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捋青搗軟饑腸”是蘇軾于徐州任上所寫的《浣溪沙》詞中的句子。大多注本釋此句均感未得其要旨,。例如影響較大的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編的《唐宋詞選》這樣注:“搗(chǎo炒):把摘取的新麥炒干,,搗碎成粉。是用麥子炒成的干糧,。軟饑腸:指充饑,?!?見《唐宋詞選》134頁)此注不妥,是由于沒有細審詞意,,不了解當?shù)仫L俗所致,。 《浣溪沙》原詞如下: “麻葉層層茼葉光,誰家煮繭一村香,?隔籬嬌語絡絲娘,。垂白杖藜抬醉眼,捋青搗軟饑腸,,問言豆葉幾時黃,?” 其前有小序曰:“徐州石潭謝雨道上作五首。潭在城東二十里,,常與泗水增減,、清濁相應?!毙⌒蚋嬖V我們此詞作于謝雨道上,。 元豐元年(公元一○七八年),蘇軾是時為徐州知州,。春三月,,徐州地方發(fā)生嚴重的旱災,蘇軾到徐門(即徐州)東二十里石潭求雨,,后得雨,。謝雨途中寫了五首反映當時徐州附近鄉(xiāng)村風光的《浣溪沙》詞,這是其中的第三首,,寫作時間當在這一年的初夏,。王文誥《蘇詩總案》把它列為元豐元年三月作(見《蘇詩總案》卷十六),與詞中所寫棗花,、煮繭等景、事不符,。 久旱得雨,,求雨有成,旱象得解,,豐收有望,,作為一州之長的蘇軾是歡欣鼓舞的,五首《浣溪沙》詞都表現(xiàn)了這種歡快愉悅的情感,??墒菍ⅰ稗矍鄵v軟饑腸”句釋為捋青充饑與全詞歡快的情調(diào)格格不入,實是大煞風景,。因而我認為此非是“搗”和“軟饑腸”正解,。 “捋青搗”非是不得已摘青麥搗碎成粉做干糧充饑,,而是降雨解旱后,看豐收有成,,高興地捋青嘗新,,今徐州稍東仍有此俗:麥之將熟,捋下青穗,,用火微,,輕搗揉搓,去掉糠殼,,粗磨煮食,,謂之媽糊,香味噴噴,,極其可口,。,新版《辭?!肺词沾俗?,《康熙字典》有二釋,一曰:“糗也”,。引本草注:“以麥蒸磨成屑”,。二釋引《急就篇》顏師古注:“今通以熬米麥謂之?!?見《康熙字典》亥集下麥部)顏師古注與徐州東附近鄉(xiāng)村熬新麥飯同,。 “軟饑腸”亦非是指充饑。軟饑腸即浙江方言軟飽——酒之謂,。蘇軾有《發(fā)廣州》詩云:“三杯軟飽后,,一枕黑甜余?!弊宰ⅲ骸罢憬^飲酒為軟飽,,俗謂睡為黑甜?!闭f得甚明,。同時,把該詞下片三句聯(lián)起來看,,也一目了然:“垂白杖藜抬醉眼,,捋青搗軟饑腸,問言豆葉幾時黃,?”杖藜老者,,醉眼朦朧,初夏時節(jié),,豆子剛種,,就“問言豆葉幾時黃,?”顯然是醉語,喝醉原因,,當然是旱情解除,,豐收在即,高興而多喝幾杯,。由此我們更可明白坡翁詞之含蓄,,詞雖通篇未著一“雨”字,但詞中景,、人卻緊切謝雨,,正是“不著一字,盡得風流”的妙筆,。還有,,把這首詞與其同時寫的另外幾首《浣溪沙》詞合起來看,更非常清楚,。如第二首:“旋抹紅妝看使君,,三三五五棘籬門,相排踏破羅裙,。老幼相攜收麥社,,烏鳶翔舞賽神村,道逢醉叟臥黃昏”,。再如第一首中的“黃童白叟聚睢盱”,,這哪里有不得已捋青充饑的情景呢?饑腸轆轆又哪來興致飲酒呢,?“道逢醉叟臥黃昏”與“垂白杖藜抬醉眼”寫的是同樣的意思,。故而我認為:“捋青搗軟饑腸”是指高興地捋麥嘗新和開懷暢飲的快事,表現(xiàn)了降雨解旱后大家愉快的心境,,是對謝雨的不寫之寫,。只有作此解,才能與全詞情調(diào)完全一致,,否則與詞的情調(diào)不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