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 棗花紛紛,,簌簌作響,飄落在衣巾之上,。村南村北,,響起一片紡車繅絲聲。身穿麻衣的老農在老柳樹下叫賣黃瓜,。 酒意起來,,路途卻又遙遠,只想昏昏欲睡,。烈日高懸,,口渴難耐,,想要喝茶水。敲了一戶人家的院門,,看看能不能討杯茶喝喝,。 注釋
賞析 這是宋代詞人蘇軾于元豐元年(1078)的一首謝雨詞,。 這首詞的寫作背景,,詞人在小序中有所交代:徐門石潭謝雨,道上作五首,。潭在城東二十里,,常與泗水增減清濁相應。 是年,,徐州發(fā)生嚴重旱災,,作為太守的蘇軾曾率眾到城東二十里的石潭求雨。得雨后,,他又與百姓同赴石潭謝雨,。這首詞就是在赴徐門石潭謝雨路上寫成的。 上闕一,、二句,,簌簌衣巾落棗花,村南村北響繰車。是說,,棗花紛紛,,簌簌作響,飄落在衣巾之上,。村南村北,,響起一片紡車繅絲聲。 這兩句交代了謝雨的時間和地點,,即棗花飄落的夏季,從石潭經過一個村莊,。 “棗花”二字,,可確定寫作時間,棗花花期一般在5月至7月,,已經飄落,,說明已是六月底七月初的樣子。 全詞最妙的一句,,莫過于第三句“牛衣古柳賣黃瓜”,。 此句渾然天成,天衣無縫,,貼切至極,,將瓜農賣瓜悠然自得的神情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夏日賣瓜本該很辛苦,,為何詞人筆下卻如此悠然,?這就回到主題“謝雨”上來了。因為下過一場夏雨,,天氣涼快了,,瓜蔬豐收,瓜農才會開心,,怡然自得。 下闋一,、二句,,酒困路長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是說,,酒意起來,路途卻又遙遠,,只想昏昏欲睡,。烈日高懸,口渴難耐,,想要喝茶水,。 這是描寫詞人謝雨途中的辛勞,。為了百姓有雨,,能豐收,,自己辛苦一點又算得了什么。 “敲門試問野人家”一句,,照應了“牛衣古柳賣黃瓜”,。一個從聽覺角度寫辛勞口渴,一個從視覺角度寫農民豐收,。 整首詞意境優(yōu)美,渾然一體,,一幅鄉(xiāng)村安居樂業(yè)的畫卷就在詞人筆下徐徐展開,令人讀后韻味無窮,。 遇見是緣,,點亮在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