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韭草概述 在農(nóng)村野生植物很多,,不管是大山里的懸崖峭壁石縫里,,還是村邊的田間路旁、河邊,到處都是野生的植物,,這些植物有的矮小,有的植株高大,有的還可以當(dāng)野菜吃,還有一些有很好的藥用價(jià)值被寫進(jìn)藥典,。但更多的動植物不被我們所了解,只能默默的生長在大山深處,,例如烏韭草,。 烏韭草的植物名為烏蕨,多年生草本,,別名解毒藤,、金粉藤、仙鶴尾,、鳳尾連,、孔雀尾、雪仙草,、雉尾草,、細(xì)葉狼雞、金花草,、大金花草,、地柏枝、小葉野雞尾等,。為鱗始蕨科(又稱陵始蕨科)烏蕨屬植物,,植株高達(dá)65厘米。根狀莖短而橫走,,粗壯,,密被赤褐色的鉆狀鱗片。葉近生,,葉柄長達(dá)25厘米,,禾桿色至褐禾桿色;葉片披針形,;羽片15-20對,,互生,密接,。葉堅(jiān)草質(zhì),,干后棕褐色,通體光滑,。孢子囊群邊緣著生,,每裂片上一枚或二枚,頂生1-2條細(xì)脈上,;囊群蓋灰棕色,,革質(zhì),半杯形,寬,,與葉緣等長,,近全緣或多少嚙蝕,宿存,。 是一種民間中草藥,,以其全草供藥用,主要分布在長江以南省區(qū),。 民間稱其為“萬能解毒藥” 烏韭草性味苦,、寒,清熱解毒,、利濕消腫、止血的功效,。主治感冒發(fā)熱,、咳嗽、扁桃體炎,、咽喉腫痛,、腮腺炎、腸炎,、痢疾,、肝炎、濕熱帶下,、癰瘡腫毒,、疼腮、口瘡,、燙火傷,、食物中毒、農(nóng)藥中毒,、狂犬咬傷,、吐血、尿血,、便血和外傷出血,。 烏韭草在民間有“萬能解毒藥”之稱,可用以治療胃癌,,腸癌,、肝炎等,外用治燒傷,、燙傷,,皮膚濕疹。 用于治有機(jī)磷中毒、砒中毒--因本品有較強(qiáng)的解毒作用,,尤善解藥物中毒,。可用本品鮮草250g,,加水搗汁,,內(nèi)服?;蛴帽酒犯刹?0g,,水煎服。服用時(shí)忌鹽,。 創(chuàng)傷出血: (1)烏韭葉曬干,,研極細(xì)末撒患處,紗布包扎,。 (2)鮮烏韭葉搗爛,,敷傷處,紗布包扎,。 急性胃腸炎:鮮烏韭葉60克,,生姜3克;冰糖15克,,食鹽10克,,煎水代茶飲。 治中暑 發(fā)痧:鮮烏韭葉四兩,。搗爛絞汁服,。 治肝炎(急性黃疽型、無黃疸型和傳染性肝炎):烏韭全草三兩,。水煎汁分三次服,,連服十至十五劑。 治急性支氣管炎:烏韭鮮葉二兩,。水煎服,。 治白濁、濕熱帶下:烏韭鮮全草一至二兩,。搗爛絞汁,,調(diào) 米泔水服。 治乳癰:烏韭根莖一兩.水煎,,沖黃酒服,;鮮葉搗爛敷患處。 治結(jié)膜炎:烏韭全草一兩,。水煎服,。 治腳癬糜爛:烏韭全草水煎熏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