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總 則
1 總 則
1.0.1 為在輕板結構的設計,、施工及驗收中貫徹執(zhí)行國家的技術經濟政策,,做到安全適用、技術先進,、經濟合理,、確保質量,制定本標準,。 ▼ 展開條文說明
1.0.1 發(fā)展裝配式建筑是實現(xiàn)節(jié)能環(huán)保,、提高建筑質量水平、實現(xiàn)建筑業(yè)升級換代的有效措施,。輕板結構是以輕質墻板和輕質樓板為構件單元,,在現(xiàn)場拼裝而成的裝配式建筑結構體系。
輕質墻板和輕質樓板以輕質混凝土為基材,,配置鋼筋,、鋼絲網、型鋼或薄壁型鋼,,在工廠預制而成,。鋼筋、鋼絲,、型鋼或薄壁型鋼與輕質混凝土能協(xié)同工作,,發(fā)揮兩種材料的各自優(yōu)勢,與鋼結構相比可節(jié)省鋼材,,與鋼筋混凝土結構相比可減輕結構自重,。輕質混凝土材料還具有較好的熱工性能,墻體保溫隔熱性能優(yōu)于普通混凝土和砌體結構,,更加節(jié)能,。工廠預制可實現(xiàn)墻體的結構、保溫,、裝飾一體化,,提高建筑裝配化水平,提高建筑品質,。
樓板,、墻體均在工廠預制,,現(xiàn)場拼裝,工業(yè)化程度高,,現(xiàn)場基本不需要模板,,節(jié)材、節(jié)水,、節(jié)能,,減少建筑垃圾,實現(xiàn)了建筑工業(yè)化和綠色施工,,符合建筑行業(yè)發(fā)展需求,,近年來在新農村建設、別墅等項目中大量使用,。制定本標準的目的是為了規(guī)范輕板結構的材料技術參數(shù),,給出設計、施工和驗收方法,,促進該建筑結構體系合理應用和健康發(fā)展。
1.0.2 本標準適用于民用建筑抗震設防烈度為6度至8度地區(qū)的標準設防類和適度設防類,,單層和2層輕板結構的設計,、施工及驗收。 ▼ 展開條文說明
1.0.2 本條明確了本標準的適用范圍,。輕板結構中的輕質混凝土強度相對較低,,所配置的鋼筋直徑小,或以配置焊接鋼絲網或薄壁型鋼為主,,因此不適合建造高層建筑,。經過系列結構試驗研究證明,輕板結構用于2層及以下建筑是安全的,,且能夠滿足8度及以下設防抗震烈度要求,;輕板結構在3層~4層建筑中也有應用,但是,,應用相對較少,,經驗較少。由于輕板結構體系的主要抗側力依靠墻體,,因此該結構適用于建造住宅,、公寓、小開間公共建筑,。輕板也可用于多層和高層建筑中的隔墻,、外圍護墻和樓板,其設計,、施工和驗收可參照本標準,。
1.0.3 輕板結構的設計,、施工及驗收除應符合本標準外,尚應符合國家現(xiàn)行有關標準的規(guī)定,。 ▼ 展開條文說明
1.0.3 輕板結構的受力與砌體結構類似,,輕板的制作與普通混凝土構件相近,因此,,在輕板結構的設計,、施工及驗收時,除執(zhí)行本標準外,,尚應參照砌體結構和普通混凝土結構的相關規(guī)范,,另外,輕板的連接技術也在不斷完善,,也應該符合裝配式建筑的相關標準要求,。
2術語和主要符號2.1 術 語
2.1 術 語
2.1.1 輕板結構 light-weight panel structure
采用輕質墻板、輕質樓板(屋面板)作為結構受力構件,,現(xiàn)場裝配并可靠連接形成的房屋建筑結構,。
2.1.2 輕板 light-weight panel
以泡沫混凝土、聚苯顆?;炷?、蒸壓加氣混凝土或輕骨料混凝土為基材,配置鋼筋,、鋼絲網,、型鋼或薄壁型鋼等形成的輕質混凝土預制板。
2.1.3 輕質墻板 light-weight wall panel
豎向安裝,,用作墻體的輕板,。
2.1.4 輕質樓板(屋面板) light-weight floor/roof panel
水平安裝,用做樓板(屋面板)的輕板,。
2.1.5 輕質隔墻板 light-weight partition panel
除墻板自重外不承受其他豎向荷載的輕質混凝土內隔墻板,。 ▼ 展開條文說明
輕板結構是行業(yè)內的一種習慣性叫法,雖然“輕板”中沒有明確輕質混凝土,,一般專指輕質混凝土預制的輕板,,而輕板結構就是輕質混凝土預制板裝配成的房屋結構。本節(jié)所列術語參照了《墻體材料術語》GB/T 18968-2019,。
輕骨料混凝土是用輕粗骨料,、輕細骨料或普通砂、水泥和水配制成的干表觀密度不大于1950kg/m3的混凝土,,當用于輕板結構時,,密度一般不大于1600kg/m3?!遁p鋼輕混凝土結構技術規(guī)程》JGJ 383-2015中給出輕混凝土定義,,也就是輕質混凝土的定義:干密度不大于1600kg/m3的泡沫混凝土或聚苯顆?;炷粒p骨料混凝土,、泡沫混凝土或聚苯顆?;炷炼伎捎糜谥圃燧p板。蒸壓加氣混凝土是以水泥,、石灰,、硅砂為主要原料,以鋁粉為發(fā)氣劑,,經過高溫高壓蒸汽養(yǎng)護而成的多孔混凝土材料,,簡稱ALC(或NALC),密度一般不大于900kg/m3,。
輕板按使用部位可分為輕質墻板和輕質樓板(屋面板),,按板型可分為輕質大型板和輕質條板。
輕板可以預制成大型板,,見圖1,;也可以預制成條板,見圖2,。蒸壓加氣混凝土輕板見圖3,,可以是條板;也可以疊合一層普通混凝土預制成大板作為樓板或屋面板,,見圖4。
輕板也可以在內部或外側疊合保溫材料,,或采用其他無機材料制成輕型板材,,原則上滿足本標準各項技術要求的輕質板材都可以用于輕板結構。
板型分類參考了《墻體材料術語》GB/T 18968-2019,,將墻板分為條板和大型板,。
2.2 主要符號2.2 主要符號 2.2.1 材料性能 Ec——輕質混凝土彈性模量; fck,、fc——輕質混凝土軸心抗壓強度標準值,、設計值; ftk,、ft——輕質混凝土軸心抗拉強度標準值,、設計值。 2.2.2 作用,、作用效應及承載力 M——輕質樓板(屋面板)彎矩設計值,; Md——輕質樓板(屋面板)受彎承載力設計值; N——輕質墻板豎向壓力設計值,; Nd——輕質墻板不考慮高厚比影響的軸心受壓承載力設計值,; Q——輕質樓板(屋面板)剪力設計值,; Qd——輕質樓板(屋面板)受剪承載力設計值; Rd——輕板承載力設計值,; Sd——輕板作用組合效應設計值,; V——輕質墻板剪力設計值; Vd——輕質墻板受剪承載力設計值,。 2.2.3 幾何參數(shù) Ac——輕質墻板軸向受壓混凝土截面面積,; bw——輕質墻板厚度; h0——輕質墻板截面有效高度,。 2.2.4 計算系數(shù)及其他 γ0——結構重要性系數(shù),; γRE——承載力抗震調整系數(shù); γd——輕板受力不均勻調整系數(shù),; λ——計算截面的剪跨比,。 3材 料3.1 輕板用鋼材
3.1 輕板用鋼材
3.1.1 輕板中配置鋼筋、鋼筋焊接網或冷拔低碳鋼絲時,,鋼筋的物理力學性能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GB 50010的相關規(guī)定,,鋼筋焊接網的物理力學性能應符合現(xiàn)行行業(yè)標準《鋼筋焊接網混凝土結構技術規(guī)程》JGJ 114的相關規(guī)定,冷拔低碳鋼絲的物理力學性能應符合現(xiàn)行行業(yè)標準《冷拔低碳鋼絲應用技術規(guī)程》JGJ 19的相關規(guī)定,。 ▼ 展開條文說明
3.1.1 輕板結構自重輕,,層數(shù)少,所承受的荷載較高層建筑小,,所需要的配筋相對較少,,輕板結構所采用的輕質混凝土強度比普通混凝土強度低,為了使得鋼筋和輕質混凝土協(xié)同工作,,故鋼筋的強度也不宜太高,。輕板結構的輕板產品來自工廠預制,采用鋼筋焊接網作為輕板配筋應用較多,,用冷拔低碳鋼絲作為構造配筋和受力配筋的輕板產品也較多,,因此,本條也給出了采用鋼筋焊接網或冷拔低碳鋼絲時應滿足的標準要求,。
3.1.2 輕板中配制鋼絲焊接網時,,鋼絲直徑不應小于2.2mm,網格尺寸不應大于200mm×200mm,,并應進行熱鍍鋅處理,。 ▼ 展開條文說明
3.1.2 目前還沒有鋼絲焊接網相關標準,但是,,有些輕板已經采用鋼絲焊接網,,本條給出了采用鋼絲焊接網時的要求。
構造鋼絲焊接網的錨固長度不應小于100mm,,搭接長度不應少于1個網格,,且不應小于200mm,。鋼絲焊接網所用鋼絲應進行熱鍍鋅處理,網片,、鋼絲表面應光滑整潔,,無油污、裂紋,、翹皮,、縱向拉痕等缺陷;不得有漏剪,、翹伸的鋼絲挑頭,;焊點區(qū)外應無鋼絲銹點。
3.1.3 輕板中型鋼的物理力學性能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鋼結構設計標準》GB 50017的相關規(guī)定,。
3.1.4 輕板中薄壁型鋼的物理力學性能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冷彎薄壁型鋼結構技術規(guī)范》GB 50018的相關規(guī)定,,且壁厚不宜小于2mm。 ▼ 展開條文說明
3.1.3,、3.1.4 輕板可采用普通型鋼或薄壁型鋼代替鋼筋,,與輕質混凝土共同受力,特別是在輕質樓板中,,采用型鋼受力的較多,。型鋼的材質要求應滿足現(xiàn)行相關標準要求,薄壁型鋼及普通型鋼的強度設計值,,可以查相應的標準,。薄壁型鋼在輕板中作為受力用,因此,,壁厚不宜小于2mm,。
3.1.5 制作薄壁型鋼的鋼帶宜采用熱鍍鋅或熱鍍鋁鋅鋼帶,并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連續(xù)熱鍍鋅和鋅合金鍍層鋼板及鋼帶》GB/T 2518或《連續(xù)熱鍍鋁鋅合金鍍層鋼板及鋼帶》GB/T 14978規(guī)定的結構鋼要求,。 ▼ 展開條文說明
3.1.5 連續(xù)熱鍍鋅鋼板及鋼帶,、連續(xù)熱鍍鋁鋅合金鍍層鋼板及鋼帶具有防腐層,,廣泛應用在建筑工程中,,是用于輕板構件及連接件的很好的材料,可以根據(jù)受力及防腐要求從兩項標準中選擇鋼板及鋼帶,。
3.1.6 輕板中型鋼防腐處理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 采用熱浸鍍鋅防腐蝕處理時,,應根據(jù)所在地區(qū)的環(huán)境腐蝕程度確定鍍層的鍍鋅量,熱鍍鋅工藝應符合國家現(xiàn)行有關標準的規(guī)定,;
2 采用防腐涂料時,,應完全覆蓋鋼材表面和無端部封板的閉口型材的內側,閉口型材宜進行端部封口處理,,涂層厚度應滿足防腐設計要求,。 ▼ 展開條文說明
