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0+藏書、2000+藏品,、連成街景的樂高,、滿屋老家具……把家當成博物館來裝的,我還是第一次見,! 今天要分享的“博物館之家”來自臺灣,,屋主是一對小夫妻。他們買下了兩套相連的房子,,一套自己住,,一套給女主人的父親住,,兩套房子并沒有打通,而是保持獨立,。 女主人說,,這樣既能照顧到老人,也保留了各自的獨立空間,。這大概是“與父母同住”最好的方式了吧,! 單套房的室內(nèi)面積有79㎡,都是三室一廳的格局,,父親家中沒有設(shè)置廚房,,基本上都是女主人做好給父親送去,或是父親過來一起用餐,。 79㎡不算很大,,卻藏下了屋主20多年的藏品,上萬件的藏品在她的家中找到了歸宿,,而她的家也因為這些物件變得與眾不同,。 玄關(guān):推開門即是溫柔 比起一般狹長的玄關(guān),屋主家的玄關(guān)很大,,且是方方正正的格局,,顯得很寬敞。 大量留白,,也為之后生活中添加物件或藏品留下了足夠的空間,。 進門右手邊做了一組柜子,藍色木質(zhì)搭配草編質(zhì)感,,撲面而來一種自然,、樸素的氣息。柜子下方留了空間,,用來擺放訪客的鞋子,。 另一邊,放著簡易的衣帽架和藤編框,,用于收納日常衣物,、帽子以及包包。 柜子對面有一面大鏡子,,深棕色的木質(zhì)邊框,,十分古樸~站在這面鏡子前,會感覺到時光也慢了下來,。 客餐廳:沉醉在舊時光里 從玄關(guān)往里走,,左手邊是一個清新綠的廚房,正前方就是客餐廳區(qū)域,。 進入客餐廳的第一眼,,就是滿屋的老家具,、小物件,深棕色的家具搭配奶油色的墻壁,,整體色系自然溫潤,。一瞬間,就讓人沉醉在舊時光的氛圍里,。 客餐廳的格局是開放式的,,有一整面墻的大落地窗,采光和視野都很好,。 在一個博物館式的家中,,傳統(tǒng)的大沙發(fā)、電視墻完全被舍棄,,整個客餐廳區(qū)域,,你看不到太多電子、智能化的設(shè)備,,好像回到了過去,。 首先引入眼簾,令人震撼的是兩組頂天立地的中藥柜,!屋主家中一共有5組中藥柜,,兩組放在自己家,還有3個在隔壁父親家中,。 這些中藥柜都是從曾經(jīng)在中醫(yī)館里淘來的,,沒有做任何的改造,保持著原有的模樣,,至今家中的中藥柜還散發(fā)著若有似無的中草藥香~ 現(xiàn)在,,中藥柜既是家中最重要的藏品和裝飾,也成了屋主眾多藏品的收納柜,。從底部的柜子到中間的抽屜,,再到上部開放式的,都擺滿了屋主20多年來的收藏,。 各種形狀材質(zhì)的瓶瓶罐罐,、手工小玩具、木雕,、瓷器,、泥塑……都找到了歸宿。 中藥柜旁就是餐廳,。 餐桌和椅子都選擇了帶有曲線美的細腿家具,能有效削弱大型柜體帶來的壓抑感,,同時,,餐桌的質(zhì)感,、色調(diào)與中藥柜保持了一致。 與餐廳相連的客廳,,所選的沙發(fā)椅是幾十年前的老家具了,,有“中式臥榻”的影子,茶幾也是不規(guī)則的搭配,。 沙發(fā)對面一整面墻,,既是廚房的隔墻,也是客廳收納+娛樂的主力,。 各種老式的柜子,、箱子,搭配深棕色的隔板,、架子,,組合成了一面獨一無二的收納墻+舊物展示架,就連電視機也藏進了其中,。 左側(cè)的立式柜子,,藏著一臺留聲機。上部的柜子掀開,,留聲機就在里面,,前面的柜門打開,里面是女主人收藏的唱片,。 展示架最上面一層,,留給了女主人最愛的樂高。 自從她與丈夫相戀后,,丈夫每年都會送她一組樂高,,這一片樂高街景見證著他們從相識、相知,、相愛到成婚,、相濡以沫。 看似小心翼翼的藏品,、博物館似的家,,其實反應的是屋主的愛好與過往。真實的生活,,才是空間的靈魂,。 書房:一萬本藏書 從客廳往里走,未到書房,,已見書墻,。 