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 唐·李延壽《北史·顏之儀傳》:“公等備受朝恩,,當盡忠報國?!?/span> 釋義 盡忠:赤誠無私,,竭誠盡力;報:回答,。指竭盡忠心,,報效國家。 出處 《莊子·外物》:“萇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化而為碧?!?br> 釋義 碧血:如碧玉般青綠色的血,;丹心:赤心,。稱頌正義的犧牲者,,流了珍貴的血,獻出赤誠的心,。 出處 元·無名氏《衣襖車》第一折:“老將軍無比陣云收,,若題著安邦定國,受賞封侯,?!?/span> 釋義 邦:國。治理和保衛(wèi)國家,,使國家安定穩(wěn)固,。 出處 唐·房玄齡等《晉書·淮南忠壯士允傳》:“故淮南王允忠孝篤誠,憂國忘身,,討亂奮發(fā),,幾于克捷,。” 釋義 憂勞國事,,忘了個人安危,。 出處 《韓非子·定法》:“賞厚而信,刑重而必,,是以其民用力勞而不休,,逐敵危而不卻,故其國富而民強,?!?/span> 釋義 國家富強兵力強大。 出處 南宋·吳自牧《夢粱錄·山川神》:“春秋醮祭,,詔命學士院撰青詞,,以祈國泰民安?!?/span> 釋義 國家太平,,人民安樂。 出處 南宋·章樵《古文苑·楚相孫叔敖碑》:“其憂國忘私,,乘馬三年,,不比牝牡?!?/span> 釋義 憂勞國事,,不考慮私事。 出處 晉·皇甫謐《高士傳·王斗》:“王之憂國愛民,,不若王之愛盡縠也,。” 釋義 憂勞國家大事,,愛護百姓,。 出處 清·顧炎武《日知錄·卷十三·正始》:“保國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謀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耳矣,。” 釋義 對于國家的興亡,,每個老百姓都負有責任,。 聲明 來源 | 據(jù)《中華成語詞典》(商務(wù)印書館國際有限公司出版),轉(zhuǎn)自教育部政務(wù)新媒體“微言教育”(微信號:jybxwb)。以上圖文,,貴在分享,,版權(quán)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內(nèi)容為作者觀點,,并不代表本公眾號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版權(quán)等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lián)系,。 |
|
來自: 閑云野鶴qpab3u > 《名著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