3.1.6 熱鍍鋅是一種有效的防腐處理方法,,熱鍍層鍍鋅量及鍍鋁鋅量可參考輕鋼龍骨要求和目前國內工程實踐經驗確定。對于一般腐蝕性地區(qū),,鍍層的鍍鋅量一般不低于180g/m2或鍍鋁鋅量一般不低于100g/m2,;對于高腐蝕性地區(qū)或特殊建筑物,鍍層的鍍鋅量不低于275g/m2或鍍鋁鋅量不低于175g/m2,。鍍層重量和厚度可以按涂層密度代換,,鍍鋅層7.20g/m2對應厚度1μm,鍍鋁鋅層3.76g/m2對應厚度1μm,。
3.2 輕板用混凝土
3.2 輕板用混凝土
3.2.1 輕板采用的輕質混凝土強度等級應按立方體抗壓強度標準值確定,。泡沫混凝土、聚苯顆?;炷亮⒎襟w抗壓強度標準值系指按標準方法制作和養(yǎng)護的邊長為100mm立方體試件,,在28d或設計規(guī)定齡期以標準試驗方法測得的具有95%保證率的抗壓強度值,強度等級用字母LWC與立方體抗壓強度標準值表示,。蒸壓加氣混凝土強度標準值應按現(xiàn)行國家標準《蒸壓加氣混凝土性能試驗方法》GB/T 11969進行確定,,強度等級用字母A與立方體抗壓強度標準值表示。 ▼ 展開條文說明 3.2.1 本標準輕質混凝土材料的抗壓強度是以邊長為100mm的立方體標養(yǎng)試件的試驗結果統(tǒng)計獲得,,其他設計指標均與抗壓強度指標相關,,本條參考了行業(yè)標準《輕鋼輕混凝土結構技術規(guī)程》JGJ 383-2016中輕質混凝土強度等級試驗方法。蒸壓加氣混凝土強度參考了《蒸壓加氣混凝土性能試驗方法》GB/T 11969-2008和《蒸壓加氣混凝土建筑應用技術規(guī)程》JGJ/T 17-2008中的試驗方法,。
3.2.2 泡沫混凝土和聚苯顆?;炷劣糜趬Π鍟r,強度等級不應低于LWC3,;用于樓板(屋面板)時,,強度等級不應低于LWC5。蒸壓加氣混凝土用于墻板時,,強度等級不應低于A2.5,;用于樓板(屋面板)時,強度等級不應低于A3.5,。 ▼ 展開條文說明 3.2.2 《泡沫混凝土應用技術規(guī)程》JGJ/T 341-2014中用泡沫混凝土FC表示強度等級,,從FC0.5到FC30,強度從0.5MPa到30MPa,?!遁p鋼輕混凝土結構技術規(guī)程》JGJ 383-2016中用輕質混凝土LWC表示泡沫混凝土及聚苯顆粒混凝土強度等級,,強度從LWC3到LWC20,,本標準采用LWC表示泡沫混凝土和聚苯顆粒混凝土強度等級?!墩魤杭託饣炷两ㄖ眉夹g規(guī)程》JGJ/T 17-2008和《蒸壓加氣混凝土板》GB 15762-2008都采用符號A表示蒸壓加氣混凝土強度等級,,本標準沿用A。 根據(jù)不同密度等級輕質混凝土力學試驗結果,,結合大量結構構件的試驗研究結果,,確定輕混凝土強度等級不應低于LWC3。試驗表明,,輕質混凝土盡管強度較低,,但仍能夠大幅提高結構的抗側移能力和耗能能力。采用LWC3以上等級的輕質混凝土制成的輕板,,能起到良好的結構承載作用,。根據(jù)《蒸壓加氣混凝土砌塊》GB 11968-2006規(guī)定,蒸壓加氣混凝土強度分為A1.0,、A2.0,、A2.5、A3.5,、A5.0,、A7.5、A10七個級別,,配筋板材按《蒸壓加氣混凝土板》GB 15762-2008最低取A2.5,。當采用輕質混凝土只作為保溫時,強度和密度可不受此強度限制,。
3.2.3 泡沫混凝土軸心抗壓強度標準值fck及軸心抗拉強度標準值ftk應按表3.2.3-1采用,;聚苯顆粒混凝土軸心抗壓強度標準值fck及軸心抗拉強度標準值ftk應按表3.2.3-2采用,;蒸壓加氣混凝土軸心抗壓強度標準值fck及軸心抗拉強度標準值ftk應按表3.2.3-3采用,。
3.2.4 泡沫混凝土軸心抗壓強度設計值fc及軸心抗拉強度設計值ft應按表3.2.4-1采用;聚苯顆?;炷凛S心抗壓強度設計值fc及軸心抗拉強度設計值ft應按表3.2.4-2采用,;蒸壓加氣混凝土軸心抗壓強度設計值fc及軸心抗拉強度設計值ft應按表3.2.4-3采用。
▼ 展開條文說明 3.2.3,、3.2.4 本標準第5章將給出輕板結構的設計方法,,輕板構件的承載力和正常使用極限狀態(tài)設計可以通過本標準附錄A、附錄B的試驗確定,,本標準的設計方法推薦此方法,。在配筋輕質混凝土設計理論完善后,,根據(jù)設計理論,,利用混凝土、配筋或型鋼的力學參數(shù)進行截面設計,或通過有限元分析進行設計,,這時就需要輕質混凝土材料的各種力學參數(shù),,3.2.3條與3.2.4條給出了這些基礎參數(shù)。 力學參數(shù)參考了國內試驗研究成果,,并依據(jù)了《輕鋼輕混凝土結構技術規(guī)程》JGJ 383-2016,、《泡沫混凝土應用技術規(guī)程》JGJ/T 341-2014和《蒸壓加氣混凝土建筑應用技術規(guī)程》JGJ/T 17-2008的相關數(shù)據(jù)。輕質混凝土軸心抗壓強度的標準值系根據(jù)標養(yǎng)輕質混凝土棱柱體抗壓強度試驗結果統(tǒng)計得到,,軸心抗拉強度系根據(jù)劈拉試驗結果換算得到,。輕質混凝土軸心抗壓強度和軸心抗拉強度的設計值由強度標準值除以材料分項系數(shù)1.4,并考慮數(shù)值取整來確定,。
3.2.5 泡沫混凝土及聚苯顆?;炷翉姸鹊燃壟c干密度之間對應關系可按表3.2.5-1采用,干密度不宜大于1600kg/m3,;蒸壓加氣混凝土強度等級與氣干密度之間對應關系可按表3.2.5-2采用,,氣干密度不宜大于900kg/m3。
▼ 展開條文說明 3.2.5 泡沫混凝土和聚苯顆?;炷恋膹姸鹊燃壟c干密度之間的關系通過試驗確定,,取用《泡沫混凝土》JG/T 266-2011中的數(shù)據(jù),并參考了《輕鋼輕混凝土結構技術規(guī)程》JGJ 383-2016中數(shù)值,。泡沫混凝土按干密度分為16個等級分別對應于A01,,A02,…,,A16,,干密度分別對應于100kg/m3,200kg/m3,,…,,1600kg/m3。干密度較低時,,泡沫混凝土可只用作保溫材料,,用于受力時本標準表3.2.5-1干密度從800kg/m3開始考慮。在考慮輕板的自重時,,應考慮使用過程中吸水,,按材料的實際密度取值,而不是按干密度取值,。 蒸壓加氣混凝土根據(jù)《蒸壓加氣混凝土砌塊》GB 11968-2006規(guī)定按干密度分為B03,、B04、B05,、B06,、B07,、B08六個級別,按強度分為A1.0,、A2.0,、A2.5、A3.5,、A5.0,、A7.5、A10七個級別,。用于輕板結構時,,強度采用A2.5、A3.5,、A5.0,、A7.5四個級別。表3.2.5-2參考了高連玉,、李慶繁編著的《蒸壓加氣混凝土建筑制品生產及應用》,,其中干密度400kg/m3、500kg/m3,、600kg/m3,、700kg/m3、800kg/m3分別對應干密度級別B04,、B05,、B06、B07,、B08,。
3.2.6 泡沫混凝土及聚苯顆粒混凝土的彈性模量Ec宜按表3.2.6-1采用,,蒸壓加氣混凝土的彈性模量Ec宜按表3.2.6-2采用,。
▼ 展開條文說明 3.2.6 泡沫混凝土和聚苯顆粒混凝土的彈性模量根據(jù)試驗結果確定,,并參照了《輕鋼輕混凝土結構技術規(guī)程》JGJ 383-2016給出,。蒸壓加氣混凝土彈性模量根據(jù)試驗并參照《蒸壓加氣混凝土建筑應用技術規(guī)程》JGJ/T 17-2008給出。
3.2.7 輕骨料混凝土強度等級,、強度設計值,、彈性模量等應符合現(xiàn)行行業(yè)標準《輕骨料混凝土應用技術標準》JGJ/T 12的相關規(guī)定。 ▼ 展開條文說明 3.2.7 輕骨料混凝土有成熟的設計標準《輕骨料混凝土應用技術標準》JGJ 12,,目前,,輕骨料采用的陶粒需要燒制,由于環(huán)保的原因,,陶粒的燒制受到很多限制,,價格較高,,應用開始減少。
3.2.8 輕質混凝土導熱系數(shù)應根據(jù)輕質混凝土類型,、密度通過試驗測得,其數(shù)值可按表3.2.8采用,。
▼ 展開條文說明 3.2.8 輕質混凝土導熱系數(shù)與材料密度相關,,不同的試驗得到的導熱系數(shù)略有不同,不同的資料給出略有不同的參數(shù),。 泡沫混凝土的導熱系數(shù)根據(jù)《泡沫混凝土應用技術規(guī)程》JGJ/T 341-2014中第3.1.3條確定,。聚苯顆粒混凝土導熱系數(shù)缺少系統(tǒng)的研究,,根據(jù)現(xiàn)有的試驗結果,,與泡沫混凝土導熱系數(shù)基本相同,因此,,暫時可按泡沫混凝土導熱系數(shù)取值,;當有可靠試驗數(shù)據(jù)時,可按試驗結果取值,。蒸壓加氣混凝土導熱系數(shù)參考行業(yè)標準《蒸壓加氣混凝土板》GB 15762-2008確定,,根據(jù)試驗研究,干密度在300kg/m3~800kg/m3時蒸壓加氣混凝土導熱系數(shù)與干密度基本成線性關系,,干密度每增加100kg/m3,,導熱系數(shù)增加約0.02W/(m·K);當有可靠試驗依據(jù)時,,也可根據(jù)試驗結果確定,。另外,根據(jù)《民用建筑熱工設計規(guī)范》GB 50176-2016,,正常使用狀態(tài)下,,蒸壓加氣混凝土導熱系數(shù)比干燥時提高0.04W/(m·K)~0.05W/(m·K)。如干密度500kg/m3對應的導熱系數(shù)為0.19W/(m·K),,干密度700kg/m3對應的導熱系數(shù)為0.22W/(m·K),,將表3.2.8中干燥狀態(tài)下數(shù)值增加0.05W/(m·K)統(tǒng)一考慮正常使用狀態(tài)下導熱系數(shù),與《民用建筑熱工設計規(guī)范》GB 50176-2016基本一致,。
3.3 輕 板
3.3 輕 板
3.3.1 輕板產品應根據(jù)本標準第4.2節(jié)模數(shù)化要求形成尺寸規(guī)格系列,,供設計選用。
3.3.2 輕板應滿足設計要求的承載力,、抗裂及剛度要求,,輕板產品應經過產品檢驗。
3.3.3 外墻板或屋面板材料抗凍性應根據(jù)所處地區(qū)的建筑熱工分區(qū)確定,。夏熱冬暖地區(qū)不應低于F15,,夏熱冬冷地區(qū)不應低于F25,,寒冷地區(qū)不應低于F35,嚴寒地區(qū)不應低于F50,。 ▼ 展開條文說明
除了對輕板所需要的原材料給出要求外,,輕板作為一種產品,本節(jié)給出了輕板的材料要求,。
3.3.3 輕板外墻材料的抗凍等級是參考現(xiàn)行國家標準《墻體材料應用統(tǒng)一技術規(guī)范》GB 50574確定的,。由于輕板采用的混凝土強度低,混凝土內孔隙多,,為了保證輕質墻板或屋面板的耐久性,,故對其抗凍性作出要求。過去常用慢凍法試驗,,用D表示,,現(xiàn)在常用快凍法試驗,用F表示,。
3.3.4 外墻板和屋面板的軟化系數(shù)不應小于0.85,,樓板和隔墻板的軟化系數(shù)不應小于0.80。 ▼ 展開條文說明
