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成用量】 黃芪24g,,人參10g,白術(shù)9g,,升麻,、甘草各6g。 【服用方法】 水煎服,。 【功效作用】 本方實系補中益氣湯之濃縮劑,。方中黃芪、人參,、白術(shù),、炙甘草補中益氣,升麻協(xié)助黃芪升陽舉陷,對于脾陽下陷,,氣虛不能攝血,,以致經(jīng)血過多,血色淡者,??墒战∑⒀a肺,升陽舉陷,,益氣攝血之功效,。主要用于治療中陽不足,氣虛下陷,,血崩血脫等病證,。 本方具有增強機體免疫功能,強心,,強壯,,促進對氧氣的攝入,促進凝血等作用,。 【辨治病證】 中醫(yī)臨床運用以神疲乏力,,崩漏下血,舌胖質(zhì)淡,,脈微弱為其湯證之要點,。 本方適用于治療心力衰竭、失血性休克,、子宮功能性出血,、胃及十二指腸潰瘍合并出血、先兆或習慣性流產(chǎn),、過敏性紫癜,、產(chǎn)后惡露不絕、尿失禁,、妊娠小便不通,、產(chǎn)后排尿異常、心悸怔忡,、肺虛咳喘,、胃下垂、肝下垂,、腎下垂,、子宮下垂、眼瞼下垂,、狐疝,、脫肛等病證,,而必須癥見出血多、血壓下降,、精神疲倦,、氣弱氣少,脈細弱者之病人,。 【現(xiàn)代運用與主治疾病】 1.充血性心力表竭(心肺氣虛型)治宜補益心肺,。 以本方加當歸、玉竹各12g,,川芎6g為主治方,。 若見畏寒肢冷者,為陽虛之證,,宜加附子(先煎)9g,肉桂6g,。舌暗有瘀點者,,加丹參15g,紅花6g,。 2.月經(jīng)過多(氣虛型)治宜健脾益氣,,固沖調(diào)經(jīng)。 以本方加阿膠(烊化)10g,,烏賊骨(先下)20g為主治方,。 若頭暈眼花,心悸怔忡者,,加何首烏,、枸杞子各15g,熟地12g,,以滋補陰血,。汗出,四肢冰冷者,,加炮姜,、附子各10g,以溫陽止血,。大便溏薄者,,白術(shù)改用焦白術(shù)20g,加伏龍肝(灶心土)60g(煎湯代水),。 3.陰道壁膨出(氣虛型)治宜補氣舉陷,。 以本方加菟絲子30g,枳殼20g,,鹿茸粉1.5g(分沖)為主治方,。 若大便難,,臨廁努責乏力,便出不硬者,,加當歸30g,,瓜蔞仁20g,以潤腸通便,。若小便淋漓澀痛而色黃者,,去紅參、黃芪,、鹿茸粉,,加滑石30g,車前子,,生甘草各10g,。 4..胃下垂(中氣不足,脾虛下降型)治宜健脾舉陷,。 以本方加炒枳殼10g,,柴胡8g,陳皮6g,,大棗10枚為主治方,。 5.肝下垂(脾胃虛弱,肝血不足,,氣虛下陷型)治宜益氣補肝,。 以本方加熟地、白芍,、丹參各15g,,當歸10g,柴胡8g為主治方,。 6.腎下垂(腎氣不足,,氣虛下陷型)治宜益氣補腎。 以本方加淮山藥,、山萸肉,、杜仲各10g,生地,、熟地各15g,,柴胡8g,大棗10枚為主治方,。 7.子宮下垂(脾腎氣虛型)治宜補中益氣,,提舉清陽。 以本方加柴胡6g,,當歸,、枳殼各10g為主治方,。 8.眼瞼下垂(脾胃虛弱,氣血虧虛型)治宜益氣健脾,。 以本方加茯苓,、陳皮、淮山藥各10g,,薏苡仁20g,,紅棗12枚為主治方。9.直腸脫垂(脾虛中氣下陷型)治宜補脾益氣,,升提陽氣,。 以本方加茯苓、枳殼各10g,,柴胡8g,,大棗10枚為主治方。 【隨證加減】 1.氣虛甚者加重人參,、黃芪,、甘草劑量。 2.出血多者加仙鶴草,、側(cè)柏葉、參三七,。 3.亡陽厥逆加附子,、干姜。 4.肝熱加黃芩,。 |
|
來自: 昵稱57489657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