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騰訊谷雨實驗室推送了一篇名為《孤獨矗立的動物園》的文章,,重新點燃了大眾對南京市紅山森林動物園的好奇與熱情,。但事實上,這篇文章僅僅揭開了一個龐大動物園宇宙的面紗,,是一個山脈的主線,,點綴在山脈兩側(cè)的,還有很多光彩熠熠的故事值得挖掘,。
4月13日,,由騰訊新聞谷雨工作室出品的系列紀錄片《開園啦萌友》開播,,展示了動物園中人與動物之間的羈絆。 《開園啦萌友》劇照 在紅山,,一頭32歲,相當于人類九十歲的馬來熊“老馬”早已喪失了攻擊能力,,獨居兩年沒有外出,。飼養(yǎng)員彭培拉看著它,想到自己的長輩,,思考老年生活的意義,。為了能讓“老馬”重返自然,曬曬太陽,,紅山森林動物園里的工作人員忙前忙后,,為他特制流食營養(yǎng)餐,幫他修剪壞掉的指甲,,并親手繪制“老馬”的詳細情況,,向游客說明它的暮年。這是2021年4月在騰訊新聞開播的五集動物園紀實節(jié)目《開園啦萌友》第一集的內(nèi)容,。目前紀錄片五集更新完畢,,總播放量已經(jīng)突破2000萬,每集13分鐘左右,,關(guān)注南京市紅山森林動物園里人與動物的日常切面和生存細節(jié),。這些動物雖說是“老弱病殘”,卻保留著動物的野性,,而這一切離不開一群溫柔務實的人默默付出,。此前人們熟悉的動物園紀錄片大部分是國外的作品——比如弗雷德里克·懷斯曼拍攝的《動物園》(1993)和BBC的《我們該關(guān)了動物園嗎》(2016),而國內(nèi)同類題材的紀錄片并不多,,通過《開園啦萌友》,,人們得以窺探一座理想的動物園的樣子。節(jié)目體量小,,一集往往十三分鐘左右,,偏好用特效字幕和手繪插畫補充說明畫面信息,增加趣味性,。內(nèi)容上,,《開園啦萌友》不是從抽象思辨的角度去討論動物福利,而是用一個個具體事例展現(xiàn)好的動物園存在的必要,;不是從宏大敘事的角度探討動物園的生老病死,,而是用鏡頭捕捉日常生活下的意義之網(wǎng),像一幅馬賽克風格的鑲嵌畫,擷取了動物園生活的五彩碎片,,在影像的統(tǒng)一中重疊成螺旋上升的保育自然之路,。在紀錄片的拍攝過程中,制作人員完全拋棄打光,,只為盡量不讓攝影機打擾動物,,完全由動物自然的行為掌握拍攝節(jié)奏,后期再靈活運用字幕講解,、手繪動畫,、卡通貼圖,多側(cè)面和多角度地向觀眾展示紅山森林動物園里的日與夜,。這才有影像里動物們欣欣向榮,,順著自然給予的本性和面貌。《開園啦萌友》圍繞動物園的核心功能——綜合保護——展開,,講述了生活中的兩種自然:一種是與生活息息相關(guān)的“附近的”自然,,另一種是遠方的想象中的自然。紅山森林動物園就是“附近”與“遠方”的過渡地帶,,讓居民接近遠方,,并重建“消失的附近”。不同的“動物保護”觀念因為出發(fā)點的差異而有不同的主張:對于“動物保育”而言,,保護棲息地是最重要的議題;對于“動物福利”論者而言,,如何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nèi),,讓每一個動物生活得更好是更重要的議題。現(xiàn)代化進程下人與動物的和諧相處離不開動物園的牽線搭橋,,除了飼養(yǎng)外來動物,,動物園的另一個重要角色是幫助本土動物重新回歸生活。去年,,南京一頭闖入奶茶店的野豬掀起了人們未曾注意的都市一角,。野豬最后被送往的地方就是紅山森林動物園。這里有養(yǎng)護了六七百只動物的救護中心飼養(yǎng)員陳月龍,。他和同事在救護中心十余平米的藍色鐵皮屋里,,照料了一批又一批的幼崽和受傷動物。救護過程中,,人類克制的情感才能打開野生動物放歸野外的旅途,。有時不應該撿野生動物的幼崽,例如墜落的幼鳥周圍可能有守護它練習飛行的鳥媽媽,。