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丹霞巖壁上的大紅袍,,是茶客心中的絕世名叢,也是無數(shù)游客眼里的一片妙景,。一碗大紅袍茶湯救了進京赴考舉子一命的故事,,代代流傳。大紅袍那時還屬于天心永樂禪寺管護的茶樹,,那位給舉子喂茶湯的人,,就是天心永樂禪寺的寺僧。 天心永樂禪寺現(xiàn)任住持澤道法師,,樂于禪思佛理,,也熱愛茶文化。他是福建省佛教協(xié)會副會長,、南平市佛教協(xié)會會長,,也是知名的禪茶文化研究者與倡導(dǎo)者。 讓大紅袍祖庭重?zé)ü獠?/strong> 1983年,,23歲的澤道法師從中國佛學(xué)院靈巖山分院畢業(yè),。回到閩北山區(qū)之后,,他四處尋訪佛教勝跡,。聽說武夷山天心永樂禪寺乃千年古剎,,寺院坐落在眾山的懷抱,,猶如千葉蓮心,是信眾心中的佛陀圣地,,便懷著一片虔心前來參拜,。那時的天心永樂禪寺還沒有公路可通,澤道法師從赤石村徒步前往,過牛欄坑時向一茶農(nóng)問路,,熱心的茶農(nóng)帶他繼續(xù)爬山,,來到天心永樂禪寺。那是一座年代久遠的古寺,,殿堂陳舊,,墻體斑駁,石階鋪苔,。當年的寺僧多已還俗,,有些僧房已被附近的茶農(nóng)借住。在這座已顯破敗的寺院里,,澤道法師看到一座石碑,,那是大紅袍被明成祖欽點為貢茶的圣旨碑。大紅袍的石碑為何立于天心永樂禪寺,?通過與茶農(nóng)的交談,,澤道法師更深地了解到寺院與大紅袍的因緣。他頓然覺得,,這座蘊藏著厚重文化底蘊的大紅袍祖庭,,不能就這樣沉寂下去。 澤道法師在天心永樂禪寺住了下來,。他在這里潛心修行,,也發(fā)愿重振這座靈山寶剎。 1991年的一天,,臺灣慈恩寺住持傳孝法師一行到武夷山觀光,,應(yīng)廈門南普陀寺妙湛老和尚囑咐來到天心永樂禪寺。澤道法師帶他們察看寺院及周邊環(huán)境,,也說出自己的心愿,。傳孝法師慈愛地握著他的手說:你跟我有緣,這座寺廟也跟我有緣,,我們一起為這座古剎重光努力,。 1992年,傳孝法師的師父,、臺灣中華佛教護僧協(xié)會理事長開證法師帶隊來到天心永樂禪寺,,確定了“保留舊寺址,開辟新道場”的寺院重光方案,。傳孝法師陸續(xù)為天心永樂禪寺的重建捐款籌資,,并派其弟子邱慶華等居士協(xié)助澤道法師。臺灣地區(qū)和馬來西亞的信眾聞訊助緣,,十方善信也樂于捐資,,周邊的諸多信眾風(fēng)雨無阻前來做義工,,終于使這座千年古剎重?zé)ㄝx光。 如今的天心永樂禪寺,,經(jīng)過修繕的老寺院依然古韻悠長,。新建的大雄寶殿,殿堂闊朗莊嚴,,大殿后方的青山丹巖,,猶如群象護衛(wèi),呈“五象朝圣”之勝,,與老寺院的“雙獅抱珠”相為呼應(yīng),。 在接近崇陽溪畔的路口,有一座古色古香的山門,。那是天心永樂禪寺新建的山門,。無論是驅(qū)車到天心永樂禪寺的信眾,還是到九龍窠看大紅袍的游客,,都要從這道山門進去,,都要經(jīng)過半山的那尊高高的巖雕彌勒佛像。 新設(shè)的山門把周邊的丹山與茶園一并納入禪境,,更好地凸顯了大紅袍與天心永樂禪寺的因緣關(guān)系,。很多游客游覽了大紅袍景點之后,產(chǎn)生了探究祖庭的興致,。寺因茶名,,茶助寺緣,天心永樂禪寺拓出一片新的天地,。 空持千百偈 不如吃茶去 已故中國佛教協(xié)會會長趙樸初老居士在天心禪寺品飲了武夷巖茶之后,,曾留下這樣的詩名:“七碗受至味,一壺得真趣,??粘职偾з剩蝗绯圆枞??!?/span> 在澤道法師的心中,那“一壺”,,是無數(shù)因緣的和合,。吃茶,是從一片茶葉到一泡好茶的修煉過程,。武夷巖茶有“采青”“萎凋”“搖青”“殺青”“揉捻”“烘焙”等諸多工序,,其中的每道工序都蘊含著禪理禪機,有著豐富的為人之道和修行之理,。 隨著寺院的重興,,前來修持的僧眾日漸增多。澤道法師嚴訂寺規(guī),,重振寺務(wù),,寺院里鐘磬和鳴,法音裊裊,。農(nóng)禪并重的禪風(fēng),,也在他的推動下發(fā)揚光大。因地貌原因,,寺院周邊農(nóng)田極少,,向來靠種茶自養(yǎng)。此前,,寺院的一些茶園因拋荒被當?shù)夭柁r(nóng)續(xù)耕,,澤道法師通過多方協(xié)調(diào),陸續(xù)把散失的茶園收回,,使寺院擁有的茶園達70多畝,。這些茶園的打理,全由寺院僧俗弟子承擔(dān),。