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夕又(讀史專欄作者) 《西游記》第五十八回,如來佛祖正在七寶蓮臺上說法,忽然起身對聽講的眾人道:“汝等俱是一心,,且看二心競斗而來也,。” 大家看時,,原來是兩個孫悟空吆天喝地的打了過來,。 這一回的回目就叫“二心攪亂大乾坤,一體難修真寂滅”,,意思是真假兩個孫悟空代表兩種心思,,或者說是人的“一體二心”。 《西游記》是一本隱喻性極強的書,,孫悟空在小說中暗喻人心,,所以第一回他要去修道就叫做“心性修持大道生”,后來被如來捉住就叫“五行山下定心猿”,,被唐僧解救就叫“心猿歸正”,,當(dāng)時孫悟空曾打死了六個劫匪,分別叫眼看喜,、耳聽怒,、鼻嗅愛、舌嘗思,、意見欲,、身本憂,而悟空又自稱是這六個人的主人公,,也就是心,。 正是人心控制著眼、耳,、鼻,、舌、意,、身,而又能生出喜,、怒,、愛、思,、欲,、憂。 滅了“喜,、怒,、愛、思、欲,、憂”,,使“眼、耳,、鼻,、舌、意,、身”歸一,,是為“心猿歸正”。 后面還有“意馬憶心猿”“心猿獲寶伏邪魔”等等,,引來假悟空也是因為“神狂誅草寇,,道昧放心猿”。 這里面都是用“心猿”指代孫悟空,,所以兩個悟空打架,,佛祖就說是“二心競斗”。 當(dāng)然這個“二心”并不是指兩顆心,,而是兩種心思,。佛祖說,聽講的諸神都是“一心”,,因為他們都是潛心向佛,,沒有雜念,彼此之間也沒有異心,,所以是“一心”,。悟空因為和唐僧鬧矛盾,心中不忿,,脫離了取經(jīng)隊伍,,所以就是有了“二心”。 作為第二種心思代表的六耳獼猴,,其實原本也是猴屬中的佼佼者,,又因為善于聆聽,學(xué)會了和悟空一樣的本事,,于是便有了癡妄之心,,認(rèn)為自己可以代替悟空去取經(jīng)。甚至想著“我自己上西方拜佛求經(jīng),,送上東土,,我獨成功,教那南瞻部洲人立我為祖,,萬代傳名”,。有了私欲,,就是“妄心”。 但“二心”并非一下子出現(xiàn)的,,悟空被攆是整個取經(jīng)團隊不和睦造成的,。 豬八戒一直心意不堅,,動不動就說散伙回高老莊;唐僧雖有善心,,但對于悟空降妖,,他常說是“管閑事”,一直不夠信任,,不僅趕走了悟空好幾次,,烏雞國一點危險他就罵“弼馬溫,專撞空頭禍,,帶累我哩”,,悟空晚上和他商量計策,他卻又“怒道”,,“你這頑皮,,這早晚還不睡,吆喝什么”,,很明顯對悟空比其他兩個徒弟態(tài)度差,。 但此時,作為取經(jīng)團隊的領(lǐng)導(dǎo),,唐僧拜佛的心,,還是比較堅定的。在遇見假悟空之前,,他連續(xù)經(jīng)歷了兩次“色難”,,心意微動,才讓“二心”乘虛而入,,很快的顯現(xiàn)了出來,。 我們都知道,唐僧要想功德圓滿,,要經(jīng)過九九八十一難,。有網(wǎng)友說,小時候看女兒國一段,,覺得是唐僧師徒最舒服的一次,,有吃有喝,,被眾星捧月一般簇?fù)碇?,無比的享受,。 長大了再看這里,覺得這一關(guān)才是最難的,,況且女兒國王之后,,緊接著就是美艷的蝎子精,師徒四人表現(xiàn)不同,,唐僧的心,、神、智更是都經(jīng)受了煉獄般的考驗,。 