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這篇文字,我來和你說說老胃病吧,。
什么樣的老胃病呢,?這就是所謂“陰虛夾濕”。
說白了,,就是這個患者,,既有陰虛有熱的一面,還有脾虛有濕的一面,。兩件事兒,,混在一起了,。
這個,在諸多胃病患者里頭,,是多見的,。
我給你舉個例子吧。
話說有這么一個男子,,年31歲,,曾確診為萎縮性胃炎。
有這么一回,,他犯病了,。
胃里頭發(fā)脹,肚子里頭都是氣兒,,而且胃中灼熱隱痛,,到了夜里加重。食欲,,幾乎完全沒有了,,肢體沉重乏力,形體也日益消瘦,,大便還不成形,、不爽快。
看舌脈,,發(fā)現(xiàn)是脈沉細而緩,,舌紅,苔白膩,。
這時候,,醫(yī)家給開了一張方子,但見——
石斛15克,,麥冬15克,,白芍15克,烏梅10克,,制半夏6克,,黃連3克,蒲公英15克,,砂仁6克,,甘草6克。
所有這些,,水煎服,。
結(jié)果,,6劑以后,,患者食欲得到改善,,胃痛胃脹胃熱的現(xiàn)象緩解。這時候,,原方加入白術(shù)10克,,繼續(xù)服用6劑,患者食欲大好,,大便如常,,舌苔由白膩轉(zhuǎn)為薄白,胃中不適完全消失,。
這張小醫(yī)案,,記載于1998年的《中醫(yī)雜志》上。我看到以后,,加以收藏,。對文中的配伍,我偶有應用,,也都取得了一定效果,。當然,辨證的關(guān)鍵,,就是胃陰不足,,加上脾虛有濕。
那到底什么是胃陰不足,,脾虛有濕呢,?
此人胃中灼痛,這就就是胃陰不足,,虛熱灼傷脈絡(luò)所致,。在萎縮性胃炎患者里頭,此類胃陰虛灼痛的患者,,比比皆是,,是主要證型。胃陰不足,,胃氣不降,,所以納差、胃脹,。到了夜里,,陰虛的問題加重,故而胃痛明顯,。
胃和脾,,互為表里。胃病日久,,必然損及脾,。脾氣受損,,則運化失常,于是水濕的代謝運化就出問題,。水濕不化,,變成痰濕之邪。因為有痰濕,,所以患者的舌頭,,在發(fā)紅(為陰虛之象)的基礎(chǔ)上,舌苔白膩,,大便也不成形,。脾主肌肉。脾氣虧虛,,肌肉失養(yǎng),,所以患者渾身乏力、肢體沉重,。
脾胃衰弱如此,,氣血生化不足,所以患者消瘦,、脈沉細而緩弱,。
這個時候怎么辦?
只去補胃陰嗎,?那勢必加劇濕邪,。只去健脾燥濕嗎?那勢必加重胃陰虛的局面,。
所以說,,必須滋胃陰和去脾濕兩件事兒一起做。
好,,我們看看當時醫(yī)家用的配伍——
石斛15克,,麥冬15克,白芍15克,,烏梅10克,,制半夏6克,黃連3克,,蒲公英15克,,砂仁6克,甘草6克,。
這里頭,,石斛、麥冬、白芍,、烏梅,,養(yǎng)陰止痛,滋補胃體,,清解虛熱。半夏,、黃連,、砂仁,則善于清熱燥濕,、行氣導滯,、消痞散結(jié)。蒲公英清熱解毒,,是治療胃痛的要藥,。后期加一個白術(shù),用于健脾燥濕,。
就這樣,,患者的胃陰得到滋養(yǎng),脾濕得到化散,,虛熱得以清解,,他胃部的不適當然也就隨之消散了。
其實,,這個配伍所體現(xiàn)出來的治療思路,,是很有現(xiàn)實意義的。因為胃陰虛日久的患者,,很有可能伴隨脾虛有濕的問題,。兩者看似對立,水火不容,,實際上卻常常伴隨發(fā)生,。
面對這個復雜局面,很多人不知道怎么辦好,?;颊咦约阂哺悴磺澹业降资怯袧駳?,還是有胃火,。
我借鑒這個思路,就幫助過不少人,。我希望我的中醫(yī)同行們,,能從中獲得一點啟發(fā),將來好幫助更多人。一般的普通患者,,您也多個見識,,日后有機會,可以在中醫(yī)師辨證指導下來借鑒,、應用,。不經(jīng)專業(yè)辨證,不要貿(mào)然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