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聘故居 陳文述(1771-1843)是錢塘人,阮元的學(xué)生,,清道光初年任江都縣知縣和淮南監(jiān)掣同知,阮元曾為陳文述的《頤道堂集》題序,。在該書五十三卷中有這樣的記載:誥封烏程縣知縣羅經(jīng)甫和他的張夫人,,合葬在“江都西山丁古集”。 這個羅經(jīng)甫夫婦的合葬墓,,今天已經(jīng)找不到了,,既然史書上有這個記載,我們就挖掘一下,,看看墓主人有什么故事,。 墓主人羅經(jīng)甫的父親叫羅敬宇,共有五個兒子,,生活在明末清初時的揚(yáng)州城里,。 長子就是墓主人羅仁美,,字經(jīng)甫 (享年八十三歲); 次子叫羅仁裕,,字宏甫,,無后; 三子叫羅仁元,,字純甫,,在南明弘光朝任都司,清軍南下時,,羅仁元離職回了揚(yáng)州老家,; 四子叫羅仁榮,字元祉,,江都縣庠生,; 五子叫羅仁貴,十七歲時,,揚(yáng)州城被攻破,,羅仁貴不知所終。 墓主人羅經(jīng)甫有四個兒子: 羅都(高夫人所生),,字維石,,有兩個兒子。長子叫羅慕功,,字其有,;次子叫羅慕勛,字堯甸,; 羅國樞(張夫人所生),,字維燦,有一個兒子,,叫羅慕臣,,字天賦; 羅國恒(張夫人所生),,字維尚,,有兩個兒子,長子叫羅智,,字愚溪,。次子叫羅愫,字素心,,號滌園,,烏程縣知縣; 羅正誼(張夫人所生),字涵源,。 墓主人羅經(jīng)甫并沒有當(dāng)過烏程縣知縣,,他是沾孫子羅愫(烏程縣知縣)的光,死后被誥封為烏程縣知縣,,與張夫人兩人合葬在“江都西山丁古集”,。 墓主人羅經(jīng)甫有個孫子叫羅智(字愚溪),羅智生有五個兒子,。 羅克均,,字咸萬; 羅克培,,號耕禮,; 羅克媚,號秀峰,; 羅聘,,號遯(dùn)夫,字兩峰,; 羅應(yīng)舉,,號衛(wèi)俟。 這里說到了名人羅聘(羅遯夫,、羅兩峰),,著名畫家,他是墓主人羅經(jīng)甫的曾孫,。 羅聘(羅遯夫,、羅兩峰)有兩個兒子,長子叫羅允紹,,字介人,,號鐵研;次子叫羅允贊,,號小峰,。 羅聘(羅遯夫、羅兩峰)工詩善畫,,為錢塘金壽門入室弟子,,所作鬼趣圖,題詠流播海外,,著有《香葉草堂詩》,海內(nèi)識與不識,,稱兩峰先生,。 【羅聘指畫】 陳文述不厭其煩地將羅聘的父、祖、曾,、高一一列出,,寫的這篇文章,并不是墓主人羅經(jīng)甫的墓志銘,,而是《廣陵十二烈婦祠后記》,,陳文述在該文中講述了羅聘先祖一段慘烈的家世。 陳文述說,,烈婦祠落成的次月,,有人前來拜謁,并且來謝我,,來者叫羅介人,,他還帶來了王澍所書方苞所撰墓表、蔣衡所撰烈婦傳,。他是著名畫家,、烈婦曾孫羅聘的長子。第二天他又帶來了王澍所撰書墓志銘和羅氏家譜,。于是,,我就了解到了羅聘的家世。 “廣陵十二烈婦祠”祭祀的十二位烈婦,,是明末清初清軍攻入揚(yáng)州后,,全家舉火自焚的十二位婦女。她們分別是: 墓主人羅經(jīng)甫的弟媳婦劉氏,、劉氏的從姆李氏,、羅經(jīng)甫的續(xù)弦李夫人、妾李氏,、梅氏,、女兒宦姑、婢女菊花等共十七人,,世稱滿門烈婦,。 陳文述說,嘉慶丙申年,,羅聘的小兒子羅小峰在袁浦(杭州),,將其父羅聘的《落梅》畫冊拿到我處,請我題詩,。十八年后,,揚(yáng)州“廣陵十二烈婦祠”建祠,請我寫記,,這時候我才知道,,十二烈婦之張夫人,就是羅聘的曾祖母。 陳文述說,,羅聘的另一個兒子羅介人,,在對我表示感謝時,談到了他的家世,,使我知道了烈婦與羅聘的親屬關(guān)系,,這是她們的貞烈之氣積久而始發(fā)啊,!祠記上記載有十二人,,蔣衡的文章中說有十三人,我今天看到了羅氏族譜,,上面記載有十七人,,只是當(dāng)年倉促之中,有幾位姓名沒能記錄下來,。 陳文述感慨道:這些烈婦雖然有了這篇祠記和方苞,、蔣衡等人的文章得以流傳,但是佚名者不可勝數(shù)??! 從陳文述這篇祠記中可知: 羅聘的高祖是羅敬宇; 羅聘的曾祖是羅經(jīng)甫,,曾祖母張夫人(葬在西山丁古集),; 羅聘的祖父是羅國恒; 羅聘的父親是羅智(愚溪),; 羅聘有兩個兒子:羅介人和羅小峰,。 