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國學(xué)生活·芷柒 懷孝心,,懂誠信,,知禮節(jié)。 在為人處世中,,能否廣結(jié)良緣,,勝友如云,不在于他的外表,,錢財,,或是名聲,,而在于他內(nèi)在的基本涵養(yǎng):是否孝順父母,誠實守信,,講究禮儀,。 孟子曾說過:“父子有親,君臣有義,,朋友有信,。” 一個再有地位的人,,如果沒有孝心,,誠心和禮儀,也是無法立身于社會的,。 孝順父母,,必定能仁愛天下;誠信待友,,一定不會辜負(fù)他人,;知書達(dá)禮,注定能左右逢源,。 人,,不孝不可交 《勸孝歌》中有一句話:“慈烏尚反哺,羔羊猶跪足,,人不孝其親,,不如草與木?!?/span> 烏鴉尚懂得報答父母的哺育之恩,,小羊也會跪下喝奶。生而為人,,若不孝順父母,,實在是天理難容,,最后也必將會受到懲罰,。 唐朝淮南王李茂,生性殘暴,,品行不端,,是歷史上出了名的不孝子。 他的父親李元禮有一個侍姬趙氏,,趙氏相貌美麗,,皓齒明眸,李茂一心想要占有她,。 當(dāng)父親重病在臥時,,李茂便做出了無恥荒淫的行為,。李元禮得知后嚴(yán)厲斥責(zé)了他。 不料李茂不但不反省悔改,,反而斷了父親的湯藥,,趕走了他的侍衛(wèi),還大言不慚地說:“你已經(jīng)做了五十年的大王,,何必還麻煩的服藥,。” 結(jié)果父親就被活活餓死在了寢居里,。事情敗露后,,皇帝怒將李茂流放振洲,途中慘死,。 俗話說:“百善孝為先,。” 一個連父母都不愛的人,,更不會愛別人,;一個連父母都厭煩的人,不可與之相處,。而只有尊重父母,,懂得孝順,才能成就事業(yè),,成為圣賢,。 曾子小時候家境貧寒,常常食不果腹,。在一個寒風(fēng)凜冽的冬天,,為了能讓病重的母親暖和一點,他頂著饑餓的身軀上山砍柴,。 正當(dāng)曾子砍柴時,,忽然覺得心頭一緊,像是被人咬了一樣疼,,他擔(dān)心母親是不是出了什么事,,立即背著柴火飛奔下山。 原來,,家里來了一位遠(yuǎn)房親戚,,母親生病臥床不能招待客人,想要曾子快點回家,,情急之下咬了一下手指,,曾子果然就感覺到了母親的呼喚,回到家接待了客人。 骨肉相連,,方能心靈感應(yīng),。母子情深,應(yīng)當(dāng)如此,。 詩經(jīng)有云:“哀哀父母,,生我劬勞?!?/span> 古之圣賢能體會父母的辛勞,,感恩父母,我們也應(yīng)如此,。 樹欲靜而風(fēng)不止,,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所以,,趁現(xiàn)在來得及,,好好愛父母,贍養(yǎng)父母,,是我們作為子女應(yīng)盡的義務(wù),。 不誠之人,不可處 宋代哲學(xué)家程頤說過:“人無忠信,,不可立于世,。” 誠實守信是一個人最基本的原則,。人失去誠信就像樓房失去了地基,,顫顫巍巍,終有一日會倒塌,。 周幽王有一位寵姬叫褒姒,,為了搏美人一笑,他不惜多次點燃烽火,,戲弄諸侯,。 不久后真正的敵人進(jìn)犯,周幽王再次點燃烽火時,,卻沒有諸侯趕來救急,,最終西周在刀光血影中化為了灰燼。 作為一國之君,,竟將威嚴(yán)和誠信等同于兒戲,,拿江山社稷作為賭注,,欺騙諸侯和百姓,,最終被天下人唾棄。 而唯有以誠待人,,一諾千金,,才能信服他人,,獲得成功。 春秋時期,,重耳被迫在外流亡,,到達(dá)楚國時受到過楚成王的優(yōu)待。 楚成王問他回到晉國后將如何報答楚國,,重耳說:“若以君之靈,,得反晉國,晉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span> 周襄王二十年,,晉、楚兩國在城濮展開了首次戰(zhàn)爭,。 正當(dāng)楚軍追趕之際,,晉國重臣子犯卻下令全軍退避三舍。 士兵們很不解:“我們?nèi)绱送俗?,豈不是奇恥大辱,?” 子犯回答道:“如果當(dāng)初沒有楚王的幫助,我們國家就沒有今日,,大王下令退避三舍,,以作為報答?!?/span> 于是晉軍就一直向后撤退了九十里,,可楚軍仍是步步緊逼,晉軍只好正面迎敵,。 最終晉國取得了戰(zhàn)爭的勝利,,晉文公也成功稱霸于諸侯,實現(xiàn)了畢生大業(yè),。 