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代末30年代初,,中國史學(xué)界,、考古界震動一時的兩大成果之一,便是對殷墟的發(fā)掘,。為了保護殷墟文物不受盜墓者的破壞,,通過對殷墟文物的研究,探索中華文化的源流,,在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專家指導(dǎo)與參加下,,從1928年8月一直持續(xù)到1937年春,總共對殷墟進行了15次的發(fā)掘工作,,歷時達十年之久,。考古工作者克服困難,,精心發(fā)掘,,認真研究,在中華文化的源流問題上取得了一系列有突破性的重大考古成就,。這一成就,,在當(dāng)時曾轟動世界文化界。郭沫若在40年代曾說:“我們要說殷墟的發(fā)現(xiàn)是新史學(xué)的開端,,王國維的業(yè)績是新史學(xué)的開山,,那是絲毫也不算過分的?!雹?/p> 在河南省和山東省的部分地區(qū),,特別是河南省的安陽,保留的商代遺跡最多,,也最完整,。殷墟是對這一地區(qū)商王朝遺跡的總稱。 早在清代中期后的若干年內(nèi),,河南安陽小屯村的農(nóng)民常在地里拾到一種奇形怪狀的東西,,它外表像龜甲獸骨,有些上面刻著無人能識的類似文字般的印跡,,當(dāng)時人就稱這種怪物為“龍骨”,。農(nóng)民們拾到“龍骨”,就托收購藥材的人帶到北京或安國等地賣出,,換些銀錢維持生計,。 光緒二十五年(1899),在北京任國子監(jiān)祭酒的山東福山人王懿榮,,偶然一個機會看到了這種所謂的“龍骨”后,,確認其為可稱無價之寶的殷代甲骨,。在他的宣傳下,殷代甲骨從此名揚天下,。王懿榮生前收購了約1 500片甲骨,。1900年,王氏去世,。 江蘇丹徒人劉鶚早在此前便開始注意收藏甲骨,。王懿榮指出甲骨的價值后,他便派人前往河南求購甲骨,。不久,,劉鶚收藏的甲骨達到了3 000余片。王懿榮生前所藏甲骨的大部分,,也變成了劉鶚的藏品,。光緒二十九年(1903),劉鶚從其藏甲骨中選拓出1 058片,,編成《鐵云藏龜》一書,,這是有史以來第一部關(guān)于甲骨文字的著錄行世。光緒三十年(1904),,孫詒讓在此基礎(chǔ)上寫出了第一部研究甲骨文字的專著《契文舉例》,。甲骨文字的研究開始成為一門獨立的學(xué)科。 隨后,,把甲骨文字研究推向前進的一個重要人物是羅振玉,。羅振玉(1866—1940),字叔蘊,、又字叔言,,號雪堂、貞松老人,,原籍浙江省紹興府上虞縣永豐鄉(xiāng),,生于江蘇省淮安府山陽縣。羅振玉是近代金石學(xué)家的集大成者,,他對甲骨文,、金文、漢晉簡牘和敦煌遺書都有獨到的研究,。光緒三十二年(1906),,羅振玉開始收集甲骨。光緒三十四年(1908),,羅振玉訪知安陽小屯為甲骨文的出土地,,并考訂出這里是殷代晚期之故都,即古籍中所謂“殷墟”,。糾正了唐代杜佑著《通典》以來將洹水之濱指為河亶甲城的謬誤②,。宣統(tǒng)三年(1911),羅振玉曾派家人赴河南安陽采掘并購買甲骨,,總計收得甲骨數(shù)萬片,。民國元年(1912),羅振玉從其收集到的甲骨中選出3 000余片拓墨類次,,編成《殷墟書契前編》20卷問世,。辛亥革命后,羅振玉以前清遺老自居,,避居日本不歸,。1914年,羅振玉在日本編成《殷墟書契菁華》,。兩年后,,羅振玉又出版《殷墟書契后編》一書。羅振玉通過對甲骨文字的辨析,,將研究的視角擴展到商代的文字,、卜法、文化,、禮制等問題上,,并直接促成了后來對安陽殷墟的大規(guī)模發(fā)掘,為商代歷史學(xué),、考古學(xué)的發(fā)展開辟了新天地③,。 這一時期,除了羅振玉外,,端方,、霍保祿、王襄等人對甲骨文字的研究也頗有成績,。一些在華外國人如美國長老會駐山東濰縣傳教士方法斂,,英國浸禮會駐青州傳教士庫壽齡、德國人威爾次,、 日本人西林博,、林泰輔等也收藏并研究甲骨。加拿大人明義士是外人收藏并研究甲骨成就最大的人,,1914年,,明義士在安陽做長老會牧師時就開始收藏甲骨,至1917年他共得到3萬余片甲骨,。當(dāng)年,,明義士從其收藏中選出2 369片,編印成《殷墟卜辭》一書,,此書在上海印刷發(fā)行,。 1899年到1928年的30年間,,殷墟出土的甲骨約在十萬余片左右,研究著述者絡(luò)繹不絕,。在羅振玉,、孫詒讓的影響下,陳憬,、 日本人小島佑馬對商代社會經(jīng)濟進行了探討;胡光煒,、丁山對甲骨卜辭行例、字例,、辭例,、成語的研究取得進展;柯昌濟、商承祚,、陳邦福等人對甲骨文字的研究頗有心得;容庚,、馬衡、聞等人則在甲骨卜辭一般知識及其發(fā)現(xiàn)著錄史的研究方面獲得突破,。 然而,,利用甲骨文字為資料研究商代史、開辟金石學(xué)新天地的當(dāng)推王國維,。 王國維(1877—1927),,浙江省海寧人,字靜安,,號觀堂,。自幼喜愛史書。1898年,,王國維到上海入《時務(wù)報》任校對,。工作之余入羅振玉開設(shè)的東文學(xué)社學(xué)習(xí)日語,與羅振玉相識,。1901年,,羅振玉資助王國維去日本留學(xué)。辛亥革命后,,王國維隨羅振玉旅居日本京都,,在羅氏影響下研究金石學(xué),對甲骨,、金文,、簡牘、度量衡等方面的研究做出成就,。從1915年至1927年間,,王國維利用甲骨文資料寫成了《殷墟卜辭中所見地名考》、《殷卜辭所見先公先王考》及《續(xù)考》,、《殷周制度論》等八篇論文,,對殷周史地,、禮制進行探討。他考證了甲骨卜辭中王亥,、王恒,、上甲,、報乙,、報丙、報丁,、主壬,、主癸、大乙唐,、中宗祖乙和祖某父某兄某等先公先王之名,,第一次證實了《史記·殷本紀》所載商王世系的可靠程度,并據(jù)卜辭加以訂正,。王氏還是提出從稱謂判斷卜辭年代和進行甲骨綴合的第一人④,。 |
|
來自: 夢想童年594 > 《大陸政府機構(gò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