原本的書房是單獨的一個空間,如果做滿屋的書柜,,不僅收納空間有限,,也會顯得十分壓抑,。 屋主將墻拆除,用書柜代替原來的墻體,,并在原來狹長的過道上又加了一整排書柜,,將無聊的過道變成了圖書館!成為書房空間的延伸,。 書房隔墻處的書柜,,也是舊家具,是從舊貨市場淘來的一組玻璃木柜,,兩面都是玻璃,,既可方便拿取書本,又將大大增加了采光,,過道也很明亮,。 屋主家中一共藏有一萬多本書,大部分是從前的舊書,。女主人尤其喜歡上世紀五六十年的一些小說和作品,,翻開泛黃的書頁,讀著里面的故事,,仿佛自己也穿越回了那個時代,。 除了書籍,屋主還收藏了許多藤編筐,,這些筐占空間又不好收納,,于是她在書房和過道的天花板上安裝了滑軌,搭配掛鉤,,就可以收納啦~ 書房里的書桌,,色調(diào)也十分古樸,具有包圍感的弧形形狀,,帶來“沉浸式讀書”的體驗,。 一整面無邊框的落地窗,放眼即是青山,,在這樣的環(huán)境里辦公,、看書,居然有種“悠然見南山”的隱居之感,。 主臥:古早味的風格 對于屋主來說,,臥室的功能便是睡覺,不需要太多其他的雜物,。乍一看,,居然連衣柜也沒有? 實際上,主臥用一堵墻被分隔成了兩部分:休息區(qū)和衣帽間,。 休息區(qū)只有一張床,、一個凳子充當?shù)拇差^柜、還有一組簡單的展示柜,。 單看床,豬肝色的床架搭配淺綠碎花床品,,老氣中帶著一絲小清新,,很有臺灣古早的風情。 展示柜就放在床尾的一側(cè),,與客廳的有異曲同工之妙,,但臥室里的這組更加輕巧。 墻背后是簡單的衣帽間+化妝間,,這里還有一扇門,,通往主衛(wèi)。 主衛(wèi)是直筒型的結(jié)構(gòu),,超級寬敞,!地窗前的浴缸,淋浴,、洗漱和方便區(qū)在浴缸的另一邊,。 父親的茶室:父女的閑暇時光 屋主的父親家,面積戶型是類似的,,但根據(jù)實際需求和生活習慣做了調(diào)整,。 父親家這邊沒有廚房,因為父親的三餐基本都由屋主負責,,父親可以自己選擇和女兒一起吃,,還是單獨吃。 傳統(tǒng)的客餐廳做成了茶室+餐廳的形式,。 父親家的餐廳會格外的大,,這里一般會作為會客廳、開party來使用,,可以容納下更多人,。 父親的茶室里,也擺滿了老家具,、收藏了許多珍貴的茶具,,喝不同的茶用不同的茶器,在父親家,,每一片茶葉都有屬于自己的靈魂伴侶,。 中藥柜也就放在茶室里,一組靠墻作為收納和裝飾,另一組較矮的作為茶室和餐廳的隔斷,。 也正是因為有了這些老家具,,茶室從一個原本完全開放的空間,組合成了一個相對獨立又安靜的空間,。 閑暇時,,屋主喜歡和父親一起喝茶,從清澈的碧水中品味茶香,、品味生活,,即使不說話也十分美好,這是屬于父女倆心照不宣的默契,。 屋主說,,能擁有這樣一個“博物館”式的家,她最想感謝的是丈夫,。 丈夫的包容,,讓她可以將這么多的藏品放在家中,讓自己所愛的一切融于生活的點滴之中,。 對她而言,,家中的每一件東西不只是單純的收藏,更是她生活中常用的器具,,有些陪了她許多年,,有些是特殊機緣才得來的,每一件器物都是妙不可言的緣分,,是構(gòu)成生命的一部分,。 從小到大,我們或多或少都有收藏過某件東西的經(jīng)歷,。小女生收藏好看的貼紙,、好看的本子,小男孩收藏手辦,、玩具,,長大后依然有人保持著某種收藏的習慣。 其實,,我們收藏某件東西,,大多數(shù)時候不是物件本身的價值,更多的是收藏一種喜好,、一種情感,、一種記憶,是生活的風貌與靈魂,。 有人愛斷舍離,,有人珍藏著生活中的每一份美好,,不論是怎樣的家、何種生活方式,,認真過日子的每一天,,就是對生活的禮贊。 (文章來源夢想家顏究所,,侵權(quán)聯(lián)系刪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