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是我國先秦(戰(zhàn)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是道家學說的主要創(chuàng)始人,。與道家始祖老子并稱為“老莊”,,他主張順從天道,,“天人合一”和“清靜無為”。莊子一生活得瀟灑自由,,順從自己的內(nèi)心去過日子,,隨心所欲、無欲無求,。 他對于生死的態(tài)度更是坦然,,能夠笑談生死;這無非是他已然看透了生死的真諦——只是形態(tài)的轉(zhuǎn)變罷了,。莊子對于生死的基本觀念與道家清靜無為的意志相一致,,認為人之生死,正如日月交替,、四季變更,,屬于自然現(xiàn)象,應順其自然,,天命不違,、生死不畏,人不應該對其太過干預,,也無需太過恐懼,, 莊子超脫千年,真正了解了生命的意義并且能夠正確面對死亡,。他活得太自由,、太現(xiàn)代,甚至超過了我們現(xiàn)代大部分的人,。 生與死,,是人生的起點與終點;然而,,太多人無法正確對待兩者的關(guān)系,。我們有一個詞語'貪生怕死’,無外乎是無法淡然接受死亡的來臨,,認為'死’會失去所有的東西,、什么都沒有了??墒巧泻螛?,死有何苦,一般人并不真正了解,,故不得解脫,,莊子則能齊生死,,一萬物。我們的想法在讀起《莊子》著作之時,,都會一致認為莊子太過淡然,,仿佛'超脫于世俗之外’。 莊子以一種審美心理審視生死變幻,,“生”與“死”在莊子這里,,不再是兩種截然的絕對狀態(tài),而是兩種自然支配下相對的,、自適的,、對等的狀態(tài),他不畏生亦不懼死,。對于生者,,莊子在“養(yǎng)神”和“保命”方面給出了意見。對于“死”,,莊子并不避諱畏懼,,認為“死生無需哀樂”。 在莊周夢蝶這一寓言中,,他寫到:“昔者莊周夢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適志與,!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蝴蝶與?蝴蝶之夢為周與,?周與蝴蝶則必有分矣,。此之謂'物化’?!鼻f周的蝶化,,乃象征人與外物的和諧交感,泯除物我的隔閡,。生與死,,就像夢與醒,都是自然的狀態(tài)轉(zhuǎn)換,,都沒有意義,。生亦無樂,,死亦無悲。 莊子'認為栩栩然蝴蝶與蘧蘧然莊周,,本就是對等的,,互通的。你怎知此生之我,,不正是死后之我呢,?’這個夢蝶物化的思想,似乎已有了精神不滅的觀念,。如他所說'哀莫大于心死’心不死,,精神不滅,人就是永生狀態(tài)的,。所謂“方生方死,,方死方生”,“即生即死,,即死即生”,。 有了這個認知,莊子便超越生死,。他設(shè)法強調(diào),,整個宇宙是大氣的流行,氣分陰氣和陽氣兩種,。而生與死是如同春夏秋冬的自然變化一般,,因此,生命也不過是氣的聚散罷了,。 其一舉,,人就出生了;氣一散,,人就死亡了,。所以人的生死沒有什么特別的,只是氣的聚和散而已,。莊子以他個人為例:《莊子》至樂篇云:“莊子妻死,,惠子吊之,莊子則方箕距鼓盆而歌,,惠子曰:'與人居,,長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意甚乎,!’莊子曰:'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獨何能無慨然,!察其始而本無生,非徒無生也而本無形,,非徒無形也而本無氣,。雜乎芒芴之間,變而有氣,,氣變而有形,,形變而有生,今又變而之死,,是相與為春秋冬夏四時行也,。人且偃然寢于巨室,而我嗷嗷然隨而哭之,,自以為不通乎命,,故止也?!边@個體現(xiàn)的莊子并不是無情,,他只是說明死亡并不是件可怕的事情,而是宇宙里必然的現(xiàn)象,。 那么既然是必然現(xiàn)象,,人有生必定有死,何必對人的生死帶有喜怒哀樂的情感呢,。應順道天命,、安然接受。當你把死亡的觀念和生命的對立化解之后,,生就是死,,死就是生,就達到了超越生死的境界,。 在莊子的《知北游》篇中,莊子再次表達了相同的思想,,即:“死”是回歸本真的狀態(tài),。又發(fā)出了'死生為徒’的想法。 莊子順接了老子的重“生”意識,使“生”,、“死”處于等同的地位,,以“道”的無欲無求的狀態(tài)來最終達到超越生死的境界。 一切外在生死成毀都不能擾亂他的心境,,他的境界達到了至高的境界,。而我們對于生死的態(tài)度,在很多方面應該學習莊子的淡然與超脫,,不畏生,、不懼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