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學界,,研究中國政治、歷史的“漢學”可謂歷史悠久,。20世紀日本“漢學”研究備受矚目,,曾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我國的歷史學界。在研究紛亂復雜的中國近代史時,,日本學者用了四個字來總結1840年-1911年的中國變局,,那就是“南來之風”。 日本學界認為從鴉片戰(zhàn)爭開始,,到太平天國,,洋務運動,再到維新變法,,同盟會革命,,中國的新興力量無不來自南方的兩廣,江浙,,湖湘地區(qū),。這股“南來之風”吹垮了腐朽的大清帝國,讓這個200多歲的巨人在軍事革命中轟然倒地,。 這些“南風”之中,刮得最猛的,,同時對歷史影響最大的,,并不是毀滅清朝的同盟會革命軍,而是打斷清朝脊梁骨,,斬斷愛新覺羅“龍脈”的太平天國運動,。 “太平天國”是清朝規(guī)模最大的農民起義,,其地位幾乎等于明朝的“闖軍”,是改朝換代級別的內亂,。史學家們認為正是太平軍的出現(xiàn),,消滅了南方的八旗和旗人貴族勢力,打空了大清朝可憐的國庫,,也間接培養(yǎng)出了一批手握軍權的漢族官僚,,種下大清滅亡的種子。 太平天國盤踞江南13年,,幾乎跟清朝南北相對,,差一點成為中國歷史上的最后一個朝代。天王洪秀全最后沒能坐天下,,只因為他遇上了一個難纏的對手——湘軍,。 曾國藩從湖南拉出來的這支私人武裝,以山民為兵,,以儒士為將,,一幫外行人居然跟太平軍鏖戰(zhàn)13年,最后攻破天京滅亡了太平天國政權,。 史書記載的太平軍“不分男女老幼,,皆悍不畏死,鑼鼓一動,,鼓噪而前”,,其戰(zhàn)斗力曾讓八旗、綠營甚至外國雇傭軍汗顏,,但是這支軍隊卻敗在了曾國藩這個“不知兵”的儒生手上,。 在史書上,評價湘軍最多的是“結硬寨,,打呆仗”六個大字,,但就是這種平平無奇的戰(zhàn)術,最后絞殺了盛極一時的太平軍,。 湘軍的“到底是種什么打法,?它在當時是否奏效?在后來的戰(zhàn)場,,有沒有辦法能破解這一戰(zhàn)術,? 一,、改朝換代:你可以吃飯,但不能砸鍋雖然湘軍是中國史上最著名的軍事力量之一,,但是它的建立者曾國藩,,確實是一個完全不懂軍事的儒生。不僅曾國藩不懂,,他手下的將領們也大多是外行,,比如曾國藩最仰賴的弟弟曾國荃,在戰(zhàn)前就是個“貢生”,,跟著自己哥哥在北京讀書,,想考試混功名。 只知道讀圣賢書的曾氏兄弟哪能想到,,自己求功名的道路會被戰(zhàn)爭打斷,,為了保全自己的未來,只能被迫加入刀口舔血的戰(zhàn)場上,。 1851年,,在廣西的山區(qū),洪秀全帶著幾萬貧苦的客家山民起義了,。 當時是咸豐元年,,咸豐帝剛剛登基,天下都等著這位皇帝能大展拳腳,,結果南方一股名為“拜上帝會”的宗教組織發(fā)生了起義,。“金田起義”在清代歷史上意義重大,,咸豐帝怎么都想不到:自己剛剛登基,,居然就遇上洪秀全,楊秀清這些個煞星,,堂堂大清朝差點被這些山民打倒,。 廣西地區(qū)的官軍戰(zhàn)斗力之差舉國震驚,早期起義的“拜上帝會”成員以2萬人打敗清軍的圍剿,,并且從廣西北上,,殺入湖南,湖北,,江西,,一路所到之處殺戮甚重,尤其是對清朝的官員士紳絕不留情,。 作為一個半西化的宗教團體,,“拜上帝會”的基督教基因很重,他們徹底反對封建的儒家傳統(tǒng),。