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廟”一詞始于秦漢時期,,意為世代帝王的宗廟,、祠堂,。不過,,到了封建晚期,太廟所祭祀的便不僅是當(dāng)朝皇帝的祖先,,還包括一些歷史上的著名皇帝,。
今天,我們就來講講明朝的太廟,。 能夠被供奉到歷代帝王廟享香火的皇帝,,個個都是在史料上留下過濃墨重彩的光輝事跡的,除了開創(chuàng)中華文明的三皇五帝之外,,能夠配享太廟的多半是開國皇帝,。除此之外,一些頗有作為的治世明君也有資格進入太廟,。至于那些昏庸甚至殘暴的統(tǒng)治者,,根本沒有資格被后人供奉在太廟里享受香火。 修建明太廟的,,正是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 朱元璋出身于底層社會,且早年經(jīng)歷潦倒坎坷,,所以他與歷史上的絕大多數(shù)皇帝都不同,,十分嫉惡如仇,且愛憎分明,。按理說,,身為開國皇帝,對歷史上的老前輩一定要抱有敬意,,以求他們能夠保佑自家王朝能夠長治久安,。然而,朱元璋卻不一樣,,他只挑了幾位與自己頗有眼緣的皇帝擺在太廟里,,至于其他皇帝,,一律不祭。 因此,,明朝初期,,配享太廟的歷代君王并不多??v觀上下五千年,,能有機會在明太廟里有一席之地的皇帝,僅有十六名,。即便是這樣,,到了嘉靖朝仍有一位古代帝王被踢出太廟,失去了配享的資格,。這位被嘉靖“開除廟籍”的皇帝,,正是前朝開國之君元世祖忽必烈。
那么,,忽必烈被移出明太廟,,其間又有哪些不為人知的隱情呢? 朱元璋所修建的太廟位于南京雞鳴山,,我們知道,,朱元璋雖出身草根但他對風(fēng)水術(shù)還是比較重視的,在他手下有包括劉伯溫在內(nèi)的不少陰陽先生,。所以,,這座太廟被修建得十分考究,符合“先祖居中,,左昭右穆”的原則,。在這座太廟里,總共出現(xiàn)了十六位史上明君的造像,。 古人敬畏神鬼,,所以太廟的地位相當(dāng)高。在召集工匠修建太廟時,,朱元璋隔三差五便會來到工地親自監(jiān)督工程,。怪事就發(fā)生在朱元璋視察太廟時,有個工匠對朱元璋說,,元世祖忽必烈的造像“流淚”了,,就像是要顯靈了一樣。 朱元璋雖對神鬼抱有敬畏的態(tài)度,,但他的膽子比較大,,自顧自地來到忽必烈的泥像前,對這位老前輩說了一番話: “癡達子,,汝胡人入主中國,,可謂幸矣,,朕今天命所歸,奄有天下,,于汝子孫,,不加殺戮,但驅(qū)還北,,汝何恨耶,?毋再啼哭?!?/p> 大意為: “你們這群北方韃子,,能入主中原上百年已屬幸事。今天朕成了九五之尊,,不但沒有屠戮你的子孫,,還讓他們在北方繼續(xù)生活下去,這是多么大的恩寵,?你還是不要再哭了,?!?/p> 說來也怪,,在朱元璋對忽必烈說了這番似安撫似威脅的話后,忽必烈的泥像再沒流過眼淚,。
朱元璋駕崩后,,皇叔朱棣趕走了建文帝朱允炆,篡位當(dāng)了皇帝,。在他的命令下,,首都被遷到燕京。從這以后,,住在北京的明朝皇帝因路途遙遠,,不再親自祭祀歷代帝王廟。所以,,這座由朱元璋修建的太廟就變得門庭冷落,,每年僅有一些留守南京的大臣奉命前來,裝模作樣地祭祀一番,。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明朝在中原徹底站穩(wěn)了腳跟。程朱理學(xué)的復(fù)興,,讓越來越多的讀書人開始質(zhì)疑蒙元這一少數(shù)民族統(tǒng)治的合法性,。于是,不少人都對朱元璋留下的祭祀名單產(chǎn)生非議,。他們認為,,忽必烈是蒙古皇帝,,屬于“胡人”之列,作為漢族正統(tǒng)的大明王朝沒有理由去祭祀一個胡人,。 例如,,成化年間,大學(xué)士丘濬便在奏章中說道:“或者謂元世祖無功于中國,,不祀亦可,。”這里所說的“中國”,,顯然是立足于非常狹隘的民族角度的,。與丘濬持有相同態(tài)度的大臣有不少,每隔幾年便會出現(xiàn)一段請皇帝將忽必烈移出太廟的小浪潮,。 不過,,畢竟忽必烈是太祖朱元璋親自請進太廟的。所以,,即便大家嘴上頗有微詞,,每次想到百年太廟的祭祀已成傳統(tǒng),也就“雷聲大雨點小”,,沒人真的去為難一個死去二百多年的元朝皇帝了,。 可以想見的是,大臣們拿太廟里的忽必烈說事,,無非是要重申大明政權(quán)的合法性,,借此標(biāo)榜自己的忠心罷了。 偏偏是這種鬧著玩的論調(diào),,也有皇帝當(dāng)真,。
