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逾千年的歷史,,歷經(jīng)兩百多個朝代,,每個王朝的建立都是無數(shù)能人志士為之付出生命代價的成果,而每個朝代的君主,,他們也曾和自己的戰(zhàn)友們?yōu)檎?quán)的建立而殊死拼殺,。但是當王朝建立,,政局不穩(wěn)時,起初一些為江山立下功勞的臣子,,就會成為君王的眼中盯,。 地位雄厚,有大量的支持者,,這樣的人物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朝局的穩(wěn)定,,而君王并不想看到這樣的事情發(fā)生。所以許多王朝初立時,,削弱功臣的權(quán)利或是屠殺功臣,,是君王上位的第一件大事。但在中國歷史上,,也有一些君王他們在建立王朝后不殺功臣,,反而加以重用,譬如開創(chuàng)貞觀之治的唐太宗李世民,。 建立后漢,、開創(chuàng)“光武中興”的光武帝劉秀,還有建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tǒng)一封建王朝的嬴政,,這些心胸開闊的帝王便從未屠殺功臣,,而是依靠這些當初一起打拼江山的兄弟一同開創(chuàng)盛世。有正面教材就有反面例子,,和這些從不屠殺功臣的帝王相比,,歷史上大殺功臣的君主反而更多,漢高祖劉邦就是一個,。 因為忌憚功臣們的權(quán)勢,,劉邦一上位就以各種罪名將當初的功臣們屠殺干凈,可以說是毫不留情,。而和漢高祖采取同樣措施的還有一位皇帝,,他就是草根出生靠自己一手打拼出天下的明太祖朱元璋。公元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但是王朝新立,天生多疑的朱元璋就忘記了當初和自己一起打拼江山的兄弟們,。 他的屠刀也開始伸向那些功臣,。1376年,朱元璋殺掉了百名以上的功臣和官吏,;1380年,,朱元璋又將宰相胡惟庸判以誅九族的嚴刑;1385年,,六七萬人以上的人被牽連,,許多低等級的官員都被屠殺,;1390年,包括韓國公在內(nèi)的一大批功臣又人頭落地,;1393年,,凉國公等一萬五千多人被牽連。 十幾年內(nèi),,為了穩(wěn)固統(tǒng)治,,朱元璋大殺功臣,當初34開國功臣已經(jīng)只剩下寥寥4位,,而其中一位就是劉伯溫,。劉伯溫出生于1311年,他也是明朝的開國元勛之一,,而且劉伯溫精通星象之術(shù),,本人更是極具聰明才智。在當時那種情況下,,劉伯溫為什么得以在朱元璋的屠刀下保住性命呢,?主要是因為一首詩。 起初,,劉伯溫就知曉以朱元璋的性格為了穩(wěn)固江山,他不會輕易放過當初的開國功臣,,所以有先見之明的劉伯溫早就上表說明自己要告老還鄉(xiāng),,并從此不參朝政。雖然如此,,朱元璋卻始終不放心,,還連夜派人召回劉伯溫,但當使臣趕到時,,其家族人卻表示劉伯溫在前一天死去了,,得到消息的朱元璋終于稍稍放心。 但隨著時間流逝,,多疑的朱元璋察覺出了不對勁,,他決定親自暗訪劉伯溫的老家,看劉伯溫是否真的已經(jīng)死去,。當朱元璋和隨從來到劉伯溫老家的村口時,,看到了一處破廟,破廟讓朱元璋想到了自己當初最和尚時的往事,,走進去一看發(fā)現(xiàn)破廟之中畫著一個背著布袋的和尚,,和尚旁邊還寫了一首詩,這首詩就是劉伯溫所寫,。 大千世界正茫茫,,何必收拾一袋藏,?古來多少英雄輩,,得道多助失道亡,!而畫上的和尚也很像自己,看到這些的朱元璋恍然大悟,,明白了些什么,,于是沒有再繼續(xù)尋找劉伯溫,,反而返回京城,此后也再沒有屠殺功臣,。劉伯溫靠這首詩躲過了一劫,,而他的這首詩也充分表達了自己的心志,如今這首詩也流傳至今,,更是成為人人都會背的經(jīng)典之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