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春天,南京外事辦干事劉祿曾女士隨同吳貽芳博士,,前往美國紐約做學術訪問,,工作結束的間隙,劉祿曾和吳貽芳博士等人來到一家餐館就餐,,眾人正在熱談,,忽然,隔壁桌一個美國男子湊到了她們旁邊,。
這個美國人大概五十來歲,,和劉祿曾年紀差不多大,他打量了劉祿曾一會兒,,忽然眼睛一亮,,用中文喊出了“劉祿曾”兩個字。
故人重逢
這讓劉祿曾有些驚訝,她都不認識這個人,,他怎么曉得自己的名字,,真是奇了。劉祿曾還在好奇,,那美國人激動起來,,他用英文說:“您記得我嗎,我們在韓戰(zhàn)期間見過,我當時……在戰(zhàn)俘營,,您是我們的教導員,。”
美國人口中的韓戰(zhàn)也就是我們所知的抗美援朝戰(zhàn)爭,,這一提醒,劉祿曾想起來了,,她笑著說:“你是伯納德,,真好,你還記得我呢,!”
劉祿曾和伯納德,,當年一個是志愿軍女戰(zhàn)士,一個是被俘虜?shù)拿儡?,但是伯納德對劉祿曾一直很感激,,在他前半生中,劉祿曾是為數(shù)不多覺得他還有救,,對他平等相待的人,。這個故事,要從抗美援朝戰(zhàn)爭爆發(fā)開始講起,。
1928年出生的劉祿曾是一個知識分子,,畢業(yè)于東吳大學法學院,,因為成績優(yōu)異,劉祿曾畢業(yè)之后便留校任教,,但是這份工作還沒做幾個月,,抗美援朝戰(zhàn)爭的爆發(fā)改變了劉祿曾的人生軌跡。戰(zhàn)爭爆發(fā)之際,,新中國剛剛建國沒多久,,百廢待興,但是為了國家前途,,為了人民安定,,我們必須打好這一戰(zhàn)。
因為我們的主要對手是美軍,,所以志愿軍急需招募一批精通英語的人才隨軍奔赴朝鮮,,雖然明知前線九死一生,但是各地的英語人才還是爭先恐后的報名,,決定為國家做出自己的貢獻,,劉祿曾也是報名者之一,家境優(yōu)渥的她從小便學習英語,還曾經跟著父親多次出國,,足以勝任這份工作,,所以很快劉祿曾便作為翻譯來到了朝鮮。
以德服人
一開始,劉祿曾是很不適應朝鮮的生活的,,畢竟那是真正的戰(zhàn)場,,血肉橫飛,嬌弱的劉祿曾背著沉重的行軍裝備穿梭在朝鮮的大雪天里,,眼中隨處可見被炸成幾段的尸體,,敵人的轟炸機就在頭頂盤旋,劉祿曾幾次瀕臨崩潰,。從小到大,,劉祿曾沒有吃過這樣的苦,晚上她們這些翻譯擠在山洞里住,,寒風呼嘯,,隨時都有可能凍死人。大家都有些想哭,,但是很快她們又互相打氣:“哭什么,,前線打仗的戰(zhàn)士都沒哭,咱們不能怕,!”
在殘酷的戰(zhàn)場上,,劉祿曾飛速成長起來,雖然她從沒有上過前線,,但是那股保家衛(wèi)國的熱血支撐著她,,無論心里多么不安,她都絕不耽誤自己的工作,。劉祿曾當時被分配到的工作便是對美軍戰(zhàn)俘進行審訊和教育,。
美國大兵的態(tài)度都很桀驁不馴,,見到劉祿曾這樣一個小姑娘來教育他們,一個個嬉皮笑臉,,態(tài)度頑劣,,劉祿曾當然是恨鐵不成鋼,但她知道,,這件事情需要耐心和智慧,。戰(zhàn)俘不聽她講話,,她就一個個去談,了解他們的過去,,讓他們知道戰(zhàn)爭的危害,。劉祿曾在工作中意識到,很多參與這場戰(zhàn)爭的美國人,,他們自己也是迷茫的,,因為這是一場侵略戰(zhàn)爭,并沒有強大的信念支撐他們,。
伯納德就是個很典型的例子,,他從小生活在貧民窟,長大因為盜竊入獄,,上戰(zhàn)場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減刑。進了戰(zhàn)俘營之后,,伯納德也是個刺頭,,搞得大家不愿意搭理他,只有劉祿曾不放棄,,一遍又一遍和他聊天,,還愿意和他成為朋友,愿意傾聽他過去悲傷的經歷,,還鼓勵他回國之后找工作,,認認真真幫他打算以后。劉祿曾的做法讓伯納德第一次感受到,,原來自己也不是那么沒有希望,,他真心地開始悔過,并且一生都沒有遺忘挽救了自己的劉祿曾,。
對待每一個戰(zhàn)俘,,劉祿曾都是這樣,,秉承著“治病救人”的態(tài)度,也許殺死他們很簡單,,但是把一群好戰(zhàn)分子轉變?yōu)楹推街髁x者,,才是真正的大智慧。
不過,,在戰(zhàn)俘營工作了一段時間后,,劉祿曾又一次主動接下了一個重大的工作,那就是前往上甘嶺,,利用自己的語言優(yōu)勢對敵軍喊話,,協(xié)助隊伍進行作戰(zhàn),。
巾幗英雄
熟知歷史的人都明白,上甘嶺戰(zhàn)役是何其的慘烈,,炮彈如雨點般傾瀉而下,,死亡如影隨形,但是一切困難都不會讓劉祿曾退縮,,支撐她的是對于祖國的責任,。她隨著支援部隊一起前赴一片火海的上甘嶺,一路上隨處都是敵人的轟炸區(qū),,劉祿曾背著十幾公斤重的包一路穿行,,還要防備頭頂?shù)呐趶棧恐B強的意志,,劉祿曾奇跡般穿過了十幾道封鎖線,,來到了上甘嶺。
她成為了上甘嶺唯一的女戰(zhàn)士,但是她并沒有因為自己是唯一的女性便偷懶,,她和所有的戰(zhàn)士一起在坑道里和敵人抗爭,,為了讓敵人聽清自己的喊話,她帶著廣播電臺潛伏到距離敵人幾百米的地方,,她熟知美國士兵的心理,,白天她朗讀美軍戰(zhàn)俘和美國民眾寫的呼喚停戰(zhàn)的信,宣傳志愿軍優(yōu)待俘虜,,晚上大聲播放美國的思鄉(xiāng)歌曲,,憑一己之力讓美軍感受到了“四面楚歌”的效果。心理攻勢效果極佳,,美軍中不斷有人產生消極情緒,,為志愿軍贏得了反擊的機會。
在廣播的過程中,,劉祿曾寫好了遺書縫在自己的衣服內側,,面對近在咫尺的美軍,她做好了為國犧牲的準備,,但值得慶幸的是,,這位英勇的女戰(zhàn)士逃過了死神,和志愿軍部隊一起凱旋而歸,。
回國之后,,劉祿曾沒有留戀英雄的名氣,,她低調地回到了家鄉(xiāng),,繼續(xù)當大學老師,后來她進入外事辦工作,,過了一輩子低調安逸的日子,。
她從不對人說自己過去的輝煌,如果不是伯納德多年之后偶然認出了劉祿曾,,她也許永遠不會再提起,,1979年,劉祿曾已經51歲,,過往如同云煙消散,,但是她依舊是讓人敬佩的巾幗英雄,她不會被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