面對女兒國王的邀請,,唐僧先是“耳紅面赤,羞答答不敢抬頭”,,又“戰(zhàn)兢兢立站不住,,似醉似癡”,最后竟“止不住落下淚來”,。 這些都表現(xiàn)了老和尚的煎熬和掙扎,,說明唐王御弟也不過是個凡人男子,面對溫香軟玉一般的女王,,內(nèi)心并非毫無波瀾,,因為要拜佛求經(jīng),才只能狠心“牢藏情意”,。 豬八戒看到女王,,更是一貫的色心無收,,“忍不住口嘴流涎,心頭撞鹿,,一時間骨軟筋麻,,好便似雪獅子向火,不覺的都化去也,?!?/p> 進城之前,唐僧和豬八戒都曾喝過母子河的水,,到了琵琶洞里,,蝎子精調(diào)侃唐僧,“你出家人不敢破葷,,怎么前日在子母河邊吃水高”,。 這時候我們才恍然大悟,原來他們男身經(jīng)歷了女性才有的懷孕之事,,就算“破葷”了,,雖是意外,,卻是事實。 所以,,面對女兒國王,,孫悟空和沙僧心智堅定,唐僧和八戒都意動心搖,。唐僧如果一點也沒有動心,,完全可以嚴(yán)詞拒絕,但太師來求親時,,他就“低頭不語”“越加癡啞”,,表現(xiàn)的模棱兩可,后來親見了女王,,更是勉強靠理智才戰(zhàn)勝了情魔,。 都說“英雄難過美人關(guān)”,高僧也不例外,??擅廊岁P(guān)難過,唐僧還要連續(xù)過兩關(guān),,女王是深情款款,,以禮相待;女妖是蠻橫霸道,、硬要成雙,,唐僧怕丟了性命,只好“戰(zhàn)兢兢,,跟著她步入香房”,。 兩次心智大考驗,令唐僧又憂又懼,、神魂不穩(wěn),,再后來遇見土匪,果然就露出了馬腳,,從不說謊的唐僧首次打了誑語,,騙劫匪說徒弟身上有銀子。而亡命徒遇見孫悟空,,則只能有“亡命”一條路,。 唐僧明知孫悟空下手沒輕重,卻仍然把強盜推給悟空,,本身就有責(zé)任,,最后為強盜祝禱的時候,又說“你到森羅殿下興詞,,倒樹尋根,,他姓孫,,我姓陳,各居異姓,。冤有頭,債有主,,切莫告我取經(jīng)僧人”,,不僅賣了悟空,甚至下意識說出了自己的俗家姓氏,。 此刻,,取經(jīng)小隊的“二心”正式形成?!澳情L老”是“懷嗔上馬”,,“孫大圣有不睦之心,八戒沙僧亦有嫉妒之意,,師徒都面是背非”,。 一個團隊的人,,各懷心思,必然不能成事,。所以,,假悟空并不是真悟空的分身,而是整個取經(jīng)團隊“二心”的代表,。 這“二心”一賢一愚,,賢的一面是四人同心西行,愚的一面是各人有小算盤,。 唐僧在女兒國已經(jīng)亂了心神,,在琵琶洞因怕被害死,又少不得委屈迎逢,,化作小蜜蜂的孫悟空是“恐怕師父亂了真性”,,才急忙現(xiàn)身的。 唐僧的動搖被悟空看在眼里,,加上私心已動,,豈沒有“宋太祖滅南唐”之意!趁著悟空打死人命,,唐僧正好借機趕走他,。 悟空覺得自己為民除害,卻被趕走,,心中自然也不忿,。兩個悟空,,正好可以代表猴子的兩種心思:一個是去南海找觀音評理,希望能重回取經(jīng)隊伍,;一個是打傷唐僧,,出一口被念緊箍咒的惡氣,然后自己組隊去取經(jīng),。 其實整個取經(jīng)過程,,就是一個二心向一心修煉的過程?!岸摹边@種事,,人人會有,譬如說,,我們看到一個人熱情慷慨,,可轉(zhuǎn)念又覺得他可能另有所圖,或者覺得他是沽名釣譽,。 