洪秀全曾頒布法令:“凡一切孔,、孟、諸子百家妖書邪說者盡行焚除,皆不準買賣藏讀也,否則問罪也,?!边@簡直是砸掉了全天下讀書人的飯碗。南方士人一時人人自危,,都害怕太平軍坐了天下,,自己學的“四書五經”淪為廢紙,有些士人甚至無奈“蓄發(fā)從賊”,,只為求個前程,。 1852年,太平軍在湖南湖北肆虐,,天王洪秀全號稱50萬人,,先下武昌再下南京,消息傳到北京,,舉國震動,。 朝廷已經知道南方大勢已去,八旗,、綠營不堪一擊,,于是咸豐下令各省“自辦團練,協(xié)助剿匪”,,糧餉兵器都自己籌措,。當時整個南方剛被太平軍打爛,湖南,、湖北的官軍或死或逃,,軍械,槍炮,,舟船被洗劫一空,。江南地區(qū)更是成為太平軍的主場,清朝自己也沒指望這個命令有多大作用,。 因在清代的中國,,軍事力量完全控制在朝廷,準確來說是八旗手里,。清朝武裝力量以八旗為主,,綠營為輔,,軍令出于朝廷,精銳駐扎在“滿城”,,軍官選于旗人,,漢族官僚幾乎無法染指軍事。而在晚清時期,,無論是八旗還是綠營,,官勇,全都“不堪用”,。這些軍隊經過長期的腐化,,從兵到將都軟弱渙散,戰(zhàn)斗力不值一提,,而在這些軍隊以外,,民間幾乎無人可用。 此時在湖南老家“守孝”的曾國藩出場了,,他深知這場戰(zhàn)爭是“國運之戰(zhàn)”,,洪秀全這不是要改朝換代,而是連中華文化這口鍋都要砸掉,。他們一旦成功,,不僅清朝會滅亡,中國的讀書人也會萬劫不復,。于是他翻遍兵書,,以明朝名將戚繼光為師,想建立起一支像戚家軍一樣的常勝之師,。 二,、背下《紀效新書》,也成不了戚少保曾國藩在建立湘軍之初,,就堅決咬死“不用營勇,,不用鎮(zhèn)將”,因為這些人太腐化,,完全沒有軍人的樣子,。他曾經親眼目睹在一次戰(zhàn)役里,官軍被太平軍圍困,,外圍的援軍不僅不去救援,,反而“嬉笑視之”,坐看友軍滅亡,讓人觸目驚心,。 曾國藩自己是個外行,,但是他讀過書,知道什么樣的軍隊能打仗,。他看過明朝戚繼光的兵書后,,明白軍隊凝聚力的重要性,。
湘軍組建時,只選老實巴交的山區(qū)農民為兵,,連目光稍微靈活些的都不要,;在制度上,湘軍完全由“募兵”組成,,執(zhí)行嚴格的營官制度,。軍人完全跟著營官走,對其有人身依附,,一營的兵只聽命營官,,整個湘軍只聽命于曾國藩。 在選將上,,因為湘軍的前身是“湘勇”,,這是一支書生拉起來的隊伍,所以曾國藩繼續(xù)任用書生,,將一批湖南的學生任命為將領,。這些人雖然沒有沾染舊軍隊的習氣,但有個致命缺點——完全不懂打仗,。 湘軍在曾國藩的領導下成軍,,“曾大帥”靠兵書上看來的方式整軍,軍容和士氣雖然和綠營有云泥之別,,但是戰(zhàn)斗力卻不敢恭維,。1854年,太平天國已經定都南京,改名為“天京”,,同時開始“北伐”和“西征”,。太平軍西征部隊南下長沙,在岳州,,湘潭,,寧鄉(xiāng)等地跟清軍大戰(zhàn),曾國藩的湘軍也參與了戰(zhàn)斗,。 曾文正公初戰(zhàn)在長沙城外的靖港,,曾國藩花費真金白銀,從廣東請來教官訓練的水軍一敗涂地,,被太平軍的舢板用“狼群”戰(zhàn)術擊敗,。曾國藩本人帶領陸軍從路上支援,結果在太平軍的炮擊下,,湘軍居然一觸而潰,,曾大帥親自豎起大旗,下令“逃兵過旗者斬”,,依然無濟于事,。 湘軍在靖港大敗,曾國藩氣得跳水自殺,,被手下給救了起來,。 好在塔奇布帶領湘軍在湘潭取得大捷,才讓湘軍受到了咸豐皇帝的重視,。曾國藩在此戰(zhàn)中也徹底明白,,自己實在不是個行軍打仗的材料,雖然“苦讀兵書”,,但就算背下《紀效新書》,,也成不了戚少保。于是他從前臺進入幕后,,進行戰(zhàn)略規(guī)劃,,軍隊建制和選用人才,不再去前線沖鋒,。 三,、“結硬寨,打呆仗”本是太平軍的絕招