這位將此當(dāng)真的皇帝,正是不靠譜的嘉靖皇帝,。原本,,沒人打算大張旗鼓地瞎折騰,將一尊前朝皇帝的泥像搬出太廟,。不過,,嘉靖卻是個腦回路清奇的皇帝,他覺得南京太廟里供奉的皇帝都是太祖朱元璋定下的,,如今自己已成了一國之君,,想要供誰祭誰該由他說了算。于是,,在嘉靖的安排下,,一座嶄新的太廟在北京拔地而起,原本配享太廟的十六帝也變成了十五個,“胡元之主”忽必烈被順理成章地踢走,。 實際上,,在嘉靖帝修北京太廟時,并沒有考慮到這么多,。他是一個崇道尚禮的皇帝,,覺得將太廟放在南京有些不妥,想要在北京修一座太廟,,將來讓大明皇帝每年都親自祭掃,。所以,他原本就沒對十六帝的名單有什么反對意見,,畢竟這些都是前朝舊事,,這些皇帝早已塵歸塵土歸土,祭拜起來也沒什么分別,。 不過,,就在太廟竣工時,一道奏章送到了朝廷,,請求忽必烈能撤銷忽必烈配享太廟的資格,。大臣遞交奏章的原因和前文中我們所說的差不多,無非就是為了標(biāo)榜大明朝天命所歸,,所以才會詆毀前朝非“王權(quán)天授”,。 嘉靖并沒有當(dāng)回事,只是讓禮部以“胡元受命九世,,世祖最賢”的理由搪塞過去,,一如既往地祭拜忽必烈。 直到這時,,我們都看不出嘉靖對忽必烈仍持有敬意。
那么,,為何嘉靖二十四年他又將忽必烈移了出去呢,? 這就得追溯到明朝與宿敵蒙古之間的宿怨上了。明朝之初,,朱元璋及他的子孫對殘元政權(quán)窮追猛打,,基本已將位于北亞的蒙古帝國打回到支離破碎的原形了。到了后來,,崛起的瓦剌部搞了一出“土木堡之變”,,抓了明朝皇帝當(dāng)俘虜。好在明朝的國力底蘊雄厚,,沒過多久便在北京保衛(wèi)戰(zhàn)中狠狠地教訓(xùn)了瓦剌人,。繼瓦剌之后,蒙古俺答又開始作亂。 俺答,,是“黃金家族”孛兒只斤氏的直系后裔,。像他的祖先一樣,俺答率蒙古部落發(fā)動南侵,,屢次鬧得大明邊境雞飛狗跳,。要知道,明朝所采取的對外政策是“天子守國門”,,邊境以南不遠處就是皇帝的老巢,。所以,每次俺答騷擾邊境的消息傳到宮里時,,嘉靖都是一陣后怕,。在這段時間里,每看到奏章上的“胡”,、“蠻夷”等字眼,,嘉靖都又驚又怒,一點小事都會讓他聯(lián)想到令整個大明如坐針氈的蒙古俺答,。 這下,,嘉靖對蒙古人的印象發(fā)生了極大的改觀?!昂尬菁盀酢毙睦锏挠绊懴?,他不但恨蒙古俺答,連帶著還恨所有蒙古人,。所以,,每年祭拜太廟時,那尊不會動的忽必烈泥像在他看來越來越不順眼,。到了嘉靖二十四年,,又有大臣送上了“宜撤忽必烈及其臣木華黎等五人神主”的奏章。這下,,嘉靖立馬在奏章上簽了字:“撤了撤了,,趕快撤了?!彼坪跏怯X得將忽必烈的牌位挪走還不夠痛快,,嘉靖還下令連帶南京太廟的泥像一并拆除,眼不見心不煩,。 不過,,嘉靖拆泥像的動靜再大,也解決不了什么現(xiàn)實問題,。畢竟,,牌位和泥像無知無覺,拆了它們也不會讓蒙古人少塊肉。所以,,俺答該騷擾騷擾,,該侵略侵略,像定期旅游一樣頻繁來到嘉靖家中“做客”,。嘉靖二十九年,,北京保衛(wèi)戰(zhàn)的場景再度重演,俺答帶著千軍萬馬來到北京城下,,將偌大的四九城圍了個水泄不通,。嘉靖皇帝嚇得像縮頭烏龜一樣,連忙派使者與敵方進行交涉,,同意簽署恢復(fù)明朝與蒙古馬市的約定,。
俺答入侵北京,本來就是虛張聲勢罷了,。在得到了嘉靖的許諾后,,蒙古大軍高歌凱旋。從這以后,,兩國之間恢復(fù)了貿(mào)易,,蒙古人對邊境的滋擾頻率也小了許多。不過,,即便如此,,“一朝被蛇咬”的嘉靖皇帝仍對蒙古人又恨又怕。在這種情況下,,嘉靖自然不會將忽必烈再請回太廟了,。到了晚明時期,明朝面臨內(nèi)憂外患,,所以后來的皇帝根本沒有精力管太廟的事,。 更何況,此時的明朝的頭號大敵就是盤踞在關(guān)外的蒙古和滿人,,在明朝統(tǒng)治者看來“忽必烈”所代表的“胡族”就是這群人,。所以,即便有機會重新修改配享太廟的皇帝名單,,也沒人再愿意將忽必烈請回來了。 所以,,明朝后期太廟里受香火供奉的皇帝有:伏羲,、神農(nóng)、黃帝,、少昊,、顓頊、帝嚳、堯,、舜,、禹、商湯,、周武王姬發(fā),、漢高祖劉邦、光武帝劉秀,、唐太宗李世民,、宋太祖趙匡胤,偏偏沒有元太祖忽必烈,。 參考資料: 【《明史》,、《明世宗實錄》】 |
|
來自: bingbingyuan > 《科普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