3.3.4 輕板外墻材料的軟化系數(shù)是參考《混凝土輕質條板》JG/T 350-2011確定的,。由于輕板采用的混凝土強度低,,為了保證輕質墻板或屋面板的耐久性,故對其軟化系數(shù)作出要求,。
3.3.5 墻板應符合現(xiàn)行行業(yè)標準《建筑隔墻用輕質條板通用技術要求》JG/T 169規(guī)定的抗沖擊試驗和單點吊掛承載力試驗要求,,抗沖擊試驗為30kg不應小于5次,單點吊掛承載力不應低于1.0kN,。 ▼ 展開條文說明
3.3.5 抗沖擊性能是為了保證輕板結構在使用過程中承受可能存在的沖擊,,行業(yè)標準《建筑隔墻用輕質條板通用技術要求》JG/T 169-2016第7.4.1條給出了確定輕板抗沖擊性的試驗裝置和試驗方法,輕板要在30kg沙袋按要求沖擊5次后滿足開裂相應要求,。單點吊掛承載力的確定是根據(jù)吊裝,、運輸和使用過程中可能存在的吊掛要求確定的,行業(yè)標準《建筑隔墻用輕質條板通用技術要求》JG/T 169-2016第7.4.7條給出了確定單點吊掛承重力的裝置和試驗方法,。
3.4 連接材料
3.4 連接材料
3.4.1 輕板面層及連接用玻璃纖維網布增強材料應符合現(xiàn)行行業(yè)標準《耐堿玻璃纖維網布》JC/T 841的相關規(guī)定,。
3.4.2 安裝輕板的金屬連接件宜采用鋁合金、不銹鋼或耐候鋼,,也可采用碳素結構鋼或低合金高強結構鋼,,材料選用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 鋁合金材料的牌號、狀態(tài)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變形鋁及鋁合金化學成分》GB/T 3190的規(guī)定,,鋁合金型材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鋁合金建筑型材》GB/T 5237的規(guī)定,;
2 不銹鋼應采用奧氏體不銹鋼,其化學成分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不銹鋼和耐熱鋼 牌號及化學成分》GB/T 20878的規(guī)定,;耐候鋼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耐候結構鋼》GB/T 4171的規(guī)定,;
3 碳素結構鋼和低合金高強度結構鋼的種類,、牌號和質量等級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碳素結構鋼》GB/T 700和《低合金高強度結構鋼》GB/T 1591的規(guī)定,并應做防腐處理,。 ▼ 展開條文說明
輕板結構是工廠預制,、現(xiàn)場拼裝,連接材料的質量直接影響結構的整體性能,。本節(jié)對主要連接件的材質,、規(guī)格和形式作了規(guī)定。連接材料選材原則是安裝快速,、便捷,,連接可靠,、牢固,,使用耐候、耐久,。
3.4.2 近年來,,不銹鋼材料已經在工程結構中大量應用,尤其是作為連接件,,廣泛應用在三明治式剪力墻內頁板,、保溫板和外頁板的連接,因此,,在輕板結構中可采用不銹鋼作為連接件,。
3.4.3 當采用低碳鋼、低合金高強度鋼,、不銹鋼或耐候鋼時,,連接件厚度不宜小于3.0mm;當采用鋁合金材料時,,連接件厚度不宜小于4.0mm,。
3.4.4 輕板連接用焊接材料及螺栓、錨栓,、鉚釘,、自鉆自攻螺釘?shù)染o固件材料應符合國家現(xiàn)行標準《鋼結構設計標準》GB 50017、《鋼結構焊接規(guī)范》GB 50661和《鋼筋焊接及驗收規(guī)程》JGJ 18等的規(guī)定,。 ▼ 展開條文說明
3.4.4 輕板連接采用自攻螺釘時,,工程標準中還沒有明確給出設計方法和要求,相應的產品標準很多,,可以參考,,如《十字槽盤頭自鉆自攻螺釘》GB/T 15856.1、《十字槽沉頭自鉆自攻螺釘》GB/T 15856.2,、《十字槽半沉頭自鉆自攻螺釘》GB/T 15856.3,、《六角法蘭面自鉆自攻螺釘》GB/T 15856.4和《六角凸緣自鉆自攻螺釘》GB/T 15856.5的規(guī)定,;自攻螺釘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開槽盤頭自攻螺釘》GB/T 5282、《開槽沉頭自攻螺釘》GB/T 5283,、《開槽半沉頭自攻螺釘》GB/T 5284和《六角頭自攻螺釘》GB/T 5285的規(guī)定,。
普通螺栓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六角頭螺栓C級》GB/T 5780的規(guī)定,其機械性能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緊固件機械性能 螺栓,、螺釘和螺柱》GB/T 3098.1的規(guī)定,。
錨栓應符合現(xiàn)行行業(yè)標準《混凝土用機械錨栓》JG/T 160的規(guī)定。
3.4.5 輕板連接用的膠粘劑材料應滿足強度要求和耐久性要求,。拌合后的砂漿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預拌砂漿》GB/T 25181的規(guī)定,。
3.4.6 密封防水膠應采用有彈性、耐老化的密封材料,,襯墊材料與密封防水膠應相容,,耐老化與使用年限應滿足設計要求;硅酮,、聚氨酯,、聚硫建筑密封膠應分別符合國家現(xiàn)行標準《硅酮和改性硅酮建筑密封膠》GB/T 14683、《聚氨酯建筑密封膠》JC/T 482和《聚硫建筑密封膠》JC/T 483的規(guī)定,。
3.5 其他材料
3.5 其他材料
3.5.1 輕板結構保溫隔熱材料可采用模塑聚苯乙烯泡沫板(EPS板),、擠塑聚苯乙烯泡沫板(XPS板)、硬質聚氨酯板(PU板),、巖棉等,。保溫隔熱材料性能指標應符合表3.5.1的規(guī)定,并應滿足耐久性要求,。
▼ 展開條文說明
3.5.1 輕板結構自身有一定的保溫功能,,見本標準第3.2.8條,但是,,在北方地區(qū)還不能滿足建筑保溫需要,,需要與保溫材料復合在一起或在輕板結構上做保溫。本條保溫材料的性能指標是根據(jù)行業(yè)標準《輕型鋼結構住宅技術規(guī)程》JGJ 209-2010確定的,,可為輕板結構保溫設計提供參考,。
3.5.2 當采用有機材料作為輕板的保溫隔熱材料時,保溫隔熱系統(tǒng)整體應有合理的防火構造措施,,并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GB?50016的相關規(guī)定,,在特定高溫環(huán)境下有害氣體揮發(fā)量應符合國家現(xiàn)行有關標準的規(guī)定。 ▼ 展開條文說明
3.5.2 輕板結構的優(yōu)點是工廠預制輕板,,現(xiàn)場拼裝成建筑結構,。保溫材料和裝飾面層可在工廠與輕板一起預制完成,減少現(xiàn)場的施工工序。目前,,復合保溫材料的輕板應用較為廣泛,。外保溫材料可采用EPS板、XPS板,、PU板等有機泡沫塑料材料,,但必須做好防火構造措施,在特定高溫環(huán)境下有害氣體揮發(fā)量應滿足國家相關規(guī)范要求,,產品生產企業(yè)應對高溫下有害氣體的揮發(fā)進行檢驗和說明,。
3.5.3 輕板材料室內裝修層尚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民用建筑工程室內環(huán)境污染控制規(guī)范》GB 50325、《混凝土外加劑中釋放氨的限量》GB 18588和《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 6566的相關規(guī)定,。 ▼ 展開條文說明
3.5.3 國家質檢總局2001年底頒布《室內裝飾裝修材料有害物質限量10項強制性國家標準》,,《混凝土外加劑中釋放氨的限量》GB 18588和《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 6566是其中與輕質墻板室內裝修層有關的標準,《民用建筑工程室內環(huán)境污染控制規(guī)范》GB 50325是民用建筑工程及室內裝修工程的室內環(huán)境質量驗收的檢測依據(jù),。
4建筑設計4.1 一般規(guī)定
4.1 一般規(guī)定
4.1.1 輕板結構建筑設計應按模數(shù)協(xié)調的原則實現(xiàn)構配件標準化,、系列化,設備產品定型化,,并應按建筑,、結構,、設備和裝修一體化設計原則進行綜合設計,。 ▼ 展開條文說明
4.1.1 輕板結構是工廠預制,現(xiàn)場拼裝,,具有產業(yè)化的優(yōu)勢和特點,。因此,輕板結構應采用標準化設計,,輕板尺寸應盡量標準化,、模數(shù)化,。輕板結構的建筑、結構,、設備和裝修應緊密配合,,綜合考慮,實現(xiàn)一體化設計,,避免現(xiàn)場隨意改動,。
4.1.2 輕板結構建筑設計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對當?shù)亟ㄖ峁し謪^(qū)的節(jié)能設計規(guī)定。 ▼ 展開條文說明
4.1.2 輕板結構是一種新的節(jié)能建筑體系,,建筑設計應進行建筑節(jié)能專項設計,,執(zhí)行我國建筑節(jié)能政策。我國地域遼闊,,從南到北氣候差異較大,,按現(xiàn)行國家標準《民用建筑熱工設計規(guī)范》GB 50176分為嚴寒地區(qū),、寒冷地區(qū)、夏熱冬冷地區(qū),、夏熱冬暖地區(qū)和溫和地區(qū)等五個建筑熱工分區(qū),,建筑節(jié)能指標要求不同,建筑節(jié)能設計應根據(jù)當?shù)貧夂蚯闆r滿足當?shù)毓?jié)能指標要求,。
4.2 模數(shù)協(xié)調
4.2 模數(shù)協(xié)調
4.2.1 輕板結構用于住宅時,,模數(shù)協(xié)調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建筑模數(shù)協(xié)調標準》GB/T 50002的規(guī)定,專用體系住宅建筑或非住宅建筑可以自行選擇合適的模數(shù)協(xié)調方法,。
4.2.2 結構網格應以模數(shù)網格線定位,,模數(shù)網格線應為基本設計模數(shù)的倍數(shù),宜采用優(yōu)先參數(shù)為6M的模數(shù)系列,。
