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大怨必有馀怨,;安可以為善,?是以圣人執(zhí)左契而不責(zé)于人。有德司契,,無德司徹,。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譯文:和解了大的仇怨依然會有殘余的不滿,,這又怎能算是真正的修嫌釋好呢?因而智者寧肯讓別人有負于他也不對他人苛責(zé)。有德行的人總是讓別人虧欠于他而不思追討,,無德行的人總是怨怨相報,、斤斤計較。上天對世人本來沒有什么親疏,,只是一貫幫助有德行的善人,。
點評:本章重點談人道的“不爭”,“不爭”才是“善”,,才是“天道”所佑護的,。
“和大怨必有馀怨;安可以為善,?是以圣人執(zhí)左契而不責(zé)于人,。”
調(diào)和大怨不如根本上不結(jié)怨,。與其傷了人之后再去道歉不如一開始就不去傷人,。有一個外國的寓言說得很好。傷他人的心就好象往木頭里釘釘子,,道歉就相當(dāng)于把釘子拔出來,盡管釘子已經(jīng)拔出來了,,但是曾經(jīng)受傷害的那個窟窿卻不能愈合,。這就說明了解怨不如根本不結(jié)怨的道理。那么怎么才能不結(jié)怨呢,?
“安可以為善”這五個字傳統(tǒng)的翻譯方法就是上面譯文的翻譯方法,,是翻成問句的。但我總覺得可翻譯成:“安”可以為善——陳述句,。無論是第六十四章的“其安易持”里的“安”還是第十五章的“孰能安以久,,動之徐生?”里的“安”都可以用在這里,。
“安”就是一種穩(wěn)定和祥和的狀態(tài),。道德涵養(yǎng)很深的人所擁有的一種寧靜和淡泊。是不與人爭一日之短長,、斤斤計較于世俗功名利祿的平和沖淡的心態(tài),,這也是“善”的根本。從“安其心”到“安其居”,;由“安其分”而“樂其道”,;民“安”而后天下“安”。所以說“安”才“可以為善”,。
“左契”是古代契約中一分為二左邊的一部分,,通常是由債權(quán)人持有。圣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