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的是第二期,共有10部宋刻本(包括遞修本和配抄本),,這其中有被譽(yù)為古籍界重大發(fā)現(xiàn),、海內(nèi)外孤本的北宋刻本《禮部韻略》,該書于2013年通過競拍入藏南圖,,為南圖鎮(zhèn)館之寶,;以及孤本存世、宋刻宋印,,字體秀美,、紙墨精良,為南宋浙本之上品的宋紹定三年俞宅書塾刻本《乖崖張公語錄》,。 01 禮部韻略五卷(宋) 丁度等撰 北宋刻本(卷一,、五有缺葉) 丁度(990-1053),字公雅,,今河南開封人,,官至端明殿學(xué)士。訓(xùn)詁學(xué)家,。 北宋仁宗景佑四年(1037),,丁度等人奉敕編撰《禮部韻略》,作為審音定韻標(biāo)準(zhǔn)的權(quán)威韻書,,以供參加科考的士子使用,。此書共五卷,,去聲,、入聲兩卷保存完好。根據(jù)書中避諱,,李致忠先生斷定刊刻時間為北宋仁宗景祐四年至英宗治平三年之間,。字體古樸,,刀法古拙,應(yīng)為當(dāng)時坊間刻本,。 框高16.4厘米,,寬12.7厘米。半葉十行,,行大小字?jǐn)?shù)不等,,左右雙邊,,黑口,雙或單魚尾,。國家名錄號12355,。 02 儀禮經(jīng)傳通解三十七卷(宋)朱熹撰 宋嘉定十年(1217)南康道院刻元明遞修本(卷八至十、二十三配明抄本) 存三十六卷(一至十四,、十六至三十七)丁丙跋 此書為朱熹及其弟子歷經(jīng)二十余年,匯集諸儒學(xué)說注解而成的著作,,是禮學(xué)的代表作,,分家禮、鄉(xiāng)禮,、學(xué)禮,、邦國禮、王朝禮,、喪禮,、祭禮七部分。 框高19.4厘米,,寬14.2厘米,。半葉七行,行十五字,,小字雙行同,。線黑口,左右雙邊,,雙魚尾,。鈐“汲古主人”、“毛晉”,、“太原叔子藏書記”,、“蓮涇”、“懽稼邨翁”,、“八千卷樓藏閱書”等印,。國家名錄號00259。 03 昌黎先生集四十卷(唐)韓愈撰 宋刻本(卷十八配另一宋刻本)王棻,、丁丙跋 宋元時期刊刻的韓愈文集有百余種,,流傳至今的僅十三種。此前一直認(rèn)為其中的池州本正集四十卷只存七卷(卷十二至十八),,為國家圖書館藏宋刻本《新刊經(jīng)進(jìn)詳注昌黎先生文集》的配補(bǔ)卷,。南圖此藏本存三十九卷,其版式,、刻工等與國圖池州本完全一致,,且此本以宋刻配宋刻,,殊為難得可貴。 框高22.4厘米,,寬16.2厘米,。半葉十行,行二十字,,小字雙行,,字?jǐn)?shù)不一,左右雙邊,,白口,,雙順黑魚尾或上單黑魚尾。鈐“乾學(xué)”,、“徐健庵”,、“泉唐嘉惠堂丁氏收藏善本書圖記”等印。國家名錄號03108,。 04 乖崖張公語錄二卷(宋)李畋輯 宋紹定三年(1230)俞宅書塾刻本曹元忠跋 張?jiān)仯?46-1015),,字復(fù)之,號乖崖,,濮州鄄城(今屬山東)人,。太平興國間進(jìn)士,官至樞密直學(xué)士,、禮部尚書,。被譽(yù)為諸葛亮后治蜀第一人。 此書為其門人李畋編輯,,主要記載張?jiān)佒问衿陂g的政事言行,。此本為僅存的宋刻單行本。所收“語錄”六十五則,,遠(yuǎn)多于《乖崖先生文集》中收錄的十九則,,記事也較《文集》本更為詳備而有序。 卷末木記題:“紹定庚寅刊于錢塘俞宅書塾”,。避宋諱,,“完”“慎”等字缺末筆。端楷秀美,,墨色勻凈,,具典型南宋浙本特征。 框高18.1厘米,,寬11厘米,。半葉九行,行二十字,,左右雙邊,,白口,,單魚尾。鈐“俞貞木”,、“曹印元忠”,、“君直經(jīng)眼”等印。國家名錄號02918,。 05 [咸淳]臨安志一百卷(宋)潛說友纂修 宋咸淳刻本 (目錄,、卷一至二、五至十,、十三至十九,、三十二至五十、五十六至六十三,、六十五至八十九,、九十一至九十七配清抄本) 存九十五卷(一至六十三,、六十五至八十九,、九十一至九十七)周廣業(yè)校并跋、沈烺校跋并題詩,、丁丙跋 該書為“臨安三志”中體例最完善,、存世最完整者,記事下限至咸淳九年,。今宋刻藏于國家國書館,、南京圖書館及日本靜嘉堂文庫三處,三家存卷不一,,均有抄配,。南圖藏本除二十一卷為宋刻外,其余皆為抄配,。此書卷帙龐大,,流傳經(jīng)歷復(fù)雜,以致抄校配補(bǔ),、遞藏分合多有抵牾不確之處,。南圖此本的抄配卷乃不同時期成于眾手,《中國古籍善本書目》著錄抄配部分均為清鮑氏知不足齋抄本,,誤,。 框高26.5厘米,寬19.4厘米,。半葉十行,,行二十字,小字雙行同,。