4.2.3 裝修網格應由內部部件的重復量和大小決定,,模數(shù)網格線應為基本設計模數(shù)的倍數(shù),宜采用優(yōu)先參數(shù)為3M的模數(shù)系列,。
4.2.4 輕板模數(shù)設計時,,宜按模數(shù)協(xié)調確定墻板中基本板、洞口板,、轉角板和調整板等類型板的規(guī)格,、截面尺寸和公差。
4.2.5 當體系中部分構件難以符合模數(shù)化要求時,,可在保證主要構件模數(shù)化和標準化的條件下,,通過插入非模數(shù)化部件調整布置間距,。 ▼ 展開條文說明
4.2.1~4.2.5 模數(shù)協(xié)調就是設計尺寸協(xié)調和生產活動協(xié)調,,它既能使設計者的建筑,、結構,、設備、電氣等專業(yè)技術文件相互協(xié)調,,又能達到設計者,、制造者、經銷商,、建設者和業(yè)主等人員之間的生產活動協(xié)調一致,目的就是推動房屋建造的裝配化,、住宅產業(yè)化。產業(yè)化的前提是工業(yè)化,,工業(yè)化是在標準化基礎上進行的,,非標準化的工廠預制會大大降低生產效率,。采用模數(shù)化設計就是最大限度地采用通用的建筑構配件和建筑設備,,而輕板是最容易實現(xiàn)標準化設計和標準化生產的,,通過模數(shù)協(xié)調,可以實現(xiàn)用標準化的板材達到靈活多樣的建筑要求,,1M(1M=100mm)模數(shù)系列也是建筑中常常采用的模數(shù),。建筑設計還應該考慮轉角處的公差配合,,做到現(xiàn)場不需要裁板就可以安裝,,實現(xiàn)轉角的順利對接。本節(jié)旨在引導技術和產品開發(fā)以及設計和建造者以工業(yè)化,、產業(yè)化為方向,,實現(xiàn)建筑產品和部件的尺寸協(xié)調及安裝位置的模數(shù)協(xié)調,模數(shù)化原則參考了行業(yè)標準《輕型鋼結構住宅技術規(guī)程》JGJ 209-2010的相關規(guī)定,。
輕板結構是在輕板產品基礎上進行設計,,建筑設計時應根據(jù)輕板產品規(guī)格,,選用合適的尺寸組合,,形成模數(shù)化的建筑尺寸。
4.3 平面設計
4.3 平面設計
4.3.1 平面設計應在優(yōu)先尺寸的基礎上運用模數(shù)協(xié)調實現(xiàn)尺寸的配合,,優(yōu)先尺寸宜根據(jù)建筑設計參數(shù)與所選通用性強的建筑部件尺寸確定,。 ▼ 展開條文說明
4.3.1 優(yōu)先尺寸就是從模數(shù)數(shù)列中事先排選出的模數(shù)或擴大模數(shù)尺寸。在選用部件和板型中對通用性強的尺寸關系,,指定其中幾種尺寸系列作為優(yōu)先尺寸,,其他部件和板型應與已選的優(yōu)先尺寸關聯(lián)配合。
4.3.2 平面設計應在模數(shù)化基礎上以單元或房間進行模塊化設計,。 ▼ 展開條文說明
4.3.2 輕板結構用于住宅時,,應以套為單元進行模塊化設計。
4.3.3 樓梯間的平面尺寸不符合模數(shù)時,,應通過平面尺寸調整使之組合成為周邊模數(shù)化的模塊,。
4.3.4 建筑平面設計應與結構體系相協(xié)調,并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 平面幾何形狀宜規(guī)則,其凹凸變化及長寬比例應滿足結構對質量,、剛度均勻的要求,,平面剛度中心與質心宜接近或重合;
2 空間布局應有利于結構抗側力墻板的設置,;
3 樓梯間不宜設置在房屋的盡端或轉角處,。 ▼ 展開條文說明
4.3.4 建筑設計與結構體系相協(xié)調,使板型布置既能滿足建筑要求,,又能滿足結構受力要求,,使結構盡量對稱布置,避免不規(guī)則布置,,這樣受力合理,、外形美觀,且節(jié)省材料,,更加經濟,。
4.4 建筑構造設計
4.4 建筑構造設計
4.4.1 外墻板和屋面板應采取防裂、防潮和防雨水措施,,并應采取措施保持保溫隔熱材料干燥,。
4.4.2 門窗與墻板之間的縫隙、外墻板之間的縫隙應采取構造措施滿足防水和保溫隔熱要求,。
4.4.3 外墻挑出的陽臺,、雨棚、空調室外板等構件與外墻交接處應進行防水及保溫隔熱處理,。
4.4.4 外墻板預留洞口或開槽位置除應有結構補強措施外,,尚應對保溫隔熱采取局部彌補措施。
4.4.5 屋面保溫隔熱系統(tǒng)與外墻保溫隔熱系統(tǒng)應連續(xù),、密實銜接,;屋檐挑出構件,外墻和樓板,、屋面板連接處,,應采取保溫措施。當采用室內吊頂保溫隔熱屋面系統(tǒng)時,,屋面與吊頂之間應采取通風措施,。 ▼ 展開條文說明
4.4.1~4.4.5 輕板結構在保溫隔熱方面具有明顯的優(yōu)勢,符合我國建筑節(jié)能政策,,具有推廣價值,。外墻和屋面是建筑節(jié)能的關鍵,墻板和屋面板都應根據(jù)建筑保溫隔熱要求確定相應的熱阻值,。除了墻板,、屋面板主斷面保溫隔熱滿足要求外,,窗口、開洞,、開槽,、外墻挑出部分都是存在“熱橋”隱患的位置,需要重點處理,,采取相應的措施,。
輕板密度低、孔隙大,、易吸水,,吸水后不僅影響輕板的耐久性,而且降低保溫性能,,應做好輕板的防水處理,。特別是各種連接的接縫位置,都存在滲水隱患,,應重點采取措施做好防水處理,。
4.4.6 外墻、內隔墻,、樓面,、屋面應滿足建筑隔聲要求;當輕板自身不能滿足隔聲要求時,,應采取隔聲措施,。 ▼ 展開條文說明
4.4.6 建筑隔聲往往被忽視,常常在交房入住后才發(fā)現(xiàn)隔聲存在問題,,因此,,應重視輕板結構的建筑隔聲要求。輕板不如普通混凝土板隔聲性能好,,但是比一般輕鋼龍骨外加水泥纖維板組成的墻板要好很多,,應根據(jù)采用的輕質混凝土物理性質確定隔聲參數(shù),必要的時候進行試驗確定輕板的隔聲性能,。
4.4.7 當輕板結構有地下室時,,地下室外墻不應采用輕板,地下室防水應符合國家現(xiàn)行相關標準的規(guī)定,。輕板結構首層墻體外側宜設防水層,當外墻下端低于地面時,,墻體外側應做防護,,墻體表面不應直接埋在土中。
5結構設計5.1 一般規(guī)定
5.1 一般規(guī)定
5.1.1 輕板結構布置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 結構布置應使結構傳力途徑簡捷,、明確,;
2 結構平面及立面布置宜規(guī)則,、連續(xù),墻體宜在結構的兩個主軸方向均勻布置,;
3 墻體及墻上門窗洞口宜上,、下對齊,偏心布置時應考慮偏心的不利影響,;
4 樓板及屋面板布置不宜錯層,;
5 當輕板結構平面和豎向布置不規(guī)則時,應采取專門措施,。 ▼ 展開條文說明
5.1.1 災害調查和事故分析表明:結構方案對建筑物的安全有著決定性的影響,,因此,結構方案非常重要,,在確定結構布置時應考慮結構體型適當,,傳力途徑和構件布置能夠保證結構的整體穩(wěn)固,避免因局部破壞引發(fā)結構連續(xù)倒塌,。
5.1.2 單層輕板結構的開間不宜大于6.0m,,2層輕板結構開間不宜大于4.2m,輕板結構的懸挑長度不宜大于2.0m,,當超過限值時應有可靠依據(jù),。 ▼ 展開條文說明
5.1.2 開間是指相鄰兩個橫向定位墻體間的距離。住宅建筑的開間常采用下列參數(shù):2.1m,、2.4m,、2.7m、3.0m,、3.3m,、3.6m、3.9m,、4.2m,。較小的開間尺度,可縮短樓板的空間跨度,,增強住宅結構整體性,、穩(wěn)定性和抗震性,我國大量建造的磚混住宅,,開間一般不超過3.3m,。
目前,輕板結構主要用在農村住宅建設,,單層開間尺寸不會大于6m,,2層建筑開間控制在4.2m,懸挑主要是入戶門上的雨棚,,懸挑尺寸一般不會大于2.0m,,這三個數(shù)值的限制可以滿足大部分建筑的要求,。
當突破本條的限制時,應經過試驗驗證,,或者是有充分的理論依據(jù),。
5.1.3 單層輕板結構層高不宜大于4.0m,2層輕板結構層高不宜大于3.6m,,當超過此限制時,,應有可靠依據(jù)。 ▼ 展開條文說明
5.1.3 根據(jù)試驗研究,,輕板結構不僅具有一定的豎向承載力,,同時具有一定的抗側移能力,滿足建造多層建筑的要求,??紤]到輕板結構為現(xiàn)場裝配式結構,單層和2層已經積累了大量經驗,,而2層以上需要積累經驗,,為確保結構安全,本標準推薦不超過2層,,這個限制也基本適合農村建筑的需要,。
目前,已經有一些輕板結構建筑在經過試驗,、分析和論證后層數(shù)達到了3層甚至4層,,從目前研究情況和工程實例看是可行的,因此,,當有可靠的理論依據(jù),、計算分析或試驗依據(jù)時,建筑可以突破2層限制,。
單層房屋層高4.0m,,2層房屋層高3.6m,基本滿足住宅建筑的空間要求,。
對于平面或豎向不規(guī)則的結構,,其房屋適用的最大高度宜適當降低或采取專門措施,體現(xiàn)了對不同情況,、不同寬嚴程度區(qū)別對待,。
5.1.4 輕板結構中結構縫的設置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 宜控制結構縫的數(shù)量,并應采取有效措施減少設縫的不利影響,;
2 輕板結構的收縮縫間距不應大于40m,。 ▼ 展開條文說明
5.1.4 結構縫主要指輕板結構的收縮縫,應根據(jù)結構受力特點及建筑尺寸,、形狀,、使用功能,合理確定結構縫的位置和構造形式,,本條參照現(xiàn)行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GB 50010中裝配式剪力墻結構露天建筑的收縮縫距離,,實際工程中大部分是一戶一單元,戶與戶之間自然設縫,。
5.1.5 輕板結構構件和節(jié)點應按承載力極限狀態(tài)設計,,并應滿足正常使用極限狀態(tài)要求。 ▼ 展開條文說明
5.1.5 按承載力能力極限狀態(tài)設計時,,應考慮荷載效應的基本組合,,采用荷載設計值和強度設計值進行計算。按正常使用極限狀態(tài)設計時,,應按荷載準永久組合并考慮長期作用的影響,,采用荷載標準值、組合值和變形限值進行計算,。
5.1.6 輕板結構設計使用年限應按現(xiàn)行國家標準《建筑結構可靠性設計統(tǒng)一標準》GB 50068確定,,住宅建筑設計使用年限應為50年。輕板結構的安全等級不應低于二級,,結構重要性系數(shù)不應小于1.0,。 ▼ 展開條文說明
5.1.6 對于災后的臨時性安置房,雖然使用年限少于50年,,考慮到居住的重要性,,結構重要性系數(shù)不應小于1.0。
