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五一”長假期間,,我們一行到魏家塢,,到魏順家去賞奇石,采阿公公,,順便品嘗他用有機大米釀造,、且釀制時摻了桂花的“桂花燒酒”。那天下午,,我隨魏順爬上他家后山,,我采阿公公,他采野蔬,。當時不知道魏順采的究竟是什么野蔬,。晚餐時,半盆野蔬上了桌,,都是嫩芽尖,,細細長長,,曲曲彎彎。因為量不多,,我也僅僅品嘗個囫圇而已,,但他把這種野蔬說得很神奇,倒是激起了我拍照識草的情趣來,。 后來我在泉溪書房背后堤埂上拍照識草,,第一個認識的是烏蘞莓,俗稱母豬藤,、紅母豬藤,、五爪龍、五葉藤,、五龍草等等,。這種烏蘞莓,在我老家到處瘋長,。百度識圖后,,知道它全草入藥,于是先試著燉水喝,,有股草的氣味,,但不難下咽。后來,,我索性去挖了幾枝,,將它種在自家花園。母親看到我的舉動,,驚訝地說:“這是豬娘藤,,長得到處都是,有什么好種的,?”我說它是草藥,,可以當菜吃。 再后來,,我把這件事告訴魏順,,又帶他實地察看究竟。他說我上次在他家吃的野蔬,,正是這種東西,。但在他眼里,這種東西不叫烏蘞莓,,而叫絞股藍。 絞股藍的名字我早已耳聞,,且知道它是降三高的,。但我不承認烏蘞莓就是絞股藍,。烏蘞莓就是烏蘞莓,絞股藍就是絞股藍,。烏蘞莓是葡萄科植物,,絞股藍是葫蘆科植物。絞股藍別名也叫七葉膽或五葉參,,但五葉參多與五葉的烏蘞莓相混淆,。它們的模樣有明顯區(qū)別:烏蘞莓的莖為四棱近方型,而絞股藍的莖為圓型且表面有條條縱棱紋,,且更纖細,;烏蘞莓卷須光滑無毛,而絞股藍有細絨毛,。烏蘞莓是五葉,,而絞股藍有七葉甚至九葉。烏蘞莓和絞股藍均可入藥,,但各自功效不同,。 我也學(xué)著魏順的樣子,采摘烏蘞莓的嫩尖,,放幾片大蒜炒著吃,。吃時無異味,有滑溜感,,但比同樣滑溜的空心菜要好吃得多,,我不愛吃空心菜,但我愛吃烏蘞莓,。遺憾的是,,我采摘的季節(jié)已相對較晚,都已在開花坐果了,,所以哪怕采的是嫩尖,,但吃起來依然感覺有些老,嚼起來格吱格吱的,。 那天我把采摘來的烏蘞莓放在盆里,,順便又拍了一個照,百度識別的結(jié)果竟顯示為絞股藍,。這下我終于明白,,為什么魏順非說它是絞股藍,卻原來兩種植物的嫩尖長得一模一樣,,連百度也分不清青紅皂白了,。 (百度識別錯識,其實是烏蘞莓的嫩尖) 我非要把這件事弄個水落石出,,后來又去淘寶查看了一個究竟,。發(fā)現(xiàn)一個奇怪的現(xiàn)象,,很多人確實把這兩樣?xùn)|西給搞混了。哪怕是賣絞股藍的網(wǎng)店,,他說他賣的是七葉的絞股藍,,可它展示的圖片卻是五葉的烏蘞莓。這就讓我生出一個懷疑:網(wǎng)店上的絞股藍,,雖標榜是七葉的,,但極有可能是用五葉的烏蘞莓充數(shù),一旦做成了茶,,誰還能看得清幾葉,?而且,烏蘞莓易見,,絞股藍少見,,至少我現(xiàn)在還沒有發(fā)現(xiàn)跟烏蘞莓長得有點像的絞股藍。 我在城里走路的時候,,也經(jīng)??吹玫綖跆`莓,可知這種草的普遍性,。它之所以被冠以豬娘藤,、母豬藤,說明它曾一度是農(nóng)民眼里的豬草,。至于它的中藥價值,,則已少有人說得出來了。 夏秋季節(jié),,是收獲烏蘞莓的時候,。或割取藤莖,,或挖出根部,,除去雜質(zhì),洗凈,,切段,,曬干或鮮用均可。或煎湯內(nèi)服,,或搗敷外用,。當然,浸酒也完全可以,。它的功能主治是:清熱利濕,,解毒消腫。治療的病似乎包羅萬象:治癰腫,疔瘡,,痄腮,,丹毒,,風(fēng)濕痛,,黃疸,痢疾,,尿血,,白濁,咽喉腫痛,、癤腫,、跌打損傷、毒蛇咬傷,。有中草藥書籍可供稽查,,如: 《唐本草》:“主風(fēng)毒熱腫,游丹,,蛇傷,,搗敷并飲汁。”《履巉巖本草》:“治癰疽發(fā)背,,搗爛罨患處,。”《綱目》:“涼血解毒,利小便,;根擂酒服,,消癤腫。”《草木便方》:“清熱解毒,,涂瘡毒,,消結(jié)核,九子虛氣瘍,。補益虛損,。”《分類草藥性》:“去風(fēng)散痰。治五種黃病,,母豬風(fēng),;涂瘡毒。”《江蘇植藥志》:“熱水泡,,熏腿可止痛,。”《貴陽民間藥草》:“治風(fēng)濕癱瘓。”《湖南藥物志》:“治偏頭風(fēng),,痔瘡,。”《閩東本草》:“治熱瀉,血痢。”…… 其實烏蘞莓這個稱呼,,是就它的果實而言的,。秋天的時候,這種無人問津的植物,,默默地結(jié)出一串串像藍莓一樣的果子,,偏偏這種果子有毒,既不能食用,,也不能藥用,,我們從小就對它望而生畏。我老家的堤坡上四處蓬勃生長的烏蘞莓,,就是靠這種果子,,一年年傳承蔓延的,最后竟把滿畈滿坡的土地都霸占了,。烏蘞莓長在地上的,,是一根多枝多葉的長長的藤。而它在地底下的根,,則是注意力相對集中的又粗又長的藤,。這種藤根,是最好的中草藥,,農(nóng)民翻土?xí)r狠它絆住鋤頭,,那是因為不知道它價值的緣故。 上周末,,我采摘了兩盤烏蘞莓的嫩尖,,做成了一道野蔬,用以招待泉溪嘉賓,。我是知道它的食療價值的,,且自己必先親自品嘗,不知道客人們敢不敢吃,、愛不愛吃,。不愛吃也沒關(guān)系,反正這東西唾手可得,,你越采,,它越長,生生不息,。 (絞股藍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