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歡迎大家繼續(xù)學習自主健康圓滿養(yǎng)生網(wǎng)絡課程,,今天我們來學習第十二課,。 在上一課中,我們從整體上來認識這個實實在在的肉體,,根據(jù)胡希恕老先生的觀點,,我們把肉體分為表、中,、里三個層次,,以手為例,我們的身體表面是皮膚,,皮膚的里面是肉,,肉的里面是筋,再往里是骨,。 由于這樣一個層層包裹的層次,,影響我們健康的因素一般只能是先作用于我們身體的表面,當在表面做足了功夫,、積蓄了足夠的力道,,才可能從表逐漸進入到里。同樣因為是這樣一個層層深入的結構,,在“表”的傷害與到了“中”,、再到了“里”的傷害,,其傷害程度完全不同,我們想對治這傷害的難度也完全不同,,最智慧的選擇,,就是在“表”時及時發(fā)現(xiàn)立即處理,甚至尚未及表之前就能明察秋毫,、未雨綢繆,。 我們都知道扁鵲與蔡桓公的故事,當扁鵲做出“疾在腠理”“病在肌膚”“病在腸胃”的判斷時,,蔡桓公都以自己的無感而不悅,,以為扁鵲“好治不病以為功”,我明明沒病,,為什么要說我有病呢,? 所謂的有病沒病,我們常常是以身體的不適程度來認定的,,而這又和我們的覺察力有著很大的關系,,身體不適的細微程度能否有所覺知,決定了我們對自身健康狀況的認知和判斷,。 等到身體有了強烈的不適感了,,扁鵲也已無法可治只能遠遠逃離了,因為此時,,疾病已經(jīng)由表及里,,由腠理到肌膚到腸胃再到骨髓,病入骨髓,,雖神醫(yī)也無能為力了,。 扁鵲是能夠了知病人的疾病程度的名醫(yī),然而他更推崇的卻是他的大哥,,他認為他的大哥比自己的醫(yī)術要高明的多,,因為自己已經(jīng)是在疾病顯現(xiàn)出來之后才能醫(yī)治,而他的大哥則是在未病之時就能鏟除病根,,扁鵲認為這種“治未病”的大醫(yī)才是真正的神醫(yī),。 遺憾的是,我們不知道這樣的大醫(yī)在今天是否還依然存在,,而且現(xiàn)在的醫(yī)院太過繁忙,,即便是當今之世仍有能“治未病”的大醫(yī),恐怕也無暇為我們每一個普通百姓望聞問切,,了知我們每一個人未病之時的征兆與根源,。 也正因如此,我們才提出自主健康的建議,最有可能成為給自己治未病的大醫(yī)就是自己,,因為自己才是對自己最了解的人,,身體的種種覺受都是自己來感知的,覺受的種種變化也是自己最清楚的,,當身體出現(xiàn)了最初的一點點的不適時,,也只有自己才是第一個和唯一一個可以接收到這些報警信號的人。明白由表及里的原理,,可以最早做出解決方案并采取行動的還是自己,。 上面所講的由表及里,是指我們的肉體可以劃分為表中里三個層次,,那么在我們體內(nèi)的各個器官是屬于哪一個層次呢,? 首先在中醫(yī)上對這些生命器官還有一個細分,就是將它們分為臟和腑,,我們常常說的“五臟六腑”的“臟”和“腑”就是我們身體器官的兩個層次,。 從表、中,、里的層次來看,,最里的是臟,包括肝,、心,、脾,、肺,、腎五臟;在臟的外面是腑,,腑的器官里,,與肝對應的是膽,與脾對應的是胃,,與肺對應的是大腸,,與腎對應的是腎以外的生殖系統(tǒng),它們居于這一層次的中,;在腑的外面是三焦,,屬于表的層次。 與我們上面所講的疾病侵入是由表面的皮膚到中間的肉再到筋和骨的原理一樣,,對于我們的身體器官來說,,也存在這樣一個由表及里的關系。 三焦是最外面的保護層,,如果有問題,,一般都會先在三焦層面有反應,沖破了三焦的屏障,才會在腑的層面出問題,,如果再深入,,才會在臟的層面出問題。同理,,如果是三焦方面的問題,,相對還比較容易對治,到了腑的層面成為器質(zhì)性的病變時,,就需要接受專業(yè)的治療了,,再到臟的層面,則病氣更深,。在五臟中,,腎是最深的,如果病已經(jīng)到了腎,,則已經(jīng)是非常嚴重的問題了,。 這些位于臟或腑的器官,又可以按表,、中,、里劃分為三個層次,最表的是肺和大腸,,與皮膚相對應,,接下來是脾胃,與肉相對應,,屬于中的層次,,再往里是肝和膽、腎和生殖系統(tǒng),,與筋和骨相對應,,屬于里的層次。 了解這樣的臟腑層次,,并不是為了讓我們增加醫(yī)學知識從而成為一個說起 這些來頭頭是道的“專家”,,而是希望大家了解肉體的層次性,了解健康被攻擊時的由表及里的規(guī)律,,以及對治健康問題時由表及里再由里及表的難度,,當明白了這樣的一個生命實相,我們才可能在危及“表”時就能當自己的大醫(yī),,及時預防及時解決,,以免病到了“中”、甚至到了“里”時,,才慌慌張張地去找醫(yī)生并且完全交付給醫(yī)生而自己茫然無措,。 誰都不希望生病,誰都喜歡健康的身體所帶來的正常的生活,這就需要我們明原理,,有所覺,,于稍有風吹草動之時,便將不好的苗頭清除于未病之時,,做自己的大醫(yī),,自己的健康自己做主。 今天的作業(yè)還是吐氣法,,堅持操作,,才真能做到有所覺,覺察力的提升與吐氣調(diào)動靈能的目標同樣重要,。這一課就到這里,,下周再見。 |
|
來自: 自主健康新理念 > 《網(wǎng)絡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