陂下村距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區(qū)府治南50公里,距富田鎮(zhèn)政府西2公里。陂下古名潭溪,,自唐代開基以來,,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祠堂之首-敦仁堂。現(xiàn)有胡,、羅兩姓,,400余戶,1800多人口,,面積約1,5平方公里,,97%的人口為胡姓。在國家建設(shè)部和國家文物局公布的第四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zhèn)(村)中,,青原區(qū)富田鎮(zhèn)陂下村榜上有名,,這是該區(qū)繼文陂鄉(xiāng)渼陂村被評為中國歷史文化名村以來,第二個古村莊獲此殊榮,。
陂下村
胡姓開基祖胡晃,,為吉州開國侯公霸公第八世孫,為銀光光祿大夫國子監(jiān)祭酒胡盛第四世孫,,乃北宋狄青元帥的參將,,進士出身,因軍功卓著,,仁宗皇帝賜予鑾架48件(現(xiàn)保留有45件,,實為稀世珍品),并有御筆題匾嘉贊,,清道光皇帝也親筆題寫“黃耈繁衍”匾額,,以示贊賞,現(xiàn)仍鑲嵌在迎龍門上,。目前,,該村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個,保存完好的古祠堂有36座,,古井18口,,其中以“十八桌井”、“南明井”最具特色,。此外,,該村內(nèi)外古樟群連片生長,沿河一帶的千年古樟有10多棵,,享有“樟樹之村”美稱,。 敦仁堂
青原區(qū)富田鎮(zhèn)陂下古村中有4個牌坊、36座祠堂,、18口古井,、24對千年的錫制架,、封閉式巷道、“星聚堂”里的龍鳳樓閣,、腰鼓,、龍燈、王鞭以及精美的木雕,、石雕,。 陂下村革命大事跡。北宋末年,,胡晃才從陂頭甲村遷入,,因為胡姓人口發(fā)達(dá),就建了這座“敦仁堂”?,F(xiàn)在,,胡姓人口近兩千人。這既是個有十六對雙胞胎的古村落,,又是個充滿戰(zhàn)爭硝煙的紅色古村落。 朝天門
美麗的富水河繞村而過,,陂下古村就掩映在濃濃的古樟之中,。村中有80棵500年以上的古樟,村東面一片翠浪翻滾的楓樟群,,中間間雜著幾十畝的毛竹林,,風(fēng)景十分優(yōu)美。橋頭東端有一棵奇特的“合歡樟”,,樹中間長出一棵“涼傘樹”,,猶如一位婷婷玉立的少女站在丈夫的肩膀上向遠(yuǎn)處眺望,又恰似這位少女在毫不保留地展示她的風(fēng)姿,。樹冠占地面積200多平方米,,約10個大人才能合抱起來。古樟,,給這個古老的村落增添了一份神秘,。 陂下古村
每個村莊都有巷道,不是整齊劃一,,就是蜿轉(zhuǎn)曲折,、錯落有致,而青原區(qū)富田鎮(zhèn)陂下古村的巷道卻另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全村的巷道都是封閉式的,,只留四門進出。陂下是個多姓氏的村莊,,開始是各個姓氏自建封閉式的巷道,,并且有的墻上還留了槍眼。以后人口增多了,就把整個村莊封閉起來,,只留下迎龍門,、朝天門、延福門,、龍川閣四個門出入,,形成了“大封閉圈”內(nèi)套“小封閉圈”的格局,起到了很好的防御作用,。(圖片來源:點點寒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