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今天是大暑的節(jié)氣,,老張同志提醒大家要防止身體和情緒“中暑”,。還在上班的朋友們,多喝水,,多喝綠豆湯,,盡量不要在太陽底下暴曬;在家休息的朋友們,,空調也不要一個勁地吹,,注意老胳膊老腿。 老張帶領大家看看,,古代的人們都是如何納涼避暑,。 一說古人納涼,肯定首先想起扇子了,。搖扇,古人稱之為“搖風”,,又叫“涼友”,,看看古人的扇子,即使是納涼工具,,也做得詩情畫意,。 翠花,上搖扇,。 女版的扇子跟男版的區(qū)別還是很明顯的,,這樣的納涼工具在電視或者電影里經(jīng)常見。女子慢搖小圓扇子,,娉婷婀娜,,香風陣陣,“寶扇持來入禁宮,,本教花下動香風”,。 而男人用的扇子,電視上演的都是才子搖扇子,?!盀閻奂t芳滿砌階,教人扇上畫將來,。葉隨彩筆參差長,,花逐輕風次第開”。唐伯虎,,從《明朝那些事兒》上知道,,那個意氣風發(fā)的年輕人、懷才不遇的中年人,、心灰意冷的老人,,是那個在無奈中痛苦掙扎,、無比絕望的靈魂。一把辛酸淚的人生,,在電視電影上卻是這種風流荒誕的形象,。 當然,諸葛亮老先生的鵝毛大扇子也很個性,??础度龂萘x》,“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為唐國強飾演的諸葛亮傾倒。為之流淚,,為之扼腕嘆息,,恨死那個扶不起來的阿斗。 到了現(xiàn)代對于扇子的記憶,,應該是平民生活里的場景,,是夜晚躺在門口的涼席上,遙望天空的星星,,一邊的奶奶,,在搖著蒲扇。就是現(xiàn)在,,農(nóng)村里的老人納涼,,還是少不了扇子。 納涼的又一個工具,,美其名曰:竹夫人,。 竹夫人:竹篾編織品,熱的時候抱著,,降溫,,上圖片。 這種場景是不是很平民,?困得時候,,隨時隨地抱著竹夫人就睡。不知道山里的百姓,,是不是都抱著這樣的工具涼快,? 還有很多類似的納涼工具,比如:瓷枕。 寶寶心里苦,,寶寶不說,。中國自古以來就是瓷器王國,古人用瓷器做了盤子,、碗,,花瓶、茶具,,當然也會想到用來做枕頭,。這種瓷器枕頭,看著就透心涼,。 平民化的納涼方法還有很多,,比如穿衣服納涼:魏晉前,男人愛打赤膊,,女人穿開襠褲,;唐朝,女性追崇薄,、透,、露,多半穿半臂裝和袒胸裝,。 還有上山鉆洞,,下河洗澡,,采蓮,,喝蓮子湯等等等,都是夏天納涼的方式,。這些都是草民的避暑方式,,那么帝王老爺子們都是如何避暑呢。 避暑冰塊 根據(jù)現(xiàn)代考古發(fā)現(xiàn),,最早的冰窟出現(xiàn)在周代,。當然,這種奢侈豪華的“電冰箱”只有官府才有,,普通百姓無法享受,。一般來說,官府在頭年冬天大量貯藏天然冰雪于冰窟中,。第二年夏天,,便從冰窟中取出冰塊或白雪,擺放在居室中就成了“冰盤”,。到了明清時期,,這種冰塊避暑的方式已經(jīng)進入尋常百姓家。每到盛夏時,官民就會大量用冰:“取一桶冰,,鑿孔置于地,,涼風滿屋”。 避暑涼屋 唐朝的宮廷建有專門用于夏天避暑的涼殿,,在涼殿中央安裝機械傳動的制冷設備,,采用冷水循環(huán)的原理,用扇輪轉搖,,產(chǎn)生的風力將冷氣送入殿中,。 后來發(fā)展為利用機械將冷水送向屋頂,任其沿屋檐直下,,形成人造水簾,,激起涼氣,達到消暑的目的,。 老祖宗們確實夠聰明的,。 古代皇帝過夏天是“有錢,任性”,。幾乎每個朝代的皇帝都會大興土木修建避暑山莊,,山莊里有用人力或者水力驅動的機械風扇,同時還會用機關將冷水抽到房頂順著瓦片留下來降溫,。各種冰鎮(zhèn)的吃喝,,那更是琳瑯滿目,大名鼎鼎的承德避暑山莊,,就是這些避暑山莊的佼佼者,。 古人們納涼的方式應該還很多,我就不一一列舉了,。但是我最崇拜的是能達到“心靜自然涼”的狀態(tài),。“何以消煩暑,,端坐一院中,。眼前無長物,窗下有清風,。散熱由心靜,,涼生為虛空。此時身自保,,難更與人同,。”這是最高境界的納涼了,。 去加油站加油的時候,,加油的師傅說,,以后全球變暖,夏天到了五六十度,,會不會沒發(fā)過了,。我說不可能,人是會適應的,,就像非洲,,世界最高氣溫伊拉克巴士拉 58度,人照樣能跑能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