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亢字子亢,又字子禽,?!妒酚洝ぶ倌岬茏恿袀鳌分袩o陳亢,《孔子家語·七十二弟子解》列其為孔子弟子,,并且說他“少孔子四十歲”,。《論語》中有三個段落談到了他,,一是《論語·學(xué)而》: 子禽問于子貢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聞其政,求之與,?抑與之與,?”子貢曰:“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與,?” 《論語集注》十卷 清光緒四年畬硯山房刻四書讀本 陳亢問子貢說:老師每到一個國家,總是能夠提前了解到這個國家的政事,。這種資格是他求來的呢,,還是那個國君主動給他的呢?子貢說:老師為人溫良恭儉讓,,所以他才得到了這樣的資格,,他求的方法,或許與別人求的方法不同吧,。 看來陳亢不了解老師的為人,,以至于有人懷疑他究竟是不是孔子的弟子,臧庸在《拜經(jīng)日記》中說:“《史記·弟子列傳》有原亢籍,,無陳亢,,蓋原亢即陳亢也。鄭注《論語》《檀弓》俱以陳亢為孔子弟子,,當(dāng)是名亢字籍,,一字子禽。籍,,禽也,,故諱籍字禽。否則亢言三見《論語》,,弟子書必?zé)o不載,,太史公亦斷無不錄。《家語》既有原抗字子籍,,不當(dāng)復(fù)有陳亢子禽矣,明系王肅竄入,?!标坝怪赋觥妒酚洝さ茏恿袀鳌分杏性杭瑹o陳亢,。他認(rèn)為原亢就是陳亢,。 【孔門陳亢像】《圣廟祀典圖考》五卷.清顧沅編.孔繼堯繪圖 清道光六年吳門賜硯堂顧氏刻本 二是《論語·季氏》第十三章載: 陳亢問于伯魚曰:“子亦有異聞乎?”對曰:“未也,。嘗獨立,,鯉趨而過庭,曰:'學(xué)《詩》乎,?’對曰:'未也,。’'不學(xué)《詩》,,無以言,。’鯉退而學(xué)《詩》,。他日,,又獨立,鯉趨而過庭,,曰:'學(xué)《禮》乎,?’對曰:'未也?!?#39;不學(xué)《禮》,,無以立?!幫硕鴮W(xué)《禮》,。聞斯二者?!标惪和硕苍唬骸皢栆坏萌?,聞《詩》,聞《禮》,,又聞君子之遠(yuǎn)其子也,。” 某天,,陳亢問孔子的兒子孔鯉:您從父親那里得到過特別的教導(dǎo)嗎,?孔鯉說沒有,他同時又說某天父親一個人站在那里,我快步走過去,,父親問我是否學(xué)了《詩》,,我說沒有,父親說不學(xué)《詩》怎么會說話呢,,于是我就趕快去學(xué)《詩》,。又有一天,父親又是一個人站在那里,,我快步走過去時,,父親問我是否學(xué)禮了,我回答說沒有,,父親說不學(xué)禮就不能立身,,于是我就趕快去學(xué)禮。我在父親那里就得到了這兩次教導(dǎo),。 陳亢聽到孔鯉的所言后,,大為高興,他說自己本想問一件事,,卻得到了三個收獲,。一是知道了學(xué)《詩》,二是知道了學(xué)禮,,第三則是知道了君子不會偏向自己的兒子,。 孔子為什么讓兒子去學(xué)《詩》和禮呢?《大戴禮記·勸學(xué)》稱:“孔子曰:'野哉,!君子不可以不學(xué),,見人不可以不飾?!伙棢o貌,,無貌不敬,不敬無禮,,無禮不立,。” 孔子強調(diào)君子首先要好學(xué),,同時還要懂禮,,對此,《孔子家語·致思》中有更為詳細(xì)的講解: 孔子謂伯魚曰:“鯉乎,!吾聞可以與人終日不倦者,,其惟學(xué)焉。其容體不足觀也,,其勇力不足憚也,,其先祖不足稱也,,其族姓不足道也;終而有大名,,以顯聞四方,,流聲后裔者,豈非學(xué)者之效也,?故君子不可以不學(xué),,其容不可以不飭。不飭無類,,無類失親,失親不忠,,不忠失禮,,失禮不立。夫遠(yuǎn)而有光者,、飭也,;近而愈明者、學(xué)也,。譬之污池,,水潦注焉,萑葦生焉,,雖或以觀之,,孰知其源乎?” 《孔子家語》十卷魏王肅注.明隆慶六年徐祚錫長洲刻本1 孔子對兒子孔鯉說:能令一個人整天和別人談天說地而不知疲倦,,大概只有學(xué)問吧,。如果一個人的容貌不值得讓人欣賞,勇氣也不值得讓人害怕,,先祖也不值得讓人稱贊,,家族姓氏不值得讓人稱道,但是這個人最終卻擁有偉大的名聲,,并且這個名聲能夠傳聞天下,,流傳于后世,這就是學(xué)問的功效??!