(chuàng)作異曲同工 研究生畢業(yè)后我一直以翻譯和文學創(chuàng)作為“己任”,,還不時為《文匯讀書周報》等幾家報紙做一些老翻譯家的訪談記者,,沒想過要努力當學者,因此發(fā)表了幾篇勞倫斯研究方面的論文就再也沒有嘗試進一步做研究,。但又要經(jīng)常讀了一些有關專論,,那是為了加深自己對勞倫斯文學文本的理解,幫助我翻譯得更準確,。因此不敢率然作研究性的序言,,只談些作為譯者的閱讀經(jīng)驗,,沒有高屋建瓴的答疑解惑功用,有些見解并非獨家,,而是多年閱讀他的傳記和評論過程中積累下的被我認可的別人的論點,,基本上是二手知識綜合,僅比直接的編譯多了一些自己的“消化”和轉(zhuǎn)述而已,。在此我要向很多英語國家的勞倫斯學者致謝,,是他們的研究著作滋養(yǎng)了我,培養(yǎng)了我的文學鑒賞眼光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我翻譯的質(zhì)量,。在勞倫斯研究方面,,中國學者的起步已經(jīng)晚于西方學界半個世紀,西方仍以每年上百部的專著出版速度刷新著記錄,,因此作為中國學者要拿出完全獨立的見解就難免力有所不逮,,我們唯一的優(yōu)勢應該是在勞倫斯與中國文學的比較方面,這似乎是目前西方學者難以企及的,,為此我期待著能有新晉學人在這方面推出自己的獨立成果,。拙譯如果能為這樣的研究提供參考則是譯者的莫大榮幸。當然,,作為藝術品的翻譯作品,,我所期待的是更廣大的讀者的閱讀和批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