對同一件事,,不同的看法和結(jié)論,正是“二心”的源頭,。我們普通人看待事情,,就算有多種態(tài)度,也需要綜合考量之后,,得出一種結(jié)論才好,。而,對于修行的人,,就更要一心一念,,不可亂了神志,所以作者說“神無定位道難成”,。 沙僧在南海遇見悟空,,被菩薩要求兩人一同回花果山看個究竟,悟空的筋斗云快,,沙僧慢,,卻不肯放悟空先走,“大哥不必這等藏頭露尾,,先去安排,,待小弟與你一同走”,“大圣本是良心,,沙僧卻有疑意”,。 連最老實本分的沙僧都不再信任悟空,所以“二心”相見,才打的格外激烈,。 菩薩,、照妖鏡為何都看不出猴王的真假,因為“二心”其實是一體,,代表人的兩種心思,。諦聽卻為什么又能分辨,因為它能“照鑒善惡,,察聽賢愚”,,這“二心”本來就是一賢一愚,它又為何不說,,除了畏懼悟空的實力,更因為只有“無邊佛法”才能讓人心了悟,。 人有二心生禍災(zāi),,天涯海角致疑猜。 欲思寶馬三公位,,又憶金鑾一品臺,。 南征北討無休歇,東擋西除未定哉,。 禪門須學(xué)無心訣,,靜養(yǎng)嬰兒結(jié)圣胎。 人有妄心,就容易招來災(zāi)禍,,連自己也不知道,、神仙菩薩也很難分清;人人都希望成為王侯將相,,成佛成足,,卻不知就算“南征北討,東擋西除”也未必能成功,;參禪修行的人要去掉妄心,,將心修得像嬰兒一樣純真,才能成仙成圣,,無煩無災(zāi),。 二猴王打到靈山時,佛祖正在講“不色中色,,不空中空……空即是色,。知空不空,知色不色”等,這些內(nèi)容,,用兩個字概括,,其實就是“悟空”。 所以,,悟空才是佛門正派,,六耳獼猴就是人的“妄心”。 “六耳”喻三人,,做一件事,,聽取一種意見,心意堅定一心進取,,比較容易成功,。懷著兩種甚至多種心思,則難以決斷,,所以悟空讓陰君查驗時說“免教二心沌亂”,。不管一個團隊還是一個人,有“二心”自然會混亂糊涂,,而“二心”多來源于“第三方聲音”,,所以用“六耳”喻之,悟空既是猴子,,“六耳二心”自然也是猴屬,。 也就是說,六耳獼猴代表實現(xiàn)目標(biāo)中的其他心思,,等他被悟空打死,,即代表心態(tài)歸一。 不僅是悟空心態(tài)歸一,,整個取經(jīng)團隊也心態(tài)歸一,。此前,唐僧不僅狠心念了許多緊箍咒,,還對悟空說,,“如今實不要你了!我去得去不得,,不干你事,!快走,快走,!” 就算在得知打自己的是假悟空之后,,仍然讓八戒“你可趁他都不在家,可先到他洞里取出包袱,,我們往西天去罷,。他就來,,我也不用他了?!?/p> 等菩薩送歸悟空,,八戒取回姓李,師徒們才“合意同心,,洗冤解怒”,,“三藏尊菩薩教旨,收了行者,,與八戒沙僧剪斷二心,,鎖?猿馬,同心戮力,,趕奔西天”,。 從此以后,唐僧不僅再沒趕過悟空,,也沒念過緊箍咒,,兩人再無矛盾。那緊箍咒本身就是讓悟空留在取經(jīng)小隊的一種手段,,除去了妄心,、排除了雜念,,師徒們一心一意,,那緊箍咒就沒什么用處了。 古人說“一心可成千般事,,二心一事亦難成”,,作者以七十二般變化,比喻人心的多變,,又以二心競斗,,比喻成功路上的阻隔,可畏絕妙矣,。 取經(jīng)的路,,不過一個筋斗云的距離,成佛與否全在心的一念之間,。 |
|