左右雙邊,,白口,,上單黑魚尾。鈐“天水”,、“秀水朱氏潛采堂圖書”,、“漁村子仲安”、“朱馬思贊印”,、“吳兔床書籍印”,、“八千卷樓藏書印”等。國家名錄號00563,。 06 西山先生真文忠公讀書記丁集二卷(宋)真德秀撰 宋福州學(xué)官刻本 存一卷(一)丁丙跋 真德秀(1178-1235),,本姓慎,避孝宗諱改姓真,。字實(shí)夫,,后改字景元、希元,,號西山,。浦城(今福建浦城縣仙陽鎮(zhèn))人。人稱“西山先生”,。創(chuàng)西山真氏學(xué)派,,為朱熹后理學(xué)正宗傳人。 《讀書記》共甲,、乙,、丙、丁四集,,此丁集共分二卷,,上卷論出處大義,下卷分處貧賤,、處患難,、處生死、安義命,、審重輕諸目,。 宋代福建刻書主要集中于建陽、福州兩地,,多用柳體,。此本可觀福建官刻風(fēng)格。 框高21.5厘米,,寬15.9厘米,。半葉九行,行十六字,小字雙行二十四字,。左右雙邊,,白口,雙魚尾,。鈐“禮部官書處”,、“汪魚亭藏閱書”、“錢唐丁氏正修堂藏書”,、“八千卷樓珍藏善本”等印,。國家名錄號07132。 07 二十先生回瀾文鑒二十卷后集二十卷(宋)虞祖南輯(宋)虞夔注 宋江仲達(dá)群玉堂刻本(前集卷十三至二十,、后集卷八配清抄本) 存二十三卷(前集十三至二十,,后集一至八、十四至二十) 陸心源,、丁丙跋 虞祖南,,字承之,曾任承奉郎連州簽書判官廳公事之職,。虞夔,,字君舉,幔亭(今福建武夷山市)人,。 是書收錄司馬光,、范仲淹,、孫明復(fù),、王安石、石介,、汪藻,、洪邁、張拭,、朱熹,、呂祖謙、周必大,、楊萬里,、劉彥沖、鄭湜,、林之奇,、劉穆元、張震,、方恬,、戴溪、陳公顯等二十名家的文章一百篇。每篇有注及評論,。第八卷抄自天一閣藏本,。另輯十三至二十凡八卷,第十三卷收錄馬存,、張耒,、李覯,十四卷胡寅,,十五卷闕名,,十六卷陳傅良,十七卷陳亮,,十九至二十卷葉適,。 《目錄》及《二十先生行實(shí)》后有牌記“建安江仲達(dá)/刊于群玉堂”。 框高19.1厘米,,寬12.6厘米,。半葉十二行,行十九字,,小字雙行,,行二十五字,左右雙邊,,白口,,雙對黑魚尾,左框外有書耳,。鈐“季振宜讀書”,、“陸印心源”、“存齋”,、“善本書室”,、“嘉惠堂丁氏藏”等印。國家名錄號01228,。 08 監(jiān)本纂圖春秋經(jīng)傳集解三十卷 (晉)杜預(yù)撰(唐)陸德明釋文 宋刻本 春秋三傳,,即《左傳》《谷梁傳》《公羊傳》。此宋刻為現(xiàn)存最早的春秋左氏傳注本,,也是最經(jīng)典的注本,。避宋諱,“匡”“恒”“桓”等字缺末筆,。 框高20.3厘米,,寬13.1厘米。半葉十行,,行十八至二十字不等,,四周雙邊,,白口,雙魚尾,。鈐“大明錫山桂坡安國民太氏書畫印”,、“玄晏齋”、“八千卷樓所藏”等印,。國家名錄號02585,。 09 聱隅子歔欷瑣微論二卷 (宋)黃晞撰 宋刻本 嚴(yán)元照 丁丙跋 黃晞(約997-1057),字景微,,自號聱隅子,,建安(今福建建甌)人。長于經(jīng)學(xué),,藏書頗豐,。 全書分二卷。卷一生學(xué),、進(jìn)身,、揚(yáng)名、虎豹,、仁者五篇,,卷二文成、戰(zhàn)克,、大中,、道德、三王五篇,,每篇各有小序,。是一部闡發(fā)古人微言大義、古今治亂得失的雜著,。 框高17.9厘米,,寬12.2厘米,。半葉十三行,,行二十三字,四周單邊,,白口,,雙魚尾。鈐“徐健庵”,、“乾學(xué)”,、“季振宜藏書”、“元照之印”,、“芳茮堂印”,、“八千卷樓所藏”等印。國家名錄號00755。 10 歐陽先生文粹五卷 (宋)歐陽修撰(宋)陳亮輯 宋刻公文紙印本(有抄配) 胡鳳丹,、丁丙跋 歐陽修(1007-1072),,字永叔,號醉翁,、六一居士,。吉州廬陵永豐(今江西吉安永豐縣)人。官至翰林學(xué)士,、參知政事,。北宋文壇領(lǐng)袖。陳亮(1143-1194),,字同甫,,號龍川,婺州永康(今屬浙江)人,。南宋文學(xué)家,。 書凡五卷。卷一論,,卷二書,,卷三札子、奏狀,、雜著,,卷四序、記,,卷五碑銘,。 框高15.9厘米,寬11.7厘米,。半葉十四行,,行二十六字,四周雙邊,,白口,,雙順黑魚尾。鈐“江德量觀”,、“姑余山人”,、“沈與文印”、“辨之之印”,、“吳郡沈文”,、“秋士”、“筤思堂沈九川收藏圖籍印章”,、“泉唐嘉惠堂丁氏收藏善本書圖記”等印,。國家名錄號0109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