5.1.7 輕板結構承載力計算應考慮現(xiàn)場裝配受力不均勻影響,,并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式中:γ0——結構重要性系數(shù),,對于一般輕板結構安全等級取二級,取1.0,;
γd——輕板受力不均勻調整系數(shù),,取1.2;
Sd——作用組合效應設計值,,應按本標準第5.2節(jié)規(guī)定計算,;
Rd——輕板抗力設計值,可按本標準附錄A試驗確定,;
γRE——承載力抗震調整系數(shù),,取0.85。 ▼ 展開條文說明
5.1.7 本標準以現(xiàn)行國家標準《工程結構可靠性設計統(tǒng)一標準》GB 50153以及《建筑結構可靠性設計統(tǒng)一標準》GB 50068為準則,,采用概率極限狀態(tài)設計方法,,以分項系數(shù)的形式表達。但是,,輕板結構是工廠預制,、現(xiàn)場拼裝,,現(xiàn)場拼裝并沒有達到裝配整體式混凝土結構那樣的整體性,各板塊不能完全變形協(xié)調一致,,因此,,荷載組合時考慮受力不均勻的影響,γd為輕板受力不均勻調整系數(shù),,暫時取1.2,。
輕板構造復雜、類型繁多,,抗力設計值難以用統(tǒng)一的公式表達,,也很難準確計算,因此,,本標準規(guī)定,,輕板的抗力通過輕板構件試驗取得,這也是本標準的特點,。不同構造,、不同材料的各種組合形成的輕板,都可以通過試驗得到其抗力設計值,,作為輕板產品的基本參數(shù)和輕板結構結構設計的基本參數(shù),,因此,本標準可為新型板材的開發(fā)提供方便,。
有地震作用主要指墻體,,墻體承載力抗震調整系數(shù)γRE是根據(jù)現(xiàn)行國家標準《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GB 50011的規(guī)定給出的。該系數(shù)是在該規(guī)范采用的多遇地震作用取值和地震作用分項系數(shù)取值的前提下,,為了使多遇地震作用組合下的各類構件承載力具有適宜的安全性水準而采取的對抗力項的必要調整措施,。
5.1.8 輕板結構的連接節(jié)點應具有足夠的強度、剛度和耐久性,,連接節(jié)點不應先于所連接的墻板或樓板破壞,,并不產生影響結構受力性能的變形。連接強度不應低于輕板連接作用組合效應值的1.2倍,。 ▼ 展開條文說明
5.1.8 由于輕板結構為預制裝配式結構,,靠現(xiàn)場連接形成整體,因此結構的連接節(jié)點尤為重要,。連接節(jié)點包括墻板的拼接節(jié)點,、縱橫墻的連接節(jié)點、上下墻和樓板的連接節(jié)點等,,應保證連接節(jié)點不先于板材破壞,,從而保證結構的整體性。
5.2 作用及結構分析
5.2 作用及結構分析
5.2.1 輕板結構的作用及作用組合應根據(jù)現(xiàn)行國家標準《建筑結構荷載規(guī)范》GB 50009、《建筑結構可靠性設計統(tǒng)一標準》GB 50068及《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GB 50011確定,。 ▼ 展開條文說明
5.2.1 本條規(guī)定了結構設計荷載標準值的確定原則,,即根據(jù)現(xiàn)行國家標準《建筑結構荷載規(guī)范》GB 50009,輕板結構設計應考慮恒荷載,、活荷載,、風荷載,、雪荷載和支座不均勻沉降等荷載作用,;地震作用根據(jù)現(xiàn)行國家標準《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GB 50011的規(guī)定;涉及輕板自重時應考慮輕板正常使用過程中的自然狀態(tài)密度而不是干密度,。
5.2.2 輕板結構的內力分布可采用彈性理論分析,、有限元分析或試驗等方法確定,靜力計算也可按下列規(guī)定進行:
1 單層房屋:在荷載作用下,,墻板按上端不動鉸支承于屋蓋,、下端嵌固于基礎的豎向構件考慮;
2 兩層房屋:在豎向荷載作用下,,墻板在每層高度范圍內,,可近似地視作兩端鉸支的豎向構件;在水平荷載作用下,,墻板可視作豎向連續(xù)梁,;
3 豎向荷載作用應根據(jù)樓板(屋面板)支承情況考慮墻板受壓偏心的影響。 ▼ 展開條文說明
5.2.2 彈性分析方法是最基本和最成熟的結構分析方法,,也是其他分析方法的基礎和特例,,它適用于分析一般結構,同樣也適用于輕板結構,。結構內力的彈性分析和截面承載力的極限狀態(tài)設計相結合,,實用上簡易可行。試驗表明,,對于輕板結構的靜力計算,,按照現(xiàn)行國家標準《砌體結構設計規(guī)范》GB 50003中剛性方案原則進行計算是可行的,,并偏于安全,本條也給出了剛性方案計算原則,。
輕板結構整體計算也可以采用現(xiàn)有的結構設計軟件PKPM和YJK進行,只是要選擇合理的計算參數(shù)值。
5.2.3 輕板結構的抗震計算可采用底部剪力法,,并應對各個墻段進行截面抗震承載力驗算。地震作用下結構分析時輕板結構的阻尼比可取0.05,。 ▼ 展開條文說明
5.2.3 輕板結構自重輕,,地震作用小,,擬靜力試驗結果表明,,采用底部剪力法計算按滿足設防烈度抗震承載力設計的輕板結構,,具有較好的抗震能力和安全儲備,并可確保大震不倒,。
5.2.4 進行地震剪力分配和截面驗算時,輕質墻板的層間等效側向剛度應計及高寬比的影響,當高寬比小于1時,可只計算剪切變形,;當高寬比不大于4且不小于1時,應同時計算彎曲和剪切變形;當高寬比大于4時,,等效側向剛度可取0;墻段宜按門窗洞口劃分,,墻板寬度取墻段寬度。 ▼ 展開條文說明
5.2.4 墻段的高寬比指層高與墻長之比,,對門窗洞邊的小墻段指洞凈高與洞側墻寬之比,。
5.2.5 輕板結構在風荷載和多遇地震作用下,,樓層內最大彈性層間位移均不應超過樓層高度的1/1000,。 ▼ 展開條文說明
5.2.5 對結構樓層層間位移的控制,,實際上是對構件截面尺寸,、剛度大小的控制,,從而達到保證主體結構基本處于彈性受力狀態(tài),,保證輕質墻板及輕板隔墻完好,避免產生明顯損傷,??拐鹪O計是根據(jù)抗震設防三個水準的要求,采用二階段設計方法來實現(xiàn)的,。要求在多遇地震作用下主體結構不受損壞,,填充墻及隔墻沒有過重破壞,保證建筑的正常使用功能,;在罕遇地震作用下,,主體結構遭受破壞或嚴重破壞但不倒塌。根據(jù)現(xiàn)行國家標準《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GB 50011的規(guī)定,剪力墻結構彈性層間最大位移與層高之比為1/1000。輕板結構層數(shù)小于或等于2,,當位移角達到1/1000時,,裂縫比較少,,故要求輕板結構在風荷載和多遇地震作用下,,樓層內最大彈性層間位移均不應超過樓層高度的1/1000,。
5.3 墻體設計
5.3 墻體設計
5.3.1 輕質墻板應進行受壓承載力和受剪承載力計算,并應驗算外墻在平面外風荷載作用下的抗裂性能。 ▼ 展開條文說明
5.3.1 輕板結構為裝配式建筑結構,,墻板密度小,自重輕,,墻體主要受到豎向壓力和水平剪力作用,,因此,,輕質墻板應進行受壓承載力和受剪承載力計算,。外墻在平面外風荷載作用下受彎,可能會引起彎曲裂縫,,但是,,一般不會起控制作用,。
5.3.2 重力荷載代表值作用下,輕質墻板的軸向壓力應符合下式規(guī)定:
式中:γd——輕板受力不均勻調整系數(shù),,取1.2,;
NG——重力荷載代表值作用下輕質墻板的軸向壓力設計值(N);
μN——重力荷載代表值作用下輕質墻板的軸壓比限值,,取0.4,;
fc——輕質混凝土的軸心抗壓強度設計值(N/mm2),可按本標準第3.2.4條取值,;
Ac——輕質墻板軸向受壓混凝土截面面積(mm2),。 ▼ 展開條文說明
5.3.2 軸壓比是影響輕質墻板在地震作用下塑性變形能力的重要因素,考慮輕質混凝土強度較普通混凝土低,,并參考剪力墻墻肢軸壓比限值,,將墻體軸壓比限值定為0.4是適宜的。
5.3.3 輕質墻板受壓偏心距不宜超出截面核心范圍,,考慮墻板高厚比l0/bw與受壓偏心距e影響的受壓承載力應符合下列公式規(guī)定:
式中:γd——輕板受力不均勻調整系數(shù),,取1.2;
N——輕質墻板豎向壓力設計值(N),;
φ——輕質墻板受壓穩(wěn)定性系數(shù),,按表5.3.3取值;
f′y——輕質墻板內豎向配置的鋼材抗壓強度設計值(N/mm2),;
A′s——輕質墻板內豎向配置的鋼材截面積(mm2),;
Nd——輕質墻板不考慮高厚比與偏心距影響的受壓承載力(N),可按式(5.3.3-2)計算,,也可按本標準附錄A試驗確定,。
▼ 展開條文說明
5.3.3 輕板種類很多,有的內部設鋼筋桁架,,有的設置型鋼骨架,,有的配置水平和豎向分布鋼筋,,有的配置高強鋼絲網片,有的內部還填充輕質材料,,因此,,采用一種通用的計算公式進行輕板受壓承載力計算非常困難,而且,,大部分輕板的承載力是廠家通過試驗得到,,綜合各方意見,可采用式(5.3.3-2)進行輕質墻板不考慮高厚比與偏心距影響的受壓承載力計算,,也可以按本標準附錄A的要求試驗得到Nd,。
考慮偏心距e/bw影響是按現(xiàn)行國家標準《砌體結構設計規(guī)范》GB 50003中考慮偏心距影響的公式計算的,計算公式如下:
其中,,φ0為偏心距為0時的穩(wěn)定性系數(shù),,穩(wěn)定系數(shù)取值引用現(xiàn)行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GB 50010和《砌體結構設計規(guī)范》GB 50003。
偏心距e/bw≤0.17是控制截面偏心受壓時截面尚未出現(xiàn)拉應力,,處于全截面受壓狀態(tài),。
5.3.4 輕質墻板當承受由梁傳遞的集中荷載時,應按下列規(guī)定進行驗算:
1 荷載由梁下局部墻體承擔,,墻體有效寬度應取2倍墻體厚度,,且不應小于梁的截面寬度;
2 根據(jù)墻體的局部寬度,、單塊墻體總寬度和墻體的軸心受壓承載力設計值,,驗算局部受壓承載力;
3 當不滿足承載力要求時,,應通過局部加強措施提高局部受壓承載力,,或通過加寬局部承壓面積,滿足承壓要求,。 ▼ 展開條文說明
5.3.4 輕板結構墻板一般不承受梁的局部壓力,,只是在門窗洞口上才有過梁,需要計算梁下的局部受壓承載力,,局部受壓可參照砌體結構計算,。
5.3.5 地震作用組合時,輕質墻板的剪力設計值V應按下列規(guī)定計算:
1 一層部位
設防烈度為8度時:
設防烈度6度,、7度時:
2 其他層部位
式中:V——考慮地震作用組合的輕質墻板截面的剪力設計值(N);
Vw——考慮地震作用組合的輕質墻板截面的剪力計算值(N),。 ▼ 展開條文說明
