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夏秋兩季,,很容易因為體內(nèi)的熱氣積聚過盛而引為腫毒,癰腫或惡瘡等癥狀,。此時,,清熱解毒尤為重要。說到清熱解毒的藥物,,在草藥里有很多,,今天我們就來認(rèn)識一種叫烏斂莓的草本植物。 烏斂莓又稱地五加,,是多年蔓生草本,。莖紫綠色,有縱棱,,具卷須,,幼枝有柔毛,反變光滑,。葉為掌狀復(fù)葉,,有小葉5片(有時亦有3片),邊緣有鈍齒,,整張葉看上像烏爪狀,,因此又得名五爪龍,五葉藤,。聚傘花序腋生,,花小,黃綠色,,在6月開花,。醬果卵形,成熟時由綠變黑,。 烏斂莓主要分布在我國的陜西,、河南、山東,、安徽,、江蘇、浙江,、湖南,、福建、臺灣,、廣東,、廣西、海南,、四川,、貴州,、云南等地。它喜歡在溫暖,,陽光充足的環(huán)境下生長,。 椐醫(yī)學(xué)資料記載:烏斂莓味苦酸,性寒,,全草可入藥,,夏秋兩季采,生用亦可,,具有清熱利濕,,解毒消腫,利尿,,止血的作用,。 1、治風(fēng)濕關(guān)節(jié)疼痛:在民間,,常用烏斂莓的鮮根50克泡酒內(nèi)服治療,。 2、治一切腫毒,、發(fā)背,、乳癰、便毒,、惡瘡初起者,,烏斂莓莖葉或根30克,生姜10克一起搗爛水煎后,用米酒送服,,再以渣敷之,。用大蒜代姜亦可。出處《壽域神方》,。 3,、在江西民間,針對一般的毒蛇咬傷所至眼前發(fā)黑,,視物不清,,用鮮烏蘞莓全草搗爛絞取汁60g,米酒沖服,,同時外用鮮全草搗爛敷傷處,。出處《江西民間草藥》,。 4,、用藥禁忌:孕婦忌用。 |
|
來自: 農(nóng)家時令菜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