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歷史上有兩位名為“于成龍”的官員,,同處一朝,而且都是“一身正氣,、兩袖清風(fēng)”,,深得康熙皇帝贊賞和百姓愛戴的循吏代表。一位是出身漢軍鑲紅旗,,官至“兵部尚書,、河道總督”的于成龍;一位是來自山西,,官至“兩江總督”,、“太子太保”的于成龍,。本文的主角就是被百姓評價為“于青菜”,、“于青天”;被康熙皇帝評價為“清官第一”,、“天下廉吏第一”,;被乾隆皇帝追賜“清風(fēng)是式”匾額的“清端公”——山西名臣于成龍。對于于成龍,,曾在其身邊擔任幕僚十幾年的康熙朝名仕——李中素有著極為中肯的評價:古人得一節(jié),,足以傳之無窮,公則萃于一身,,無往而不備矣,。正如電視劇《于成龍》所演繹的那樣,歷史上的于成龍能廉潔到何種程度,,絕非現(xiàn)今世人所能想象,。官職越升越高的于成龍,生活條件卻越來越艱苦,,從“屑糠雜米為粥,,與同仆共吃”到“日食粗糲一盂,粥糜一匙,,侑以青菜,,終年不知肉味”,,稱其“于青菜”都有抹黑嫌疑。就這樣一位于官場20多年,,歷任顯要官職的大人物,,去世時“僅余官服一身,再無他物”,。那么,,這樣一位歷史罕見的“清官”,會得到康熙皇帝如何重用,,最后又官至何種級別呢,?于成龍的仕途履歷順治十八年,45歲的于成龍以正七品“知縣”開始了自己的仕途生涯,。因為在“知縣”任上的杰出表現(xiàn),,于成龍被“兩廣總督”和“廣西巡撫”共同舉為“卓異”,并于康熙六年升任為從五品的“知州”,。“知州”,,基本類屬于現(xiàn)今“省轄縣”的縣委書記,行政級別高配為副廳級加,。康熙八年,,于成龍升任正五品“同知”,基本類似于現(xiàn)今的副市長,;康熙十二年,,升任“知府”,成為正廳級的市委書記,。在“知府”任職期間,,于成龍再次被舉為“卓異”,。這里需要作出說明,,清朝時期的“卓異”,,基本類似于現(xiàn)今的“先進個人”或者“優(yōu)秀個人”榮譽,只不過評選的條件更為苛刻,,基本屬于鳳毛麟角的所在,。兩次被舉為“卓異”以后,于成龍的名聲逐漸被康熙皇帝所知,,再加上此時正值“三藩之亂”的動蕩時期,,朝廷更需能臣干吏于南方穩(wěn)定局面。自此,,于于成龍開始進入“5年升5級”的快速升遷時期:康熙十六年,,升任湖廣江防道“道臺”,正四品,行政級別正廳級加,;康熙十七年,升任“福建按察使”,,品秩正三品,,基本類似于現(xiàn)今的省政法委書記,行政級別為副部級,;康熙十八年,,升任“布政使”,品秩從二品,,基本類似于現(xiàn)今的省長,,行政級別為正部級;康熙十九年,,升任“直隸巡撫”,,成為直隸省省委書記,妥妥的封疆大吏,。清朝時期的“巡撫加銜制”開始于雍正元年,,所以此時的“直隸巡撫”還只是從二品官職,雖然行政級別未變,,但地位和權(quán)勢都上升了一個臺階,。康熙二十年,升任“江南江西總督”,,也就是后來的“兩江總督”,。同樣,清朝時期的“總督加銜制”開始于康熙三十一年,,所以于成龍的“兩江總督”僅為正二品,,基本類似于地方局書記,行政級別為副國級,。康熙二十三年,,于成龍病逝于“兩江總督”任上,康熙皇帝追贈“太子太?!?,基本等于給他加了一個政協(xié)副主席的虛職官銜?!疤犹,!保分葟囊黄?,行政級別為正國級減,。也就是說,于成龍最終官至“兩江總督”兼領(lǐng)“太子太保銜”,基本類似于現(xiàn)今兼任政協(xié)副主席的地方局書記,,行政級別高于副國級,,稍低于正國級。備受帝王贊賞和百姓愛戴的“清官第一”于成龍為官二十余載,,“所到之處,,皆有政聲”;無論身居何職,,于成龍都真正做到了“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無論位居何等顯要官職,,于成龍始終“清廉自守,,多行善政,深得士民愛戴”,。康熙二十三年,,于成龍病逝于“兩江總督”任上,南京百姓“為之巷哭,,相率香燈祭與寢”,,紛紛涌上街頭和總督衙門祭奠這位“愛民如子”的“于青天”。根據(jù)康熙皇帝親撰之《于成龍墓志銘》的記載:公卒之日,, 金陵日幾千百人,,衙舍至不能容。遠近聞之,, 皆輟市,, 如喪其親;大祭之日,,士民數(shù)萬人步二十里外,,伏地哭, 江干江水聲如不聞,。注意,,這是清朝入關(guān)僅僅40年,于江南地區(qū)統(tǒng)治根基未穩(wěn)的康熙二十三年,;注意,,這是反清情緒、抗清活動最為頻繁的江南地區(qū),。正如康熙朝名臣熊賜履對此情此景的評價——“公之得吏民之心,,數(shù)百年來無能如此者”。于公成龍,,擔得起如此名聲,,更值得金陵百姓如此厚愛,!于成龍病逝后,康熙皇帝以及后世君王如何厚恩相待,?按照清朝官員的定謚規(guī)定:一品大臣過世,按例請皇帝決定是否授謚,;一品以下官員除非特旨,,例不授謚。于成龍生前的最高官職為正二品總督,,照例不予謚號??杀M管如此,,康熙皇帝還是欽定了“清端”這種等級極高的謚號。“清”者,,“清廉奉公”也,;“端”者,“圣修式化”,、“嚴恭蒞下”,、“恭己有容”、“秉心貞靜”,、“守禮自重”者,。有清一朝,僅康熙朝出現(xiàn)過6位“清端”謚號之臣,,個個都是“近乎完人”的所在,。于成龍能此等謚號,可見康熙皇帝對其的贊賞程度,。雍正皇帝登基后,,感念于成龍的“廉潔奉公”,下令特賜“入祭賢良祠”,;乾隆皇帝登基后,,除了數(shù)次派遣專員祭祀于成龍祠堂外,還專門書寫“清風(fēng)是式”匾額追贈,。正如雍正朝狀元彭紹升對于成龍的評價,,“公,立百爾在官之準,、永斯人沒世之慕”,,于公成龍將是入仕者“清正廉潔”的千古表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