5.3.5 輕板結構受力是剪力墻結構受力,,水平力靠墻板的受剪來抵抗,因此,,應滿足“強剪弱彎”的要求,,參考現(xiàn)行國家標準《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GB 50011對剪力墻抗震分級的規(guī)定,,8度時為二級抗震底層取1.4,6,、7度時為三級抗震底層取1.2,。
5.3.6 輕質墻板的受剪截面應符合下列公式規(guī)定:
1 永久、短暫設計狀況
2 地震設計狀況
剪跨比λ大于2.5時:
剪跨比λ不大于2.5時:
剪跨比按下式計算:
式中:V——墻板的剪力設計值(N),;
λ——剪跨比,,其中Mc、Vc應取同一組合的,、未調整的墻板截面彎矩,、剪力計算值,并取墻板上,、下端截面計算的剪跨比的較大值,;
fc——輕質混凝土軸心抗壓強度設計值(N/mm2);
Ac0——墻板輕質混凝土有效受剪截面面積(mm2),,不包括外貼保溫,、外裝飾層和內嵌保溫層厚度,取Ac0=bwh0,;
h0——輕板截面受剪有效高度,,即受拉端鋼筋(或型鋼)合力點至受壓邊緣的距離(mm)。 ▼ 展開條文說明
5.3.6 本條參考了現(xiàn)行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GB 50010剪力墻墻肢截面要求的規(guī)定,,主要是為了確定墻板的厚度,。
5.3.7 輕質墻板的剪力設計值應符合下列公式規(guī)定:
1 永久、短暫設計狀況
2 地震設計狀況
式中:Vd——輕質墻板的受剪承載力設計值(N),,可按本標準附錄A試驗確定,。 ▼ 展開條文說明
5.3.7 采用式(5.3.7)進行輕質墻板的受剪承載力計算時,式中Vd一般應按本標準附錄A的要求由試驗得到,;當有可靠理論依據(jù)時,,也可通過設計計算得到。由于輕板構造復雜,,理論計算非常困難,,通過試驗得到更為簡單、可靠,。輕質墻板作為一種產品,,產品的性能參數(shù)應包括輕質墻板的受剪承載力設計值,供結構工程師設計時采用,。
5.3.8 外墻板在平面外風荷載作用下最大裂縫寬度不宜大于0.10mm,。
5.4 樓板、屋面板設計
5.4 樓板、屋面板設計
5.4.1 輕質樓板,、屋面板與墻板的連接宜采用鉸接連接,,輕質樓板、屋面板受彎計算時可按兩端鉸接考慮,。 ▼ 展開條文說明
5.4.1 輕板結構的墻體混凝土強度較低,,樓板、屋面板和墻板采用工廠預制,、現(xiàn)場拼裝,,故墻體對樓板的約束難以做到嵌固,且按嵌固設計時對墻體承載受力不利,,因此,,規(guī)定樓板的非連續(xù)邊的支撐按簡支考慮。
5.4.2 輕質樓板,、屋面板的受彎承載力應符合下式規(guī)定:
式中:M——輕質樓板,、屋面板的彎矩設計值(N·mm);
Md——輕質樓板,、屋面板的受彎承載力設計值(N·mm),,可按本標準附錄A試驗確定。
5.4.3 輕板樓板,、屋面板的受剪承載力應符合下式規(guī)定:
式中:Q——輕板樓板,、屋面板的剪力設計值(N);
Qd——輕板樓板,、屋面板的受剪承載力設計值(N),,可按本標準附錄A試驗確定。 ▼ 展開條文說明
5.4.2,、5.4.3 樓板,、屋面板的受剪承載力一般不會控制設計,但是,,由于是輕質板材,,輕質混凝土材料的受剪強度顯著降低,板的受剪承載力也明顯降低,,因此,,增加了受剪承載力驗算。采用式(5.4.2)和式(5.4.3)進行輕板樓板的受彎和受剪承載力計算,。式中Md和Qd由輕板廠家通過試驗得到,,試驗應滿足本標準附錄A的要求;當有可靠理論依據(jù)時,,也可通過計算得到,。
5.4.4 輕質樓板,、屋面板受彎構件的撓度不宜大于構件計算跨度的1/300,懸臂構件計算跨度應按實際懸臂長度的2倍計算取用,。 ▼ 展開條文說明
5.4.4 構件變形限值主要為了不影響結構使用功能和外觀,不影響構件之間的連接等,。輕板作樓板時,,由于輕板為多種材料的復合體,要進行撓度驗算是非常困難的,。輕板作為一種產品,,廠家應該進行板的彎曲試驗,按本標準附錄B進行撓度檢驗,,得到滿足撓度要求的使用荷載標準值,,供結構工程師選用。
5.4.5 按荷載效應準永久組合并考慮長期作用影響計算時,,輕質樓板,、屋面板的最大裂縫寬度應小于0.2mm。當輕板內配置型鋼,、鋼筋桁架時,,可僅考慮型鋼、鋼筋桁架的受彎剛度計算撓度,;當計算撓度符合本標準第5.4.4條規(guī)定時,,裂縫寬度限值可適當放寬,但應小于0.3mm,。 ▼ 展開條文說明
5.4.5 輕板作樓板時,,由于輕板為多種材料的復合體,要進行裂縫驗算是非常困難的,。輕板作為一種產品,,廠家應該進行板的彎曲試驗,得到板滿足裂縫寬度要求的使用荷載標準值,,供結構工程師選用,。對于內置型鋼(鋼筋桁架)的輕板,混凝土主要起傳遞荷載作用,,樓板的設計可僅考慮型鋼(鋼筋桁架)的剛度貢獻,,裂縫寬度可放寬到0.3mm。
5.4.6 輕質樓板,、屋面板使用荷載下?lián)隙群土芽p限值可按本標準附錄B試驗進行檢驗,,也可按本標準附錄B試驗得到滿足撓度和裂縫限值的使用荷載標準值。
6構造規(guī)定6.1 一般規(guī)定
6.1 一般規(guī)定
6.1.1 輕質墻板厚度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 外墻板的厚度不宜小于150mm,,不應小于120mm,;
2 承重內墻板厚度不應小于120mm,;
3 隔墻板厚度不應小于75mm。 ▼ 展開條文說明
6.1.1 墻板厚度不包括外貼保溫,、外裝飾層厚度,。
6.1.2 承重墻板高度依結構層高確定,計算高厚比不宜大于30,;墻板總寬度依房屋開間,、進深確定,并應考慮吊裝和運輸要求,。
6.1.3 承重墻板內鋼筋的混凝土保護層厚度,,外墻外側不應小于25mm,外墻內側及內墻不應小于20mm,;做過專門防腐處理的鋼筋保護層不應小于15mm,。
6.1.4 輕板結構墻體門窗洞口可采用專門設計的帶洞口的大型墻板;當兩側采用分離的墻板時,,上方宜設置過梁,,當洞口寬度大于1.2m時,洞口兩側宜設置立柱,。 ▼ 展開條文說明
6.1.4 過梁可采用預制鋼筋混凝土梁或鋼梁,,立柱可采用矩形鋼管和槽鋼。鋼結構過梁與門窗洞口的立柱可采用螺栓連接或焊接,,鋼筋混凝土過梁與門窗洞口的立柱可采用預埋件焊接或螺栓連接,。鋼結構過梁的計算根據(jù)現(xiàn)行國家標準《冷彎薄壁型鋼結構技術規(guī)范》GB 50018和《鋼結構設計標準》GB 50017的相關規(guī)定,鋼筋混凝土結構過梁可按現(xiàn)行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GB 50010的規(guī)定設計,。
6.1.5 輕質樓板,、屋面板上應澆筑不小于30mm厚的混凝土疊合層。疊合層混凝土強度等級不應低于C25,,鋼筋直徑不應小于6mm,,間距不宜大于200mm。 ▼ 展開條文說明
6.1.5 輕質樓板,、屋面板上澆筑不小于30mm厚的混凝土疊合層,,是為了增加樓蓋的整體性,保證輕質墻板變形的一致性,,保證本標準第5章中輕板結構的計算模型的正確性,。
6.2 連接構造
6.2 連接構造
6.2.1 輕板結構的連接構造應傳力明確,并應與計算模型相符,。
6.2.2 墻板結構基礎宜采用混凝土條形基礎或筏板基礎,,墻板與基礎之間的連接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 當采用焊接連接時(圖6.2.2-1),墻板和基礎應設預埋件,,通過角鋼或槽鋼連接件焊接,;
2 當采用專用膠粘劑連接時(圖6.2.2-2),,墻板端部應采用冷彎薄壁槽鋼封邊,槽鋼厚度不應小于3mm,,槽鋼與基礎頂面應可靠粘結,;
3 當采用自攻螺釘連接時(圖6.2.2-3),在墻下基礎上應設通長鋼板卡,,并通過自攻螺釘和水泥射釘可靠連接,;
4 蒸壓輕質加氣混凝土墻板與基礎連接時(圖6.2.2-4),墻板之間企口內應布置鋼筋,,并應將鋼筋錨入基礎內,墻板中間位置可采用插入墻板內的連接鋼管與連接鋼板焊接,,連接鋼板與基礎采用水泥射釘連接,。
6.2.3 墻板之間拼接時,墻板間應預留不大于10mm的拼接縫,,拼接做法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 采用焊接連接時(圖6.2.3-1),,應在墻板對應部位設預埋件并沿墻高均勻布置連接件,連接件截面尺寸和間距應通過計算確定,,焊縫可采用間斷焊,,焊縫構造應符合國家現(xiàn)行有關標準的規(guī)定;
2 采用專用膠粘劑粘結時(圖6.2.3-2),,在接縫處附加不小于200mm寬耐堿玻纖網格布增強,,并刮膩子或用聚合物水泥膠漿找平;
3 蒸壓加氣混凝土墻板之間可采用專用膠粘劑和水泥砂漿連接(圖6.2.3-3),,先用專用膠粘劑將左右板接觸面粘結,,墻板對接形成的圓孔企口內豎向布置1根直徑不小于10mm的鋼筋,并采用水泥砂漿灌注圓孔企口,,墻板內側縫隙由專用勾縫劑勾縫,,墻板外側由專用密封膠密封。
6.2.4 縱橫墻之間的連接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 采用焊接連接時(圖6.2.4-1),,應在墻板對應部位設預埋件并沿墻高均勻布置連接件,,連接件截面尺寸和間距應通過計算確定,焊縫構造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鋼結構焊接規(guī)范》GB 50661的相關規(guī)定,;
2 采用專用膠粘劑粘結時(圖6.2.4-2),,膠縫不應大于10mm,并應在墻外側和內側轉角接縫處附加不小于200mm寬耐堿玻纖網格布增強,;
3 承重墻板縱橫墻采用構造柱連接時,,構造柱可采用混凝土(圖6.2.4-3)或型鋼(圖6.2.4-4)?;炷翗嬙熘v向鋼筋不應小于410,,箍筋不應小于6@200,;型鋼可采用薄壁H型鋼,型鋼高度不小于墻板厚度的2/3,,型鋼與墻板預埋件采用間斷焊,,型鋼空隙內可填充巖棉保溫材料。
6.2.5 墻板與樓板的連接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 外墻應在樓板標高處設置連續(xù)布置的混凝土圈梁或型鋼圈梁,,圈梁與墻板應可靠連接,;
2 墻板和樓板應在端部設預埋件,通過預埋件之間的連接,、預埋件與圈梁的連接實現(xiàn)墻板,、樓板之間的可靠連接;
3 樓板深入墻體的距離a不應小于墻厚的40%(圖6.2.5-1),;
4 蒸壓加氣混凝土墻板與樓板連接處(圖6.2.5-2),,外墻板可通過現(xiàn)澆混凝土圈梁、企口內豎向連接鋼筋,、連接鋼管,、連接鋼板、樓板疊合層,,將上,、下層墻板及樓板連接在一起。
