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頓 海頓素有“交響曲之父”的美名,。這部作品之所以命名為“驚愕”,,是得名于作品的第二樂章。據(jù)說海頓寫此曲的目的是為了嘲笑那些坐在包廂中的對音樂不懂裝懂,,而又附庸風(fēng)雅的貴婦人們,他故意在第二樂章中安祥柔和的弱奏之后突然加入一個全樂隊合奏的很強(qiáng)的屬七和弦,。實際演出中,,當(dāng)樂隊演奏到那段旋律時,那些貴婦人們果然從睡夢中驚醒,,以為發(fā)生了什么重大的事情,,甚至想逃出劇場,,這部交響曲因此而成名,于是后人也就給此曲冠以“驚愕”的標(biāo)題,。這部交響曲是海頓最為著名的交響曲之一,,被認(rèn)為是古典交響樂的豐碑,樂曲中充滿了生機(jī)盎然的民間歌舞氣息和明快歡樂的情緒,。 II. Andante Eduard van Beinum;The Concertgebouw Orchestra of Amsterdam - Haydn: Symphony No. 94 in G Major,莫扎特 這是莫扎特最后的三大交響曲之一,,是他的交響曲中最廣為人知的作品。完成于1788年,,整部交響曲熱情洋溢,,有著充滿感情化的理念。莫扎特音樂的總體風(fēng)格是明快樂觀,、積極向上的,。但是,面對現(xiàn)實的作曲家不可能不在自己的音樂中留下痕跡,,慣用開朗的大調(diào)創(chuàng)作的莫扎特這一次卻使用了壓抑凄涼的g小調(diào)作為《第40交響曲》的基調(diào),。 Symphony No. 40 in G Minor, K. 550: I. Molto Allegro Mozart Festival Orchestra - Mozart貝多芬 每當(dāng)提到到貝多芬的《第五交響曲》,人們就會想到一個聲音“噔…噔…噔…噔…”,,這就是著名的“命運的叩門”,,是對解釋貝多芬《第五交響曲》最簡短而又最形象化的注釋。在創(chuàng)作這部作品時,,貝多芬的耳聾已完全失去治愈的希望,,他徘徊在命運與希望、現(xiàn)實與理想的斗爭中,,這部作品如同一首從黑暗走向光明的凱歌,,是古典音樂中最受歡迎,也是最常被演奏的交響曲之一,。 I. Allegro con brio Berliner Staatskapelle;Daniel Barenboim - Beethoven: Symphony No. 4&No. 5貝多芬于1818至1824年間創(chuàng)作的交響曲,,也是他完成的最后一部交響曲。這部作品篇幅宏大,,長達(dá)一個小時之上,。貝多芬也是首個在交響曲中使用人聲的作曲家,末樂章的歌詞由德國詩人席勒的《歡樂頌》中部分詩句改編,,該作品的別稱“合唱”由此而來,。 Symphony No. 9 in D Minor, Various Artists - Ludwig Van Beethoven勃拉姆斯 勃拉姆斯被人稱作“貝多芬之后的最后一位古典主義音樂大師”的勃拉姆斯,在音樂史上占有崇高地位,?!〔匪挂还仓蛔饔?/span>4首交響曲,在創(chuàng)作交響曲之前,,勃拉姆斯已經(jīng)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協(xié)奏曲,、歌曲和室內(nèi)樂,,并據(jù)此贏得了極高的聲望??墒撬牡谝徊拷豁懬鷧s問世很晚,,從構(gòu)思到完成,總共花了21年的時間?,F(xiàn)今這4首交響曲與貝多芬的9首曲交響曲一樣,,是音樂會上演奏得最頻繁的曲目。 I. Un Poco Sostenuto London Philharmonic Orchestra - Brahms Symphony No 1柴可夫斯基 這部作品是作曲家柴可夫斯基最后完成的音樂作品,,于1893年創(chuàng)作,。同年10月28日于圣彼德堡作首演,九天之后,,柴可夫斯基便逝世了,。這首交響曲正如標(biāo)題所示,強(qiáng)烈地表現(xiàn)出“悲愴”的情緒,,這一點也就構(gòu)成本曲的特色,。柴科夫斯基音樂旋律的優(yōu)美,管弦樂精巧等特點,,都在本曲中得到深刻的印證,。這部作品不僅是柴科夫斯基作品中最杰出的樂曲之一,也是古今交響曲中的精品,。 德沃夏克 1892年,,美國紐約國家音樂學(xué)院聘請德沃夏克出任該院的院長,德沃夏克則應(yīng)邀赴美,?!兜诰沤豁懬肥堑挛窒目嗽诿绹A舻膶⒔昶陂g內(nèi)創(chuàng)作的,這部交響樂實際上是作者對于美國所在的“新大陸”所產(chǎn)生的印象的體現(xiàn),,曲中雖然有類似“黑人靈歌”與美洲“印第安民謠”的旋律了出現(xiàn),,但德沃夏克并不是原封不動地將這些民謠歌曲作為主題題材,而是在自己的創(chuàng)作中樂思中揉進(jìn)這些民謠的精神而加以表現(xiàn),。 Symphony No. 9 in E Minor, Op. 95 Berliner Philharmoniker;Herbert Von Karajan - Recomposed馬勒 馬勒的《第二號交響曲》因為末樂章使用德國詩人克洛普施托克的詩作《復(fù)活》,,故也稱為《復(fù)活交響曲》。這部作品完成于1888年至1894年間,,與《第一號交響曲》比起來,,管弦樂編制的規(guī)模更大,同時還有聲樂部分,。 II. Andante Moderato / III. In Ruhig Fliessender Bewegung New York Philharmonic - Mahler Symphony No 2西貝柳斯 《D大調(diào)第二交響曲》作于1900年到1902年之間,,并由作者親自指揮初演,是西貝柳斯交響曲作品中最流行的一部。這部交作品不但繼承了先人的傳統(tǒng),,也明顯地體現(xiàn)出西貝柳斯的個性。作者本人稱這部作品描寫的是“芬蘭為政治自由而斗爭”,,有著很強(qiáng)烈的芬蘭風(fēng)土氣息,,和濃厚的北歐民謠色彩。 Symphony No. 2: I. Allegretto Sir Colin Davis;Jean Sibelius;London Symphony Orchestra - Sibelius: Symphonies Nos. 1-7, Kullervo肖斯塔科維奇 肖斯塔科維奇可能是音樂家中最具有爭議的人物,?!?/span>d小調(diào)第五交響曲》創(chuàng)作于1937年,規(guī)模宏大,,風(fēng)格鮮明,,具有“貝多芬的精神”。同年11月21日由穆拉文斯基率領(lǐng)列寧格勒管弦樂團(tuán)作首演,,獲得極大的成功,,根據(jù)當(dāng)年樂團(tuán)總監(jiān)憶述,鼓掌達(dá)半小時之久,。 I. Moderato National Symphony Orchestra Washington;Mstislav Rostropovich - 100 Great Symphonies (Part 3)來源:大麥古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