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腹股溝疝氣的中醫(yī)治療1,、當歸茯苓湯治疝氣 功能主治:溫經(jīng)散寒,,清熱利濕,活血益氣,,補腎益肝,。主治疝氣。 偏方組成:當歸,、茯苓,、枸杞各15克,肉桂,、烏藥,、小茴香各10克,海沉香5克,。 用法用量:每日1劑,,水煎服。7日為1療程,。 2,、檳榔佛手湯治疝氣 功能主治:疏肝理氣,散寒止痛,。主治疝氣,。 偏方組成:檳榔、佛手各18克,,吳茱萸,、香附、荔枝核,、黃芪各15克,,小茴香、橘核各12克,,干姜10克,,肉桂、甘草各6克,。 用法用量:每日1劑,,水煎服。 3,、茯苓白術桂枝湯治小兒疝氣 功能主治:溫經(jīng)通脈,,燥濕健脾。主治小兒疝氣,。 偏方組成:茯苓,、白術、臺烏藥各9克,,桂枝6克,,炙甘草3克。 用法用量:每日1劑,,水煎服,。 加減:伴咳嗽者,加桔梗,、川貝母各6克,;疝痛甚者,加木香,、元胡各6克,;體質虛者,加黃芪、當歸各6克,。 二,、腹股溝疝氣的癥狀1、腹股溝部腫塊:腹股溝斜疝的重要臨床表現(xiàn)是腹股溝部有一腫塊突出,。早期腫塊較小可局限于腹股溝部隨病程進展,,腫塊逐漸增大并進入陰囊,形成上端狹小并向外斜行入腹股溝管,,下端寬大,、豐滿,類似梨狀的典型腹股溝斜疝腫塊,。易復性腹股溝斜疝腫塊常在站立,、行走勞動或咳嗽時出現(xiàn),安靜和平臥休息時自動回納或用手按摩后消失,。 2,、局部脹痛:易復性腹股溝斜疝除腹股溝部有腫塊外,常無特殊癥狀偶感局部脹痛,,甚至引起上腹或臍周隱痛,。難復性腹股溝斜疝則表現(xiàn)為不同程度的酸脹和下墜感。這些癥狀隨腫塊出現(xiàn)而發(fā)生,,腫塊消失而緩解,。 3、消化不良或慢性便秘:此癥狀多見于滑動性腹股溝斜疝,。由于盲腸,、乙狀結腸或膀胱等臟器已構成疝囊的一部分,故病人常有一些“消化不良”和慢性便秘等消化道癥狀及排尿不盡感滑動疝一般腫塊巨大,,多見于40歲以上男性,,且右側多于左側 三、疝氣按摩哪些穴位1,、揉外勞宮2分鐘 位置:在手背中央與內勞宮相對,。 手法:揉法,以手指指肚吸定于一定部位或穴位上,,做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旋轉揉動,。 操作:用拇指揉,稱揉外勞宮,。揉100~200次,。 2、推補腎2分鐘 位置:小指末節(jié)羅紋面,。 手法:推法,,以拇指側面或指肚,,在穴位上作直線推動。 操作:沿著小指從指根一直推到指尖,,推100~300次,。 3、推補脾2分鐘 位置:拇指末節(jié)螺紋面,。 手法:推法,,以拇指側面或指肚,,在穴位上作直線推動,。 操作:將小兒拇指屈曲,沿著拇指的側面從指間一直推到指根,,推100~300次,。 4、搗小天心5分鐘 位置:在掌根,,大小魚際交接之凹陷中,。 操作:用拇指甲掐揉之,稱掐揉小天心,;用食指或中指微曲,,以指尖或指間關節(jié)搗之。 作用:清熱,,鎮(zhèn)靜,,利尿,明目,。 以上就是疝氣按摩哪些穴位的一些相關內容,,按摩治療疝氣可以結合文中介紹的幾個按摩手法,這樣治療的效果會更好哦,。 疝氣的食療方 1,、茴香粥。小茴香15克,,粳米100克,。先煎小茴香,去渣取汁,,然后入粳米煮為稀粥,。每日分2次服,3~5日為一療程,。此方有行氣止痛,、健脾開胃功效。適用于小腸疝氣,、脘腹脹氣,、睪丸腫脹偏墜以及鞘膜積液、陰囊橡皮腫等癥。 2,、荔枝粥,。荔枝核30克,粳米50克,。先煎荔枝核,,取汁,入粳米煮粥,,任意食用,。有溫中、理氣,、止痛功效,,可用于寒疝氣痛、小腹冷痛等癥,。 3,、茴香無花果飲。無花果2個,,小茴香9克,,同水煎服,每日2次,??捎糜陴逇猓袦刂猩⒑π?。 四,、小兒疝氣的診斷方法小兒疝氣的診斷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具有典型疝塊的局部和全身癥狀,,又有明確的體征,,確定疝是否存在并不困難。如果僅有疝好發(fā)區(qū)域的腫塊,,或者僅有腹痛,、腹脹、嘔吐,、肛門排便排氣不暢及腸鳴音亢進等腸梗阻的典型表現(xiàn),,此時必須鑒別疝存在與否。對腹壁腫塊應追問腫塊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是否“消失”過,,是否有因腫塊增大引發(fā)消化道癥狀或腹痛史。 2,、體檢時應注意腫塊是否具有壓痛,、加壓腫塊可否縮小或消失,。如果腫塊從不“消失”或縮小,無任何癥狀,,無壓痛,,壓之不縮小,不消失,,特別是腫塊位置與疝好發(fā)部位不一致時,,疝的診斷難以成立。必須指出,,多數(shù)白線疝疝內容物為大網(wǎng)膜,,疝環(huán)小且組織致密,疝塊可以無變化,,無癥狀,,易誤診為腹壁脂肪瘤,。對于機械性腸梗阻,,在尋找梗阻病因時,要考慮發(fā)生疝氣的可能性,,需要作進一步檢查和鑒別診斷,。 3、要仔細檢查疝氣好發(fā)部位,。如腹股溝區(qū),、股部、臍部,、腹白線,、腰部、會等,,了解有無疝塊,,一些隱蔽部位的疝,如腰疝,,疝塊較深,,不易觸及,應注意局部有無壓痛,,必要時應行B超檢查或疝囊造影術,。直腸指檢則對診斷閉孔疝、會陰疝有重要意義,。 通過上面的介紹我們能夠意識到了,,小兒疝氣其實是有很多種類型的,所以發(fā)現(xiàn)我們的孩子出現(xiàn)疝氣的時候,,家長一定要學會辨別,,另外還要根據(jù)醫(yī)生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