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描或長按二維碼 顧問 鐘石山 主編 唐志平 投稿郵箱 [email protected] 老母親的錢 唐傳軼 寫下這個標題,心隱隱作痛,。最近,,鄉(xiāng)下老家一位年逾八旬寡居老太過世了,除了住了一輩子的磚瓦房以外,,還給兒女留下了近四萬元的現(xiàn)金遺產(chǎn),。平日沒有任何經(jīng)濟收入的老人,在人生的最后一場“大考”中,,給了后人一份比較滿意的答卷,。 之所以稱之為人生“大考”,不是筆者的原意,,而是實實在在的普遍現(xiàn)象,,是絕大多數(shù)農(nóng)村老人給自己設(shè)定的“終極”目標,,沒有分數(shù)標準,上不封頂,,下不設(shè)限,,及不及格在老人自個心里,滿不滿意在子女各自心里,,心照不宣,,諱莫如深。這已然不約而同成為農(nóng)村老人的核心價值觀,,并早已悄然成為不成文的風俗,我的母親和嬸母都是如此,,尤其嬸母更是時常念叨著要給后人留下多少多少錢,。 錢,是每一位老母親的命根子,、精神寄托,,身邊有錢才踏實。老人們對錢的熱切普遍要甚于后輩,,她們已經(jīng)基本失去了掙錢的能力,,來源全靠后輩及親鄰在逢年過節(jié)的叩節(jié)禮以及每年的生日賀禮,所以倍加地珍惜,,通常是里三層外三層錢不離身,,即便是鄰里間走動串門,視線也幾乎不離家門,,最放心不下的想必是家中多少藏了點錢吧,。其實所有這一切都是老人對家的眷戀和對親人的牽掛…… 總想著要給兒女減輕負擔,總擔心日后兒女過得不好…… 想必,,每一位離世老人不愿離去的英靈看到子女們清點自己留下的遺物時,,無論金額多少都會自責:給兒女留下的太少…… 或許她們也會感到欣慰,自己終于不再是兒女的累贅…… 帶著遺憾和眷戀去到另一個陌生的世界…… 回首當年,, 兒女尚幼,,父母的一切家當物品,子女們無不理所當然的認為有自己的名份,,為人父母自也心甘情愿,。可是,,一旦兒女成家立業(yè),,沒幾個為人子女的會認為自己所擁有的資產(chǎn),父母親應(yīng)當也有其份,,而子女再有出息,,老父老母也壓根不會去奢想兒女的物產(chǎn)也有自己的一份。這就是普遍中國農(nóng)村老人的質(zhì)樸情懷! 養(yǎng)兒方知父母恩,!這句話既總結(jié)了世態(tài)規(guī)律,,同時又提示了最基本的道德要求。但不是每個人都懂,,四十歲,、五十歲、甚至六十歲都不一定,,這難說不是人性旳病態(tài)和悲哀,,傳統(tǒng)的社會教化亦難掩悲涼…… 有的兒女總是強調(diào)“老人家不需要花錢”,甚至覺得給老人買件衣服都是浪費,,因為“穿不爛了”,,講的是心安理得,表露出對老人的極其不尊和人性的寒涼,。 受這種觀念束縛,,大多農(nóng)村老人已經(jīng)不敢輕易花錢,不約而同以為最終給后人留下多少錢物為唯一檢驗標準,。老太太們尤其在乎自我的身后名節(jié),,特別在意的是村鄰間的評價,勤儉節(jié)約是一輩輩老母親們已然俗成的行為準則,,除了生活必需的柴米油鹽,,其余輕易不買,甚至拒絕就醫(yī),,倘若某家老太太為自個寬用了一點點開銷,,家里人就可能向四鄰制造輿論,表達不滿的基本是女輩,,男丁一般不太過問,。 不少人不情愿為老父老母花錢的同時又時常顯擺該給孩子開銷多少多少錢,新買的戒指耳環(huán)項鏈又花了多少錢,,而老人呢,,再大的牙縫里也省不出多少錢來。沒聽人擔憂過“榜樣”的力量…… 風水輪流轉(zhuǎn),,一轉(zhuǎn)眼輪到自己也老了…… 如此惡性循環(huán),,切切實實的人倫怪圈!卻很少有人去反思,。 老人們把錢看得是極其金貴,,對錢的特殊感情自有成因,在如今的社會背景下,,老人家的錢,,來源及用度自有家人密切關(guān)注,。老母親們的貼身錢,無論多少,,意義大于實際,,更多是一種象征!還有就是所謂安全感,。 老人們只有在彌留之際,,才可以坦然地指定這個錢的用度,一般會用到料理后事,,以減輕兒女的負擔,。平日再“摳門”的老人,臨到這關(guān)頭都會大方起來,,四方八面,、人情世故梳理并安排的妥當體面,這是她們給自我布置的最后一場“考試”,,離去方可釋重負,這是老人們的尊嚴,!她們期待著親友鄉(xiāng)鄰的評價…… 其實,,老人們留多留少,都是滿分,! 時常聽說某老太喊錢被盜了,,結(jié)果總在某個并不算隱秘的旮旯甚至隨身的某處翻找出來,我家老母親就不時地要興師動眾一回,,結(jié)果每次都能添加一個笑料,。同樣,喊丟錢的總是某家的老母親,,我家老舅母也是如此,。老母親們的錢,與老爹們的錢,,實實在在不是一個概念,,老母親的錢要更有溫度…… 在老母親的世界里,她的錢功能更強大,!意義更重大,!遠親近鄰,子女兒媳,,里外孫輩都要顧及周全,,稍有疏失就要懊惱好多天…… 老母親們越是上了年紀,越是注重人情禮節(jié),。逢年過節(jié),,老人們花錢便不再吝嗇,,給孫輩的壓歲錢一個都不能少,所收到的叩節(jié)禮品禮金也一定要回謝,,平時要放養(yǎng)幾只雞,,還得買些正宗的土雞蛋,更要一大家子吃頓團圓飯,,錢花了不少,,但不亦樂乎!任誰也阻止婉拒不了,。 我家年過八旬的老母親,,看上去有點即將油盡燈枯的蒼涼,而老人家年年都要種蔬菜,,插紅薯,,收苞谷,雖不多,,但自給有余,。恐怕在勞作中發(fā)生意外,,但勸阻不了,,很顯然這是在發(fā)揮她的余熱,想盡可能的減輕兒輩的負擔,,也是老人家去到往生的最后一程,,也一定是想在到達終點之前,把后路鋪好,。當那一天真的到來,,送行的隊伍里會有鮮花和贊美,還有人們一定要知道她給后人留下了多少多少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