而“奶茶豬”在飼養(yǎng)員的刻意疏遠下仍對人類保持著警惕,。但偶爾也會有例外,白頭鵯是南京本地最常見的鳥之一,一只放歸的白頭鵯就時?;貋?/span>“探親”,,“蹭吃蹭喝”。每個動物園都有自己的本土性,。紅山森林動物園的中國貓科館里住著只有三條腿的華北豹“越越”,。它的一只前腿在和其他動物打架時受傷,被迫截肢,。但它仍然自信地在枝椏間舒展身體,,充滿野性。紀錄片有一個細節(jié),,豹子“越越”正逢壞牙,,飼養(yǎng)員和獸醫(yī)圍繞是否要換種植牙展開了討論。最后大家決定先采血化驗,,從而了解“越越”的身體狀況,。為了避免傳統(tǒng)采血中麻醉的傷害,劉媛媛一邊小心地用食物吸引它的注意力,,一邊耐心地讓豹子習慣尾巴被撫摸,,最后在豹子“越越”非麻醉的清醒狀態(tài)中成功結(jié)束任務。動物園對待生命的展示本身就是教育,。救護中心的墻上貼著一張紙,,上面寫著保障動物福利的五大自由:“免受饑餓和干渴的自由/免受不適的自由/免受疼痛、傷害和疾病的自由/免受恐懼和壓力的自由/擁有表達自然行為的自由,?!?/span>(該理念最早由英國“農(nóng)場動物福利委員會”提出,后逐漸成為國際上的普遍共識)在紀錄片中,,用了“萌”這個詞,。這不是為動物園披上可愛無害的外衣,而是一種親切的邀請,。紀錄片嘗試用具體生動的日常,,帶領(lǐng)觀眾去接近和靠攏自然。 在紅山,,飼養(yǎng)員和動物園設計師努力讓動物們享有不被看見的權(quán)力,。《開園啦萌友》第四集和第五集的主人公是細尾獴和狼,。細尾獴是《獅子王》里丁滿的原型,,屬于在地下活動的地棲類生物。紅山森林動物園的細尾獴居住的地方被劃分了“南北半球”兩個活動領(lǐng)域,,住著兩個不同的獴家族,。一只叫“無名氏”的細尾獴和敵方小王子成為好友,,試圖跨過墻壁,挑戰(zhàn)家族隔閡,。它最后能否成功,,新舊兩個家族能否接受它的行為,暫且不多做劇透,。值得稱道的是細尾獴園區(qū)模擬地洞穿行的視線設計和狼谷利用地形差異修建的天然掩體,。當人類調(diào)低視角,蹲下身,,謙卑將會帶領(lǐng)他們發(fā)現(xiàn)這片土地上的另一個世界,。游客參觀的道路略矮于細尾獴的活動空間:一方面游客可以在玻璃下從不同視角觀察細尾獴的地下活動;另一方面也讓細尾獴免受俯視目光的擠壓,,生活更加自在,。同樣的設計在中國貓科館和狼谷中也能看見。用心的生態(tài)環(huán)境不僅吸引來了其他野生動物,,這些野生動物又維持著狼豹等肉食動物獵食的野性,。狼谷利用一條自上而下的溪流,天然的地勢差異和后天的植被掩蓋,,為狼設置了許多藏身之處,。游客們不能走馬觀花,而是要用心去發(fā)現(xiàn)灌木叢后的目光,。有時一抬頭,,還能捕捉猴子和大貓在空中通道里穿行的身影。在小徑分岔的動物園里,,偶爾與動物投來的目光相遇,,里面有無法言說的神秘性。人能從中感受到從原始時期至今,,生命最初的相遇和自然的呼喚。以豐容為例,,狼谷的飼養(yǎng)員賈天賜每天與狼斗智斗勇最多的就是豐容,。豐容是一種飼養(yǎng)技術(shù):動物園通過改善環(huán)境和提高管理水平來增加動物的選擇機會,使動物減少重復單調(diào)的刻板行為,,有機會表達具有物種特點的自然行為和能力,,保持積極的福利狀態(tài)。不止狼谷飼養(yǎng)員賈天賜,,《開園啦萌友》里大部分飼養(yǎng)員每天都在琢磨如何既能讓動物鍛煉捕食本能,,又能鼓勵動物每天堅持自己動手,豐衣足食,。這些嘗試包括但不限于在樹枝樹干上涂抹蜂蜜,,撒氣味劑讓猞貍以為換了環(huán)境,,用裝滿樹葉的麻袋將食物藏起來,掏空直徑十幾厘米的大青椒當作放水果的青椒碗等等,。不僅如此,,豐容還需要不斷變化,重新考量,,一成不變的豐容等于沒有豐容,。