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元二年(761)的杜甫及杜詩 (小河西) 上元二年(761)三月,,史思明為其子史朝義所殺,但安史之亂并未結束,。 三月,,崔光遠接替李若幽任劍南節(jié)度使及成都尹?!?span style="color:black">《舊唐書-肅宗紀》上元二年二月:“癸亥(初八),,以鳳翔尹崔光遠為成都尹、劍南節(jié)度,、度支營田觀察處置等使,。”】或此后不久,,高適接替王縉任蜀州刺史,。 四月二十八日,東川發(fā)生段子璋叛亂,。因東川節(jié)度使李奐奏請撤換梓州刺史段子璋,,由此招來報復。段子璋舉兵襲李奐于綿州,李奐敗逃成都,。五月十六日,,西川節(jié)度使崔光遠率部與李奐共同攻克綿州,擒殺段子璋,。在擒殺段子璋過程中,,西川軍牙將花敬定縱容士兵大肆擄掠,殘殺數(shù)千人,,立下平亂之功的崔光遠因之被朝廷追究,,約在十月郁郁而終,成為叛亂犧牲品,。 史料一:《舊唐書-肅宗紀》上元二年四月:“壬午,,梓州刺史段子璋叛,襲破遂州,,殺刺史嗣虢王巨,。東川節(jié)度使李奐戰(zhàn)敗,奔成都,?!保ㄎ逶拢耙椅矗瑒δ瞎?jié)度使崔光遠率師與李奐擊敗段子璋于綿州,,擒子璋殺之,。綿州平?!?/span> 史料二:《舊唐書-李巨傳》:“屬劍南東川節(jié)度兵馬使,、梓州刺史段子璋反,以眾襲節(jié)度使李奐于綿州,,路經(jīng)遂州,,巨蒼黃修屬郡禮迎之,為子璋所殺,?!保?/span>此史料不確:綿州在梓州北,遂州在梓州南,。何來“路經(jīng)”,?) 史料三:《舊唐書-高適傳》:“后梓州副使段子璋反,以兵攻東川節(jié)度使李奐,,適率州兵從西川節(jié)度使崔光遠攻于(子)璋,,斬之。西川牙將花驚定者,,恃勇,,既誅子璋,,大掠東蜀。天子怒光遠不能戢軍,,乃罷之,,以適代光遠為成都尹、劍南西川節(jié)度使,?!保?/span>此史料有誤:代光遠為成都尹的是嚴武。不排除在嚴武到成都之前,,高適曾短暫主政西川,。) 史料四:《舊唐書-崔光遠傳》:“(上元)二年,兼成都尹,,充劍南節(jié)度營田觀察處置使,,仍兼御史大夫。及段子璋反,,東川節(jié)度使李奐敗走,投光遠,,率將花驚定等討平之,。將士肆其剽劫,婦女有金銀臂釧,,兵士皆斷其腕以取之,,亂殺數(shù)千人,光遠不能禁,。肅宗遣監(jiān)軍官使按其罪,,光遠憂恚(huì)成疾,上元二年十月卒,?!?/span> 這年初,杜甫游訪蜀州新津縣,,時蜀州刺史仍為王縉,。 這年秋,杜甫到過蜀州唐興縣,,與唐興縣令王潛有交流,。時蜀州刺史為高適。 這年九月,,或因肅宗病,,去上元年號?!杜f唐書-肅宗紀》上元二年九月:“(壬寅制):自今已后,,朕號唯稱皇帝,其年號但稱元年,去上元之號,?!薄顿Y治通鑒》上元二年:“去年號,但稱元年,,以建子月為歲首,,約皆以所建為數(shù)?!奔矗荷显晔辉路Q“元年建子月”,,十二月稱“元年建丑月”,之后依次稱“元年建寅月”,、“元年建卯月”,、“元年建辰月”、“元年建巳月”,。因為建巳月肅宗崩了,,元年建巳月改稱寶應元年(762)四月。 這年冬,,蜀州刺史高適曾赴杜甫草堂,。杜甫也曾再次來蜀州,為皂江竹橋落成贊歌,。 這年秋,,嚴武接替李奐任東川節(jié)度使及綿州刺史;這年冬,,嚴武兼西川節(jié)度使及成都尹,。嚴武到達成都時或已近冬末。嚴武在蜀地與杜甫的交誼自此開始,。 上元二年的杜詩(卷07) 杜詩卷07共收錄杜甫上元二年(761)詩作77首,。其中七律6首。五律38首,。七絕21首,。七古4首。五古4首,。五絕3首,。五排1首。
|
|
來自: 小河西 > 《杜詩解讀(卷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