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以無過為圣賢之高,而以改過為圣賢之學(xué),?!?/strong> ——王陽明《答徐成之》 ................................. 譯文:不要將沒有過錯,視作圣賢的高明賢德,;而要以能改正過錯,,作為圣賢的身心學(xué)問。 人都會犯錯,,因為犯錯是我們走向成熟和成功的必經(jīng)之路,,但一定要善于改過。所以,,從孔子到王陽明的先賢大儒才會強調(diào)改過之意,、注重改過之實。 對于改過,,早在龍岡書院講學(xué)時,,王陽明就在《教條示龍場諸生》的“改過”一節(jié)中進行了較為全面的論述,提出了“不貴于無過,,而貴于能改過”的理念,。 作為一個平凡人,終生不犯錯是不可能的,,因此不要害怕犯錯,,犯錯也是成長必經(jīng)的一個過程,但關(guān)鍵是犯了錯以后能夠端正態(tài)度,,勇于承擔(dān),,并積極自我改正,這就是進步,,就是提高,。 孔子評價顏回時曾說:“顏回好學(xué),不遷怒,,不貳過,。”何為“不貳過”,,其包含兩層意思,。一是知過,因為很多人在大多時候做錯了事卻不知道,。二是改過,,即知過后勇于及時改正,,以后也不會再犯同樣的過錯。 《易經(jīng)》曾云“日新之謂盛德”,,就是說一個人最高尚的品德就是每一天都有新的進步,而“日新”的基礎(chǔ)就是無“貳過”,。人們常說“改過自新”,,即改了“過”之后就是一個嶄新的“自我”,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通過“自我革命”獲得了新生,。 王陽明還認為,,相對“有過”,“無過”并不是一種可“貴”的品質(zhì),。因為“無過”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種不作為,、少作為的表現(xiàn)。 中國傳統(tǒng)文化對“過”和“改”有著深刻的認知與闡述,,并對“改”給予了極高評價,,不論是《左傳》提出的“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還是南宋思想家陸九淵強調(diào)的“聞過則喜,知過不諱,,改過不憚”,,都彰顯了對自我修身文化的一種贊揚。 “吾日三省吾身”是人們一直推崇的修身方式,,“省”的是自己的缺點和不足,,通過“省”來直擊我們心靈深處的痛點,因為只有意識到了自身問題,,才有可能去改正,。 我們經(jīng)常說要超越自我,其關(guān)鍵環(huán)節(jié)就在于通過坦誠面對思想深處的缺點,、不足,,檢視自身差距,把“省”到的“過”予以改正,,最終實現(xiàn)自身認識和行為的脫胎換骨,。 所以,對于自己的錯誤,,我們要嚴格對待,,及時反思改正;對于別人的錯誤,,只要能及時改正,,我們也要懂得寬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