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地點:無錫古運河 回到市區(qū)還有點早,,先去南禪寺補充能量,,這里的美食素來是小伙伴偏愛的,簡直百吃不膩,。 吃飽喝足,,去南禪寺轉了一圈,銀杏葉黃得跟金子似的,,十分耀眼,。因為宋徽宗賜名的妙光塔,南禪寺以寺興市,,現(xiàn)在已經成為無錫著名的商圈,,也是無錫市民的文化后院,。 散步消食前往清名橋,剛走到跨塘橋碼頭,,正好開船時間快到了,。這條游線全程四五十分鐘,所以船票還是有點貴的,。 江南古運河的線路有兩條,,我們選擇了精華游,尊享之旅得耗時兩小時,,有點長了,,當然船票也更貴了,我們的錢袋還沒有鼓到那個程度,,還是選擇精華游體驗一下就好,。 冬天的游客很少,連我們加起來才四個乘客,,盡著我們挑選了船頭的位置,,視野極其開闊。 乘船果然要挑淡季,,否則只能很憋屈地坐在后面的位置,,能搶到窗口就算是運氣不錯了。還有兩位游客是一對退休夫妻,,他們選擇了四平八穩(wěn)的中間位置,。 古運河已經擁有兩千多年的歷史,無錫段是最具原生態(tài)風貌,、歷史最悠久,,也是保存最完美的運河段,滿滿的江南水弄堂風情,。 自有運河開始,,無錫先民傍河而居,因河設市,,發(fā)展成了今天獨具特色的江南運河水鄉(xiāng)文化,。 運河人家清一色黑瓦白墻,這也是江南民居的特點,,素雅干凈低調,。這一段有寺有塔,有窯有坊,,有橋有街,,被專家們稱為“運河絕版地”。 水多,就注定橋定,,這一段運河也經過好幾座橋,,有現(xiàn)代化的大橋,更有歷經滄桑的古橋,。 這些古橋造型美觀,,拱橋的半圓拱形和水中倒映半圓,組成一個完美的圓,,極具觀賞性,。 而坐船游河的時候,這種視覺即視感就更強烈,,然后眼睜睜地看著游船駛近,,把完美的圓打得支離破碎,發(fā)出一聲淺淺的喟嘆,。 這段游程最著名的橋無疑是清名橋,,這是無錫古運河上最古老、規(guī)模最大,、保留最完整的單孔石拱橋,,建于明萬歷年間,距今已走過四百多年的風雨,。 康熙,、乾隆曾多次經過清名橋,著名的民間藝人阿炳也在橋堍演奏二胡,。二十年前,,日本著名作曲家、歌手尾行大作在游覽這座名橋后,,創(chuàng)作了《無錫旅情》、《清名橋》等歌曲,,至今仍被人傳唱,。 橋堍還有一座中國絲業(yè)博物館,原來是絲繭大王薛南溟創(chuàng)辦的永泰絲廠的舊址,,展示了中國絲綢業(yè)和絲都無錫的輝煌歷史,。 其實絲綢在蘇杭更出名,無錫的絲業(yè)還處于產業(yè)鏈的前道環(huán)節(jié),,消費者們自然無法直觀地領略無錫絲業(yè)的魅力,。 再往前是無錫窯群博物館,這是全國第一座全國展示中國磚瓦發(fā)展史的主題博物館,,也展示了中國磚瓦業(yè)和無錫窯業(yè)的歷史,。這也是一個冷門的景點,我在大窯路上曾經遍找了幾個窯都不開放。 再往前是祝大椿故居,,位于無錫古運河和伯瀆港的交匯處,,是清名橋歷史街區(qū)保護和修復最完整的清代名人故居,可以了解中國民族資本家之一的電氣大王,、機械大王祝大椿的一生,。 冬天的運河兩岸沒有繁花似錦卻并不缺乏顏色。黛瓦黑墻是基本色,,二樓的木結構中和了素到極致的單調,,攀爬在墻上的爬山虎貢獻出了完美的紅色,勝似二月紅花,,也算是給冬日抹上了一層暖意,。 現(xiàn)代化的大橋也很有特色,橋洞里畫著水彩畫,,讓這段游程一點都不顯得單調,。不過游船的速度還是有點快,往往還沒有看清畫的是什么,,就已經晃過了橋洞,。 回程時經過南禪寺并沒有停在碼頭上,還往前行駛到望湖門一帶,,經過新民橋才掉頭返回,。 兩岸梧桐黃了,銀杏金了,,楓葉紅了,,即使沒有鮮花盛開,也讓我們感受到了運河的豐富色彩,。 自由行:無錫古運河 12月仲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