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郎中說 179篇原創(chuàng)內(nèi)容 公眾號 現(xiàn)代社會,長息肉的人似乎蠻多的,?息肉的種類也是越來越多,,全身上下各個部位都可能找出息肉來,比如長在鼻腔叫鼻息肉,,長在膽囊里面叫做膽息肉,,長在胃里叫做胃息肉,長在腸壁上叫做腸息肉,,長在聲帶上叫聲帶息肉,,長在子宮內(nèi)壁叫子宮內(nèi)膜息肉等等。息肉說白了就是身體長出了多余的肉或者說多余的增生組織,。在這個癌癥越來越多,,談癌色變的時代,人們最擔心的自然是息肉會不會癌變,?這個大家可以先把心放在肚子里,,因為絕大多數(shù)息肉都是良性的,癌變的可能性真的是很小很小,。小郎中認為身體長了息肉首先要做的不是擔心會不會癌變問題,,而是在告訴你,提醒你,,你對身體的使用出現(xiàn)了問題,,也許是飲食出了問題,也許是生活起居出了問題,,也許是情緒方面出了問題,,總之是時候調(diào)整一下了。很多人治療息肉的方式都會采用手術把它割掉,,其實并不是所有的息肉都適合割掉的,就算是割掉了過段時間你會發(fā)現(xiàn),,它可能在別的地方再長出來,。在中醫(yī)看來,,要想從根本上解決息肉的問題,還是得調(diào)理體質(zhì),,改變身體的內(nèi)環(huán)境,,這才是最重要的。中醫(yī)對息肉問題是怎么看呢,?站在中醫(yī)的角度上看,,息肉就是寒凝、氣滯,、瘀血,、痰濁,這幾種病理產(chǎn)物相互包裹,、交雜,、揉和在一起,像揉面團一樣,,越揉越大,,最后變成了惡肉,死肌,,雖說息肉也叫肉,,但是它這種肉包裹的都是身體代謝不掉的垃圾廢物,有些是我們胡吃海塞,,亂吃東西導致的,,有些是有些是我們各種壞情緒導致的,還有一些是我們天天熬夜導致的,。這些垃圾,、廢物堵在哪個部位,就會在哪個部位長出息肉來,。這種棘手的問題,,中醫(yī)有辦法搞定嗎?中醫(yī)能讓已經(jīng)成形的息肉變小甚至消失嗎,?答案當然是肯定的,,中醫(yī)經(jīng)過幾千年的沉淀、積累,,不但可以通過中藥讓息肉變小,、消失,還可以從根本上調(diào)理我們的身體,,防止息肉的復發(fā),。在小郎中看來,治療息肉最好的方子要屬貴州名老中醫(yī)石恩駿老先生留下來的一個驗方,。這個方子可以治療全身上下各種息肉,,不管是鼻息肉,、胃息肉、腸息肉,、膽息肉,、聲帶息肉 。,。,。統(tǒng)統(tǒng)都可以搞定。烏梅30克,,威靈仙15克,,炒薏苡仁30克,白僵蠶10克,。將上面四味藥用水浸泡20分鐘后,,加水三碗熬成一碗后倒出;再加水兩碗熬成一碗倒出,,將兩碗水混合后分成兩份,,早晚加溫后熱服。石恩駿老中醫(yī)在臨床實踐上用此方破解消除各種息肉,,根據(jù)體質(zhì)辯證加減,,療效十分良好。這個方子的主藥就是烏梅,,烏梅是一味非常“酸”的藥,,酸到什么程度呢,?“望梅止渴”的故事大家都聽說過,士兵們想一下烏梅就能流出口水,,烏梅的酸澀可見一斑,,所以《本草疏經(jīng)》里用了“最酸”兩個字來評價烏梅。在古代烏梅的主要作用是治療蛔蟲病,。因為烏梅特別酸澀,,酸味有收斂、靜止的特性,,酸澀的烏梅進入身體里可以讓蛔蟲老老實實安靜下來,,再加上一下辛開苦降的藥材,就可以將蛔蟲驅(qū)除體外,。《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里說:烏梅可以“去死肌,,蝕惡肉”,息肉也是惡肉,是長在身體內(nèi)部的惡肉,,烏梅內(nèi)外兼治,,它一進到體內(nèi),把息肉牢牢抓住,,然后再用一些質(zhì)硬的藥物給它打散,這樣的用藥思路,,中醫(yī)叫散收并用,,烏梅主收,誰主散,?白僵蠶和威靈仙,。白僵菌的蠶,是破結的一把好手,,可以把一些息肉包塊給破開,。威靈仙像其他藤本植物一樣,上竄下達,,左纏右繞,,它的根甚至可以粗暴地擠到石頭縫里去,可見,,威靈仙的穿破之力有多強,。威靈仙和白僵蠶一起負責把息肉破開,息肉里面包裹的無非就是一些痰濕瘀血,,這個時候,,還要因勢利導,給它利出去,,這一步叫給邪以出路,,最后上場的便是薏苡仁了。薏苡仁可以利濕排濁,,就可以把這些包裹著的痰飲瘀血全部利出去,。并且薏苡仁還能健脾,加強脾主肌肉的功效,,不讓痰濕,、淤血、氣滯乘虛而入,、有機可乘,。這個方子雖然只有四味藥,但在治療息肉方面是被很多臨床醫(yī)生所認可的,,人們給這個方子起了一個名字叫“息肉四藥”,,很多醫(yī)院都是在這個方子的基礎上辨證加減,治療各種息肉的問題。這四味藥是治療息肉的基本方,,可針對不同部位的息肉,,卻需要不同部位的引經(jīng)藥組。咽喉聲帶息肉,,常用玄麥甘桔湯,郝萬山教授盛贊這湯方治療咽部疾患的功效,。腸道息肉,,可以加入通腸四藥或通腸六藥,。特別是紅藤,能夠祛腐排膿,,治療腸道息肉,。好了,今天治療息肉的方子就介紹到這里了,,希望大家多多轉(zhuǎn)發(fā),,幫助到更多有需要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