一個豐富的動物園就是由許多細小的日常行為疊加而成,從而保護著動物野性的呼喚,。走進其中,,好奇心會成為折射的放大鏡,即使是角落里大貓走過留下的野獸之路也隱約地出現(xiàn)在視線之中,。瑰麗浪漫的幽微自然,,在跨物種的靠近與交流中,重新共塑彼此,。現(xiàn)代動物園的基本定義是“以綜合的方式進行保護工作,,核心目標是物種保護,核心行動是保持動物處于積極的福利狀態(tài)” ,。 紅山動物園園長沈志軍在谷雨實驗室的文章《孤獨矗立的動物園》中談到,,他想要一個不一樣的動物園:動物園應該以服務動物為主,游客是來動物家里做客,。在《開園啦萌友》之前,,紅山森林動物園已經(jīng)借助文字和演講走進公眾的視野。去年,,園長沈志軍在“一席”上的演講《一個動物園的使命》,,講述紅山森林動物園將物種保護和動物福利落實到動物個體上的嘗試。不僅僅是動物,,紅山森林動物園也關(guān)注植物,、人和生態(tài),開發(fā)了大樹環(huán)套技術(shù)讓樹木不用削足適履而是自由生長,,在小學里開展的“假如我是大象飼養(yǎng)員”研學活動成為動物園最受歡迎的教育活動,,與大學和科技公司合作開發(fā)廢棄物處理系統(tǒng)來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國內(nèi)關(guān)于動物園的討論一直有兩種聲音:動物園是功利的,,用來賺錢的,;動物園是帶有原罪,剝奪動物自由的,。面對前者,,沈志軍帶頭落實動物福利,取消動物表演,,開展動物救助,,完全自營自收,,重視動物福利甚于人的福利。面對后者,,沈志軍和紅山森林動物園的飼養(yǎng)員希望動物園是失去棲息地的動物的港灣,,是野生動物的暫時驛站,“尊重和保護動物天性,,做好物種保護,,如果將來需要,最終能夠反哺野外,,才是動物園的終極價值” ,。 “看見”是一種權(quán)力,也是一種連結(jié),。沈志軍和飼養(yǎng)員們看見了動物們的處境便無法坐視不管,。同樣的,紀錄片與文字的不同就在于它為時間賦形,,關(guān)心情感的源頭——世界本身,,展現(xiàn)生命并將存在的力量傳遞給觀眾,用流動的影像忠實記錄一切的同時,,帶領(lǐng)觀眾重新經(jīng)驗事物,,導向日常生活的行動改變。紀錄片的可貴就在于去呈現(xiàn)這些問題,,幫助更多人了解和接納這些問題,,并嘗試在可見的日常行為和不可見的社會結(jié)構(gòu)中,撬開意義的裂縫,,讓一些被遮蔽的問題顯露,,打開被折疊的生命經(jīng)驗,以生命記錄生命,。關(guān)鍵不是“好”與“壞”,、“善”與“惡”的判斷,而是呈現(xiàn)倫理的厚度和問題的層次,。正如紅山森林動物園所做的,,去引導而非迎合公眾,努力保育卻不馴化動物,,學著消解籠舍的影響,。某種程度上這是對技術(shù)層面上無法被解決的問題的超越,。《開園啦萌友》用影像照亮生命的綻出,,盡管只是一扇窄小的門,卻打開了更廣闊的世界:午后日光照耀的淤泥里,,植物們原生態(tài)地生長著,,厚實的葉子在隨風飄曳,,灌木叢前是來往的行人隔著玻璃在尋找野獸的蹤跡,高聳的樹木綿延著頭頂?shù)奶炜?,樹干縱橫交錯,,樹影婆娑。走進樹林就是進入另一個世界,,一切生命盈盈盛放在陽光之下,,在世界的搖籃中。1 《逛動物園是件正經(jīng)事》,,花蝕著,,商務印書館出版,北京,,2020年12月,。2 《圖解動物園設計》(第二版),張恩權(quán),,李曉陽,,張敏著,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出版,,北京,,2020年1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