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獵 也牛 翠鳥 從天空追下來,,叼起一片水聲 飛: 波浪斷盡處 池塘從此空明 海戀賞析: 佛教里關于“無明”的理解就是不知意識心之虛妄,而執(zhí)虛為實,,故而煩惱三千,,“不如意十之八九”是為人生。倘若我們真能如翠鳥捕獵一般劃破心靈之鏡像,,則水波斷盡處可見空明,。然而,讀這首詩又讓我想到:“言語道斷,,心行處滅”這幾個字,。大道即是絕言,一旦心起思量便是離道已遠,。何為“無明”,?既然人生世相皆是由意識心分別出來的“鏡像”,那么”無明“亦不存在,,又何來“空明”,?所以《心經(jīng)》上說:“無無明,亦無無明盡,?!币蚨蝗缈瓷绞巧?,看水是水吧,,一只翠鳥追下來,叼起的只是一片水聲,,捕到的只是自己的影子,,僅此而已。 山中晚景 印清 喜鵲搭階梯 孤雁的翅膀托起 古剎棧道,,通向遠方 懸崖的頑石雅音打磨 鳥兒耕耘無上福田 暖陽縫補七零八落的碎片 苦海里斜陽西沉 經(jīng)歷洗滌后的塵埃 被風無聲無息帶回靈山 萬物在某個瞬間 頓空,,圓融 海戀賞讀: 印清師父居深山,一年中山中大多數(shù)時日天氣陰寒,,從這首《山中晚景》我們仍能讀到夏初季節(jié)山中的清冷,。喜鵲、孤雁,、古剎棧道,、懸崖頑石、西沉的斜陽為我們勾勒了一幅傍晚山中的圖景,,這幅晚景可能有寫實,,更可能是詩人的心中之境,事實上,只要付諸文字的情景就已經(jīng)不可能是完全寫實的了,,正所謂:“一切景語皆情語,。”盡管生活中的景物是引發(fā)詩境的基礎,,但現(xiàn)實之景也是心靈之境的映照,這幅山中晚景整體是圓融,、唯美的,,但又透著點點滄桑,正如詩人的苦修之路,,雅音打磨,,勤耕不輟,只為如一粒塵埃般,,歷經(jīng)塵世的洗滌,,最終回歸心靈的彼岸。 海戀,,詩人,,詩評人。女,,原名趙一男,,吉林松原人,教師,。熱愛文學,,堅持寫作二十余年,創(chuàng)作詩歌,、散文隨筆,、雜文、詩歌評論,、兒童文學等,。2009年開始集中詩歌創(chuàng)作,目前創(chuàng)作詩歌作品千余首,、詩歌評論,、鑒賞類文字百余篇,散文,、雜文百余篇,。中篇兒童小說未完。部分作品在各級各類報刊,、雜志發(fā)表,,并入選多個網(wǎng)絡平臺。現(xiàn)代禪詩研究會成員。 《新東西》編輯部 主 編:向天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