這段話基本概括了曾公和湘軍縱橫江南的十年歲月,,而且其中的“結硬寨,,打呆仗”絕招,,居然是抄襲得來的,。 1854年的西征受阻后,,太平軍繼續(xù)在長江中下游發(fā)展,湖北,,江西和安徽三省成為了主戰(zhàn)場。當時的江西巡撫陳啟邁跟曾國藩不和,,被咸豐皇帝給撤了職,,曾國藩成功控制了江西的軍政大權。借助江西的財政,,湘軍和太平軍在江西進行了持久戰(zhàn),,兩方激戰(zhàn)5年,“結硬寨,,打呆仗”這一戰(zhàn)術就在這期間出爐,。 湘軍在前期跟太平軍野戰(zhàn),水戰(zhàn)都互有勝負,,石達開指揮的太平軍戰(zhàn)術靈活,,英勇敢戰(zhàn),一度打通江西全境,,讓首府南昌成為孤城,。 曾國藩對太平軍越來越忌憚,湘軍作為一支私人武裝,,較少消耗,,保存實力是延長軍隊的唯一辦法。 曾國藩發(fā)現(xiàn),,每次自己主動進攻,,總是勝多負少,而且傷亡慘重,其原因就是太平軍善于挖工事,,打“龜殼戰(zhàn)”,。太平軍善于“龜殼戰(zhàn)”其實很正常,太平軍起自廣西,,以廣西的客家山民為主體組成隊伍,。這些人里有不少礦工,農民,,燒炭工,,他們祖祖輩輩生活在山上,挖土都是一把好手,。在太平天國前期的苦戰(zhàn)中,,太平軍挖塹壕,筑土墻,,打防守反擊,,讓清軍吃了大虧。 曾國藩自己想不出來破解“龜殼戰(zhàn)”的方法,,只好嚴令各營不得強攻硬取,,而且開始效仿太平軍“扎硬寨”。湘軍無論戰(zhàn)守都堅決執(zhí)行“扎營”政策,,行軍打仗必扎營,,這個“營”不是一般的駐扎地,而是能防御敵人的堅固陣地,。 湘軍的扎營,,就是曾國藩口中的“結硬寨”。大軍行軍時必以精兵悍將開路,,輜重排在中間,,在停歇時,哪怕只待一天也要扎營,。湘軍扎營的陣仗很大,,外圍要有拒馬,壕溝,,陷阱,,鹿砦,鹿砦的背后是一丈高的圍墻,,墻上有用來射擊的槍眼,。 這座營地幾乎是一座“土城”,,修筑起來費時費力,但是湘軍各營依然堅決執(zhí)行,,天色將暗就開始扎營,,修到晚上才吃飯歇息。湘軍的“土城”雖然是跟太平軍學來的,,但是“青出于藍而勝于藍”,,湘軍的硬寨沒有炮是不可能打進去的,這讓江西太平軍吃盡苦頭,。 除了“結硬寨”之外,,太平軍的水師也改變了打法,不再買大樓船,,而是用小舟,,舢板加火炮為主力。這些小船來去靈活,,火力強大,,在1855年初扭轉了江西和長江上的水戰(zhàn)。 四,、破“塹壕戰(zhàn)”,要到半個世紀后“結硬寨”的戰(zhàn)術決定了湘軍是一支行動緩慢,,戰(zhàn)術單調的軍隊,,于是湘軍只能“打呆仗”。 “呆仗”是指湘軍打仗時很少大開大合,,像兵書上寫的那樣“出其不意攻其不備”,,事實上湘軍打的打仗幾乎都是圍城戰(zhàn),防御戰(zhàn),。在扎營之后,,湘軍堅守不出,任憑太平軍攻打,,只是堅守而已,。在太平軍糧草彈藥見底開始撤退時,湘軍才趁勢出動追殺一陣,,而且也不深追,,這導致湘軍從無“大捷”,也少有“大敗”,。 