所以君子必須學(xué)習(xí),容貌也必須修飾,,不修飾容貌就缺乏禮貌,,不懂禮貌就失去別人的親近,失去親近之人就沒人對你忠誠,,沒人忠誠就失去了禮儀,,失去禮儀就不能自立,。懂得修飾的人,遠(yuǎn)遠(yuǎn)地就能讓人看到光亮,;走近看時就更加明亮,,這正是有學(xué)問所致啊。比如一個爛泥塘,,雨水注進(jìn)去后,,蘆葦就生長出來,雖然有人來觀看,,但有誰知道水的來源呢,? 按照孔鯉的說法,其父并沒有給予他特殊關(guān)照,,這是否說明父親不關(guān)心他呢,?司馬光在《家范》中說:“遠(yuǎn)者,非疏遠(yuǎn)之謂也,,謂其進(jìn)見有時,,接遇有禮,不朝夕嘻嘻相褻狎也,?!?/p> 《孔子家語十卷》魏王肅注.明隆慶六年徐祚錫長洲刻本2 司馬光在評價陳亢所說的“君子遠(yuǎn)其子”一句時稱:所謂遠(yuǎn),不是疏遠(yuǎn)之意,,只是不要有太近的接觸,,否則的話,無法鄭重地教導(dǎo)兒子,。劉寶楠在《論語正義》中認(rèn)為:“案:古者命士以上,,父子皆異宮,所以別嫌疑,,厚尊敬也,。一過庭須臾之頃,而學(xué)《詩》學(xué)《禮》,,教以義方,,所謂家人有嚴(yán)君者,是之謂遠(yuǎn),?!?/p> 遠(yuǎn)古有教養(yǎng)家人的做法,父子不住在同一房屋內(nèi),,以此來避嫌,,同時也為了增加兒子對父親的尊重之情。其實這件事孟子有過專門的論述,,《孟子·離婁上》載: 公孫丑曰:“君子不教子,,何也?”孟子曰:“勢不行也,。教者必以正;以正不行,,繼之以怒,;繼之以怒,則反夷矣,。夫子教我以正,,夫子未出于正也,則是父子相夷也,,父子相夷,,則惡矣。古者易子而教之,,父子之間不責(zé)善,。責(zé)善則離,離則不祥莫大焉,。” 公孫丑問孟子:君子為什么不親自教導(dǎo)兒子呢,?孟子說:這是因為在理勢上難以做到,,因為教導(dǎo)兒子一定要用正道,但如果兒子不聽教訓(xùn),,那么接下來自然就引起了父親的憤怒,。教訓(xùn)兒子的本意原本是愛兒子,但到了憤怒的程度,,反而是傷兒子,。假使兒子也反過來怨恨父親用正道來教訓(xùn)他,他指出父親所做的事也不一定都是按照正理,。這種相互指責(zé)就傷害了彼此的感情,,天倫關(guān)系受到傷害,所以古時的人都彼此換兒子去教訓(xùn),。因為父親一定要責(zé)備兒子學(xué)正道,,就會產(chǎn)生感情上的隔離,這是后果很嚴(yán)重之事,。 當(dāng)然以上的所言主要是說孔子為什么很少教導(dǎo)兒子孔鯉,,那么陳亢是什么心理要這樣問孔鯉呢?朱子在《論語集注》中說:“亢以私意窺圣人,,疑必陰厚其子,。事理通達(dá)而心氣和平,故能言,。品節(jié)詳明而德性堅定,,故能立,。當(dāng)獨立之時,所聞不過如此,,其無異聞可知,。” 朱子對陳亢之問持批評態(tài)度,,因為陳亢在發(fā)問前就已認(rèn)定孔子一定會厚待孔鯉,,給孔鯉開小灶。當(dāng)他聽到孔鯉所言時,,方明白自己的心理設(shè)定是錯誤的,。黃式三在《論語后案》中亦稱:“以為遠(yuǎn)其子者,疑圣人必有不傳之秘,,特未嘗傳子也,。后儒舍經(jīng)文正訓(xùn)而求圣人不傳之秘,正與子禽同意,?!?/p> 在黃式三看來,有些儒生不仔細(xì)研究經(jīng)文,,而去揣測圣人有什么不傳之秘,,這種做法就如同陳亢的心理設(shè)定。故孫奇逢在《四書近指》中批評陳亢說:“他人以為道有異,,圣人原無所容其異也,。他人見為子可私,圣人原無所容其私也,?!对姟贰抖Y》之訓(xùn),伯魚與弟子孰不聞,?此外求異,,私心也。遂以為遠(yuǎn)其子,,亦私心也,。陳亢到底未得分曉?!?/p> 《論語》中涉及到陳亢的另一則內(nèi)容出自《論語·子張》: 陳子禽謂子貢曰:“子為恭也,,仲尼豈賢于子乎?”子貢曰:“君子一言以為知,,一言以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之不可及也,,猶天之不可階而升也,。