每年的采茶時節(jié),,寺院的出家人全部出坡勞作,附近的在家居士也紛紛前來幫忙,,山間茶園都是穿著僧袍和海青的佛弟子,。 烘焙是武夷巖茶制作的重要工序?!岸χ谢\上爐火溫,,心閑手敏工夫細?!边@是清代天心永樂禪寺僧人釋超全對焙制武夷巖茶的描述,。天心永樂禪寺有自己的茶廠,也有精于制茶的僧人,。焙火等制茶核心環(huán)節(jié),,全部都由寺院出家?guī)煾笓?dān)當。盡管今天有電焙茶葉的爐子,,天心禪寺仍堅持用木炭慢焙,,這種制作方法用時長,一干就是一兩個月,,需要非常持久的耐力,。烘焙房的溫度比自然氣溫高了許多,烘焙過程中特別辛苦,,僧人們把這視為一種苦修,。以感恩,、包容、分享,、結(jié)緣的理念做好每一泡茶,,將每一泡好茶奉獻給有緣的人,禪修的境界也由此提升了,。 天心永樂禪寺的廣場旁,,有幢造型別致的“天心禪茶居”,寺院的禪茶文化研究所也設(shè)在這里,。巖韻悠長的大紅袍,,在這里已衍生出十多個富有禪趣的新品牌?!跋阍粕w”,,濃濃的茶香如祥云寶蓋,令人法喜充盈,?!叭酢辈瑁从谡撜Z的“學(xué)而時習(xí)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深廣的文化意蘊,,令人回味不已,。這里還有一款茶,名曰“無我”,,讓你在氤氳的茶氣里,,沉浸于人茶合一、天人合一的無我境界,。 茶是佛的化身,,菩薩的心腸,羅漢的自在,,僧人的隱忍,,凡人的苦澀。隨著茶和佛的密切滲透,,茶漸漸成了參禪悟佛之機,、顯道表法之具,既充實了佛教的儀軌,也啟悟了僧眾的智慧,,滋養(yǎng)了他們淡定,、沉潛的性靈。這些年,,不少寺院被商業(yè)化運作的風(fēng)習(xí)所裹挾,,天心永樂禪寺的僧人則一直堅守自己的定位,不去扮演商人的角色,。身為南平市佛教協(xié)會會長,澤道法師的修為也對當?shù)胤鸾探绠a(chǎn)生了積極的影響,。至今,,閩北十個縣、市的寺廟,,始終堅守清凈莊嚴的道風(fēng),,念真經(jīng)不念生意經(jīng)。 緣聚天心 茶和天下 每年的谷雨至立夏間,,是武夷山最忙碌的巖茶采摘時節(jié),。巖茶開摘前夕,澤道法師率僧眾與茶農(nóng),、居士一道,,會聚于寺院天心巖的茶山下,舉行武夷巖茶春茶開采“祭茶”祈福儀式,。僧眾為茶事豐收,、百姓和樂誦經(jīng)祈福,祈禱采茶時節(jié)風(fēng)和日麗,,家家戶戶做出好茶,。 天心永樂禪寺歷史上因獨特的制茶技藝聲名遠播,。如今,,這些技藝已散布到民間,武夷山區(qū)的茶產(chǎn)業(yè),,與天心永樂禪寺有著悠遠的因緣,。按照佛教儀式舉行“祭茶”,是感恩,,是祈禱,,也是結(jié)緣。舉行祭茶儀式的時候,,附近的很多茶農(nóng)都會參加,,大家一起默默念誦,沉浸在禪茶一體的境界之中,。澤道法師有許多俗家弟子是茶農(nóng),,這些茶農(nóng)大多也是種茶與制茶的高手,。澤道法師認為,制茶固然需要精湛的技藝,,但更重要的是你的起心動念,。發(fā)心正,才能做出好茶,。帶著感恩,、包容的理念,用非常清靜的心去做茶,,這樣的茶就是禪茶,。很多人都知道武夷巖茶的巖骨花香之妙,細細品咂,,其間還蘊含著獨特的禪味,。 茶香引來天下客,禪韻導(dǎo)化世間人,。三十多年,,大批海外游客與佛教徒陸續(xù)到天心永樂禪寺觀光朝圣。馬來西亞,、斯里蘭卡,、俄羅斯、美國,、加拿大等國愛好茶文化的友人也在這里修習(xí)佛法,,品飲禪茶。2007年以來,,天心永樂禪寺大力推動禪茶文化,,先后舉辦了十多屆“大紅袍國際禪茶文化節(jié)”,還組織了“海峽兩岸四地高僧大德祭茶祈福大典”,,以禪茶為紐帶,,促進海峽兩岸及東南亞的佛教文化與茶文化交流。 作為武夷山影響最大的寺院,,天心永樂禪寺堅持以弘揚佛教文化為己任,,以大乘佛教的慈悲濟世精神,為凈化人心,、穩(wěn)定社會奉獻智慧,。澤道法師認為,通過對茶文化的研究,,用生活化的語言闡釋佛理與人生之理,,能達到應(yīng)機說法的效果。這些年,澤道法師也經(jīng)常被邀到境內(nèi)外一些寺院,、院校講課,,與著名的文化專家對話,在不斷的交流與思想碰撞中,,他對禪茶文化的體悟也不斷進入新的境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