自古以來,,被動挨打是犯了兵家大忌,,但當時已經是19世紀,湘軍這些缺點卻成為了優(yōu)勢,。因為湘軍歸根結底是“官軍”,,在哪兒都是主場作戰(zhàn),他們的糧餉彈藥都源源不斷,,最大的優(yōu)點就是“耗得起”,。而太平軍則是“流寇”,他們后勤非常差,,尤其是后期失去了西方支援,,槍炮彈藥都比較緊張,屬于是“耗不起”的一方,,急于速勝,。 湘軍扎營的“硬寨”只是小場面,真正讓決湘軍名垂史冊的是“攻城戰(zhàn)”,,曾國藩的弟弟就因為善于挖溝圍城,,被起了個外號叫“曾鐵桶”。 湘軍每次攻城絕不硬沖,,而要連續(xù)不停地挖深壕,,注水,擺鹿砦,,直到把城市重重疊疊圍起來,。被圍城市斷水,斷糧,,斷援兵,,在敵人被困得差不多之后,湘軍再挖地道,,炸城墻,,一鼓作氣拿下城市。在太平天國后期,,湘軍攻城不是幾天就能解決的,,甚至不是幾個月能解決的,要花上一年半載才行,。 在“太平天國”的轉折點“安慶保衛(wèi)戰(zhàn)”之中,,湘軍大將曾國荃帶10000多人圍城足足1年,城內3萬多軍民彈盡糧絕,,被迫以死人為食,,一根腳指頭賣100文錢,。在“天京之戰(zhàn)”中,幾萬湘軍圍住天京兩年,,李秀成率20萬大軍無法解圍,,自身死傷慘重,最后天京陷落,,太平天國滅亡,。 湘軍的塹壕戰(zhàn)打法面對太平軍時幾乎是無解的。 在安慶城外,,“英王”陳玉成手下的太平軍猛烈沖殺,,前仆后繼,犧牲了4000多人也只是打通了一條防線,,后面還有幾條湘軍的壕溝,。1863年,天京城外的“忠王”李秀成也犧牲了4萬人去攻湘軍的防線,,依然無功而返,。 英王、忠王都是太平軍名將,,但是他們面對湘軍防線都無可奈何,。 攻打湘軍的塹壕和硬寨,太平軍只有絕望而已,。其實在整個19世紀后半期到20世紀初,,塹壕戰(zhàn)都是陸軍的主流戰(zhàn)術,在面對挖深壕固守的軍隊時,,槍械的作用十分有限,。改變戰(zhàn)局只能依靠火炮,尤其是榴彈炮,,迫擊炮,當時的工業(yè)化還不足以支撐超大規(guī)模的炮兵,,西方列強打塹壕戰(zhàn)都夠嗆,,何況太平軍。 1905年日俄戰(zhàn)爭期間,,俄軍面對龜縮在戰(zhàn)壕里的日軍毫無辦法,,最后把船只上的小口徑炮拆下來,用支架固定后發(fā)射,。俄軍的這種簡易火炮,,可以讓炮彈以大角度從天而降殺傷戰(zhàn)壕里的日軍,“迫擊炮”就這樣誕生了,。 而在以“塹壕”聞名的一戰(zhàn)里,,榴彈炮和重機槍才是步兵的噩夢,,后者是在沖鋒路上收割生命,而前者則是防守方的死神,。榴彈炮配上爆破彈,,能直接把敵方工事連同士兵一起摧垮,殺傷力非??膳?。 炮兵在20世紀成為陸軍的主力,大陸國家都以建立“大炮陸軍”為目標,。但是在19世紀下半葉的中國,,這些東西離人們還很遙遠,士兵們只能用人肉沖鋒去填溝壑,,這時候防守方天然占有優(yōu)勢,。 1864年,太平天國滅亡,,湘軍同時被大規(guī)模遣散,,實在有“飛鳥盡,良弓藏”之意,。曾國藩被調往北方平捻軍,,結果屢戰(zhàn)屢敗,只好自己向朝廷請辭,,放下軍事職務去做個文官,。作為曾國藩的后輩,李鴻章的淮軍成為剿捻的主力,,其地位也慢慢超過了湘軍,,成為清朝最后的依仗。
|
|
來自: ??菔癄€???/a> > 《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