6.2.6 輕板結構應在檐口標高處設置圈梁,,圈梁的設置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 圈梁宜連續(xù)設在同一水平面上,,并形成封閉狀,縱橫墻交接處的圈梁應有可靠的連接,。
2 采用混凝土圈梁時:當墻厚bw≤160mm時,,圈梁寬度宜與墻厚相同,當墻厚bw>160mm時,,圈梁寬度不宜小于160mm與2bw/3的較大者,。圈梁高度不應小于120mm;圈梁縱向鋼筋不應少于4根,,直徑不應小于10mm,,鋼筋搭接長度應按受拉鋼筋考慮,箍筋不應少于6@300mm,。
3 采用型鋼圈梁時:圈梁寬度不宜小于120mm與bw/2的較大者,;圈梁高度不應小于120mm,型鋼壁厚不應小于3mm,。
6.2.7 輕板構造柱與圈梁應可靠連接,。當構造柱與圈梁均為混凝土結構時,圈梁內鋼筋應通過構造柱并應將混凝土澆筑在一起,;當構造柱與圈梁均為型鋼時,,應通過焊接或螺栓連接為一體,;當混凝土與型鋼混合使用時,應在型鋼上鉆孔將混凝土結構中的鋼筋穿過,,澆筑混凝土時應將構造柱與圈梁相交區(qū)域澆筑密實,。 ▼ 展開條文說明
6.2.1~6.2.7 本節(jié)連接構造是根據(jù)大量工程實踐總結出來的,主要包括了墻板之間的連接,、墻板與樓板(屋面板)之間的連接,、墻板與基礎的連接、屋頂圈梁等,。蒸壓加氣混凝土輕板結構有一套獨立的連接構造,,與泡沫混凝土輕板、聚苯顆?;炷凛p板做法既能協(xié)調一致,,成為統(tǒng)一的做法,同時,,條文也體現(xiàn)蒸壓加氣混凝土輕板結構獨立成熟的做法。
連接采用自攻螺釘目前還沒有相應的技術規(guī)范,,自攻螺釘?shù)臄?shù)量應根據(jù)計算確定,,且每個接觸面不應少于2個。自攻螺釘應有不少于3圈螺紋穿過連接構件,;相鄰自攻螺釘?shù)闹行木嗖粦∮谧怨ヂ葆斨睆降?倍,;自攻螺釘中心到連接件邊緣不應小于自攻螺釘直徑的2倍。
在檐口標高處設置圈梁是為增加房屋的整體剛度,,防止由于地基的不均勻沉降或振動引起輕板與輕板之間的連接破壞,,影響結構整體性。
7施 工7.1 安裝準備
7.1 安裝準備
7.1.1 輕板應有專業(yè)廠家生產,,并應按本標準附錄A,、附錄B的試驗方法給出輕板的承載力和正常使用性能。
7.1.2 輕板結構施工前應編制專項施工方案,,施工方案應包括下列內容:
1 應根據(jù)輕板特點和設計要求確定吊裝方案,、連接方法、防水做法,、門窗洞口做法,、穿墻管線以及吊掛重物的加固構造措施等;
2 應根據(jù)輕板產品和設計圖紙繪制排板圖,,確定安裝順序,;
3 冬期或雨期施工時,應包括相應的防凍,、防水等保證措施,。
7.1.3 施工前準備工作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 裝卸,、運輸過程中輕板面層材料發(fā)生碰損時,應在安裝前修補,;當輕板損傷影響結構受力時,,應先做補強處理;
2 材料進場時,,應進行進場驗收,,供方應提供產品合格證、質量檢驗報告,、承載力和正常使用性能試驗報告,;
3 材料進場后,應按不同種類或規(guī)格堆放,,不得被其他物料污染,;露天堆放時應有防潮、防雨和防暴曬等措施,;
4 輕質墻板安裝前應完成基礎施工并驗收合格,。 ▼ 展開條文說明
7.1.1~7.1.3 輕板結構是一種裝配式建筑結構,輕板由工廠預制,,運到現(xiàn)場后進行安裝,,因此,施工準備包括了預制構件的工廠檢驗,,主要是設計需要的承載力,、正常使用性能等,這些參數(shù)是設計的依據(jù),,需要隨產品一并提供,。
輕板安裝的施工方案、排板圖,、安裝順序等,,也是施工前必須準備好的;輕板進場后的保護,、修復,、產品進場檢驗,都是施工前需要準備好的,。
本標準未包括基礎的設計和施工內容,,這部分工作應該在輕板安裝前完成施工,并進行驗收,。
7.2 安裝與連接
7.2 安裝與連接
7.2.1 墻體宜從一端向另一端順序安裝,,當有門窗洞口時,可從洞口向兩側順序安裝。
7.2.2 輕板起吊宜采用專用吊具,,吊裝方案應經過設計,、驗算或試驗檢驗,起吊時繩索與水平面夾角不宜小于60°,,不應小于45°,。
7.2.3 墻板吊裝就位后應采取臨時固定措施保證構件穩(wěn)定,并應及時校正位置和垂直度,。外墻垂直度應以墻板外表面為主進行校核,,墻板接縫位置應以滿足墻面平整、相鄰表面平順為目標進行校核,。
7.2.4 墻板之間,、墻板與基礎之間、樓板(屋面板)與墻板之間的連接應按本標準第6.2節(jié)構造要求進行,。
7.2.5 當輕板采用專用膠粘劑連接時,,應在連接接觸面兩側均勻滿刮粘結材料,對接縫隙內填滿的粘結材料應密實擠緊,,并應將擠出的粘結材料刮平,。
7.2.6 墻板內布置的線管應在墻板生產時預埋,當墻板內安裝管線需要現(xiàn)場開槽時,,應經過設計和廠家認可,,并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 應使用專用切割工具在板的單面開槽,并應在管線安裝完成后用不低于C20細石混凝土填補,;
2 豎向槽深不宜大于板厚的1/3,水平向槽深不宜大于板厚的1/5,,水平向槽長不應大于板寬的1/3,;
3 開槽不宜切斷配置的豎向鋼筋或型鋼,當切斷鋼筋或型鋼時應采取補強措施達到原墻板承載能力,。 ▼ 展開條文說明
本節(jié)主要規(guī)定了墻板,、樓板(屋面板)的安裝與連接要求,施工過程中的注意事項,。輕板結構作為一個建筑結構,,建筑還包括了防水、保溫,、裝修,、設備等,本節(jié)沒有給出詳細的規(guī)定,,需要根據(jù)不同專業(yè)要求配合進行,。
7.2.6 墻板水平方向開槽會嚴重破壞墻板的受荷載截面,顯著降低承載力,,因此,,現(xiàn)場不允許水平方向開槽,。如墻板確需沿水平方向表面開槽,開槽不應切斷豎向配筋或型鋼,,槽深不應大于板厚的1/5,,如果切斷了鋼筋或型鋼,應該將鋼筋或型鋼通過連接件焊接補強,,并應該把開槽破壞的輕質混凝土用不低于C20混凝土填補,。
7.2.7 輕板板面需開洞時,洞口尺寸不宜大于80mm×80mm,,不應大于150mm×150mm,,且洞寬不應大于板寬的15%。
7.2.8 墻面處理和保護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 墻面處理應在門框,、窗框,、管線及設備安裝完畢后進行;
2 對墻面小的破損和孔隙應先用膩子填滿刮平,,對不帶飾面的毛坯墻應滿鋪防裂網并刮膩子找平,;
3 對有防潮或防滲漏要求的墻體,應按設計要求進行墻面防水處理,;
4 施工過程中及工程驗收前,,應對墻體采取保護措施,防止污染或損壞墻體,。
7.2.9 門,、窗安裝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 墻板預制時,門,、窗洞口相應位置應根據(jù)設計要求安裝預埋件,;
2 門、窗的安裝應在墻板安裝完畢后進行,,安裝前應檢查洞口的垂直度,、平整度及對角線差值,當不滿足要求時應進行調整,。
7.2.10 當輕板自身保溫不能滿足建筑節(jié)能要求時,,應按設計要求在墻板、屋面板安裝完成后進行保溫系統(tǒng)施工,。
7.2.11 屋面板安裝驗收合格后,,方可進行屋面防水層或屋面瓦施工。
8驗 收8.1 一般規(guī)定
8.1 一般規(guī)定
8.1.1 輕板結構可作為輕板建筑子分部工程的一個分項工程進行驗收,。輕板建筑除了輕板結構分項工程外還包括地基基礎,、裝飾裝修等內容。輕板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除應符合本標準規(guī)定外,尚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guī)范》GB 50204,、《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規(guī)范》GB 50666等相關標準的規(guī)定,。
8.1.2 輕板結構分項工程根據(jù)材料可劃分為輕板、連接材料,、防水材料,、保溫材料等檢驗批。
8.1.3 輕板結構施工可分為墻板安裝,、樓板安裝,、屋面板安裝、板縫連接,、保溫安裝等檢驗批,。
8.1.4 同一批材料制成的相同規(guī)格的輕板,每1000件為一個檢驗批,,不足1000件時亦作一個檢驗批,。
8.1.5 檢驗批質量合格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 主控項目的質量經抽樣檢驗均應合格;
2 一般項目的質量經抽樣檢驗應合格,;一般項目當采用計數(shù)抽樣檢驗時,,合格點率應達到90%及以上,且偏差不應超過允許值的1.5倍,;
3 應具有完整的施工操作依據(jù),、質量檢查記錄。
8.1.6 每個檢驗批應至少抽查5%,,但不得少于3件,。
8.1.7 輕板結構工程驗收時,除應按現(xiàn)行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guī)范》GB 50204提供文件外,,尚應提交下列文件和記錄:
1 輕板,、連接材料、防水材料,、保溫材料等的質量證明文件、進場驗收記錄,、抽樣復驗報告,;
2 輕板承載力、正常使用性能檢驗報告,;
3 連接材料強度檢驗報告,;
4 輕板安裝施工記錄文件;
5 隱蔽工程檢查驗收文件,;
6 分項工程質量驗收文件,;
7 其他必要文件和記錄。 ▼ 展開條文說明
8.1.1~8.1.7 按《建筑工程施工質量驗收統(tǒng)一標準》GB 50300-2013附錄B,裝配式混凝土結構可以作為一個分項工程進行驗收,,因此,,輕板結構作為輕板建筑的一個分項工程來驗收,對于整個輕板建筑,,除了輕板結構外還有基礎工程,、裝修裝飾等分項工程。
8.2 輕板及材料
8.2 輕板及材料
Ⅰ 主控項目
8.2.1 輕板應在明顯部位標明生產單位,、輕板型號,、生產日期和質量驗收合格標志,并應提供出廠證明文件,。
檢查數(shù)量:全數(shù)檢查,。
檢驗方法:觀察,檢查產品合格證書,。
8.2.2 輕板的結構性能應經過試驗檢驗,,并應符合設計要求。
檢查數(shù)量:全數(shù)檢查,。
檢驗方法:檢查輕板合格證,、輕板檢驗報告。
8.2.3 輕板的預埋件,、預留孔洞規(guī)格,、數(shù)量應符合本標準和設計要求。
檢查數(shù)量:全數(shù)檢查,。
檢驗方法:對照本標準和設計圖紙進行觀察,。
8.2.4 輕板不應有影響結構性能和安裝、使用功能的尺寸偏差,,當尺寸偏差影響結構性能以及影響安裝,、使用功能時,不得使用,。