莊子曾說過:“金誠所至,,金石為開?!?/span> 正是晉文公的誠信待人,,才取得了戰(zhàn)場上的成功和千古稱贊的美名。 講誠信的人,,無論在什么境地,,都會遵守諾言。因為諾言不僅僅是對別人的承諾,更是對自己人品和能力的考驗,。 人品高尚的人尊重每一個承諾,,考慮對方的感受,答應(yīng)別人的事情一定不會輕易毀約,;他們坦誠待人,,不高估自己的能力,也不妄自菲薄,,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圍內(nèi)許下承諾,,維護(hù)信譽。 誠實守信是道德底線,,也是人心之間的橋梁,,唯有真誠待人,才能換取真心,,與人長久的相處,。 無禮之人,難成器 《曲禮》曰:“道德仁義,,非禮不成,,教訓(xùn)正俗,非禮不備,。是以君子恭敬撙節(jié)退讓以明禮,。” 意思是說:能成大器的人,,都是彬彬有禮,,溫文爾雅的。他們能屈能伸,,懂得在一定場合放下面子,;他們尊師重道,注重細(xì)節(jié),,能給人最好的體驗和印象,。 張良,被譽為“漢初三杰”,,就是一個十分懂得禮儀的人,。 有一天他在橋上散步,遇到一個老人,。不巧的是,,老人的鞋掉進(jìn)了水里,張良看老人行動不便的樣子,,就趕緊幫忙把鞋撿了回來,,還恭恭敬敬地給老人穿上鞋,。 老人對張良的表現(xiàn)甚是滿意,對張良說:“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與我會此,?!睆埩枷渤鐾猓s緊跪在地上:“多謝高人,!” 五天之后,,張良準(zhǔn)時到達(dá)了橋邊,但老人已經(jīng)在那等著了,。老人不滿,,于是讓他五日之后再來。 過了五天,,張良提前了一個鐘頭就到了橋邊,,可還是比老人晚了一些。這回老人十分生氣地說:“你居然又遲到了,!五天后再來吧,!” 這回張良再不敢懈怠,整夜都守在橋邊,,終于等來了老人,。 老人看到張良早早地到了,高興地贈給他一本書,,囑咐他認(rèn)真研讀,。張良一看,竟是《太公兵法》,,欣喜若狂,,連忙道謝。 老人之所以三番五次要求張良提前到達(dá)橋邊,,只不過是讓他懂得拜人為師,,要有誠心和禮儀。 如果不懂得尊重長者,,禮貌待人,,那么孺子便不可教;反之即使是千金之軀,,但是肯放下身段,,低頭學(xué)習(xí),那自然可以成就一番事業(yè),。 反之,,如果目中無人,,狂妄無禮,就算再有才學(xué),,也是徒有其表,,難成大器。 三國時期的禰衡,,才華橫溢,,但高傲輕狂,看不起任何人,。 好友孔融欣賞他的才能,,把他推薦給了曹操,誰知他竟然出言不遜,,辱罵曹操,。 曹操不與他一般見識,將他推舉給了名士劉表,??啥[衡仍不悔改,輕世傲物,,劉表懶得殺他,,就把他送給了江夏太守黃祖,黃祖終于忍無可忍,,殺了禰衡,。 司馬遷在《資治通鑒》中說過:“德勝才謂之君子,才勝德謂之小人,?!?/span> 有才無德的人,就算有驚人的才干,,也得不到賞識和重用,,就像空有一副好皮囊的美人,華而不實,,只能孤芳自賞,。 有禮之人言談文雅,舉止有度,,不爭一時之利,。他們眼界寬闊,格局高尚,,滿腹經(jīng)綸卻不張揚,,處處展現(xiàn)君子氣質(zhì)。 為人有禮,,是一個人成才的最基本素養(yǎng),,也是為人處世必不可少的修行,。 只有懂得禮貌和謙遜,才能換來別人的尊重和賞識,,才能越走越遠(yuǎn),,越走越開闊。 網(wǎng)上曾有這么一句話:“人這輩子的三大無知:不懂感恩父母,,不會以誠待人,,不能知書達(dá)禮?!?/span> 孝順父母,,天經(jīng)地義,,無可厚非,;誠信之人,猶如美酒,,越品越醇,;知書達(dá)禮,錦上添花,,成才之需,。 它們不只是干癟單薄的客套,更是推己及人的教養(yǎng)和善良,。不孝之人,,不可與之交往;不誠之人,,難以與之相處,;無禮之人,無法成為棟梁之材,。 今天是8月8日,,中國爸爸節(jié),愿余生,,我們都能懷孝心,,懂誠信,知禮節(jié),,成為一個善良,,溫暖的人。 *作者:芷柒,,一個愛滑板愛寫文章的00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