關(guān)于羅聘的補(bǔ)充閱讀: 羅聘(1733-1799),字兩峰,,號遯夫,,又號衣云、花之寺僧,、金牛山人,、師蓮老人等,歙縣人,,其先輩遷居揚(yáng)州,。羅聘為清代著名畫家,“揚(yáng)州八怪”之一,,他是金農(nóng)(字壽門)的入室弟子,,金農(nóng)則位列“揚(yáng)州八怪”之首。 羅聘的父親康熙年間中舉,,做過小官,,但家境并不富裕,,羅聘周歲時父亡,所以羅聘雖也讀過一些書,,但迫于生計,賣字畫為生,。 羅聘二十一歲時,,與方婉儀結(jié)婚?;楹?,兩人情趣相投,談書畫,,游山水,,賦詩詞,琴瑟和諧,。 【方婉儀作品】 羅聘前期喜歡畫鬼,,妻子去世后,改畫佛像,。一生中曾三上京城,,士大夫登門求畫者甚多,一些在京的朝鮮人也攜重金購畫,。羅聘揮金如土,,不善理財,晚年回?fù)P州時居然債臺高筑,,沒有回家的盤纏,。 筆者在《阮元儀征事》一書中寫過,羅聘曾經(jīng)為阮元的童年好友方仕燮,、方仕倓作畫《方氏兄弟孝廉春風(fēng)并轡圖》,,六十九年之后,方氏兄弟的家人請阮元為此圖題識,,阮元此時已七十八歲,,欣然撰寫了一篇長文,此文名為《羅兩峰畫方氏兄弟孝廉春風(fēng)并轡圖跋》,,收錄在《揅經(jīng)室集》再續(xù)集卷三,。 縣志卷四十《人物志》“藝術(shù)”條目有羅聘的傳(可見羅聘應(yīng)該是儀征籍)。羅聘(1733-1799),,號兩峰,,能詩善畫。他左邊眼睛長得很奇怪,,是碧綠色的,,自己說能看見鬼物,。他曾經(jīng)還作過《鬼趣圖》,筆墨生動,,在達(dá)官貴人中引起轟動,。著有《香葉草堂集》。妻子方氏是廣東按察使方愿瑛的孫女,,也能作詩畫畫,,尤其擅長畫梅。羅聘有兩個兒子,,長子允紹,,字介人;次子允纘,,字小峰,。兩人都以善畫聞名。 縣志卷三十九《人物志》“僑寓”條目有方愿瑛的傳,。方愿瑛,,字符白,江都人,,四歲時父親去世,,是母親王氏守節(jié)撫養(yǎng)大的。方愿瑛小時候得了眼病,,看不見了,,母親王氏誠心禱告,終于感動上天,,眼睛得以復(fù)明,。他擔(dān)任河南懷慶知府時,清正廉明,,屢斷疑案,,被懷慶人親切地稱呼為“白面包公”。由于政績卓著,,后升為江西贛南道,。母親去世時,回籍丁憂,,居住在儀征城南的四壩,。服闋后于雍正二年(1724)出任廣東惠潮道,正逢潮州遭災(zāi),,饑民甚眾,。他效仿汲黯(?-前112,,字長孺,,濮陽人,,官至都尉)矯制救災(zāi)故事(漢武帝派他到河內(nèi)郡處理事情,他路過河南郡看到當(dāng)?shù)卦鉃?zāi),,就利用符節(jié)假傳圣旨開官倉賑濟(jì),,漢武帝未降其罪,反而褒獎),。朝廷褒獎了他,,將他的做法給予通報表揚(yáng)和推廣到其他州縣,并且升其為廣東按察使,、代理布政使。后來調(diào)任云南迤西道,。著有《石村詩稿》,。辛酉(乾隆六年,1741)在任上去世,。兒子叫方寶儉,,監(jiān)生(國子監(jiān)學(xué)生,來源貢,、蔭,、捐)。有三個孫子,,分別叫方喬,、方勤、方濟(jì),,都是秀才,。孫女就是羅聘的夫人、方寶儉的女兒,,叫方婉儀,。 李斗的《揚(yáng)州畫舫錄》里也有羅聘的介紹,羅聘,,字兩峰,,號“花之寺僧”,江都人,。工詩,。居郡城天寧門內(nèi)彌陀巷,在堂屋自題匾額“朱草詩林”,。善畫,,初學(xué)金壽門(金農(nóng),揚(yáng)州八怪之一)梅花,,后仿古仙佛畫法,,有《鬼趣圖》,,為世所稱,題者百余人,。妻子叫方婉儀,,字白蓮,受詩于沈大成,,著有《白蓮半格詩》,。 如今,在揚(yáng)州市彌陀巷42號,,有羅聘故居,,園內(nèi)北端有書齋兩間,為“香葉草堂”,,書齋前西南依墻筑一半亭,,原有晚清金石書畫名家、儀征人吳讓之題“倦鳥巢”亭額,。羅聘及其妻兒均善畫梅,。“梅家畫派”在此宅內(nèi)生活了幾十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