檢查數(shù)量:全數(shù)檢查,。
檢驗方法:量測,檢查技術方案,。
8.2.5 連接材料,、防水材料、保溫材料應符合本標準和設計要求,。
檢查數(shù)量:全數(shù)檢查,。
檢驗方法:觀察并檢查產品合格證書。
檢驗方法:對照本標準和設計圖紙進行觀察,。
Ⅱ 一般項目
8.2.6 輕板的外觀質量不宜有一般缺陷,。外觀質量一般缺陷應按表8.2.6的規(guī)定進行外觀檢查,,對已經出現(xiàn)的一般缺陷應按技術方案進行處理,并應重新驗收,。
檢查數(shù)量:全數(shù)檢查,。
檢驗方法:量測,檢查技術方案,。
8.2.7 輕板外形,、預埋件、預留孔洞的尺寸允許偏差及檢驗方法應符合表8.2.7的規(guī)定,。
檢查數(shù)量:每個檢驗批,,現(xiàn)場抽查5%,且不應少于3件,。
▼ 展開條文說明
8.2.1~8.2.7 本節(jié)主要規(guī)定了輕板結構作為結構的主要材料,,包括輕板、輕板上的預埋件及預留孔洞,、連接材料,、防水材料等的驗收規(guī)定,保溫材料可以作為保溫分項進行驗收,。8.3 安裝及成品
8.3 安裝及成品
Ⅰ主控項目
8.3.1 輕板之間的連接應符合本標準第6.2節(jié)的規(guī)定和設計要求,。
檢查數(shù)量:全數(shù)檢查。
檢驗方法:觀察,、檢查施工記錄,,包括隱蔽工程記錄。
8.3.2 當輕板之間采用專用膠粘劑或專用砂漿填充連接時,,應檢查填充材料的強度,,并應在填充材料達到設計強度要求時安裝上一層結構。
檢查數(shù)量:全數(shù)檢查,。
檢驗方法:觀察,、檢查施工記錄及填充材料強度,包括隱蔽工程記錄,。
Ⅱ一般項目
8.3.3 墻板安裝位置,、平整度、垂直度允許偏差應符合表8.3.3的規(guī)定,。
檢查數(shù)量:全數(shù)檢查,。
▼ 展開條文說明
8.3.1~8.3.3 本節(jié)主要規(guī)定了輕板結構安裝連接節(jié)點的驗收要求,本標準第6.2節(jié)給出了詳細的構造要求,,驗收主要檢測是否按構造要求進行安裝和連接,。當采用專用膠粘劑或專用砂漿連接時,,膠粘劑和專用砂漿的強度是關鍵,,必須進行試驗驗證,。
安裝完成輕板結構的外觀主要是通過測量來驗收,檢查是否滿足安裝的允許偏差值,。 附錄A 輕板抗力設計值試驗確定方法
附錄A 輕板抗力設計值試驗確定方法
A.0.1 輕板受彎,、軸心受壓、受剪承載力設計值可采用本附錄試驗方法確定,,試驗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試驗方法標準》GB/T 50152的相關規(guī)定,。
A.0.2 輕板試件宜采用足尺,試件與試驗裝置之間的連接,、支承方式應能合理,、有效地模擬結構構件的受力狀態(tài)。墻板軸心受壓試驗應采用側向支撐措施,,得到不考慮高厚比與偏心距影響的軸心受壓承載力,。
A.0.3 對相同型號輕板的同一性能X進行試驗測試,有效試件數(shù)量不少于3件,,輕板達到承載力極限狀態(tài)判斷準則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試驗方法標準》GB/T 50152的規(guī)定,,并應按表A.0.3確定承載力檢驗系數(shù)[γu]。
A.0.4 同型號輕板性能X量測結果考慮承載力檢驗系數(shù)后的統(tǒng)計特征值應按下列公式計算:
式中:Xi——性能X的第i個測量值,,X包括受彎,、軸心受壓、受剪承載力等,;
Xdi——第i個測量值Xi考慮承載力檢驗系數(shù)后的數(shù)值,。
A.0.5 對試驗中多次量測系列數(shù)據(jù)中與其余量測值有明顯差異的可疑數(shù)據(jù)Xdi,可按下式決定取舍:
式中:dn——合理的誤差限制,,按表A.0.5取值,。
A.0.6 輕板性能X的抗力設計值Xd可按下列公式計算得到:
式中:ks——分位值為0.05時的單側容限系數(shù),按表A.0.6取值,。
▼ 展開條文說明 A.0.1~A.0.6 本附錄給出了依據(jù)試驗確定構件承載力的方法,,參照了《工程結構可靠性設計統(tǒng)一標準》GB 50153-2008附錄D“試驗輔助設計”中的經典統(tǒng)計方法以及國際標準《General principles on reliability for structures》ISO 2394-2015的相關條文,當性能X服從正態(tài)分布時,,其設計值Xd可按下列公式確定:
式中:mX——性能X的平均值,; SX——性能X的標準差; knk——標準值單側容限系數(shù),; ηd——換算系數(shù)的設計值,,換算系數(shù)的評估主要取決于試驗類型和材料; γm——分項系數(shù),,具體數(shù)值應根據(jù)試驗結構的應用領域來選定,。 《工程結構可靠性設計統(tǒng)一標準》GB 50153-2008未給出系數(shù)ηd和γm的取值,結合《混凝土結構試驗方法標準》GB/T 50152-2012中承載力檢驗系數(shù)[γu]給出,,也就是近似取 =1/[γu]這樣就可以得到公式:
考慮到不同試件破壞形式可能不同,,采用的[γu]值也會不同,,就將[γu]的考慮放在了前面,對每個試驗數(shù)據(jù)Xi先考慮[γu],,得到式(A.0.6),。
附錄B 輕板撓度與裂縫試驗檢驗方法
附錄B 輕板撓度與裂縫試驗檢驗方法
B.0.1 輕質樓板(屋面板)、輕質墻板在按本標準附錄A得到抗力設計值后,,可采用本附錄方法檢驗輕板的正常使用性能,,試驗方法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試驗方法標準》GB/T 50152的規(guī)定。
B.0.2 撓度檢驗應在使用狀態(tài)試驗荷載作用下,、持荷結束時量測撓度值,,撓度試驗檢驗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式中:a0s——在使用狀態(tài)試驗荷載作用下,構件的撓度實測值(mm),;
[af]——構件撓度設計的限值(mm),,輕質樓板、屋面板應取跨度的1/300,;
θ——考慮荷載長期效應組合對撓度增大的影響系數(shù),。受壓側配筋率ρ′=0時,取θ=2.0,;ρ′=ρ時,,取1.6;其他情況線性插值,。
B.0.3 裂縫寬度檢驗應在使用狀態(tài)試驗荷載作用下,、持荷結束時量測裂縫寬度,并取量測結果的最大值作為最大裂縫寬度實測值,,構件裂縫寬度試驗檢驗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式中:ω0s,,max——在使用狀態(tài)試驗荷載作用下,構件的最大裂縫寬度實測值(mm),;
[ωmax]——構件最大裂縫寬度檢驗允許值(mm),,按表B.0.3采用。
▼ 展開條文說明
B.0.1~B.0.3 本附錄依據(jù)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試驗方法標準》GB/T 50152-2012給出,。 本標準用詞說明本標準用詞說明 1 為便于在執(zhí)行本標準條文時區(qū)別對待,,對于要求嚴格程度不同的用詞說明如下: 1)表示很嚴格,非這樣做不可的: 正面詞采用“必須”,;反面詞采用“嚴禁”,; 2)表示嚴格,在正常情況下均應這樣做的: 正面詞采用“應”,;反面詞采用“不應”或“不得”,; 3)表示允許稍有選擇,在條件許可時首先應這樣做的: 正面詞采用“宜”,;反面詞采用“不宜”,; 4)表示有選擇,,在一定條件下可以這樣做的,采用“可”,。 2 條文中指明應按其他有關標準執(zhí)行的寫法為:“應符合……的規(guī)定”或“應按……執(zhí)行”。 引用標準名錄引用標準名錄 1 《建筑模數(shù)協(xié)調標準》GB/T 50002 2 《建筑結構荷載規(guī)范》GB 50009 3 《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GB 50010 4 《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GB 50011 5 《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GB 50016 6 《鋼結構設計標準》GB 50017 7 《冷彎薄壁型鋼結構技術規(guī)范》GB 50018 8 《建筑結構可靠性設計統(tǒng)一標準》GB 50068 9 《混凝土結構試驗方法標準》GB/T 50152 10 《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guī)范》GB 50204 11 《民用建筑工程室內環(huán)境污染控制規(guī)范》GB 50325 12 《鋼結構焊接規(guī)范》GB 50661 13 《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規(guī)范》GB 50666 14 《碳素結構鋼》GB/T 700 15 《低合金高強度結構鋼》GB/T 1591 16 《連續(xù)熱鍍鋅和鋅合金鍍層鋼板及鋼帶》GB/T 2518 17 《變形鋁及鋁合金化學成分》GB/T 3190 18 《耐候結構鋼》GB/T 4171 19 《鋁合金建筑型材》GB/T 5237 20 《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 6566 21 《蒸壓加氣混凝土性能試驗方法》GB/T 11969 22 《硅酮和改性硅酮建筑密封膠》GB/T 14683 23 《連續(xù)熱鍍鋁鋅合金鍍層鋼板及鋼帶》GB/T 14978 24 《混凝土外加劑中釋放氨的限量》GB 18588 25 《不銹鋼和耐熱鋼 牌號及化學成分》GB/T 20878 26 《預拌砂漿》GB/T 25181 27 《輕骨料混凝土應用技術標準》JGJ/T 12 28 《鋼筋焊接及驗收規(guī)程》JGJ 18 29 《冷拔低碳鋼絲應用技術規(guī)程》JGJ 19 30 《鋼筋焊接網混凝土結構技術規(guī)程》JGJ 114 31 《建筑隔墻用輕質條板通用技術要求》JG/T 169 32 《聚氨酯建筑密封膠》JC/T 482 33 《聚硫建筑密封膠》JC/T 483 34 《耐堿玻璃纖維網布》JC/T 8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