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謂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綏之斯來,,動之斯和。其生也榮,,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 陳亢對子貢說:你為人太謙虛了,,因為你對老師太恭敬了,,老師哪里比你賢呢?子貢回答說:君子一句話就可以知道他有知識還是沒知識,,所以說話要小心啊,。夫子是難以企及的,就如同天空一樣,,不可能登著梯子上去,。夫子如果執(zhí)掌一個國家,他就能讓這個國家立起來,,將該國引上仁義之路,。通過安撫感化,使百姓都來歸附,,通過政務(wù)活動,,使社會安定和諧,。他這樣的人活著被百姓尊重,,去世后百姓也會非常悲哀。這么偉大的人物,,我怎么能比得上他呢,? 從字面意思來看,陳亢的這句發(fā)問對孔子頗有不敬之意,,對此,,皇侃在《論語義疏》中的解讀是:“子禽當(dāng)是見孔子棲遑不被時用,故發(fā)此不智之言,。子貢抑之既竟,,故此更廣為陳孔子圣德不與世人同也?!?/p> 皇侃認(rèn)為當(dāng)時孔子周游列國得不到重用,,所以陳亢才說出這種不理智之言,子貢特意用孔子的偉大來抑制陳亢的說法,。元胡炳文在《四書通》中說:“子禽之問凡三:始則疑夫子求聞?wù)?,次疑夫子之私其子,,今則子貢賢于夫子,所見者每降益下,。此篇子貢之稱夫子者亦三:始則喻之以數(shù)仞之墻,,次則喻之以日月,今則喻之以天之不可階而升,,其所見每進(jìn)而益高,。同一孔子弟子,所見何霄壤之邈如是哉,?其死也哀,,而子貢哀慕之心,倍于父母,,至廬墓者凡六年之久,,則晚年所得于夫子者,蓋益深矣,?!?/p> 胡炳文指出,《論語》中記載三條陳亢的提高,,第一條是陳亢懷疑孔子從哪里求得諸侯國的政事,,第二條是他懷疑孔子偏私其子孔鯉,第三條則認(rèn)為子貢賢于孔子,。他的所問每況愈下,,而子貢對其師每次的夸贊都在升高。為什么子貢和陳亢都是孔子的弟子,,但見解卻差得這么遠(yuǎn),? 陳亢當(dāng)時為什么發(fā)此問?難得直接材料,,但那時確實有一些人在質(zhì)疑孔子,,比如《論語·子張》載有叔孫武叔搗毀孔子之事,子貢當(dāng)時就予以了反擊,,他把孔子比喻成太陽和月亮,,以此說明沒有人能超越老師的偉大。想來陳亢是受這種思潮的影響,,也對老師的一些做法提出了疑問,。但是,他的一些觀念顯然受到了老師的重大影響,,比如《禮記·檀弓》載: 陳子車死于衛(wèi),,其妻與其家大夫謀以殉葬,定,而后陳子亢至,,以告曰:“夫子疾,,莫養(yǎng)于下,請以殉葬,?!弊涌涸唬骸耙匝吃幔嵌Y也,;雖然,,則彼疾當(dāng)養(yǎng)者,孰若妻與宰,?得已,,則吾欲已;不得已,,則吾欲以二子者之為之也,。”于是弗果用,。 《日講禮記解義》六十四卷 清鄂爾泰.張廷玉等編撰 清乾隆十四年武英殿刻本 陳子車在衛(wèi)國去世了,,他的妻子和家宰打算用活人為他殉葬,陳亢是陳子車的弟弟,,陳亢聞訊后趕了過來,。陳子車之妻和家宰跟陳亢解釋說:陳子車有病,到地下后沒人照顧他,,所以他們準(zhǔn)備用活人殉葬,。陳亢回答說:用活人殉葬不合禮儀,盡管如此,,但我哥確實有病,,應(yīng)當(dāng)有人去照顧他,然而除了妻子和家宰外,,誰還能照顧得更好呢,?如果不能活人殉葬,,正合我意,,如果一定那么做,那就請你二人來殉葬吧,。陳妻和家宰聽到他的話后,,馬上打消了活人殉葬的想法。 由這段記載可以看出,,陳亢很懂儒家禮法,,想來他是從孔子那里學(xué)得的,同時他又很機智,懂得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其做法讓人想到了西門豹治鄴,。可見他為人很聰明,,他不斷向同門人提問,,也說明了他有質(zhì)疑精神,通過對方的回答,,使得他對一些問題有了進(jìn)一步了解,,這正是陳亢超人之處。 |
|
來自: 真友書屋 > 《閱讀 藏書 書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